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B回族乡文化建设浅析
2010-09-29董文明
董文明
河南省B回族乡文化建设浅析
董文明
民族乡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分布的重要形式。民族乡的文化建设是散杂居地区民族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能为民族工作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河南省的回族乡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以B回族乡为例,分析了河南回族乡文化建设中成绩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
回族乡;民族乡;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指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活动,它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1]。河南是典型的民族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是民族行政层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另有比较特殊的民族镇和城市民族区)。民族乡是我国特有的、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内部事务、依法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一种基层政权形式,是解决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问题的一种较好的政治形式,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必要补充形式。回族乡在河南的民族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文化建设则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河南回族乡文化建设的概况
(一)教育
B回族乡位于M县、S县和N县三县交界处,地理位置偏僻,历史上文化落后,文盲众多,建国前多依地主民房或庙院房办学。1985年建乡后,全乡各校均为砖木结构的瓦房,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90年代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三级办学方针,采取乡村统筹、银行贷款、群众集资、干部捐资的方式,将全乡各中小学校的教学楼改善为新,提高了办学条件,并通过砌花池、打围墙、硬化地面等方式,美化了校园环境。同时,师资力量进一步壮大,极大地提高了全乡教育教学成绩。形成了幼儿教育、初中教育和成人教育并举的新格局。
(二)科技
1.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主要指引进、推广新科技、新品种,并通过农业科技培训班定时间给农民上课,讲解农业科技知识,以及乡村技术指导站站长或村农业技术员向农民作管理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了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
2.根据土壤情况,自选农作物和适当种植模式。B回族乡属于温带地区,土壤大部分为三级青沙地,全乡以农业为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和红薯是其主要农作物。因此,B回族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如抓好小麦和玉米新品种推广,高度重视棉花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成立红薯加工厂以提高其经济价值,加强热销农作物的生产与外销,等等。
3.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业机械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渐完善水利设施,现共有机井300余座,全部配套,建大小桥涵100余座,水闸两座。且各方面设施仍在完善提高中。
(三)广播电视
B回族乡在90年代初投资购买扩音器两部,建立乡广播放大站,实现“村村通广播,户户喇叭响”。之后乡投资4.7万元建乡电视差转台,当时为豫东第一家乡级电视台,频道为11,覆盖面积10公里。电视机在农村普及之后,B回族乡开始出现了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目前,观看电视节目已成为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卫生
B回族乡在建国初期成立了乡卫生院,但是因无机械设备且医务人员缺乏,只有少量医务人员负责周边村庄的医疗保健工作。80年代以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各村委卫生室改为卫生所由集体所有演变为个体所有,担负附近群众就医、接生、防疫等任务。
目前,全乡卫生所就有16处,且每年定期对乡村医生、防疫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各项预防接种的技术。2001年,动工兴建了1 120平方米的综合门诊楼,院址面积达20亩,房屋共78间,并重修了围墙、大门,硬化院内地面。2002年开始正式启用,内设内科、外科、儿科、口腔科、妇科、X光、B超、化验室、心电图、脑血流图、注射、手术等17个科室。近几年来,全乡的医疗卫生部门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上,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五)其他
1.乡所村室及道路建设。各村划出地皮,重建整修村室,单门独院,房屋4间以上,带走廊等,从而改善了各村室的办公环境。乡党委、政府组织群众普修道路,目前,全乡已实现村村通油路,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改善了投资环境。
2.生态文化建设。B回族乡着眼于环境保护,强化全民环保意识和资源危机意识,倡导绿色消费。根据当地的特点,将节约资源落到实处,将改善生态环境与促进产业转移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了水源防涵养户型、农村水饮治理型、农林复合型、农田网防护型、园林绿化型等五类生态建设项目,从而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
3.开展群众团体活动。如妇联自80年代以来,组织妇女开展“三八红旗手”和创建“五好文明家庭”为主线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对妇女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妇女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特殊作用。近几年来,又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走兴乡富民之路,重点宣传妇女中的先进致富典型,鼓励广大妇女学文化、学技术、学政策、学管理,使妇女的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大批优秀妇女人才脱颖而出。
二、河南回族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B回族乡对学校的投资极大改善了其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但是,从表1可知,1997—2001学年里,初级中等教育阶段应入学人数虽与以前相比有所增加,但是仍没有达到100%,即还有一定比例的人没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表1 B回族乡1997—2001学年度普及程度一览表
2.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仍需完善。B回族乡虽然采取了很多的措施用以提高个人的文化技术水平,但文化设施和载体建设仍普遍滞后,诸如文化站、阅览室、体育场所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导致了可供人们选择的娱乐活动有限,没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
3.各种文化活动的缺乏。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充分挖掘、保护、利用本地原有文化资源,节假日开展的活动甚少;二是没有发挥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即没有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三、关于文化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一)提高学生入学率
1.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做好国家有关助学的政策宣传,并认真贯彻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如学校做好贫困学生的管理记录,村委会对贫困家庭孩子入学问题加以关注等,以保障农村大多数贫困学生可以及时获得资助,顺利完成学业。
2.每学年之初,学校应对未入学的学生做好记录报告,并组织力量进行家访,准确掌握学生未报到的原因,将劝返工作承包到人,责任到人。针对学生及其家庭问题而引起的辍学,可运用相关政策及争取各方面资源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3.学校可根据需要完善办学条件和增加师资力量。比如聘请相关专业技术类的教师,通过申请课改在教学中增加技能培训的课程,使学生能在学习中掌握更实用的技术。
(二)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利用
一是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文化站、电教室、阅览室、体育场地等公共设施,并做好维修与管理工作,让人民群众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公共文化设施。
二是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将真正喜欢文化工作的同志选配到文化站队伍中。相关部门应组织文化站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以及各地相关会议,创造对外学习交流机会,以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并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与流动。
三是文化站应创作贴近人们生产生活的节目,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基础设施的作用,提高公共设施的利用率,如利用电化教室定期免费放映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影片、定时对人们开放阅览室等,以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三)整合现有文化资源
1.加强对优秀民族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一是对民间艺人应加以保护,并通过宣传促进其才艺更好传承;二是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将一些经典文艺活动融入其中,比如唢呐、秧歌、皮影、戏剧、舞龙、舞狮等农村传统文化活动,以老艺人带年轻人的方式,吸引年轻人的参与;三是积极宣传传统的文化活动,让人们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比如开展传统文化周活动。
2.重视民间文艺团体和文化人。一是政府加大对民间艺术团体的投资,提供服装、乐器等相关物资;二是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给民间文艺团体创造更多表演与交流机会,并每年对优秀团体予以表彰和奖励;三是鼓励社会资本以各种形式投资赞助民间艺术团体的发展。
3.动员、培养本地文化人才。相关部门可通过各单位组织活动,给予人们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从中发掘有文艺细胞的人才。一些文艺组织也可借助这些文艺活动,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拔相关人才予以培养。
(四)开展文化活动彰显民族特色
回族人民习惯于欢度一年一度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忌节等传统节日,尤其是开斋节和古尔邦节这两个节日。在这些节日里,组织一些回族传统活动,借助节日活动的开展,可以使人民群众更加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民族风俗。
[1]杨青.电大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8(1).
G127
A
1673-1999(2010)12-0126-02
董文明(1985-),广西桂林人,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1)民族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201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