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迷恋美人醉的樵夫夏瑛
——“樵夫”征服了“贵族”

2010-09-29力山

陶瓷研究 2010年3期
关键词:釉里红瓷板樵夫

力山

迷恋美人醉的樵夫夏瑛
——“樵夫”征服了“贵族”

力山

在夏瑛的工作室内,摆放着一个烧制失败的釉里红花瓶。夏瑛一直舍不得扔掉它,因为这是他创作的第一件釉里红作品。每次看到它,夏瑛就会时刻提醒着自己:“在艺术的道路中,永远没有成功的终点,只有不断的探索和失败。”

夏瑛别号珠山樵夫,这个极为草根的称号似乎和高雅的陶瓷艺术化不上等号。可实际上,用“樵夫”来形容夏瑛的艺术道路和艺术信仰极为贴切——出身贫寒,不问世事,只知劳作。

天生热爱绘画

没有学院派的“高贵”出身,也没有陶瓷世家的显赫门第,夏瑛的从艺轨迹如同景德镇许多陶瓷艺人一样平凡无奇——来自农村,献艺于作坊。只不过,他对陶瓷艺术有一种非同常人的极度渴求,而这种渴求早在他儿少时就已经初露端倪。

1964年,夏瑛出生在鄱阳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务农,兄弟姐妹五人,他排行老四。夏瑛似乎天生就与绘画艺术有缘,从小就喜好在地上、墙壁上胡乱涂鸦。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夏瑛得到了一位上海知青的指点。说是指点,其实只是上海知青在绘画时,夏瑛在一旁照葫芦画瓢。夏瑛回忆说:“当时就画一些连环画,什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游击队打日本鬼子……”

对绘画的热爱,让夏瑛成为孩子们中的“异类”,很多大人都很不理解,其中就包括他的一位叔叔。有一天,他叔叔郑重其事地对夏瑛说:“画画有什么出息,将来能靠这个谋生吗?”

叔叔的告诫,并没能让夏瑛放弃自己的爱好,他依然执著地画着连环画。

1982年,18岁的夏瑛报名参加了县文化馆举办的绘画培训班,学习素描等绘画的基本技巧。1984年,夏瑛参加了江西师大美术系进修班,为报考美术院校做最后的冲刺。1985年高考,夏瑛同时报考了江西师大、陶瓷学院、浙江美院等多所院校的美术系,结果全部名落孙山。

落榜后没多久,对高考心灰意冷的夏瑛来到景德镇,投靠一位在省陶瓷工业公司当干部的叔叔,指望叔叔帮忙找一份在瓷厂画瓷器的工作。没曾想,叔叔反对夏瑛进瓷厂工作,建议他利用绘画技艺开一家画瓷板像的店。“这个比当工人强多了。”他叔叔说到。

夏瑛听从了叔叔的忠告,在景德镇买了20块白胎瓷板,回到鄱阳县城开了家人物瓷板像的小店。夏瑛依稀记得当时白胎瓷板的价格,“大约四五块钱一块。”

开店初期,夏瑛的日子并不好过。由于初次入行,经验和技巧都略显不足,许多买主都抱怨“画的和本人一点都不像”。在指责和奚落中,夏瑛度过了人生中最难熬的一段岁月。随着夏瑛的绘画技法越来越纯熟,小店的生意也愈加红火,他的收入也超过了大学毕业后当教师的三哥。此时,夏瑛才真正感觉到,当初的路没有走错。

不过,还是有客人反映“画的和本人不像”,此时的夏瑛胸有成竹地回答说:“你过段时间再来,如果还觉得不像就退掉。”几个月后,客人又来到店内,对夏瑛说:“你说的没错,越看越像。”

闯荡景德镇

虽然瓷板画像店的生意不错,夏瑛却感到一丝忧虑。他认为,画人物瓷板像的路子太窄了,这样走下去没有前途。

1994年,夏瑛毅然放弃小县城的安逸生活,来到了陶瓷艺术的圣地——景德镇。经一位老乡介绍,夏瑛成为了里村前街一家作坊的画师。打工的日子远不及当小老板那样舒心,每天起早摸黑,一个月下来收入只有五六百元。夏瑛并没有因此怨天尤人,或是打退堂鼓,而是更加刻苦地专研绘画技巧。夏瑛说:“当时好的画师一个月有6000多元的收入,我的收入低,说明了我的水平不够。”

大约一年之后,夏瑛跳槽到樊家井的一家作坊,月工资也涨到了1000多元。又过了一年,夏瑛被筲箕坞一位作坊业主高薪挖走。此时,夏瑛的绘画技巧已经日渐纯熟,并在圈内小有名气。

1996年,夏瑛的一位朋友在金昌利开了家瓷器店,而夏瑛的作品成为了店内的主打卖品。由于夏瑛的作品技法老道,意境深远,因而在市场上极受欢迎。

2003年,羽翼丰满的夏瑛开始了自主创业之路,在金昌利开了一家瓷器店。2008年,他又在华阳陶瓷商城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说是工作室,其实更像家红店,画瓷和销售并处一室。

大隐隐于市。在喧嚣繁华、唯利是图的市场中,衣食无忧的夏瑛没并有放弃对陶瓷艺术的追求。这个闹市中“樵夫”,还是如同30多年前那个鄱阳农村的小孩,执著地在艺术的道路上前行,忘却尘世间的功名利禄。

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夏瑛订阅了大量的陶瓷艺术类书籍和刊物。他认为,普通艺人和陶艺名家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文化知识的匮乏。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就难以成大器。闲暇时,夏瑛就会拉着业内的朋友一起出外采风、写生。夏瑛说:“大自然是一切艺术的根源,不接触、不了解大自然,就无法参透艺术的精髓。”

夏瑛经常向一些陶艺名家讨教,其中就包括陶艺大师陆如。夏瑛说,他最敬佩的老师就是陆如,能得到他的指点真是受益匪浅。正是因为结识了陆如,夏瑛才与釉里红结缘,并开创了其艺术的一片新天地。

“樵夫”征服了“贵族”

2006年的一天,夏瑛来到陆如家做客。在参观陆如家的展品时,夏瑛被陆如的一件釉里红作品所折服,形神兼备的画面配上高贵典雅的色彩,构成了一件震人心魄的陶艺佳作。

夏瑛一直苦恼于其创作领域的局限性,而这件釉里红作品仿佛一道闪电为他照亮了新的方向。

由于烧制难度很大,釉里红被誉为“千窑一宝”,又被称之为瓷器中的贵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位出身草根的“樵夫”却偏要征服“贵族”。“不难的东西大家都在搞,只有挑战难度才能突破自己。”夏瑛说。

“千窑一宝”并非夸大其词,夏瑛初期创作的多件釉里红作品多数以失败告终,成功率不足20%。他至今还保留着烧制失败的第一件釉里红作品,以此时刻提醒自己:在艺术的道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

经过不断的失败和摸索,夏瑛终于摸清了“贵族”的习性。他说:一是要熟悉和掌握釉里红的性能;二是要准确预测和控制窑变;三是要有熟练的绘画技巧和功力;四是要熟悉多种配方,例如用线描绘制,配方就应该硬一些。

在坚韧不拔的“樵夫”面前,“贵族”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夏瑛创作的釉里红作品成功率高达80%左右,夏瑛说:“如果窑和胚都没有什么问题,成功率能达到90%以上。

正是因为有了一股对艺术锲而不舍的劲头,夏瑛的艺术造诣日趋提升。国家一级高级技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成员、珠山书画院理事、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作品相继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煤炭博物馆、英国珍宝博物馆、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所珍藏,一系列荣誉称号和头衔以及海内外知名博物馆的青睐,彰显出业内对夏瑛作品的认可和赞誉。

“景德镇陶艺界藏龙卧虎,大师云集,和他们相比,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我只想做一名默默耕耘的‘樵夫’,践行自己小时候的艺术梦想,仅此而已。”夏瑛说。

猜你喜欢

釉里红瓷板樵夫
孙兆宝瓷板釉下彩绘作品
《前程万里鸿运照》瓷板
粉彩瓷板四条屏
叶建新与釉里红
刘 威作品精选
李祥东作品精选
樵夫的剑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釉里红与青花釉里红
樵夫与赫尔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