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高校大学生健身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0-10-09张海信杨双贵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9期
关键词:安徽省运动大学生

张海信,杨双贵

(安徽淮南师范学院 体育系,安徽 淮南 232038)

安徽高校大学生健身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张海信,杨双贵

(安徽淮南师范学院 体育系,安徽 淮南 23203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安徽5所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健身活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健身活动方式不合理,不科学,在健身活动的认识上也存在误区.针对结果,本文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

大学生;健身;健身活动;干预对策

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大学生作为最积极的健身群体之一,他们踊跃参加各种健身活动.科学合理的健身活动方式可以增强体质,不科学不合理的健身活动方式会损害身体健康.由于专业知识和科学理论的缺乏,许多大学生盲目参与健身活动,造成一些不良后果.本文针对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健身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从而指导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在健身活动中运用科学的、合理的健身活动方式进行健身,达到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淮南师范学院、皖西学院共5所安徽省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所高校的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每所高校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随机抽取1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大量查阅中国期刊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网和图书馆有关健身活动相关的文献和书籍,为设计调查问卷、撰写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500份,每个调查高校发放100份问卷.共回收问卷498份,回收率为99.6%,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为491份,有效率为98.6%,其中男生363人,女生128人.

1.2.3 数理统计法

用MicrosoftExcel软件对问卷中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并对数据作进一步处理与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对健康的认识

表1 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对健康的认识

从表1可以反映出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对健康的认识的不同,被调查的全部高校大学生(491人)均认为健康是处于不生病的状态;有46.8%(230人)的大学生认为健康是在不生病的基础上保持身体强壮;只有21.6%(106人)的大学生认为健康包括不生病的基础上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仅有11.2%(55人)的大学生认为健康包括不生病的基础上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三方面;有20.4%的大学生(100人)认为仅仅处于不生病状态就是健康.

上世纪50年代之前,人们常常用是否有病来界定健康状态,单纯地把健康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这种认识是朴素而肤浅的,且带有一定的消极意义.现代医学模式强调人是社会中的人,进一步指出认识健康不能仅局限于躯体层面,而应拓展到心理——社会领域去认识理解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已明确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三方面的良好状态”[1].

从调查分析结果看,还有20.4%的大学生(100人)认为仅仅处于不生病状态就是健康,大学生对健康概念的理解发生了错误,使得他们宁可购买医药保健品,也不愿投入时间去健身.

2.2 对健身价值的认识

从表2可以看出,有88.4%(434人)的大学生认为,健身的价值在于强壮身体;有81.1%(398人)的大学生认为健身可以抵御疾病.分别有68.2%(335人)、58.5%(287人)、51.1%(251人)、42.0%(206人)、28.3%(139人)的大学生认从调查来看,安徽省高校大学生的健身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特征,不同的大学生对健身价值有不同的认识,不但体现了大学生本人的内在需求,而且影响着他们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

2.3 健身活动的消费情况

表2 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对健身价值的认识

表3能反映出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健身活动的整体消费水平比较低,65.6%(322人)的大学生年消费只有50~300元;32.4%(159人)的大学生年消费500~800元;1.6%和0.4%的大学生的消费比较高一些.目前,高校大学生经济上普遍尚未独立,学业费用和日常生活支出主要依赖于父母,每个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不一样,大部分大学生手头都不是很宽裕,用于健身的方面的费用就相对少了,只有经济状况相对好一点的大学生才能投入更多的费用用于健身.

2.4 健身活动的效果

表3 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健身活动的消费情况

表4 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健身活动的效果

表4显示的是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在健身锻炼后的效果,36.9%(181人)的大学生健身锻炼后觉得效果一般;51.1%(251人)的大学生觉得没有感觉;只有12.0%(59人)的大学生觉得锻炼后感觉很好.

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安徽省高校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健身方面的科学知识,大都盲目进行锻炼(参见2.7运动健身指导需求情况),所以健身的效果不是很好.体育锻炼是把双刃剑,既能增进健康也能破坏健康[2],参加健身锻炼目的是为了改善体质、增进健康,但如果采用不科学的方法进行锻炼,不仅达不到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反而会损害自己的健康,带来不良后果.

2.5 健身活动的频率

表5 安徽省高校男大学生参加健身活动的频率

表5显示的是男大学生每周的健身活动的次数,有50.7%的男生(184人)达到一次至两次,28.1%的男生(102人)达到三至四次,19.8%的男生(72人)偶尔才会去健身,1.4%的男生(5人)达到四次以上.

表6 安徽省高校女大学生参加健身活动的频率

表6显示的是女大学生每周健身活动的次数,有84.4%的女学生(108人)偶尔去一次;10.1%的女学生(13人)健身次数有一至两次;5.5%的女学生(7人)健身次数达到三至四次,四次以上的为0人.

表5和表6反映安徽省高校大学生整体上健身的频率偏低,短时间的健身锻炼虽然也会对人体机能发挥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如果停止健身锻炼后,刚获得的良好影响作用便会逐渐消退.“一曝十寒”式的健身锻炼,往往很难收到好的效果[3,4].只有坚持经常地、有规律地健身锻炼,人体的身体素质和各方面的机能才能明显地增强,锻炼效果也才能持久.

2.6 运动健身项目的选择

表7 安徽省高校女大学生对健身项目的选择

表8 安徽省高校男大学生对健身项目的选择

女大学生运动健身倾向于选择对抗性不强并有助于塑造自身体形的娱乐休闲类项目,比如:健美操、瑜伽、交谊舞等.表7显示的是女大学生对运动健身项目的选择,选择娱乐休闲类项目的女大学生占74.2%(95人),而选择竞技类项目的女大学生占25.8%(33人).男大学生运动健身倾向于选择激烈性和对抗性都很强的竞技类项目,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等.表8显示69.7%的男大学生(253人)选择竞技类项目,30.3%的男大学生(110人)选择娱乐性强对抗性较小的项目.

2.7 运动健身指导需求情况

表9 安徽省高校大学生运动健身指导需求情况

从表9反映出63.9%(314人)的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在进行运动健身时需要有专业人员在旁边指导,通过调查发现这部分生源来自于农村,他们上大学前接受的体育教育较少,对健身项目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得太少,参加健身锻炼缺乏科学性,盲目地进行健身.根本不需要专业人员指导的学生是那些来自于城市、上大学前受过良好体育教育且对健身锻炼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们的身体素质好,对健身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得多,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他们占有效调查人数的15.1%(74人).对专业人员的指导可有可无的大学生生占21.0%(103人).

2.8 健身运动服装的选择

表10 安徽高校男大学生选购健身运动服装考虑因素

表11 安徽省高校女大学生选购健身运动服装考虑因素

由表10看出,在健身运动服装的选购上,男生对健身运动服装的选择倾向于舒适度,占男生总数的53.7%(195人)的男生认为买运动衣要舒适,而不是好看;占男生总数的42.2%(153人)的男生认为买运动衣要从多方面考虑;占男生总数的4.1%(15人)的男生认为买运动衣要好看.由表11看出,女生对运动衣的选择倾向于好看,44.5%(57人)的女生认为买运动衣要好看;37.5%(48人)的女生认为买运动衣从多方面考虑;18.0%(23人)的女生认为买运动衣不会从好看上考虑,从舒适上考虑.

大部分的女生选购健身运动服装偏重于好看,款式新颖的时尚运动服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倍添个人的青春活力,但是健身运动服装更为重要的作用应该体现在透气、保暖、护肤及降低运动损伤等.男生与女生相比,选择健身运动服装更加理性,偏重于舒适度.

2.9 健身前后热身运动和整理运动情况

表12 安徽高校大学生健身前后的热身运动和整理运动情况

表12显示安徽高校大学生健身前后的热身运动和整理运动情况,50.3%(247人)的大学生偶尔才做热身运动和整理运动;27.5%(135人)的大学生从来不做热身运动和整理运动;只有22.2%(109人)的大学生每次都做热身和整理运动.

调查表明,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健身锻炼前后坚持做热身运动和整理运动的人少.热身运动是任何健身锻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阶段的热身运动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肌肉的血流量,降低肌肉粘滞性,预防肌肉、韧带拉伤和关节扭伤等运动性损伤的发生[2].

健身后的放松整理活动,也是健身过程的一部分,是使人由运动状态过渡到静止状态的调整过程.缓慢而舒展的动作配合气息的调节,能够放松肌肉、降低血压、平静情绪、促进体力恢复和加速疲劳的消除.

2.10 健身过程营养措施的搭配情况

表13 安徽高校大学生健身过程中营养措施搭配情况

表13显示的是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健身过程营养措施的搭配情况,健身过程每次都进行营养搭配的学生只占有效人数的11.4%(56人);偶尔搭配的占40.7%(200人);从来就不与营养搭配的学生占47.9%(235人).可见,绝大部分大学生对运动营养的补充重视得不够,绝大部分大学生健身过程未持续地搭配营养措施.

健身活动前,需要从正常就餐中补充足够的热能和营养素,因为热能摄入不足和营养素的缺乏将限制健身过程中运动能力的发挥和降低运动健身的效果.健身活动后,身体的恢复也不能够顺其自然,需要积极主动地去补充健身运动中所消耗的能量和营养素.科学的健身运动结合合理的膳食营养,对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具有积极方面的作用.“合理营养”并不是指一味地摄取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的食品,而是能量供应充足,各种食物提供能量比例合理,品种多样,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均达到供给量标准[5-7].

3 干预对策

3.1 广泛动员大学生参与健身活动

在安徽省各高校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体质,是以人为本、推进学校体育卫生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高校职能部门应宣传国家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意义,向大学生传达正确的健身观念,以健身促健心,促进身心健康发展[8],更好地融入社会.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健身宣传周”等活动形式,掀起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潮,增强大学生的健身意识,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3.2 多渠道普及健身科学知识

针对安徽省高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健身科学知识的实际情况,各高校应利用校报、校园广播、学术讲座、健身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行健身科学知识的宣传,比如校园报刊增添体育健身科普专栏,学术讲座邀请健身专家开展大学生健身方法专题讲座,加强科学健身方法的指导.通过宣传,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合理的健身活动方式,提高健身效果.

3.3 加强健身活动的现场指导

从调查中看出,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健身活动缺乏现场指导,大部分大学生盲目参加健身锻炼,效果不是很好.健身活动中由于方法不正确造成韧带拉伤、关节错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专业人员为大学生悉心指导,在健身全过程中为大学生保驾护航,就能够真正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为了加强高校健身活动的现场指导,进一步提高高校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水平,当前亟需加强对学校健身指导员、班级体育骨干的培训工作,更好地发挥他们对大学生健身活动的科学指导作用.

3.4 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

从调查中发现,男女大学生在健身项目的选择上还存在一定差异性,男大学生倾向于选择竞技类健身项目,女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娱乐休闲类健身项目.为了取得更好的健身效果,大学生在选择健身项目时应着眼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瘦长型的大学生的健身重点是在使肌肉强壮起来,应选择提高肌肉力量的项目来锻炼,如:俯卧撑、引体向上、举重、哑铃操等.肥胖型大学生宜选择持续时间长、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项目,如:慢跑、快走、游泳、有氧健身操等,促进健身运动时脂肪的消耗分解供能,达到减肥的目的.值得强调的是,如果女大学生的健身目的是为了塑造良好体形,应该首选平衡操和健美操,这两个项目有健身、健心和健美相结合的作用.

3.5 保证健身运动中着装的舒适度

在选择健身运动服装时,应重视服装的材料构成,纯棉的材料虽然有很好的吸汗性,但常常其外形不好,而纯化纤材料构成的服装吸汗性不好,因此,适宜的运动服装材料一般是棉占比例较大的混纺材料[9].再次,就是要求柔软,尤其是长跑运动者身上穿的短裤,务必要软,增强运动舒适度.

3.6 重视健身前后的热身运动和整理运动

热身运动是我们进行健身活动开始不可忽略的的重要步骤.热身运动方式有慢跑、柔韧性练习(如伸展操)、球类游戏等.热身运动方式的选择常常会因个人习惯和健身项目的不同而不同,热身运动方式最好与健身项目相近,通常热身运动的安排时间为5~10分钟,可先慢跑2~4分钟,再做成套的柔韧练习或进行球类游戏[2],热身运动结束后,再进行正式的健身项目活动.

及时的进行整理运动同样很重要,整理运动有利于机体从健身时的紧张运动状态调整到安静状态,通常的整理运动方式有:轻松地步行、做放松操等.整理运动可以加速消除在体内堆积的酸性代谢产物,促进疲劳的消除和体力的恢复.

3.7 健身过程要合理地补充营养物质

健身过程要注意营养物质的补充,营养素的缺乏不但影响运动能力和健身的效果,也影响健身后的体力恢复和疲劳的消除.营养物质合理补充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3.7.1 水和无机盐摄入要平衡

3.7.2 碳水化合物要充足

3.7.3 补充优质蛋白质

3.7.4 维生素必不可少

〔1〕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71.

〔2〕史祝梅,张兆忻.浅论老年人健身[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17(2):82-83.

〔3〕相建华.运动健身的原则[J].体育学刊,1998,(3):57-58.

〔4〕马卫平,严秋.健身方法导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48-87.

〔5〕季成叶.体质自我评价和健康运动处方[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25-30,116-131.

〔6〕裔程洪.锁定青春—青年人健美与健身[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266-276,279-298.

〔7〕熊正英.运动营养与健康[M].西安:陕西人民科技出版社, 2006.156-160.

〔8〕甯顺兰,余锐,李小勤,等.内江市健身俱乐部健身人群参与动机的现状调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增): 315.

〔9〕张晓艳.新型材料在运动服装中的应用[J].广西纺织科技, 2009,38(1):44-46.

G806

A

1673-260X(2010)09-0076-04

猜你喜欢

安徽省运动大学生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