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输注在声带息肉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
2010-09-29张艳杰冯红艳张守江贺文霞连广宇郑美
张艳杰 冯红艳 张守江 贺文霞 连广宇 郑美
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操作时间短,瞬间刺激大,又必须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因此麻醉手术中心血管反应,苏醒时间以及苏醒质量就成为此类麻醉的关键。我院近年来应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输注在声带息肉切除术麻醉中。患者苏醒时间短,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安全可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拟施行声带息肉切除术患者 30例,年龄 20~40岁,体重 50~70 kg,ASA1~2级,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1.2 麻醉方法 入室后连接迈瑞 PM 2000监护仪监测ECG,BP,HR,SpO2,PETCO2。开放静脉,面罩吸氧辅助呼吸,经静脉依次缓慢静脉注射米达唑仑 0.03mg/kg,芬太尼 3~4μg/kg,维库溴铵 0.1 mg/kg,丙泊酚 1.5~ 2.5 mg/kg。患者肌松完全后行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操作完成固定导管。接呼吸机控制呼吸(IPPV VT 6~8ml/kg,f 10~12次/min,I/E 1:2)。R组以丙泊酚 4~6mg(kg◦h)+雷米芬太尼 4~6 μg(kg◦h);F组以丙泊酚 4~6mg(kg◦h)+芬太尼 1.8~3 μg/(kg◦h)维持麻醉。手术医生下开口器前加深麻醉,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结束撤除开口器时停药。
1.3 观察指标 手术全程监测 ECG,BP,HR,SpO2,PETCO2;分别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30min(T3)、下开口器后(T4)和术毕(T5)的 MAP、HR。
表1 两组患者MAP、HR的变化(±s)
表1 两组患者MAP、HR的变化(±s)
注:与 T1比较,a 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指标 组别 例数 T1 T2 T3 T4 T5 MAP(mm Hg) R 15 86.2±5.3 80.2±6.7a 82.3±7.1b 84.7±8.2 86.1±7.1 F 15 85.1±6.0 79.5±6.2a 87.3±5.8a 86.9±7.7 85.5±9.2 HR(次 /min) R 15 76.8±7.4 75.5±7.2 77.0±9.1b 79.2±7.3 78.8±9.2 F 15 78.6±7.9 71.5±8.5a 84.3±11.4a 81.9±9.2 81.7±11.1
2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患者在 T2、T3时 MAP较 T1时下降、HR减慢(P<0.05),而 R组仅 T2时 MAP低于 T1时(P<0.05),其他时点均无明显变化。且T3时的MAP,R组低于F组,HR,R组慢于 F组(P<0.05)见表1。
3 讨论
声带息肉手术因其手术时间短,瞬间操作刺激大,选择正确的麻醉方法和合适的麻醉药利于术中调节应激反应所导致的心血管反应的,雷米芬太尼 2是芬太尼家族中最新的阿片受体激动药,具有起效快、清除快、心血管功能稳定、无组胺释放等优点。其代谢不受肝肾功能影响,持续输注半衰期短,且长时间输注无蓄积。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可以利用两者的协同作用,减少各自用量与不良反应,并使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苏醒质量好,是全凭静脉麻醉理想的搭配方法。本研究中与F组相比,R组在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 30 min(T3)、下开口器后(T4)和术毕(T5)等各时段之 MAP、HR较 F组平稳。综上所述,雷米芬太尼因其特有的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加深麻醉,也可以在短时间内代谢清除,无残余作用。从而可以使麻醉随时加深且患者术后苏醒迅速,苏醒质量好。是声带息肉切除手术麻醉中丙泊酚的理想搭档。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95.
[2] G.Edward Morgan,译.岳云,吴新民,罗爱伦.摩根临床麻醉学,200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