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经验总结和思路探究
2010-09-25杨远志
[摘要] 宁夏地处西北干旱带,暴雨等极端气候频繁,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水库工程是解决防洪保安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设施。2009年,我区通过强化管理,比国家要求提前1年完成了专项规划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完”的目标。工作中,通过对水库除险加固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经验交流思路探究
一、宁夏病险水库基本情况
建国以来,宁夏共修建水库224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21座,小型202座。原设计灌溉面积80多万亩,设计库容22亿m3。当地水资源总量只有7.46亿立方米,人均267立方米,属重度缺水地区。水库对有效利用水资源,兴利除害,解决人畜饮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我区水库大都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标准低,经过三、四十年的运行,病险问题逐步暴露,安全隐患不断加重。据1998年统计,全区有病险水库176座。水库的病险,使大坝安全难以保证,效益严重衰减,给水库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大力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迫在眉睫。
1998年-2006年,我区完成了国家第一批规划的2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效益显著。2007年,中央实施《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我区54座病险水库列入,总投资33936万元。截至到2009年底,已建成53座,完成投资32522万元,比水利部要求提前一年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实施的主要做法
(一)以安全鉴定和初设为龙头,保证设计质量和深度
一是找准问题。小型水库鉴定核查由水利厅专家组把关,中型水库鉴定核查由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负责,安全鉴定详细分析了淤积严重、防洪标准不达标,建筑物老化失修、功能下降、配套不全,坝后渗漏、坝体裂缝,无安全监测设施、管理设施落后等五大类主要问题20多个。
二是对症下药。针对问题,选用多方案分析论证。对防洪不达标问题,加高坝体或增建泄洪建筑物;对坝后渗漏和裂缝问题,加固坝体、增设排水设施;对建筑物老化失修问题,对原建筑物和设备加固、改造、更新或新建;对无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和管理设施等问题,增建水情和安全监测系统,落实管理主体和职责。
三是层层会诊。通过“四个注重”,强化多级审查,保证设计质量。注重基础资料收集,水文资料由水文局提供,地质勘探由自治区设计院地质队承担,工程地形图实地测绘,基础资料翔实可靠。注重现场查勘调研,设计单位实地勘察,查阅原始设计及施工资料,走访工程原参建人员,掌握建设情况及当时存在的问题,共同商定设计方案。注重专家论证和方案比选,水利厅专家组通过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和投资规模的反复论证,确定最佳设计方案。注重流域机构的审查复核,中型水库和部分技术难度较大的水库的设计方案,报请流域机构复核,经复核后的设计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二)以“三制”执行为抓手,狠抓规范管理不放松
一是实行专业化建设管理。针对项目点多、面广、量大、技术复杂的特点,在各县推行水库打捆组建项目法人集中管理的模式,由县区水利部门抽调得力精干班子,组建专门机构负责项目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二是集中招标采购。严把施工队伍关,招标全部在首府银川进行,引入招标文件和标底审查制度,调整充实评标专家库,实行标底编制、开标、评标全过程的封闭管理和纪检、行政、公证三部门的监督。三是打捆委托监理。54座水库在2008年同时开工,监理工作压力巨大。我们实行以县为单位,打捆委托监理,在监理力量有限的情况下,保证了监理工作的到位。
(三)强化行政监管手段,抓质量、保安全
建立“法人负责,监理控制,施工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政府监管、法人负责、企业保证、群众参与”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做到“思想、措施、检查、机构”四到位。突出“四抓”,规范质量和安全行为。
一是抓人员到位。招标严把人员资格关,施工严把人员到位关,合同承诺的技术人员必须到场,不得更换。2009年,对人员不到位的3座水库责令停工整改,促使施工单位撤换了项目部,从现场管理和技术力量上保证了工程质量。
二是抓责任落实。项目法人设置质量和安全负责人,监理单位重点履行质量和安全控制职责,施工单位设技术负责人、质量员和安全员,层层签订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书,把责任细化分解到人,54座水库签订责任书256份,强化全员责任意识,切实做到“千金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
三是抓规范施工。落实施工图审签和交付使用制度,严格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强化施工进度、投资和设计、规范执行的监控,设计变更严格履行报批程序。我们在对水库施工20多次的检查中,先后纠正回填土密实度不达标、混凝土振捣不密实、钢筋绑扎不规范等施工技术问题40多个。
四是抓质量监督。充分发挥质量监督的指导和监管作用,逐县设立质量监督组,严把工程项目划分、隐蔽工程验收、分部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现场质量见证取样等关键环节。有力地促进了水库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了我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未发生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
(四)推行集中支付,强化资金监管
在严格执行财政部、水利部《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管理办法》和基建财务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创新资金管理模式,在全国率先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即施工单位按进度报支付申请,监理签字确认,项目法人审核后,经财政部门核定,由国库直接将工程款打入施工单位账户,项目法人账上不过钱。自2008年以来,水利部、黄委会、财政部8次稽察、审计均未发现水库项目资金管理方面大的问题。
(五)以考核激励,促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
项目法人是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和核心力量。为调动项目法人的积极性,制定了《宁夏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法人考核管理办法》。采取集中考核和日常评测相结合的办法,于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进行考评,排出名次,客观地评价各地区病险水库工作情况,促进了各地区抓水库工作的积极性。
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项目设计工作比较粗糙。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经费缺口大、技术力量有限,部分水库仅对坝体主要问题进行了定性和初步定量评价,部分地质资料与实际不符,个别水库设计工作较为粗糙,造成施工中设计变更增多。
2、水库建设资金不足,除险加固不彻底。按此次项目投资政策,小型水库中央财政补助30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150万元,每座450万元。据实际测算,每座小型水库完全除险,约需1000万元。由于资金缺口大,设计方案的确定受投资制约大,使水库无法高标准设计和建设,难以彻底解决病险问题。
3、水库灌区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一直没有安排水库灌区改造。目前水库灌区配套砌护干渠完好率不到50%,支斗农渠都是土渠,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为0.5-0.6左右。水库除险加固后,虽然增加了蓄水,但灌溉、饮水等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打了折扣。
4、水库管理体制不健全,管护难度大。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逐库落实水库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困难较大,目前普遍以乡水利站管理行政区域内水库,部分偏远的小水库委托村级组织管理。已除险加固的水库缺乏必要的养护手段,短时间内就可能再次成为险库。
四、对今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几点思考
从历史看,1974年板桥水库溃坝事件给下游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近年来新疆八一、甘肃小海子、内蒙古岗岗等水库的相继失事也都给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敲响了警钟。对做好我区和全国其他同类地区做好下一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加大资金投入,保证病险水库彻底除险
利用全国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和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计划的历史机遇,争取国补资金和地方配套比例由1:0.5提高到8:2。由区、市、县财政分摊配套资金落实任务,山川区别对待,统筹谋划,国家补助在县区之间综合平衡调配,基本保证满足除险加固需要。探索将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费用于水库项目的地方配套。探索将水保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与水库项目结合,资金捆绑使用。
(二)优化设计方案,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
提高大坝安全鉴定质量,对水库大坝存在的安全隐患,既要定性判断,又要定量分析和风险预测。要以大坝安全鉴定成果为依据,针对每个水库状况,按照有关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多方案分析论证比选。完善前期工作责任制和审查专家责任制,增加前期工作经费,保证大坝安全鉴定和初步设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深化水管体制改革,解决水库管理难的问题。借全国实施水管体制改革的契机,落实管理机构和责任,建立政府投入水库维修养护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行管养分离,提高维修养护水平。突出抓好水库防汛安全,加强水量调度管理,对防洪重点水库,实行“空库迎汛”。制订和完善水库防汛应急预案,做好防汛物资的储备工作,定期组织演练,确保水库防洪安全。
(四)争取国家支持,对水库灌区进行更新改造。水库灌区的更新改造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资效益发挥的重要部分。随着水库除险加固的基本完成和引黄灌区续建配套的多年实施,下一步应争取把水库灌区的续建配套作为重点进行扶持。
(五)大力开展坝前加坝的理论研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区水库除险加固普遍在坝前加坝。我区水库大多位于黄土丘陵区,坝前淤积速度快,许多水库淤积面已达坝高一半以上,坝前加坝可节省工程量一半以上,又可以利用淤积面对坝体防渗起到积极作用。从实践看,我区坝前加坝的水库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而土石坝设计和施工规范未提到坝前加坝的问题。对此,我们已经委托中国水科院对坝前加坝进行理论研究,力争尽快作出结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验证坝前加坝的可行性,以推广应用。
作者简介:
杨远志,1980年生,助理工程师,宁夏水利厅建设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