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形象建设刍议

2010-09-27王全林

皖西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定位学院

王全林

(皖西学院教育学院,安徽六安237012)

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形象建设刍议

王全林

(皖西学院教育学院,安徽六安237012)

随着安徽省2009年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省级立项建设,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及其示范形象、应用形象建设问题便提上了议事日程。从概念体系与大学形象建设要素、应用“型”与应用“性”形象的区别、大学精神形象与应用型形象的关系、应用型本科形象的持续时间问题、应用文化建设诸方面对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形象建设问题进行了系统思考。

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形象;建设;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教大众化与高教地方化的发展,地方院校纷纷高举应用本科大旗。地方本科院校走应用型发展道路既是大势所趋,更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为在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为有效引导一般地方院校坚持地方应用型发展道路,立足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科学定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办学特色;为引领地方院校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增强服务地方能力,安徽省于2009年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当年,皖西学院携手安徽科技学院、合肥学院、宿州学院、铜陵学院获批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0年4月,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皖发[2010]9号),重点建设一批包括“5所左右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内的重点高校,“使其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通过重点高校建设,引导各类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提高我省高校的整体竞争力。”由此,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作为提高我省高教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跻身高教强省建设方阵。

此前,虽然在基础教育新课改进程中的示范性中小学建设业已深入人心,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人称高职“211工程”)也是如火如荼,但是,由于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是我省率先启动、全国首创的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在究竟何谓“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都还没有明晰界定的情形下,它们究竟应该在哪些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究竟要树立怎样的大学形象来建构与彰显示范形象,以与社会期待相匹配,便具有强烈的实践观照意义。

虽然上述五所立项建设单位在示范应用能力建设方面都在全力以赴、紧锣密鼓地身体力行,但由于大家都还在尝试摸索,目前国内既无直接先例可援,又缺系统理论指导,直接以“示范应用型本科”为题的学术论文屈指仅数其二[1][2],直接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形象为题的论文目前仅笔者一篇拙文[3],因此本研究更具理论观照意义。

二、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究竟应该树立怎样的大学形象

在高等教育丛林中,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本身属新生事物,其示范能力建设及其形象建构本身的研究与实践尚处在“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的起步阶段,但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形象建设并非就真的“空穴来风”,停留于“真空”地带而无所借鉴。对此,我们可以先从概念体系结构视角予以剖析。

(一)概念体系视野中的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形象问题

从内涵与外延的概念体系着手,从有关分类视角看,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及其形象的上位概念体系至少可从三个层面予以解读:

其一,从本科高等学校体系及其形象建设视角予以解读。

即: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形象)→应用型本科高校(形象)→本科高校(形象)。

虽然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出现及其形象建构问题确属新鲜事物,的确暂无“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经验及其形象展示的先例可援;但这并不绝对意谓着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就“空穴来风”般悬置“真空”而无所借鉴。其直接上位概念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国打此旗号者少说也有二三百之众,应用型本科的建设、发展及其形象期待问题,现有的探索与研究并不鲜见。再者,从其最终归属看,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不管如何定位与特色发展,最终都是在办本科教育,本科教育固有特性与内涵是其根本的生存之基。一句话,再怎么崇尚应用,彰显示范,最终还是要“固本”。如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学术自由理念、大学精神、大学理念及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等,毕竟属于各类型本科共通的。

从此层面看,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及其形象建构,首先是办本科、办大学,然后才是在坚守应用型定位中去追求示范形象效应。

其二,从应用型高校体系及其形象建设视角予以解读。

即: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形象)→应用型本科高校(形象)→应用型高校(形象)。

按此逻辑线索,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从属于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1997年修订版)中,本专科教育大体属于第5级,本身又分为5A、5B两种类型,5B级大体相当于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5A又分为5A1、5A2两个亚型,5A1按照学科建制发展,大体对应我国的研究型或教学科研型,5A2基本上与应用型本科相匹配。从国内及国际上看,5A2与5B属于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像欧洲的应用科技大学、多科技术学院与美国的社区学院之类分别是其本专科的典型代表。

依此线索追踪,示范应用型本科可到国内外的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中寻“根”,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高教体系中寻求发展路径与实践智慧,并以此经验探索应用形象建构道路。如张妙弟等提出的“应用型大学‘大学圈’”概念[4],就有其启示价值。

其三,从示范性学校体系及其形象建设视角予以解读。

即: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形象)→示范性高等学校(形象)→示范性学校(形象)。

按此逻辑线索,虽然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示范”能力及其形象建设无先例可考,但是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经验及其形象展示已有所建树,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建设经验及其形象展示已历15载,至少在“示范性”建设层面它们能够给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方法论的借鉴,尤其是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及其形象建构更是直接有着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共性基础,其直接借鉴价值更为突出,如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面、产学研合作机制探索方面、重点专业尤其特色专业群建设经验方面、应用性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等领域。

解读层面与解读视角不同,自然就影响到示范应用型本科发展定位及其形象建设战略。

(二)大学形象建设要素视角下的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形象建设问题

所谓大学形象,是指内外公众“对某所大学客观现实的整体印象与评价”,“其实质乃是大学客观现实的外化,是大学质量、水平与实力的中介显示与折射。”[5]虽然公众对某所大学的“整体印象与评价”是心理上对某所大学的组织现实经整体感知后所留下的总体印象与评判,但公众在具体展开形象评价时,首先往往是就其所接收到的大学组织行为及其变化的某一具体形象信息来予以研判的,然后通过对这些形象信息的系统化整合,才会形成完整的大学组织形象意识。因此,大学在塑造与传播组织形象时,虽然要以整体形象为出发点,并须站在形象意识的高度来待人接物,但是其具体化、对象化还是要靠哪些具体要素层面的操作与积累。

这于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形象建树而言,就启示我们首先要解剖大学形象的建构要素,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于大学形象要素问题的研究与归纳,自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从影响因素视角将之归结为师资水平与科研实力、学生素质与校友成就、学校规模与校园环境、时代精神与历史风采、国家政策与和高教体制等决定高校形象的十大要素[6],其中前八个属于制约大学形象的基本要素。有的从大学形象评价指标体系视角[7],按照实体形象和精神形象两分法将之分别提炼为物力、人力、教学科研实力和文化、声誉等五个形象二级指标,然后层层递解为15个三级指标及若干四级指标。

而从问卷调查这一实证研究视角出发的相关研究结论更具现实针对性与实践启迪。如于海琴的研究结论为四要素[8],她通过对武汉地区四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得出文化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及环境因素是大学形象的四大构成要素。叶汉钧、陈建新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将大学形象要素归纳提炼为MASTER六要素:学校理念(Mind)、学校风气(Atmosphere)、学生质量(Student)、教育水平(Teaching)、校园环境(Environment)和科研水平(Research)[9]。郑一虹等的研究视角独特,她们首先建构了“大学形象”组成因素框架体系,再对浙江大学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大一新生进行抽样调查[10],她们的研究结论对各级各类高校招生中的形象策划与招生宣传更具启发意义。

她们认为,大学的外在特征形象总体上形成了A、B、C三组,A组指标由学校的师资素质、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学校的学术声誉构成,是衡量一所大学质量好坏的软指标(或曰软实力),B组为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校园环境,C组为大学规模,B、C组三项指标更强调硬件因素。但考生们对A组指标的重视度明显高于B、C组指标。

综合提炼这些研究结论,能给我们诸多启示与借鉴。但在具体形象要素建设上要注意突出彰显应用领域的示范,以师生形象与文化形象为例,教师形象要突出双师型或双能型形象,大学生形象要突出创新应用型人才形象,大学文化形象要彰显能力本位的应用文化建设形象。

三、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形象建设的若干思考

(一)应用“型”与应用“性”形象之别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征程而言,在构建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的实践中,一个经常面临的问题便是到底是应用型本科、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学科专业还是应用性本科、应用性人才、应用性学科专业等概念称谓问题。有时人们予以严格甄别,有时人们甚至于在同一篇论文、同一份报告、同一本著述中对“应用型”与“应用性”概念前后混用。这恐怕是应用型本科定位高校首先必须明确解决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或曰基本理念问题)。

笔者以为,“型”与“性”虽一字之差,“应用型”与“应用性”有时意思也大体相近,日常概念中混用影响不大。但若严格甄别界定,尤其是对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型”与“性”还是有着较严格区别意义的。

“应用型”本科是就大学或曰高校的类型定位而言的,总体上是与“研究型”或“学术型”本科大学相对而言的(虽然一般意义上“应用”与“理论”相对,但是“理论”不宜作为大学类型定位)。

而“应用性”是就大学的功能定位而言的,应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社会的“轴心机构”,所有的大学都有一个社会服务功能发挥问题,如一流大学建设的最大的社会服务与社会应用是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做贡献,地方院校的最大应用是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动机与孵化器,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撑。

也就是说,所有的大学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坚守学术本原的前提下,都需要在某种意义上高举“应用性”大旗,以服务国家与社会为己任。但是服务社会、彰显“应用性”与将学校类型锁定为“应用型”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前者属功能定位,后者属类型定位,只有应用型本科定位高校两者才高度同一。

(二)大学精神形象与应用型定位形象的关系

一方面,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坚守应用导向,率先垂范,是其根本的发展定位与特色生存之道,理应长期固守;但另一方面,我们又要一分为二地理性对待应用导向定位,应用不等于应用型本科的一切。

这就意谓着,应用型定位是生存之道,能够赢得在地方院校系统中的最大化生存发展空间;同时,发展本科、办大学是发展愿景与永恒主题,在坚持与坚守应用导向的同时,大学精神、大学理念、学术自由、学术本原等本科大学意识决不能放弃。从长远发展看,两者并不必然矛盾,理应相互持守,相得益彰。

(三)“应用型本科”形象的“红旗”究竟要扛多久

诚如英国著名高等教育家阿什比勋爵所说,大学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社会需求固然推动和支撑着大学的发展演化,但是学术事业尤为讲究积淀,从专科→本科学院→本科大学→研究型大学,一般少说要百年之功,乃至遥遥无期。对于安徽省的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在现阶段,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乃至更长周期,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应用型”定位这面形象“红旗”理应长期持守,在应用型定位发展道路上持续推进应用能力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结果是随着应用性学科积淀的深厚,逐步逼近“应用型大学”发展目标,中长期建设发展目标为“应用型大学”。

那么,“应用型大学”之后的发展道路呢,这就要视三五十年乃至更长周期以后这些学校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整体实力的壮大以及整个中国的高等教育普及化与国际化的发展态势而论了。我们也许可以拭目以待其中的佼佼者(或后来居上者)携“百年之功”(目前我省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多有五六十年高教积淀,少者也有三十年资质),未来跻身“研究教学型”乃至“研究型”定位高校。

在多元质量观时代,对于当下的应用型本科而言,在未来的发展征程中,省内外乃至国内外高教竞争态势将日益加剧,随着大学相对“位次”的越发上移,便越发成为所处位置的“新手”,故不管未来置身何种高校类型定位,彰显应用特色始终是他们迎接挑战、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差别化生存发展之道,至少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四)以“崇实尚能”为主旨的应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从上述对大学形象要素的归纳来看,大学文化形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以“崇实尚能”为主旨的能力本位型应用文化建设是其明显有别于一般本科院校的独特精神气质,惟有如此,方能深入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层面,真正彰显应用型本科形象与标识。应该说,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决非一两句口号或标语之类所能奏效,而是要渗透浸润入办学指导思想与宗旨、发展定位、学科专业定位、课程与教学改革、校训校标校歌、标志性建筑风格乃至楼宇道路命名等诸多层面。如北京联合大学的“学以致用”校训、上海电机学院的“技术立校,应用为本”办学指导方针等。

无独有偶,就拿校训来说,安徽省五所在建的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简直是英雄所见略同,大家都是四词八字德能兼俱型,皖西学院的“厚德尚能”、安徽科技学院的“敬业、实践”、合肥学院的“厚德、致用”、宿州学院的“友善、务实”、铜陵学院的“明德尚能”,一股浓郁的“崇实尚能”之风扑面而来,此中决非简单的巧合,而是一种内在的共同精神追求。他们下一步的行动是如何将这种能力本位文化发扬光大到示范应用型本科建设征程,实实在在地始终贯穿如一。

表1 安徽省五所在建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校训一览

[1]李月云,王德育.完善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以安徽省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9-151.

[2]石义海.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铜陵学院学报,2009,(2):110-111.

[3]王全林.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中的应用型本科及其形象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09,(3):31-37,74.

[4]张妙弟,江小明.关于应用型大学“大学圈”问题的初步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7,11.

[5]王全林.大学形象的实质及其建构原则[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02-104.

[6]陈尚义.试论影响高校形象的十大基本要素[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89-92.

[7]王鲁捷,高小泽,汤云刚.高校形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3):77-79.

[8]于海琴.关于大学形象内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2):69-72.

[9]叶汉钧,陈建新.试论大学形象与校园文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70-73.

[10]郑一虹,黄素芬,楼程富.学形象要素影响考生选择大学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10):23-25.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Images for Demonstrative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

WANG Quan-lin
(College of Education,West Anhui University,Lu’an237012,China)

In 2009,demonstrative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were constructed in Anhui Provence,their developmental location,construction of demonstrative images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images were entered items on the agenda.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mage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system and essential factors of image construction,the image difference between“application-oriented”and“applied”,the relationship of university spirit image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image,the life cyc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applied culture constraction.

demonstrative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university images;construction;thinking

G648.1

A

1009-9735(2010)03-0033-04

2010-05-20

王全林(1968-),男,安徽望江人,皖西学院教育学院教授,学报编辑部主任,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应用型定位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