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2010年防治草原鼠虫灾害打好基础——2010年全国草原鼠虫害发生趋势分析会在北京召开
2010-10-12
○ 本刊记者 芷 桦
为了分析预测2010年全国草原鼠虫害发生趋势,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3月17日,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畜牧总站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草原鼠虫害发生趋势分析会。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畜牧总站有关领导,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气象中心相关专家以及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四川、宁夏等省区草原鼠虫害防治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何新天在会上强调,一定要高度重视草原生物灾害,积极采取措施,克服各种困难,切实做好监测与防治工作。
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何新天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他说,与前些年相比,虽然我国草原鼠虫害监测与防治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基层测报体系不完善、现有监测与防治能力滞后等薄弱环节。他指出,今年草原生物灾害监测工作的重点之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测报网络,着力提升草原鼠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另一个工作重点是继续修订草原害虫、害鼠宜生指数模型,修正、完善主要种类宜生区划分和防治指标,完善和普及《草原生物灾害监测与治理信息统计分析系统》,提高草原生物灾害的信息化水平。最后,何新天强调,一定要高度重视草原生物灾害,积极采取措施,克服各种困难,切实做好监测与防治工作。
▲会议现场
会上,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四川、宁夏等省区代表,分别汇报交流了本省(区)2010年草原生物灾害发生趋势。国家气象中心钱拴研究员分析了去年入冬以来我国主要草原地区气象条件。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处长贠旭疆对2010年草原生物灾害发生趋势作了详细的分析与说明,并对如何做好今年的防治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及专家对《2010年草原生物灾害监测预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讨论稿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并集中进行了修改完善。
《报告》指出:2010年草原生物灾害仍将维持偏重发生态势。青藏高原东南部、内蒙古东部等主要鼠害发生区,适宜鼠害发生的基础条件仍然存在。去年入冬以来,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有利于害鼠越冬。北方草原降水量偏多、土壤墒情好,有利于植被生长,为害鼠繁育提供适宜条件。新疆、内蒙古部分地区由于受寒潮冰雪灾害影响,有利于遏制草原蝗虫危害范围扩展。但多年来北方干旱草原生态系统自身修复能力较低,适宜草原蝗虫生存的面积并未减少,草原蝗虫仍将重度发生。同时,次要害虫成灾种类增多,危害概率增大,毒害草和牧草病害危害情况仍然严重。为保障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报告》还提出了加强监测预警、做好物资储备、加大财政补助和强化能力建设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