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性腺激素-黄体酮合用治疗脾肾亏虚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观察
2010-09-19陆永清
陆永清
靖江市人民医院(214500)
复发性流产是流产中的常见症状,随着现代人们生活习惯的概念,复发性流产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复发性自然流产病因复杂,在微观机制上,有人认为雌激素与其受体结合后可通过基因途径和快速信号反应途径影响T细胞功能,进而影响Th1/Th2型细胞因子间的动态平衡,可能导致复发性流产[1]。还有人认为因黄体功能不足引起的[2]。我们为此应用绒毛膜性腺激素-黄体酮合用治疗脾肾亏虚型复发性流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为随机挑选的2008年10月至2010年2月在靖江市人民医院妇产科的住院及门诊复发性流产患者64例,所有患者身体均健康。在中医上,都属于脾肾亏虚型复发性流产,表现为阴道漏红,腰酸腹坠,量少色淡,小便频数,头昏耳鸣,色淡,苔自,脉沉弱[3]。年龄最小21岁,最大36岁,平均年龄28.5岁。出血时间为2~15d。将上述病例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组间年龄、停经时间、出血时间、病史等因素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黄体酮制剂口服,1次/d,每次20m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绒毛膜性腺激素,每次2000U,1次/d。两组用药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在采用上述药物治疗的同时,两组患者都口服相关的维生素片,还要求患者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基本卧床,避免紧张、焦虑。
1.3 疗效评定标准
成功:用药后症状体征消失,妊娠继续,2周内无反复;失败:用药后症状和体征不消失,最终发生流产[4]。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的治疗成功率为87.5%(28/32),对照组为62.5%(20/32),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成功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成功率比较(n)
2.2 绒毛膜性腺激素水平
两组治疗前平均血清中绒毛膜性腺激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血清中绒毛膜性腺激素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联合用药能改善机体血清绒毛膜性腺激素水平。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平均血清绒毛膜性腺激素水平比较(IU/mL, )
3 讨 论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产。复发性流产病因复杂,常见的病因有感染因素、生殖道解剖异常、环境理化因素、染色体异常等。但仍有50%病因不明,称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5]。
目前黄体酮仍然是妊娠早期补充孕激素最常用的药物,不过人工合成黄体酮针剂肌内多次注射后对局部肌肉刺激,容易引起吸收不良,药物蓄积易引起硬结、红肿、痒、局部疼痛等不良反应,影响药物正常发挥疗效。随着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现在已经有了颗粒化的黄体酮制剂,用药途径亦增加了口服和阴道给药两种[6]。绒毛膜性腺激素是由合体滋养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约在受精后第6天受精卵滋养层形成时开始微量分泌,着床后用特异绒毛膜性腺激素抗血清能在母血中测出绒毛膜性腺激素。绒毛膜性腺激素的量与滋养细胞的数量成正比,妊娠早期分泌量增加很快,呈直线上升,增长的速度直接与合体滋养细胞的数量成对数生长有关。研究表明,异常妊娠患者血清绒毛膜性腺激素水平较同期正常妊娠者低,血绒毛膜性腺激素增长缓慢,倍增时间长,甚至呈平台或下降趋势[7]。
现代医学还认为,复发性流产的原因有胚胎发育异常、染色体异常、精子缺陷、黄体功能不全、精神环境因素等,使胚胎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其中黄体功能不全是自然流产的常见原因[8]。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有类似黄体生成素的作用可以维持黄体功能达到保胎的效果。我们将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黄体酮合用治疗复发性流产,可显著提高保胎效果与改善临床指标,疗效优于单纯黄体酮治疗,表明绒毛膜性腺激素-黄体酮合用治疗脾肾亏虚型复发性流产值得临床推广。
[1]Chae YK,Huang HY,Strickland P,et al.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estrogen receptors alpha and beta and the risk of developing prostate cancer[J].PLoS One,2009,4(8):6523.
[2]Kallen J,Lattmann R,Beerli R,et al.Crystal structure of human estrogen-related receptor alpha in complex with a synthetic inverseagonist reveals its novel molecular mechanism[J].J Biol Chem,2007,282(32):23231-23239.
[3]Mendez-Bolaina E,Sanchez·GonzOlez J,Ramirez·Sdnehez I,et al.Effect of caveolin-1 scaffolding peptide and 17beta·estrodiol oninstraeellar Ca2 kinetics evoked by angiotensin II in huma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J].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2007,293(6):1953-1961.
[4]王德智,张丹.中国妇产科专家经验文集[C].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40.
[5]刘霓,刘炜培,张羽虹等.妊娠早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酮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2):48.
[6]林晶.绒毛膜性腺激素与P联合检测对先兆流产预后的指导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7):68.
[7]张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及对雌激素水平的影响[J].四川中医,2008,26(1):88-89.
[8]王津.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1):122-123.
[9]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