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鼻窦炎60例临床分析
2010-09-20周林荫
周林荫
江苏省吴江市七都镇卫生院(215234)
小儿慢性鼻窦炎,又称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是小儿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多黏液或脓性鼻涕、鼻塞、头痛及嗅觉减退或消失,该病近年来在儿童期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1]。由于儿童期面颅诸结构发育尚未成熟,手术会容易破坏其鼻腔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目前对于小儿鼻窦炎的治疗大多采用保守治疗。临床实践证明,单纯采用西药或中药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均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鼻汤治疗慢性小儿鼻窦炎6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儿12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儿,所有病例均经鼻窦CT确诊,表现为黏膜肿胀、肥厚,窦腔(单组或复合组)模糊,密度增高,上颌窦内可见液平。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年龄5~13岁,平均7.5岁。病程1个月~5年不等。轻度(有临床症状,但较轻,无息肉阻塞)23例,中度(临床症状明显,有息肉但未阻塞)28例,重度(临床症状严重,有息肉完全阻塞)9例。双侧鼻窦炎33例,单侧鼻窦炎27例;单纯上颌窦炎36例,上颌窦炎合并筛窦炎6例,合并筛窦炎15例,合并后鼻孔息肉并上颌窦炎3例。临床表现:持续性鼻塞,夜间常张口呼吸,鼻孔潮红,大量粘脓涕,遇冷空气或稍受凉即鼻塞、流涕更为加重,或伴有头痛、头昏、记忆力下降、可有嗅觉减退或丧失。体征为中、下鼻甲大,黏膜呈暗灰色慢性充血,鼻底部、总鼻道内有黏脓样涕伴有息肉生长。将该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临床表现、鼻窦炎类型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口服口服大环内酯类药物1周,局部滴0.5%呋麻液加地塞米松针2mg,5次/d,鼻腔外用辅舒良喷鼻,2次/d,患儿每周复查1次,每月行鼻内窥镜检查及CT复查,15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清鼻汤治疗,鱼腥草20g,蒲公英15g,茯苓15g,川芎15g,黄芪12g,桑皮12g,桔梗10g,黄芩10g,辛夷10g,苍耳子10g,柴胡9g,白芷8g,杏仁6g、薄荷(后下)6g,甘草3g。根据年龄及临床变化,对用药量进行调整,1剂/d,2次/d,15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鼻内窥镜及CT检查变化情况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断标准[2]
①治愈:头痛、鼻塞、流脓涕等症状消失,鼻腔黏膜色泽正常,鼻道、嗅裂处无脓性分泌物,局部检查鼻通气好,CT扫描鼻窦黏膜正常。②好转头痛、鼻塞、流脓涕等症状明显缓解,鼻道、嗅裂脓性分泌物减少,鼻腔检查黏膜明显消肿,色泽基本正常, CT检查示鼻窦内黏膜仍增厚,密度减低,或软组织影未消失者。③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CT示鼻窦黏膜等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治愈45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55/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7%(43/60),P<0.05。详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性血、尿、大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检查均无明显变化。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 论
小儿慢性鼻窦炎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其治疗方法有很多,抗炎是治疗该病的关键环节。中医认为慢性鼻窦炎与气虚不固,外邪侵袭,脏腑虚衰有关。本研究采用清鼻汤治疗,苍耳子、辛荑、白芷、薄荷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某些抑菌作用[3]。辛荑挥发油中的酚、丁香油、柠檬醛等生物碱促进分泌物吸收,收敛、保护鼻腔黏膜,减轻炎症的作用。鱼腥草、蒲公英、茯苓、桔梗、黄芩清热利湿化浊,加甘草、黄芪扶助正气,调整机体内血浆环核苷酸水平,以川芎、柴胡开窍、行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共达祛邪通窍之功效。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鼻汤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1.7%(55/60)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总有效率71.7%(43/60),P<0.05。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这提示清鼻汤可以起到温肺补气、和营固表、疏风通窍、健脾益气、清利湿浊之功效,明显缓解患儿的症状,其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1]罗红强,赖云英.中西医结合诊疗小儿慢性鼻窦炎35例[J].江西中医药,2007,33(1):58-59.
[2]张晓玲,高岚.小儿鼻窦炎的临床诊断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67-68.
[3]陈远惠.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30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