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博弈论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0-10-17段力宇
段力宇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辽宁大连 116052)
2008年下半年开始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在导致了自 20世纪 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同时,也成为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导火索。特别一向主张自由贸易的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维护国内政治利益,维持其在国际竞争中的支配地位,再一次挥动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只不过这次不同的是,它又换了一幅新的面具,这里暂且称之为“新型贸易保护主义”。
一、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
在世界各国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抵制力度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因此而灭绝,而是采用了规避制裁和把贸易保护主义合理化的措施。除了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 “绿色壁垒”、“技术壁垒”之外,还有很多正在兴起的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形式。如 “企业的社会责任壁垒”、“动物福利壁垒”、“社会,心理,民间壁垒”等,这些都是新型贸易保护主义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 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中包含“只买美国货”的条款;法国总统萨科齐提出“如果关闭工厂也要关闭国外的工厂,保证国内汽车工人的就业”;而意大利则发出了“意大利人吃意大利食品”的号召。这些看似简单的声音,其内涵就是要通过“社会,心理,民间壁垒”使贸易保护主义合理化。
二、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成因分析
新型贸易保护主义也是随着世界经济和时局的发展而不断变换着外衣登场,但是其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质却并没有任何改变。当新型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多地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时,研究其成因并提出对策势在必行。
(一)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客观必然性和多样性
1.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从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提出,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被不断地推陈出新,为自由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理论依据。尽管如此,自由贸易并没有能够真正得以普及,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变换着各种形式大行其道。从“存在即合理”的角度也说明了贸易保护主义有其存在必然性。
在国际贸易这场博弈中,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尽管我们寄希望于WTO这样的世界性贸易组织来尽量避免国际贸易博弈中出现“囚徒困境”造成的“不合作,不合作”(各得 8)这样的非理性结果,而最大程度的实现“合作,合作”(各得 10)的理性结果(参看表1)。然而,当发达国家作为世贸组织规则的制定者和执法者时,利益的最大化驱使他们只希望其他的参与者遵守规则,而自己则凌驾在规则之上,从而实现“对手合作,自己不合作”(自己得 12,对手得 6)的博弈结果。
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同时握有“决策权”和“执法权”这两大特权,使得通过“重复博弈”中的“惩戒违反者”来解决“囚徒困境”问题的方法也失去了效力。相反,发达国家会利用手中的两大特权,强迫那些本来要选择“不合作”的博弈参与者,不得不选择“合作”,从而保证实现发达国家所期望的“自己不合作,对手合作”(自己得 12,对手得 6)的博弈结果。这也正是发达国家总是一面宣扬自由贸易(主张合作)的同时,又一而再、再而三地扮演着贸易保护主义角色(自己不合作)的根源所在。因此在现有的游戏规则下,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贸易组织能够有效地抑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滋生。
2.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形式多样性的原因
发达国家作为世界经济发展领头羊的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贸易保护主义。这也是发达国家要牵头制定推广自由贸易的各种国际组织的原因。然而,利益最大化和贪婪的属性也驱使他们在构建自由贸易组织和制定规则的时候,采取不同的尺度来衡量,而这也必然招致其他成员国的反对。
表1 囚徒困境的支付矩阵
在这样的前提下,发达国家为了维持现有贸易组织的制度体系不被“破坏”,使这场“博弈游戏”能够维持下去,如何利用现有的各种规则和手段,为其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披上合理的“外衣”,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而利用现有规则和规则的漏洞,以及通过制定各种新的“游戏规则”来限制对手,就成为发达国家在新形势下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而这一指导思想必然使得贸易保护主义以各种姿态和形式出现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
(二)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其他成因
1.国际竞争压力的加剧
世界经济一体化,在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加入到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每一个国家和相关企业置身于和其他国家以及相关企业正面竞争的严酷环境当中。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当市场竞争逐步演变成为主权国家以及其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要问题时,各国政府不仅在国际竞争中想方设法保护自身的产业与贸易利益,甚至会直接介入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当中。此时“国家利益”和“保障就业”等理由就成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最有力的借口。
2.自由贸易协定的普及助长了贸易保护主义
20世纪 90年代后期以来,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FTA)成为世贸组织之外,国际上促进相关国家之间解决贸易摩擦、互惠互利、促进协约国之间国际贸易发展最为有效的措施。据 WTO统计,早在 2004年,向 WTO正式通报的FTA就已经达到 206个,其数量超过了 WTO成员国的总数。FTA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 FTA在促进贸易增长、消除双边贸易壁垒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是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导致了“双边主义”盛行。FTA的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连锁反应,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 FTA战略。而一国缔结了 FTA后,会对未加入的国家构成竞争压力,客观上把没有加入协定的其他国家排除在“自由贸易”(有条件限制的自由贸易)之外,也就变相助长了对非协定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
3.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冲击
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使得国际贸易的格局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在中低端工业品市场上,这些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出口竞争力,并逐步取代发达国家原有的市场份额。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其出口实力的增强对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的冲击就显得尤为突出。为缓解由此形成的贸易逆差和各种国内矛盾,发达国家利用其政治经济强权,采取各种可能的方法和手段对国内的相关行业实施贸易保护,同时把国内的矛盾根源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并以此为借口对这些发展中国家实施贸易制裁。
4.跨国公司非正常内部贸易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
许多设在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在进行内部贸易的时候,通过内部分工和核算体系,在内部贸易中获得了较为稳定的收益,但却把各国账面上贸易差额的此消彼长以及由此引发的贸易摩擦甩给了各国政府。作为承接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最集中的亚洲地区,以中国为代表的原材料、半成品以及加工制成品出口的迅速增长,使其对主要发达国家保持了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而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处理贸易逆差的问题时只针对出口国兴师问罪,为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寻找借口。
三、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凸显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的缺陷
2009年我国一季度净出口与货物出口负增长同时出现,这是自 1999年二季度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月度数据与季度 GDP增长之间存在着差距,如果月度数据没有因为结构性变化出现明显变化,那么可以推断出外需疲软造成的出口锐减将会给工业生产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同时也证明了外需疲软带来的出口下滑是它造成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下滑的主要原因(参看图1)。投资加速增长虽然带来了内需的一定增长,但是居民消费基本保持稳定,投资带来的工业生产会更加依赖出口增长。
图1 内外需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
图2 外需与中国经济增长
在中国经过数年的外需繁荣之后,中国经济将走入外需乏力时期。据推算,2007年在 13%的GDP增长中,外需的贡献大约在 5个百分点左右。2009年在外需锐减的情况下中国实现了 8%左右的经济增速,但这种依靠投资拉动的快速增长,没有外需增长的配合难以持续。每当经济放慢的时候,中国对外需的依赖程度就会提高。GDP增速放慢之后,净出口占 GDP的比重上升(参看图2)。这给我们两点启示:第一,投资增长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第二,投资增长需要依赖出口的增长来消化形成的新产能。中国加入WTO之后,使得外需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稳定中国经济的“蓄水池”。在此严峻经济局势下,如果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得不到有效的抑制,将会对我国对外贸易,乃至整体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冲击。
(二)加剧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冲击
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开始逐步显现出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业生产急剧减速。2008年11月至 2009年2月工业增长速度比 2008年2-10月的增长速度平均低 10个百分点左右,前者的增长速度不到后者的 1/3。在工业大幅减速的同时,重工业减速大大快于轻工业,工业产品的销售率明显下降。二是进出口贸易大幅度缩减。2008年11月至12份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分别下降 9.0%和11.1%;到 2009年第一季度,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287亿美元,同比下降 24.9%。其中,出口 2455亿美元,下降 19.7%;进口 1832亿美元,下降 30.9%。三是部分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出现利润大幅度下降现象,就业问题凸显。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将进一步加剧金融危机对我国实现经济带来的冲击。
(三)我国将成为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受害国
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往往只针对一个或几个国家和地区。而新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在淡化了具体目标的同时,却扩大了目标范围。“购买美国货”并没有针对哪一个国家,但是其内涵却实实在在是美国在向世界公开宣布贸易保护主义。在激起全世界多数国家反对的同时,也不难预料地引发了一系列的效仿行为。当我国开始扮演“世界工厂”角色同时,也开始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主要受害国。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一片萧条时,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更容易成为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众矢之的。从 1995年WTO成立至 2009年,我国已连续 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每年都有数百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影响,这其中的原因和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不无关系。
(四)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贸易保护主义也不例外。新型贸易保护主义也在无意中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那些依赖于从事简单加工的外贸企业,在外需锐减的情况下,纷纷因难以为继而倒闭。倒闭虽然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但是站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看,倒闭也不都是坏事。中国近一年来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实质是在“破”,而启动中国经济的宏观措施中,也有“立”的成份。以新的企业、新的产业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就成为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给我们带来的正面影响。
另外,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在更“合理”增加对手企业竞争成本的同时,也在让对手企业学会应该“两条腿走路”,既不能过度依赖在自己的市场发展经济,也不应过度依赖国外的市场;另一方面,一些高耗能低产出的产业,向低耗能、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的高端产业转移的时代也已经到来,我们的相关行业和企业也应该做好准备。
四、应对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应认识到完全根除贸易保护主义是不现实的,因此解决新型贸易保护主义问题应该另辟蹊径。
(一)有针对性地扩大内需,减少对外贸易的依存度
我国经济能否复苏,我们不能控制外部需求,所以更多的要依靠我们可以控制的内需。从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经验教训来看,其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日本抓住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复苏的机遇,以及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带来的外需对日本经济的拉动。然而,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 90年代的“经济泡沫”也同样源于日本经济对国外市场消费需求依存过高。
减少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除了有针对性地加强基础建设,以及有选择地促进一些行业的发展以外,根据中国的国情,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提高人民的生活福利的保障制度才是更长远有效的措施。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拉动内需的政策已通过 2009年度的经济统计指标显示出经济回暖的迹象,但是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正在以经济运行的质量为代价,追求短期的信心恢复及经济向好,这是极度危险的。政府支出不能替代市场需求,不能改变经济周期下滑的趋势,最多是对经济有一个支撑作用,起到软着陆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讲,单纯的投资和支持某个行业的发展,不如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福利保障制度,这样才能长期刺激内部需求增长、促进经济长远的发展。
(二)有针对性地加强区域贸易合作
区域贸易协议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滋生。至少从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角度来看,区域贸易协定的广泛推广,使得国际贸易之间更有针对性地选择贸易伙伴,并针对非伙伴采取不同的贸易限制,是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倒退。尽管如此,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在不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抗衡,同时在现有的WTO框架下我们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为自己利益赢得更多的发言权的时候,加强发展与中国具有互补性的国家之间的区域合作,是我们力所能及地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好方法。
另外,区域贸易协议有助于解决WTO框架下贸易协议难以解决的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冲突的“囚徒困境”问题。因为区域(双边)贸易协定的前提就是“合作”,这使得贸易博弈一开始就排除了“囚徒困境”产生的前提条件,从而有效地避免贸易博弈过程中“囚徒困境”问题的产生。
(三)抓住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弱项开展贸易合作
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无非就是想通过各种变化的手段,达到保护本国的弱势行业,并为其创造有利的竞争环境的目的。知道它的目的和方法,也就掌握了他的弱项。我国在利用大量外汇储备进行国际大采购的时候,这些订单对于在金融危机中苦苦挣扎的国外企业来讲,无疑是一份丰厚的大礼。同时,由于中国经济的崛起,13亿人口所形成的巨大市场成为每一个外国企业都不敢轻易忽视的力量。借助这两个优势,我们应该在有计划(选择恰当的时机)、有条件(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订购我们最需要的,且难以自给自足的产品)进行国际大采购的同时,通过开展贸易合作,抑制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最大限度地促进我国对外经贸的发展。
(四)有计划、有选择地通过优胜劣汰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比平时更具有对经济社会实施“外科手术”的功能,通过淘汰落后及过剩产能,使得产业结构趋向于合理化。为了真正达到这一目标,也要求政府同时制定相关措施和规则,在一定可调控的范围内,有计划地实施优胜劣汰,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特别是当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以后,大量从事原材料以及初级原材料加工,或者是进行低端代工生产的外贸加工企业,在消耗了大量的宝贵不可再生资源之后,却只得到微薄的加工费。这显然不利于企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前提下,主动并有计划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就显得更有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集中经济力量(人力、财力、物力)发展新兴、高效、节能、环保等更具长远发展前景的产业,使经济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1]沈明高.没有外需的增长能走多快[J].财经◦宏观周报,2009(5).
[2]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杨丹辉.新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对我国的影响[EB/OL].人 民 网.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4239908.html,2006-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