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县良种肉牛的杂交试验
2010-09-22喇金全
喇金全
(青海省民和县畜牧兽医站,青海 民和 810800)
民和县地和青海省东部,海拔1 800~4 500 m,农业基础条件相对较好,为发展养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黄牛为主的养牛生产格局。本地黄牛耐粗饲、抗逆性强,但也存在生长发育缓慢、产肉性能差个体小等严重缺点,远不能适应肉牛商品化生产的需要。皮尔蒙特、西门塔尔和利木赞牛都是目前我国引进用于改良本地黄牛的肉牛品种,在改良我国当地黄牛的生产实践中已被证明是最理想的父本品种。为了探讨这些优良品种改良本地黄牛的效果,建立适合于民和县推广良种覆盖率的最佳品种组合,我们通过引进良种肉牛的细管冻精,依靠人工授精技术,在青海省民和县3个乡镇开展了与本地黄年的杂交试验,测定杂交一代牛生长发育性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区
试验选择民和县养牛基础条件较好,生态环境大致相同的3个乡镇20个行政村作为试验示范点。试验点年平均降水量400~450 mm,年平均气温7.6℃,平均最高气温26.7℃,平均最低气温-6.6℃,全年多日照,有丰富的饲草资源。
1.2 杂交组合
供试牛为西门塔尔、利木赞和皮尔蒙特等肉牛冻精与本地黄牛。杂交组合为:西♂×黄♀、利♂×黄♀、皮×黄♀,以本地黄牛纯繁种群为对照。
供试牛均为农户饲养,放牧加舍饲;饲草料主要是青干草、未氨化的秸秆、油菜籽饼和麸皮等。
1.3 测定项目
生长发育测定分初生、3月龄、6月龄、9月龄、12月龄、18月龄6个阶段,分别测定杂种一代牛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尻长、腰角宽等8个指标。调查繁育性能、适应性,并与当地黄牛比较。各指标测定最少头数为30头。计算各个测定指标的平均数和标准误,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表1 不同组合杂交牛与本地黄牛的体重比较
2 结果
2.1 体型外貌
根据实际观察,良种肉牛与本地黄牛杂交一代牛体型、外貌基本显示了父本肉用型牛的特征,表现头短额宽,劲粗胸深,背腰平直,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肌肉丰满,后躯发达,四肢粗壮,出较好的肉用体型。从产犊情况看,杂交一代牛出生时基本上与本地黄牛相似,未发生难产现象。
2.2 体重测定
体重是评定肉牛改良效果的重要经济指标。不同杂交组合F1与本地黄牛不同时期体重测定结果见表1。
体重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品种肉牛与本地黄牛的杂种F1,在各生长阶段均比本地黄牛体重有明显提高,经检验,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在对不同杂交组合的F1比较中,皮西×黄F1各年龄段均高于西×黄 F1、利×黄 F1。
2.3 体尺测定
体尺反映了牛体结构和牛体各部位的发育程度,是衡量不同经济用途牛体态结构的重要依据。表2为不同杂交组合牛和本地黄牛的体尺测量值。结果显示杂种F1牛比本地黄牛纯繁群体体尺值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P<0.01),充分体现了肉用型的形态特征。在不同杂交组合的F1各体尺比较中,皮×黄 F1西×黄 F1比利×黄 F1、西×黄 F1也有提高,其中6月龄尻长和腰角宽(P<0.05)、12月龄腰角宽和髋宽(P<0.01)、18月龄胸围和髋宽(P<0.01)达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其余指标也有一定的差异,但统计学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
表2 不同组合杂交牛与本地黄牛的体尺比较
3 讨论
杂交亲本的选择是杂种利用的关键。一般情况下,两个品种或品系间的遗传差异越大,往往能获得更为理想的杂种优势。我们在选择杂交亲本时,既考虑了亲本的生产性能,又充分考虑了民和县的生态环境。皮尔蒙特、利木赞年是世界上著名的肉用品种,西门塔尔年是著名的乳肉兼用品种。这些牛品种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好、杂交配合力高等特点,多年来在我国的地方牛种改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理想的杂交父本。本地黄牛耐粗饲、抗逆性强,但存在生长发育和产肉性能方面的不足,因此,很适合用作杂交母本。本研究结果表明,皮尔蒙特、西门塔尔和利木赞牛与本地黄牛杂交F1,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体重或是体尺测定值均优于本地黄牛纯种繁育组,表现出良好的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除与杂交亲本间的遗传差异有关外,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本研究的杂交组合中,皮×黄F1的杂种优势更明显,显示它们的亲本之间可能有更远的遗传跳高,同时民表明了皮尔蒙特牛的环境及粗放的饲养条件有更好的适应性,从而使杂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本试验结果表明,皮×黄F1不仅保留了本地黄牛搞逆性强、耐粗饲的优良特性,而且产肉性能有很大的改进,是当前民和县良种肉牛改良当地黄牛的理想杂交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