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郑西高铁开创共建共享新模式
2010-10-09高弋坤
本刊记者 | 高弋坤
最近,在穿越豫西山地和渭河冲积平原、南倚秦岭、北临黄河之境出现了一条“巨龙”,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这便是2010年2月6日正式开通的郑西高铁。
郑西高铁沿线80%区段均为黄土覆盖,湿陷性黄土区使整个施工过程难度颇大。正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中国三家运营商与铁路部门不仅完成了沿线的信号覆盖,还开创了从基站铁塔到电源、机房、设备洞室以及泄露电缆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新模式。
采用公网搭建项目组模式
记者近日来到西安,采访了陕西段建设郑西高铁的相关负责人。“最初接到任务时,我们都感到很振奋。”负责此次共建共享项目总体运作的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一院)总工程师徐志强告诉记者,“能够承建郑西高铁是一种荣耀,但该项目的复杂性也让我们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与京津城际不同,郑西高铁沿途经过很多隧道,单靠运营商带直放站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铁路部门配合作业。因此,项目实施初期,陕西段有关方面便成立了由郑西高铁公司、铁一院、三大运营商相关负责人共同组成的郑西高铁公网搭建项目组。
“三家运营商各自提交技术方案,设计院做出设计方案,最终由项目组统一三家运营商的共享方案。”陕西移动计划建设部项目经理张安峰告诉记者,“在350km/h的速度下,为了保证优质的通话信号,防止外界网络切换的影响,我们最终采用的是BBU+RRU拉远式基站方案。”这种方案,可以说是在全国范围内的铁路通信建设工程中首次采用。
节约的不仅是资金
铁一院工程师宁伟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中国移动共享铁路站点 47 处,其中共享铁塔35处、隧道内洞室11处、宏基站9套、RRU53套,共享铁路站点约90%;中国电信共享铁路站点54处,其中共享铁塔42处、隧道内洞室11处、RRU93套,共享铁路站点达100%;中国联通共享铁路站点36处,其中共享铁塔24处、隧道内洞室11处、RRU41套,共享铁路站点约60%。
三家运营商都采用BBU+RRU方案,实现全线共用移动信号覆盖,隧道内则采用漏泄同轴电缆覆盖的方案。
“一座铁塔就可节约将近20万元,三家仅这一项就可节省约2000万元的资金,此外还有机房、洞室、漏泄同轴电缆等的共享。”徐志强兴奋地谈到,“可以说,共建共享让我们受惠颇多,既节省了投资、节约了用地,又做到了节能环保。”
陕西电信计划建设部经理杨帆告诉记者:“工程主体已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期间完成。目前,除了隧道外,郑西高铁的陕西全段均已实现CDMA网络的覆盖。”
陕西联通网络建设部周双阳告诉记者,目前联通的2G、3G信号也已全面覆盖;而陕西移动不同于前两家,除了参与公网的共建共享外,还搭建了2G的铁路专线,以保证乘客通信信号不受沿途信号的干扰。
到2012年,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将基本形成,这将标志着中国铁路全面进入高速铁路时代。
如此大规模的高铁建设及建成运营,将对未来中国运营商沿线信号覆盖工程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此次郑西高铁共建共享工程的建设将会对今后的工程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LINK
作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长距离干线高速铁路,郑西高铁不仅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第一条时速高达350公里的高速铁路,还是世界上首条修建在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高速铁路。郑西高铁作为徐兰(徐州——兰州)客运专线的一部分,全线贯通后将方便两亿多人的出行。其中,仅郑西段就有近一亿人,它的开通运行,对于后期打通徐兰客运专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郑西高铁项目开创了众多可以借鉴的共建共享新模式。
一家建设,两家租用
当记者询问到此次工程中有何不足时,徐志强感叹道:“惟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对搭建时机把握的还不够好,以至于隧道内未完成的覆盖只能利用‘天窗时间’(夜间无列车运行的短暂时间)来完成,施工人员们相当辛苦。”他表示,在今后包西铁路的建设中他们会吸取这个教训,争取让运营商的搭建与铁路专网同步实施。
此外,徐志强工程师向记者透露:“对于火车站的室内覆盖我们目前有一个大胆的构想,WLAN覆盖由一家运营商完成其他两家租用,三家运营商目前对此方案都表示支持。”因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保证信号不受干扰,还能实现共建共享、节能减排。
西安城区北部,城市的中轴未央路、三环路及绕城高速衔接处,一个庞大的工地上机械轰鸣,这里就是未来的郑西客专西安北站,也是徐志强和运营商们实现室内共建共享梦想的地方。
就在此前不久,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铁路沿线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通知》,要求铁路运营商与相关单位加强铁路沿线通信技术设施的共建共享。
可见,共建共享已是大势所趋,其带来的利益也是不言而喻的。郑西高铁项目开创了众多可以借鉴的共建共享新模式,我们也期待各铁路相关单位和各基础电信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的高度出发,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