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骨折几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
2010-09-19金华
金 华
安岳县中医院(642350)
在骨折事故中,手部发生骨折的概率最高,大约是全身骨折中的25%,目前治疗骨折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即外固定器治疗和内固定治疗,自2003年至今,我院分别应用外固定治疗手部骨折18例以及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20例,并且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在做以下几点称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病历来源
病患都是我院的住院患者。有18例是通过外固定器治疗的,其中男性有16例,女性有2例,年龄分布在18~48岁,平均约24岁。有20例是通过内固定治疗的,包括石膏和克氏针固定,男患15例,女患5例,年龄在18~47岁,平均23.5岁。
1.1.2 手部骨折部位统计
通过对骨折手术的统计,其中通过外固定器治疗近节指骨和掌骨骨折的有18例。包括6例近节指骨处骨折和12例掌骨骨折;通过内固定治疗的20例也都是近节指骨骨折和掌骨骨折。包括了13例掌骨骨折和7例近节指骨处骨折。骨折均是由于外伤造成,其中外固定器中粉碎性骨折5例、单纯性骨折8例、经关节骨折5例;而内固定患者中粉碎性骨折6例、单纯性骨折有10例、经关节处骨折4例。
1.1.3 使用器械
外固定器治疗采用的是单侧微型外固定器。采用传统的石膏和克氏针固定内固定患处。
1.2 手术方式
1.2.1 采用外固定器治疗手部骨折的方法
臂丛麻醉或指根麻醉下的手术,对于闭合性骨折而言,需要在X光的透视下,将骨折处先稍稍的复位,用低速电钻采用斜行垂直骨干的方法在靠近骨折线的两端钻入2支1.55mm的克氏针,然后接固定器,在万向接头旋转的作用下,通过2支左右上下且横向可以移动的克氏针,来纠正骨折处存在的旋转移位、短缩移位以及侧方移位。透视检查后,若复位满意,可以在他人的扶持下,将钢针固定于骨头折处两端并且再次钻入2支克氏针,拧紧螺栓固定。而对于开放性骨折,往往需要先清理创伤处,再通过外固定的方法来闭合骨折处。待骨骼支架结构建立,即可缝合受伤处的皮肤。在穿克氏针的时候,应采取尺背侧径路方式或者挠背侧径路钻入,避开伸指肌腱,以便避免手术后患者的肢体伸屈功能锻炼。应注意控制克氏针的钻入深度,保证穿透一侧的骨皮质但不穿透另一侧的骨皮质为宜。钻入深度过深容易损伤到指神经,而不够容易造成固定不确实。骨折固定时,应保持克氏针离骨折处5~10mm,并且支架与手掌、指骨间距离要<10mm,尽量使骨折的两端能够紧密接触和骨折处的受力均匀。手术完成后的第1天,手指伸屈功能的锻炼就可以进行。手术后的第二天,第五天,第七天以及两周以内都要复查X线片。在骨折处如果存在移位,随时可以调整万向接头和连接杆上固定夹的连接位置,来对骨折处进行必要的调整[1]。
1.2.2 同时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和石膏治疗骨折的方法
采用气压止血带的方法,进行臂丛麻醉,对于外暴露的创口,要彻底清洁创口并且清理骨折处,采用交叉克氏针穿出骨折两端的方式再进行骨折复位,再将克氏针穿过骨折处和近骨折皮处,将碎骨片复位后再进行克氏针穿骨。合并的关节内部骨折尽量要减少克氏针插入关节,合并并修复肌腱。肌腱断裂方向要保持与利用石膏固定骨折处一致,合并断裂的指动脉。对于闭合性骨折,需要抬高患肢3~6天,患处的肿胀减轻或消退后才手术。闭合类骨折的切口要在指侧或手背侧进行,使肌腱侧拉,为了避免骨折断裂处的骨折愈合速度受到影响,在暴露性骨折端,剥离骨折段应尽量减少。螺旋形状或者斜长形的骨折,复位后需用巾钳来固定,而后将2~3根克氏针从骨折处两端垂直骨干的纵轴,采取顺时针交叉的方法穿入,直到穿透另侧皮质。多发性粉碎的骨折通常采取克氏针交叉固定骨干,再把粉碎的骨块复位,再利用克氏针固定,通过固定后的患指关节,在手术后通过复查X线显示:骨折处紧密对位、结合、对线良好。最后利用石膏或者铝板辅助来固定2周,何时拔除克氏针可根据骨折愈合的情况而定[2]。
2 结 果
采用外固定器治疗的18例患者骨折处在6~12周内全部愈合。采用内固定方式治疗的20例患者骨折也都裂处愈合并且复位满意,克氏针在手术后3~9周内取出,对于粉碎性骨折平均在8~9周内可拔除克氏针,并且没有造成针道感染,见表1。
表1 骨折愈合时间
3 讨 论
3.1 采用外固定器治疗手部骨折
采用外固定器是治疗手部骨折的手段之一,所治疗的病历虽然还不是很多,但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因为外固定器对于骨折部位良好的固定,会使骨折处尽早愈合,它的优点是在手术后外固定器能够随时调整和加压。不用担心越过关节,还可以进行一些早期的活动。骨质可以通过螺纹来牢牢的固定,不会使外固定器松动。使用外固定器,在骨折的手指功能恢复上,手术后就可以进行功能锻炼。它的缺点是:由于外固定器相对较小,因而操作起来稍微费事一点。此外,比较适合固定较长骨头骨折。而不太适合于中节指骨及远节指骨。总之,外固定器在外科手术中的使用是将创伤外科和显微外科在修复重建外科领域的有机结合。创伤外科以及显微外科的结合可以使手部组织得到充分的修复,此外采用坚固的外固定,可使骨折的愈合得以保证,这样患肢就可以进行一些早期的锻炼,从而加快了手功能的恢复[3]。
3.2 使用石膏固定、克氏针内定固定治疗手部骨折
克氏针内定固定是目前仍被广泛使用的手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它的优点是:软组织剥离较少,操作简便,且适应证较广。可以用于逆时针交叉的内固定骨折,也可用于顺时针经皮穿针固定,闭合复位。采用克氏针内固定较容易控制穿针部位和穿针角度,也可避开伸肌腱及关节面,这样对手术后功能的锻炼十分有益,它对手部骨折的适应证比较广泛。对于就诊时间短、不复杂的横断粉碎开放性骨折、患处污染轻等均可采用内固定治疗手术。以便减轻二次手术的痛苦,它的价格也便宜,比较容易被患者所接受,适合在基层医院中推广使用。克氏针内固定的目前存在的缺点是:比较容易松动,进而会引发针道的感染,对于不熟练的操作者容易固定肌伸腱腱帽,这样会影响功能康复和掌指关节的活动等并发症[4]。
3.3 功能锻炼
3.3.1 功能性锻炼的作用
3.3.1.1 对骨组织以及骨折愈合的影响
功能性锻炼是提高骨折部位组织修复能力和增强骨质代谢的最有效的措施。这是因为正常人的骨质代谢一般受全身功能性活动和肢体活动的影响,进而保持平衡的状态。但是当手部固定或者骨折而造成功能性运动受限时,骨钙、血浆钙以及体液钙之间的交换就会产生负平衡,时间久了容易造成局部的骨质疏松。
3.3.1.2 对血液运行的影响
通常在手部发生骨折后,周围的血管就会立即扩张,从而造成骨折处和骨折处周围充血。采用骨折固定以及提前对骨折处进行功能性锻炼,来充分发挥肌肉对血液的循环作用和肌源的调节作用,促进患处软组织生长和骨内血液循环。在氧源充足的条件下,骨折处局部叶组织细胞分化,骨细胞的数量增多,从而可保证成骨细胞的骨基质形成以及钙化,可以迅速生成新生骨。
3.3.1.3 对骨折断端的影响
持续性的生理压力能够促进骨组织的生长,进而加速骨折的愈合。采用小夹板局部外固定的方法,是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而不是采取简单的机械加压,患者可以在外固定装置的控制下,来进行有效的锻炼,随着骨干的长轴处肌群生理性的一紧一松,骨折处的上下关节就能较自如地进行一伸一屈的活动,周期性应力刺激骨折处,有利于骨质的形成和新骨的力线调整。
3.3.1.4 对关节的影响
评定骨折治疗效果和促使骨折愈合和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关节活动。关节被长期固定是造成骨折治疗后的关节后遗症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只要在治疗的过程中关节可以正常的活动,这样滑膜就不会粘连,关节囊也不会挛缩,即便在关节处有水肿和血块,对关节的正常活动也不会有影响。
3.3.2 功能锻炼的原则和方法
3.3.2.1 必须把促进骨折的愈合和骨对位作为前提。然后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进行有益于骨折恢复的活动,杜绝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
3.3.2.2 必须把恢复手生理功能作为中心。通过练功时紧握拳头来锻炼筋束骨从而恢复手握物拿物的生理功能。
3.3.2.3 应从骨折固定后就贯穿整个治疗恢复过程,通过循序渐进、逐渐加强的方法进行功能锻炼,从而恢复肢体功能。
3.3.2.4 功能锻炼必须要按照医务人员的指导进行,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以便患者知晓和掌握正确的锻炼方式,加快骨折的愈合和恢复。
3.3.2.5 功能锻炼要明显疼痛为度,锻炼的时候必须避免与骨折处方面相同的运动,以防骨折处再度移位。
4 结 语
手掌、指骨骨折在手外科手术中都是较为常见的,骨折后一般采用传统的克氏针内固定和石膏固定的治疗方案,然而在近年来应用外固定器的方法却成为治疗手部骨折新的治疗手段,而且以及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5,6]。医师应该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在征求患者意见的情况下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并且注重功能锻炼,从而使患者快速和健康的恢复。
[1]郭世级.临床骨科解剖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陈晓华.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工部开放性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88,3(1):3.
[3]冯明录,郭慧萍,张国亮等.掌指骨骨折5种内固定方法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2009,44(2):37.
[4]王肇祥.V形双铝牵引固定治疗指骨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1900,10(4):248.
[5]费起礼.掌指骨骨折的治疗[J].交通医学,2002,16(2):78.
[6]查振刚.手部骨折的外固定方法[J].中国骨伤杂志,2006,1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