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远 再接再厉
2010-10-12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张仲秋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张仲秋
去年,我国重大动物疫情稳中有降,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水平有所提高,是各级动物疫控和卫生监督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工作的结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春秋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工作。二是及时搞好疫情的应急处置,控制了疫点,防止了扩散。三是积极组织开展监测和流调工作。在做好常规监测基础上,重点开展了动物中甲型H1N1流感监测,全国共检测样品3.9万头(只)。四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在5个省(市)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五是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六是继续加强检疫工作。全国规模养殖的产地检疫率达90%以上,散养畜禽的产地检疫率超过60%,屠宰检疫率达90%以上。七是各试点省(市)出色地完成了首届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全国共有1086人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4140人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八是搞好队伍建设,各地开展了大规模培训。比如,江苏省编写了《村级防疫员手册》、《规模养殖场科学免疫手册》等4种培训教材,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56期。九是继续加强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央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改扩建实验室29万平方米,购置了相关仪器设备。十是成功组建了中国兽医协会。十一是探索创新防疫工作管理模式。比如,北京市推行了“风险分级、量化监督、档案管理”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模式。十二是各地继续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
▲张仲秋认为,疫控和监督两个系统在动物防疫工作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两个系统的密切合作。
2010年,完成农业部提出的两个“确保”目标,关键要夯实基础,加强自身建设,抓好工作落实。在此,我主要谈一下自身建设问题和疫控、监督两个系统的协作。
一、关于自身建设问题
主要表现为三个能力建设:动物疫病防控整体战略研究能力;实验室技术能力;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这三方面能力状况决定了我们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工作水平。
1.关于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研究能力。众所周知,很多动物疫病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消灭或净化,而我们没有做到,不单是技术原因,关键是我们的管理水平、政策措施、防控策略没有跟上。目前普遍存在着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重防控技术、轻公共管理的倾向,这才是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防控水平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
动物防疫软科学是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疫病防控规律,提出决策方案。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动物防疫软科学研究是适应防疫工作多领域、多学科的客观需要。防疫工作涉及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等各个领域,疫病防控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国家的防控策略、疫病防治体系状况及防治水平、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水平、公众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质量的期望以及法律法规的保障水平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都离不开策略规划的制定、法律法规的建立、体制机制的确立等软科学研究。
二是加强动物防疫软科学研究是适应技术支撑范围进一步扩大的需要。作为技术支撑部门,不单单是硬技术的支撑。过去,我们把精力更多地集中于免疫、诊断等实验室防控技术研究上,对防控策略、规划、管理、体制、机制等系统研究不够,技术支撑出现短腿和软肋。
三是加强动物防疫软科学研究是适应决策科学化的需要。科学决策是建立在多学科综合研究基础上的,要善于运用经济和社会学方法,掌握和驾驭防控规律,提高决策能力。
我国虽有一些动物防疫软科学研究,但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从2008年开始,启动了中国动物疫病防控专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今年开始我们将采取滚动研究方式,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同时,我们也将汇集两个系统的智慧,合作开展。
提高研究能力。首先,在研究方向上,要根据动物疫病发生发展的阶段性,找准疫病防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超前谋划、未雨绸缪,逐步提高战略思维和把握全局的能力;其次,在研究方法上,注重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在案例分析中总结规律;最后,注重多学科结合,采取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研究手段,解决防疫工作中的复杂问题。
2.关于实验室技术能力。实验室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支撑体系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动物防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能力强弱直接影响技术支撑职能的发挥。当前,实验室能力还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突出表现在:人员短缺与素质偏低并存;硬件建设明显不足,设施设备不配套,缺少必要的试剂;职能定位不够明确,省地县尚未形成合理的实验室网络;实验室操作不规范,存在着生物安全隐患。
加强实验室建设,除硬件建设外,在内部管理方面重点放在完善制度和人员素质的提高上。
一是用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实验室工作。实验室工作涉及动物防疫法、计量法、标准化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条例等多项法律法规,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通过必要的认证认可、资格考核等程序,规范实验活动,依法开展实验工作。
二是建立和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各级实验室要建立起完善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建立完整的内部组织框架和质量保证体系;要从人员、工作环境、检测方法、设施设备、样品管理、实验记录、结果报告等各个方面明确技术要求。
三是统一检测技术标准和诊断试剂。要建立实验室之间协调机制,便于检测结果互认和分析,促进兽医系统内部的检测技术标准与诊断试剂统一,逐步实现试剂、方法、标准“三统一”。
四是加强各级实验室人员技术培训。要加大培训力度,改进培训方式,拓展培训内容。
3.关于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近几年,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变化较大、工作改进较为明显。但离工作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仍然存在着执法人员少、执法人员素质偏低、执法手段落后等问题,需要不断从传统的动物卫生监督手段向现代技术手段转变。
要强化执法手段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强检测手段,提高检疫技术含量,武装执法装备,强化执法效力。要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者素质。努力提高执法一线人员专业素质,搞好法规培训,切实做到依法执法。
二、关于疫控和监督两个系统的合作问题
两个系统在动物防疫工作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两个系统的密切合作,优势互补,有效配置资源,提高整体实力。
1.要树立大局意识,站在防疫工作的大局充分认识两个系统的关系。疫病防控工作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依靠严格的监督执法来保障,离开监督的监管,疫控工作无力度;监督系统要想实现科学检疫、规范执法,必须依靠实验室检测,离开疫控的技术支持,监督工作将无出路。二者互相促进、密不可分。在当前监督执法手段不完备的情况下,更需要两部门通力合作,取长补短。
2.要明确职能和分工。免疫、监测、检疫等每项工作具体由谁负责、由谁管都要有明确分工,既要减少交叉和重叠,又要避免出现盲点和空白。
3.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对检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两系统建立合作机制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我们应抓住这个机遇,积极探索完善两系统协作的长效机制,找准合作的切入点,保证合作的顺畅与协调,实现防疫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三、2010年要重点做好的工作
1.要做好非洲猪瘟、甲型H1N1流感、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等人畜共患疫病的防控问题。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疫情巡查和流调工作,特别是边境省份要密切关注,防止非洲猪瘟的传入;进一步加大甲型H1N1流感的监测力度;摸清布氏杆菌病等人畜共患病实情。
2.组织落实好执业兽医考试和实验室考核工作。今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将在全国开展,考试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远超2009年,围绕责任到人、考务方案、经费保障和安全保密等方面重点落实,确保考试顺利进行。今年将启动系统内实验室考核工作,各有关部门应从完善基础条件、管理体系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积极做好考核前准备工作,全力配合现场考核和监督检查工作。
3.做好亚运会、世博会期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动物产品的安全监管。各地要全力以赴落实好各项工作,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动物产品的安全监管力度,努力实现“两个确保”。
(本文为作者在全国动物疫病防控卫生监督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发言,本刊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