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沁鑫:中性才是大师风范

2010-09-20王茜

博客天下 2010年20期
关键词:田沁鑫四世同堂排练

■ 文/本刊记者 王茜

田沁鑫:中性才是大师风范

■ 文/本刊记者 王茜

我一定是面貌模糊的,因为我是正派的北京人。不投机、不过激、不左不右,虽然我强调个性,但我是大多数。

在话剧界,田沁鑫被誉为“国内改编名著艺术成就最高”的导演,对她着过多的笔墨显得浪费。但是在坊间,“田沁鑫”这个名字,知道的人并不多。

>> 新闻提示

中国国家话剧院改编自老舍原著的年度大戏《四世同堂》,将于10月3 0日在台湾首演。田沁鑫担任这部话剧的编剧、导演,剧中汇集了黄磊、朱媛媛、秦海璐、陶虹等12位知名演员。

同为国家话剧院的知名导演孟京辉,有一次终于忍不住问她:“您老这么低调,是不是作秀啊?”她笑了:“我这么低调已经10年了!要不你也试试?就算是作秀,10年也成真的了吧?”

也许因为从第一部作品《生死场》到如今已跨越了十个年头,对于这第十年,田沁鑫才会看得如此之重。以往少言寡语的她,如今愿意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写进微博,并频频更新。面对采访,她很直白,“我觉得跟人交流别‘装’,我自己也在反思,我不能过于个人化,对文化的认识、对文化的坚持,用我自己的说话方式来和更多的朋友一起交流,我愿意影响别人”。连她周围的朋友都说,她比以前更开放、更有责任感了。

这样的改变,明眼人都知道是因为《四世同堂》这部戏。对于这部老舍先生自认为“我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从85万字的长篇小说到2万多字的话剧,《四世同堂》的改编谈何容易。否则这么多年以“京味儿”著称的北京人艺就不会对这部名著没有想法。田沁鑫敢于对《四世同堂》“下手”,看来也是有备而来。用她自己的话说,更是“积十年之积累”。其中的甘苦,冷暖自知。

“导演很忙”,便是田沁鑫现在的状态。《红玫瑰与白玫瑰》刚刚结束了新一轮的演出,她又迅速投入话剧《四世同堂》的排演中,她的工作安排得很密集。我们的采访约在国家话剧院排练厅,她正在给演员排戏,黄磊、朱媛媛等名角儿都在她的指挥下,一切井然有序。

这个40多岁的女人,一身黑色运动装,中分短发,安静地独坐在台前,面对正在排练的演员,和颜悦色地说:“咱们再来一遍。”

走下台来,她已经排练了一整天,面露疲倦,声音很小。“改老舍的本子,作为导演压力很大吗?”“这样的疑问,是制式教育下的统一语境”,她直言:“我是北京人,我相信老舍先生的语言能力,改不好是正常,改好了也是正常,但是有难度不用愁眉苦脸,也不用说它真的是压力,就是大家这么模模糊糊地向前。”这句话让人想起《四世同堂》里的一句台词:正派的北京人往往都是面貌模糊的。田沁鑫笑了,“我一定是面貌模糊的,因为我是正派的北京人。不投机、不过激、不左不右,虽然我强调个性,但我是大多数”。

强调个性的田沁鑫,乍接触起来,并不让人觉得她有多么“各色”。但她的确是一个特型人物,如同品酒鉴茶,需要慢慢来。

田沁鑫从小学戏,但是不爱演戏,一上台就哆嗦。“我爸当兵,我妈是画画的,小时候没人管我,就把我送到戏校去了。可是我就不爱当众表演,因为我不明白演戏和生活中表情状态的关系,我就喜欢自己这样,很顽固。现在觉得我们老师挺可怜的,遇见我这么不开窍的学生。”

《四世同堂》排练现场。

了解她的人知道,她外表随和,内心却相当坚持。韩国美丑剧团团长孙振策为她的书《田沁鑫的戏剧场》写序,说她有“招牌似的羞涩与猎豹似的锐敏”。田沁鑫默认这是对她准确的概括。

一个性格羞涩不喜欢表演的人,现在做起了职业导演,这种转换似乎很有戏剧性。“我是一个票友心态,或者说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观众心态。我从小就喜欢看戏,什么戏都爱看。正因如此,我学了导演专业,可以继续看戏。”

田沁鑫说自己是个逃避责任的人,她在幕后指挥,让别人在幕前冲锋陷阵。她毫不讳言,“导演是狡猾的”。有意思的是,演员都觉得她演戏特别好,排《四世同堂》时,演员朱媛媛就曾赞叹田导演得好,演明白了。田沁鑫听此,灿然一笑:“我也就撑三四分钟可以,你让我整出戏撑下来,我自己也没太试过,为什么演员觉得我演得好,是因为我揣摩得比较准确。”她不是不能演,她就是不爱做演员。

人生如戏。当爱好变成了职业,本来想推卸责任的人却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当了导演后,就把我看戏的乐趣给剥夺了。本来是一乐,变成职业后,提心吊胆,你要负担很多问题,你不是看戏,你是在替台上的演员着急,这个事儿不好玩。”

于是,田沁鑫开始喝茶,以此修身养性,平复焦躁。“我喜欢喝台湾的冻顶乌龙,别的茶多少也有点研究。铁观音、大红袍、金骏眉、白茶、太平猴魁……”无论走到哪,她都随身携带一套茶具。即便在排练现场,依然摆着各式各样的茶壶,她说她喜欢壶,那是她从各地淘来的。如此爱茶的导演,她自认为在戏剧圈没看见过第二个。

正如林清玄所言:“茶的真滋味,禅的真境界,唯有平常心乃能知之。”田沁鑫喜欢自在,认为喝茶可以减少嘈杂,“我想保持看戏的心态,就像小时候,看戏很纯粹,就是为了高兴”。

她强调自己是个修行者,除了喜欢喝茶之外,她喜欢中国文学,喜欢北京的事儿。“小时候欲望强,现在不那么强。我感动李叔同先生说的话,‘人不能久住人间’,你没办法选择生存的时间段儿。所以,我珍惜我现在脑子还算清醒、活着的这个阶段。如果一个人在家里自在,在工作环境中自在,与人交往自在,那就是有定力的人了。咱老说,静生定,定生慧,慧生万物。现在这个社会挺浮躁的,你要让自己安静下来。”

我不喜欢嘈杂、热烈和挤压感很强的那种膨胀,我更喜欢一个舒展的、尊重艺术家的环境。

导演,常被看做一个领导者。但田沁鑫自认为是一个暂时的领导者,她不喜欢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紧张状态下工作,“比如我这导演,就喜欢喝着茶,聊着天儿排戏,不行再试试吧,没什么可紧张的,干吗非要一下到位呢,我脑子没那么好,让我多试两遍吧,长期跟我合作的演员们,也就适应我这种方式了,本身拿不准的主意就先别拿。所以我喜欢良好的工作环境,当环境不好的时候,我也尽可能用我的方式改变”。

这样的导演,并不多见,尤其是一位女性。田沁鑫曾说,“希望用中性的眼光去导演作品”,她认为,职业没有性别。“做导演时,如果你偏重男性思维的话,你想象中女孩是什么样,那女孩就是什么样。反过来,女导演也一样。这样可能出现偏差,但当两种思维都健全的时候,通融起来,就长智慧了。我自己觉得,我有男性和女性的思维。”

跟她一起排戏的演员常说,“田导挺有意思,她推介漂亮女孩不遗余力,好多女导演都不是这样,很奇怪。”田导给出的回答是,“因为这样公平,像李安导演,他作为男性导演,比较客观。好的艺术家讲客观,中性是个基础”。

中性,似乎成了田沁鑫的代名词,工作上坚持中性的她,颇具大师风范。不惑之年,面对婚姻,她依旧要求自在。“我愿意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是我自己高兴的事,结婚这事,我觉得太社会化了。这一纸婚约,谁规定的啊,我不行,我还是得玩玩儿,我一生不见得就爱一个人,我不能做这个保证。因为我这个人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我别开始挺高兴,后来再伤害被人。为了不更多地伤害别人,我保持我的人生选择、情感选择。婚姻生活我可以自主解决。”

这样的言语,出自一个羞涩的女人口中,难免令人惊讶。想起她的一句名言,“我做戏因为我悲伤”。而这个悲伤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气质跟我接近,现实生存环境里面,有很多我不喜欢的。我不喜欢嘈杂、热烈和挤压感很强的那种膨胀,我更喜欢一个舒展的、尊重艺术家的环境。但剧作家王尔德说过,尊重艺术家的时代是极少的。”

不能不相信,悲伤只是她的一种情绪,中性才是她与生俱来的气质,因此她才能目光笃定,脚步坚实。

联系编辑:wangqian@blogweekly.com.cn

猜你喜欢

田沁鑫四世同堂排练
舞动未来
TWILIGHT LOVE
Twilight Love
家里的宝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两个大忙人
《四世同堂》
田沁鑫:回归自己的表达
田沁鑫:为戏剧置身出世入世间
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