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010-09-27叶治斌
叶治斌
(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系,广东 惠州 516057 )
惠州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叶治斌
(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系,广东 惠州 516057 )
从惠州会展经济发展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惠州会展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存在品牌展会传承力度不够、产业联动效应不足、战略规划迟未形成、载体条件有待提高、专业总体水平不高、会展人才极度缺乏等问题。
惠州会展经济; 发展; 问题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异常频繁,作为第三产业发展日趋成熟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会展经济,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国内许多发达城市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展经济是以会议、展览、奖励旅游、节事活动等各类会展活动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有形或无形的利益、效益、价值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的总和。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触摸世界的窗口”之称,它不仅可以为会展城市带来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而且能加强城市与外界的商贸、文化交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及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同时,作为连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最核心环节的会展业,几乎具备了城市经济全部的特点,在信息交换、商品交易、技术交流和资金引进等各个方面均呈现强大的集聚效能。会展经济以会展为核心,辐射航空、旅游、商业、建筑、交通、餐饮、服务、咨询、代理、金融保险、广告、通讯等领域。因此,会展活动可以将相关行业组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成功实行产业联动。国际上有人把会展经济称之为1:9的经济运行模式。所谓1:9是指假设展览场馆的收入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9。[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不断扩大,商品、服务贸易的急增,会展业作为在我国新兴的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展览活动空前活跃,在全球展览业中异军突起,并以年平均20%~30%的速度迅速成长。虽然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巨大。由于会展业本身是一种无污染产业,且对整个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珠三角地区向来对会展业的发展极为重视,涌现出了诸多知名会展品牌,如素有“中国第一会”之称的广交会、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珠海航展以及始于1999年的深圳高交会等。统计显示,目前在广东每年举办的各类展览会逾1000场,展览面积近900万平方米。[2]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年~2020年)提出,珠三角地区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把构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珠三角经济再次腾飞和实现新一轮科学发展的主要发力点。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和引擎,具有较强的创新引导、开放融合、集聚辐射等特征。2008年广东省经贸委出台了《2008广东省会展业发展工作意见》,旨在打造以广州和深圳为龙头,包括珠海、佛山、东莞等在内的珠三角会展产业带。[3]《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年~2020年)提出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文化会展等六大文化服务业。
一、惠州会展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惠州地处珠三角,毗邻广州、深圳和香港,是珠三角衔接粤东、闽赣和港澳台地区的交通枢纽。惠州作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同时,担负着建设世界级石油化工基地的重任,工业基础比较雄厚,形成了电子、石化、汽车、建材、纺织等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惠州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为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4]
随着国际、国内会展经济的迅猛发展,惠州的会展经济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举办内展到走出去办展、参展,会展规模、领域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惠州的会展经济最早起源于2001年的中国惠州首届国际数码节,在此后的9年间,惠州再次成功举办第二、第三届国际数码节、中国惠州台资企业精品展示会、各类经贸展销会、广东省运会及惠东鞋文化节、龙门旅游节、“惠货全国行”、各类学术报告会等会展活动,见表1。
表1 惠州近十年举办主要会展情况一览表
惠州会展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行业共同联动发展,带动了消费,带动了GDP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惠州经济发展强大助推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深圳、东莞、惠州三市共同签订的《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深、莞、惠一体化经贸合作联席会议的召开,以及200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布局(惠州)一体化》、2010年《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扶持我市现代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制订和惠州市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等种种利好政策,使惠州更好地融入珠三角会展经济圈。2009年11月,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新场馆——惠州会展中心投入使用,更是为惠州举办更大型、更高层次会展活动提供了条件和基础。惠州会展中心的建成使用,也为惠州市石化和电子信息两个主导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惠州省运会的举办给惠州会展经济的发展带来机遇,促使惠州会展经济不断升温,但由于与广州、深圳等城市相比不具备先天发达的综合服务功能、商业造诣优势;抑或与珠三角同类其他城市如佛山、东莞、中山相比,起步较晚,会展底蕴较差,发展欠成熟,作用和功能还未得到充分发挥,结果导致惠州会展经济的发展与其他城市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惠州会展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展会传承力度不够
品牌展会是指具有一定规模,能代表这个行业内的发展动态和趋势,能对该行业有指导意义并具有较强影响力、号召力的展会,对一个城市会展业发展起着以点带面的作用。同时,品牌建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内涵的积蓄和不断沉淀,讲究产品在消费者中的普遍性以及品牌经营的保持性。惠州展会品牌培育最早起源于2001年的首届中国惠州国际数码节。为了让惠州走向世界,推介惠州城市品牌,依托惠州电子工业的强势,惠州市政府决定举办首届中国惠州国际数码节,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2003年、2005年再次成功举办第二届、第三届中国惠州国际数码节。经过三届的发展,“数码惠州”这张富于时代特色和科技文化内涵的“城市名片”名扬四海,国际数码节这一品牌也从此深入人心。而后惠州市政府再也没有举办国际数码节,经过5年时间培育的电子展会品牌因此夭折。由于品牌展会传承力度不够,导致惠州会展业可持续竞争力弱,影响了惠州会展业的健康发展。
(二)产业联动效应不足
会展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通常能产生三种效应:拉动效应、扩散效应和旁侧效应,见图1。会展业由于其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根据国际上的统计资料表明,国际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我国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比国际低,一般在 1:5左右,从相关资料推算,惠州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则低于1:5。一方面,惠州目前的展会运作模式是以政府主导的贸易展和以市场主导的消费展为主,县级举办特色节会为辅,而政府主导的贸易展主要是传统的带企业走出去到全国各地参展,虽然对惠州市一些企业的全国扩张营销网络,拓宽销售渠道,构建惠州品牌网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受益面比较窄。由于依托于其他城市的展会,相对比较被动,且对惠州整体宣传不足,更为重要的是会展资源不能被充分运用,如国际会展经济发达城市的主要场馆出租率基本上都在60%以上,2010年深圳会展中心出租率为80.82%,东莞国际会展中心为21.65%,而惠州会展中心仅有16.44%。① 场馆出租率的偏低导致会展产业链的延展效应不足。另一方面,会展经济最重要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周边土地的升值实现投资回报,会展中心好比是一个盘子中央的茶杯,以此为中心辐射开去的一定范围内的圆型面积土地。[5]但从惠州会展中心所处的区域看,属于惠州“三馆一中心”项目之一,政府更多是从基于市政形象工程的角度考虑,周边土地利用程度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因此,通过周边土地的升值来实现投资回报近乎不可能,导致产业联动效应更加不足。
图1 会展产业的联动效应
(三)战略规划迟未形成
惠州地处穗莞深经济走廊的中部,处于几大城市、中心城市的包围之中,见图2。无论是从经济实力、经济总量、产业规模,惠州都不及周边的大城市,要冲破大城市的屏蔽效应,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定位问题。[6]但正是由于政府对会展业的战略定位不清,导致惠州至今没有明确的会展业发展战略,进而也没有对举办的会展与惠州商业及城市经济的联动效应的真实状态进行系统描述和深入分析。同时,会展相关部门不仅对惠州如何建立会展城市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和建立会展品牌的发展空间以及可能性缺少科学有效的研究,而且也缺少展后的数据统计、资料分析整理等研究工作。[7]惠州会展经济最早起源于2001年首届中国惠州国际数码节,但直至2010年3月5日惠州市才出台了《关于扶持我市现代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意见中只是简单的提到惠州会展业的发展目标,而对于具体如何实现却未曾提到,同时政府的鼓励扶持政策和促进的力度也不够,导致有效性不高。
图2 珠三角会展都市圈
(四)载体条件有待提高
会展场馆是会展经济的载体,是展览业发展的基础,场馆硬软件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办展层次的高低。2009年底惠州会展中心的落成,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后劲和广阔空间,并将有力带动旅游、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广告、装潢等诸多服务行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从硬件上看,惠州会展中心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具体体现在展馆面积偏小,见表2,制约了展会纵向深度发展,如无法承办诸如广交会、深交会一样的大展等;馆内仓储与停车空间不足,限制了展会横向跨度发展,如无法承办类似以大型设备为主题的机械展等;场馆与相关产业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性联系,导致场馆总体经营水平大打折扣,如周边餐饮区建设滞后。从软件上看,惠州会展中心的网站建设与深圳、东莞相比不尽人意,引擎搜索不利于参展商的参展。因此,目前惠州会展场馆这种“硬件不硬,软件不软”的境况将成为惠州会展经济发展之短腿。
表2 深莞惠三地会展中心场馆面积比较
(五)专业总体水平不高
由于惠州会展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导致目前惠州会展业主体匮乏,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展览会几乎没有;由于目前惠州会展经济还没有形成全局系统考虑,会展业体制尚未培育起来,导致惠州产业的融合程度不高;由于与广州、深圳一线城市相比不具备先天发达的综合服务功能、商业造诣优势,导致展会的专业观众少,成交额小;由于目前多数展会还是处于临时动议,没有实现定期化,同时会展市场化程度不够,政府的行为色彩过于浓厚,课题组成员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参展基于加深与惠州政府友好关系考虑,导致一些展会缺乏产业基础,缺乏生命力;由于惠州市政府发展会展业的鼓励政策力度不足,导致会展专业人才缺乏,会展活动时只能临时招聘,服务欠规范;由于在招展过程中,宣传的渠道比较单一,如通过惠州广告插播在凤凰卫视或网络发布展会消息等媒介,导致参展商的受众面窄,展会的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会展人才相当缺乏
会展经济是一种智力经济,每次成功的会展,都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会展人才进行策划与运营,因此,拥有一支专业的会展队伍,是举办和承接会展的基础。目前,惠州会展中心由惠州广电集团全权负责经营管理,作为东江流域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之一,凭着其优势的资源、发达的网络、专业的品牌为成功举办各类大型展会提供了很好的宣传平台,但会展活动同时也需要多种类型专业人才的配合,包括会展经营管理人才、会展活动总体策划与市场推广人才、为会展活动提供专项服务的人才以及会展教育研究人才,而这一点正是惠州广电集团的劣势所在。一方面,会展经济是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程度密切相连,如广州、深圳等地,其会展经济之所以发达,与这些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和经济优势分不开的,会展经济的这种特殊的依附性,实际上造成人才分布的不均衡现象,造成了大城市人才在某种程度上相对较多,而中小城市的会展业人才极度短缺,惠州作为二、三线城市,也就很难向惠州流动。另一方面,惠州会展教育和培训建设滞后,如会展项目培训、高校会展专业设置几乎没有,造成会展人力资源的后备力量不足。因此,惠州会展人才的匮乏,制约着惠州会展业务的开展与组织水平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注 释:
① 数据来源深圳、东莞、惠州会展中心网站并经推算得出.
[1] 董姗姗.中国会展业的产业聚集和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5.
[2] 黄焕年.广州:大珠三角会展会展黄金带迎来大好时机[N].民营经济报,2009.
[3] 刘宛洁,雷蕾.珠三角会展都市圈构建分析[J].价格月刊,2010,(1):79-82.
[4] 刘熏词.“惠州模式”的经济学解析[J].惠州学院学报,2009,(8):5-7.
[5] 伍静妍,田爱丽.上海:朱裕伦支招二、三线城市会展业[N].第一财经日报,2005.
[6] 蔡惠君.东莞:东莞会展定位抉择[N].东莞日报,2006.
[7] 颜爱妮.从政府管理看广州会展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9,(7):80-81.
Abstract: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development of exhibition economy in Huizhou,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xhibition economy in Huizhou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 The brand show heritage is insufficient. Iindustrial linkage effects lack. Strategic planning has not yet been formed. Support conditions are to be improved. The overall level of expertise is not high. There are also extreme lack of exhibition talents.
Key words:exhibition economy of Huizhou; development; problems
(责任编辑 毛志)
A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Status of Exhibition Economy in Huizhou
YE Zhi-bin
(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uizhou Economics and Polytechnic College, HuiZhou, Guangdong 516057, China )
F061.5
A
1673-9639 (2010) 06-0077-05
2010-11-04
惠州市社科联2010年重点资助课题阶段性成果
叶治斌(1983-),男,广东汕尾人,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税收税法、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