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以走多远

2010-10-09武汉科技大学任晶

财经界(学术版) 2010年11期
关键词:公允市场经济会计信息

武汉科技大学 任晶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以走多远

武汉科技大学 任晶

自金融危机以来,公允价值一直是会计界和经济界人士关注的焦点,被誉为“隐藏在金融市场背后的刽子手”。正确认识公允价值,了解其理论基础和应用条件,对充分发挥这个新兴计量属性的优点有重大作用。从发生的金融危机中得到启发,使公允价值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公允价值 市场经济 会计信息

在金融危机之后,股票、证券、石油、房地产等原来有活跃市场的产品无不暴跌,且价格升降不定。而这些产品都有一个共性,即均由以前的成本模式计量改为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时几乎所有人都把矛头指向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还有人甚至直接要求停止采用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确认计量。因为是它导致了公司财务报表上资产利润的虚增,是经营者顺理成章利用这一点粉饰公司的财务报表,而且还可以逃避法律的追究。本文从公允价值产生的时代背景说起,然后探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最后得出我国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运而生

公允价值属性的初步形成有赖于股份有限公司产权发生的两个变化:一是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二是公司股东的分散化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化。企业产权关系,这实质性的变化使会计方法日趋多样化,会计的复杂性和人为性的增加,又引发了有可能导致不公平现象出现的新问题。因为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及计量属性,就会有不同的经济后果。为了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保护企业各利害关系人的产权利益,便产生了公允表达和公允计量的要求,最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新的计量属性便应运而生。

存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适应经济潮流的一种计量方法。从根本上说,资产计量的标准化程度总是与资本流动的范围相一致的,当资本要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时,会计准则的资产计量功效内在地决定了会计准则也必须予以全球化。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里,公允价值被认为更具有决策的相关性,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被推崇为更具有真实性的一个计量属性。

二、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项会计信息是否真实的得到反映,是否有利于报表使用者的相关决策,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两个重要判断标准。就相关性而言,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是一个与多元产权主体利益相关的目的性基础,以此为基础而产生的会计信息具有较高的决策相关性。就可靠性而言,历史成本计量要求如实记录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由此而体现的企业财务状况是历史记录的累积,当物价随时间而不断上下波动时,历史成本计量只能将这些不同时间发生的,有可验证的凭据支持的交易活动如实地记录下来,而无法顾及这种累积结果的真实性,因此,历史成本计量强调的是计量过程的真实。可见,公允价值计量强调的是计量结果的真实性。从对决策有用的角度看,“结果真实”显然优于“过程”真实。

除此之外,从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来讲,公允价值的及时性优于历史成本。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 《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假设将一项资产出售可收到的或将一项负债转让应支付的价格。因此,公允价值可以提供更多有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信息以及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和资本定价,进而改进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由于公允价值是经营者对未来资来的一个预期值,所以它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正因为如此,其计量上的主观性导致管理层根据自身的需要操纵财务报表,从而又会降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这也正是目前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产生争议的主要方面,即价值相关性和管理层操纵之间的关系。

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

在2007年发布的新准则中,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对相关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但是准则也对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情形进行了严格的限定,一般情况下,企业很难达到准则所规定的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其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根据市场的情况,对资产的市价进行合理的估价。如果这个估价不是基于市场的或高于市场价,那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估价者的动机就会受到质疑。再者,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并未达到西方经济市场的程度,信息不对称,市场信息的多样性导致了估价的不可靠性。

第二,我国的市场监督不够完善。随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新增,我国的经济市场并未能出台相应配套的市场监督政策。例如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第三章第十条中规定:对存在活跃市场的投资性房地产,如果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可以对其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在准则发布之后,我国大概有10多家房地产公司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但是却缺乏相关的规定对市价的取得进行限定,于是各个公司估计的市价中掺杂了大量的主观性,使其丧失了可靠性。其后果在不久也得到了映证,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房地产公司也是受挫最严重的行业之一。

第三,有关诚信缺失的问题。会计界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正是因为它能客观公允真实地反映资产的价值,这本身就需要诚信客观地去对资产进行估价,不偏颇,不能带有任何利己目的。会计诚信体现在经济单位会计确认、计量、列报与披露的全过程中。与所有者权益密切相关的就是对费用与收益这两个关键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有的企业通过高估资产的价值,虚增其净资产及利润,对整个市场都带来了很恶劣的影响。

四、对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启示

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社会上引发了对是否应该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探讨。公允价值对于企业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还原资产的真实面目,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及时客观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投资者也承担着因市场萧条而人为操纵报表利润的道德风险。从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我们不能取消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而应该从这次的金融危机中得到启发,因为它正好暴露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根据市场环境,不断修订和改进这个新的计量方法,使之更有效地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关决策信息。

第一,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要得以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发达,如果一昧地强调与国际准则接轨,强力出台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可能会与实际的情况相违背,反而会出现更大的问题。目前,我们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时间不长、范围不广、经验不足,必须加强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为会计实践作好理论指导。

第二,制订的相关政策要有较强的执行力度。在建立好完善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执行要求一定要切合实际,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而不能只是生搬硬套。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有赖于市场经济的充分发育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公允价值计量与市场经济发展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互相影响,协同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运作体制的不断完善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的大方向,这意味着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成为会计的计量基础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随着人们对它的认识,由怪罪,到洗刷清白,再到深刻认识并不断改进,使其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期待它能走得更远一些,也更加稳健一些。

[1]陈美华.《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年版

[2]张学谦.《会计计量理论与规则》.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孙 烨.浅析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面临的几个问题 [J].集体经济,2010.04(上)

(责任编辑:祁彩云)

猜你喜欢

公允市场经济会计信息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市场经济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政府救市是市场经济的倒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