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园内“卥园”砖刻“卥”字之谜

2010-10-10张丽虹王作新

关键词:常用字留园古文字

张丽虹,王作新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留园内“卥园”砖刻“卥”字之谜

张丽虹,王作新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卥”类字形初见于春秋战国时期,“西”形成时间稍晚于“卥”。两者是从同一个原始字形,经不同途径发展演化而来的。后来,由于书写方便等原因,“西”类字形后来居上,使用渐多。经过秦始皇统一文字、汉字隶变,“西”最终确定为官方认可的“常用字”。汉末,在隶古定潮流的影响下,先前被淘汰的“卥”类字形为楷书笔法转写,形体因此固定下来,并长期为好古的文人雅士所用。

卥; 西; 隶古定; 好古

苏州新闻网园林在线栏目曾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在留园西部盛家祠堂进行整修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中间刻有“卥园”字样的砖刻。由于文字蹊跷,专家也难解其中之谜。留园管理处的一些专家猜测,这两个字很可能表示西花园(留园以前叫“卥园”),这块砖刻是进入西花园的标记(施小平,2008)。由于没有找到文献记载,目前尚未形成定论。

笔者不揣冒昧,说说自己的一孔之见,作为抛砖引玉,希望能得到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斧正。

一、“卥”“西”字溯源

以上形体,出现时间早,象形意味浓厚,可明显看出像“鸟巢之形”。与许慎《说文解字·西部》中的说法大致吻合。

到西周东周时期,西0在甲骨文形体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著名的容庚《金文编》里收录了不少新字体:

砖刻上的“卥”字,在今天人们常用的字典词典中查不到。《康熙字典·申集下·西部》注释:“西古作、、卤。”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西部》云:“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西或从木,妻。古文西,,籀文西。”依据《康熙字典》及许慎的观点,“卥”是西的古文形体。

根据地下出土文献,已确证的表方位西的字形(下称西0)最早见于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其特点之一是异体字繁多。在甲骨文中,西0的形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形体⑦较甲骨文字形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仍能看出鸟巢之形。形体⑧是在形体⑦的基础上继续演变而成的。这里“卥”字轮廓已经形成,从画面上可以看出,这种形体与《康熙字典》中所收“卥”形体非常接近。刻有此类字形的器物大致制作于西周至东周时期,也就是说,“卥”字形至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形体⑨,也是在形体⑦的基础上,经倾斜和省写发展而来的。后来,这类形体进一步倾斜、简写演化为“西”类字形。

二、“卥”字形的发展及隶古定

“卥”类字形产生后并没有凝固下来,而是继续发展,到秦汉时期开始分化。考《汉印文字徵》收录字形共计两类:一类是“”,共10例,占62%。一类是“西”,共6例,占38%。在前一类字形中,有8例是典型的“”,另有2例,形体与“卥”极为相似,不同的是,一例上面的横线严重加长,1例在横线加长的基础上向上延伸复写。因此,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形体是“卥”类字形繁化的结果。随着秦汉小学的兴起,后起的“”后来居上,逐步取代“卥”成为表示方位西的正体字,因此,在我们常见的字书,如《说文解字》中只见“”而不见“卥”。“西”类字形由于笔画少,书写方便,使用频率也逐步增高。这一时期还发生了汉字史上的巨大变革——汉字隶变,它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经过隶变,汉字走上了统一规范的道路,在这次变革,“西”一跃成为官方认可的“常用字”,并使用至今。“卥”类形体使用渐少,最后被淘汰。

既然“西”是官方认可的常用字,为什么“卥园”砖刻出现在明万历年间始建的留园?

其实,虽然在汉字隶变过程中被淘汰,但是“卥”类的古文形体并没有因此而消失。秦汉时期,我国小学达到鼎盛,政府重视文字教育。《汉书·艺文志》记载“汉兴,萧何草(创)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背诵)书九千字以上 ,乃得为吏。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六体,是指古文、奇字(古文的异体字)、篆书、隶书、缪篆(刻在印章上的字体),虫书(写在幡上的字体)。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卥”字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在隶古定的潮流下,为楷书笔法转写,并最终定型为“卥”。

隶古定,又叫隶定古文,是古文字考释中的一种行为和过程,一般是指用楷书或隶书笔法转写古文的过程及结果,始于汉代。隶古定为古文考释、文献解读、保存文化遗产作出重大贡献。“卥”的隶古定大致发生在汉末,是较早隶定的古文。值得注意的是,隶古定后的“卥”,书写笔法上是楷体,却不是真正的楷书,而是古文形体的转写。

三、“卥园”砖刻之谜探因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向来以史为鉴,热衷于回顾历史,因此形成了好古之风。好古之风,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体到文人身上,小的有作诗作词用典故,大的有学问技术讲宗派流别,好的有先秦文明被传承,坏的有文言文禁锢读书人。在众多表现中,有一点是爱用古字奇字。文人们在切磋学问、附庸风雅和其他隆重场合,喜欢使用一些异于常用字的古文形体,或别体。在匾额或砖刻——这种有纪念价值的“书法作品”里,书写古文,一方面表明了书写者和筑造者的文人雅士身份,另一方面也使作品显得庄重大方,赋有文化内涵。这种传统一直传承至今,在个人印章、书法作品、碑铭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笔画繁多的繁体字、古体字。或着说这是文字游戏,或着说这是文人雅好,总之,它已经内化为文人们的无意识的习惯。留园内发现的“卥园”砖刻,恰似这种习惯的最好证明。

[1] 施小平.留园里面原先有座“卥园”?[EB/OL].[2008-03-08].http://www.lvhua.com/chinese/info/A00000022382 - 1.html.

[2] 莫小不.“隶定古文”及古玺印释文问题[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9).

[3] 冯 时.古文字所见之商周盐政[J].南方文物,2009(1).

[4] 闫 华.古文字中的讹变现象举要[D].太原:山西大学,2005.

[5] 白於蓝.曾侯乙墓竹简中的“鹵”和“櫓”[J].中国文字,新29.

[6] 岳 起.咸阳塔尔坡秦墓新出陶文[J/OL].

[7] 雷龙平.湘西草堂-王船山故居[J/OL].

[8] 方稚松.甲骨文字考释四则[J].王懿荣纪念会,2009(8).

[9] 古文字诂林编辑委员会.古文字诂林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10] 容 庚.金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1] 许 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13] 汤益民.湘西草堂“卥”字之谜[J].船山学刊,2007(4).

H 028

A

1672-6219(2010)增刊-0136-02

2010-10-10

王作新,男,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

张丽虹(1985-),女,山东菏泽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古代汉语。

猜你喜欢

常用字留园古文字
留园:亭台廊榭,秋色迷宫
释古文字中的“杪”及相关字
关于常用字覆盖率统计算法的研究
古文字“刀”“匕”混同——兼説舊釋“從宜從刀”之字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苏州园林的空间叙事与抒情研究
苏州留园的营造与修复研究
从古文字的角度看李阳冰对《说文》的说解
谈常用字词的选取及其等级划分
游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