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能力培养行动研究
——四川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站个案研究
2010-09-18李泽影
李泽影 刘 恒
(四川省妇联 妇女研究所,成都 610031)
留守儿童能力培养行动研究
——四川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站个案研究
李泽影 刘 恒
(四川省妇联 妇女研究所,成都 610031)
社会各界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的过程中,面临许多困惑与挑战。以往针对留守儿童的服务大多是在课程学习上的帮助和生活服务上的帮助,这是远远不够的。留守儿童还有生存能力提高的需求、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增强的需求、心理健康愉悦需求等。提高留守儿童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及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将更为重要。这是留守儿童参与社会化进程的需要,也是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前提下,健康茁壮成长的需要。
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能力;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心理健康
一、项目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动,在全国各类城市务工就业,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由于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虽然在城市工作,却无法享受城市人的待遇,无力解决子女进城读书等问题,“大部分流动人口仍选择了将子女留在农村老家的方式”。[1]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于是形成了外出务工的农民与子女分离的现象。那些不能随父母外出的孩子留守农村家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人们称之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作为未成年人,心智处于发展阶段,自控能力有限,长期离开父母生活,加之一些监护人的监护不到位或监护能力较弱,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川省妇联始终把儿童保护工作纳入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关爱、帮助儿童,维护儿童合法权益为己任。针对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和心理问题日趋突出的状况,组织各级妇联积极开展了留守儿童教育和保护工作。许多地方在村上建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将留守儿童学校读书以外的自由活动时间利用起来,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学习和文体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帮助他们驱赶远离父母的孤独和寂寞。
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四川省妇联妇女研究所与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政府P.R.A.I机构合作,开展了“留守儿童能力培养行动研究”项目。本项目开展行动研究的初衷是:社会学认为社会化伴随着人的整个生命历程,社会化的重点是儿童时期的初始社会化,这是决定儿童自我意识、社会认同感及其成年以后如何参与社会生活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在童年时期为其成人生活角色所作的基本准备。如果在儿童时代社会化的过程中因缺乏父母在身边给予正确引导,放任自流、听天由命,参与社会化的过程在家庭引导方面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漏洞,是不完善的甚至是危险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大儿童以正确的方式融入社会的难度,给儿童将来的个人发展带来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留守儿童也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希望,全社会都应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适当方式弥补他们社会化过程中的不足,以促进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二、项目行动研究
(一)项目选点及行动研究内容
本行动研究在邛崃市党政领导的支持和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政府P.R.A.I机构的资助下,选择了邛崃市高何镇何场村为项目实施地。高何镇地处邛崃市边远山区,距邛崃市区42公里,全镇总人口1.2万余人,面积84.7平方公里,农村现有“留守儿童”751人。何场村总人口1816人,外出务工的有510人,全村0至18岁的留守儿童148人,其中小学及以下的有65人。该项目主要针对这部分留守儿童开展。调查显示,这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多数是每年回家看望一次,有的甚至几年回家看望一次。留在家乡生活的留守儿童,除少部分自己独自生活外,一般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叔伯兄弟或其他亲属、邻居作为临时监护人代为照料,无法享受完整家庭正常的抚养、教育和关爱。独自生活的留守儿童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和农活。由其他人监护的留守儿童,由于与代养人的特殊关系,使代养人对其教育走向了放任自流和娇宠溺爱两个极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及偏下状态。”[2]加上当地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普遍偏低、教育资源匮乏等原因,留守儿童逃学、辍学、失学现象时有发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学校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留守儿童的教育、健康和安全难以得到保证,有的留守儿童出现了染上不良习气、行为偏差、性格扭曲等现象,集中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安、胆怯等,有的甚至走到了违法犯罪的边缘。“据公安部调查,目前全国未成年人犯罪大多在农村,其中多数就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发展道路上不和谐不协调的问题之一。”[3]
项目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在何场村现有留守儿童服务站开展,其内容主要是在传统课外辅导的基础上,侧重留守儿童的生存技能、安全防范知识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目的是改善留守儿童生存状态,探讨儿童自我保护的有效途径。
(二)项目行动研究方法
在对留守儿童进行需求评估的基础上,召开相关机构人员座谈会,访谈留守儿童目前的监护人,发现留守儿童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亟待增强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各种培训活动,以提高项目地留守儿童综合能力和素质为最终目标,在结果评估的基础上总结项目经验和不足,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三、项目的调查与研究
(一)需求评估
在留守儿童群体中开展培训活动,从需求评估开始。这部分留守儿童哪方面能力尚待加强,最需要开展什么活动来提高他们这些方面的能力,参加活动的儿童最有发言权。项目组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在何场村儿童服务站活动的67名儿童进行了需求评估,其中51名是留守儿童。问卷结果如下:
在自我服务能力方面:1/3的儿童做饭程序不对,1/5的儿童不会处理剩余食物,4/5的儿童会洗衣,9/10的儿童洗头方式不对,8/10的儿童不知道正确的刷牙方式,只有2/10的儿童知道大便后手纸擦拭的正确方式。
在自我保护能力方面:一半以上的儿童表示如果感冒生病只会自己到药店买药而不会去医院看病;9/10的儿童知晓乘车安全,外出迷路时会寻找正确的求助方式;1/3的儿童不知道怎样处理失火、受伤等突发事件,以及身体哪些地方是不能随便让人触碰的;2/10的儿童独自面对陌生人尾随时不知如何处理;当自己遭遇校园暴力时,有个别儿童认同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
(二)深入访谈
为了进一步了解项目地留守儿童的真实现状,又随机选择了10名留守儿童进行深入访谈,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多数和祖辈一起生活,父母大都在他们2—5岁时就外出打工。他们目前都读小学,成绩多数在中等及偏下水平,大多数家人不能辅导他们的学习。他们与家人、同学相处较好,多数人想念父母,“有孤独感”,“想外出找父母”,但也理解“父母要挣钱供养自己读书”。父母平均一周到一月打一次电话回来,每月或每季度要寄几百元钱回家。学校没有专门为留守儿童组织的活动,但村上有留守儿童服务站,所有儿童在那里可以参加各种文化学习和文体活动,“有许多人一块玩”,“有收获,能感觉到家的温暖”。受访儿童大多数不知道我国有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最大的愿望是:“将来考上大学”、“希望爸爸妈妈早点回来”、“爸爸妈妈挣钱,感谢和报答帮助我们的人”。最渴望的家是:“什么都不缺,多一些温暖,父母在家,有亲情”、“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家”、“父母、婆婆和外公都在”、“家里有故事书”。
项目组还实地访谈了8名留守儿童亲属,访谈结果显示:对这8名留守儿童代行监护权利的亲属是奶奶/爷爷,年龄在51至76岁之间,大都不识字,不知道国家有保护儿童权益的专门法律。靠自己种地和子女外出务工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2户家庭贫困。子女务工地在本市、省内和省外,外出时间在一个月至十年不等,一周或一月与家里电话联系一次,省外务工人员一般春节才回来与家人团聚。奶奶/爷爷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只能照顾孩子生活,担心孩子生病、出意外和跟坏人学坏。最需要的是学习教育和生活上的帮助,也希望村上对留守儿童组织寒暑假活动,使他们多学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召开座谈会
项目组在项目地召开了有妇联、村委会干部、留守儿童活动中心负责人等参加的座谈会,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相关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活动。座谈会上获得以下信息: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困难、成绩较差,性格内向、情绪不佳,自卑、逆反、难以管教等问题。留守儿童服务站利用村上的公共活动室、体育设施和图书室开展活动,服务站站长由村妇女主任兼任。建立了留守儿童家庭档案,组建了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队伍。服务内容有学业培训、文体娱乐活动、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等。存在的困难是缺乏活动经费,活动设施还不够完善,缺乏专业师资,活动场所缺乏水资源等。
四、项目活动与实施
根据需求评估、深入访谈和座谈会获得的信息,项目组认为对该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助除了继续资助开展学习辅导和文体活动外,还应资助开展一些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的活动,从而全方位地促进他们平安、健康地成长。为此,项目组精心设计了行动研究方案。
(一)编印宣传资料
宣传资料主要是面向留守儿童。项目组将儿童自我保护、自我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编撰成册,从儿童的可接受性出发,精心设计画册的画面和内容,还特别选择了儿童容易读懂的简单话语和容易接受的漫画形式,印制了上千本宣传画册,分送给儿童和家长,帮助他们提高儿童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二)开展培训活动
1、“读书漂流”活动。组织读书是一项有利于儿童知识积累的活动。项目组利用村上的图书室,开展了以“一本好书大家读”为主题的“读书漂流”活动。有益于身心成长的健康读物在孩子们手中传递,并鼓励孩子们写出读书心得,编辑了《读书漂流心得集锦》小册子。
2、电脑知识培训。掌握电脑知识是与现代接轨的重要方式之一。何场村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占1/3,但家庭购买电脑供其学习的寥寥无几。他们对电脑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一年前,村民委员会为服务站募集了10台电脑,但多数情形是2名儿童共用一台电脑,满足不了学习需求。为此,项目组捐赠了10台屏式电脑、12套课桌和1个移动式教学用黑板。资助聘请教师的费用,开展留守儿童计算机基本应用和打字培训,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很高,也获得了家长的肯定。
3、生活技能培训。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个人生活一团乱麻是许多留守儿童生活的常态,教会他们学会一些生活技能,有条不紊地应对个人生活,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项目组设计了生活技能培训内容:叠被套、衣服,洗衣服、鞋子,煮饭、炒菜,补衣服、钉纽扣,以及生活小常识。由老师先讲解,孩子们现场操作训练。如,被染上果汁的衣服怎么清洗,纽扣应该怎样缝上,炒菜时锅里的油燃烧起来怎么办等。活动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
4、品德养成、行为习惯培训。个人优良品德需要学习和灌输,儿童成长阶段模仿能力较强,尤其需要向他们传递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行为方式,有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项目组聘请教师、医务人员等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留守儿童培训工作,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分组讨论、游戏、问答等轻松、灵活的参与式教学方式,传授、讲解了德育、卫生、礼仪以及怎样做文明小公民、如何消除不文明现象等相关知识,引导孩子们在平等、互助、信赖、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展示、发现自我,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在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
5、自我保护、自我防范能力培训。独自在家很容易成为一些不法犯罪分子觑觎的目标,学习自我保护知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十分必要。项目组聘请公安干警、律师以志愿者的身份给孩子们讲解交通、消防安全知识、治安管理条例,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遇险的自我防范等知识,增强了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
6、“好片放映日”活动。电视作为一种传媒具有海量的信息和强大的宣传功能。项目组为留守儿童购买了电视、DVD机和投影仪,在每个周末、寒暑假的每天下午,服务站都有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播放经典动画、科幻、故事等影片,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操。
7、文娱、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健康生长、愉快生活是每一个外出打工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期望。为了丰富和活跃他们的留守生活,项目组为留守儿童服务站购买了各种文体器材,让留守儿童在课余自由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当地教师课余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其中,不定期组织羽毛球、乒乓球、接力赛、跳绳、拔河、象棋等比赛,对优胜者进行奖励。在春节来临时,开展了新春猜谜、“我画我妈妈”绘画比赛、故事情景剧表演等,让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课余活动中舒展身心,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收获人生感悟,增强他们的团结意识和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的精神。
8、感恩教育、情感交流培训。对各级党政部门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付出,留守儿童应该学会感恩,懂得回报。项目组设计了感恩教育活动,组织何场村30名留守儿童在村里的公路边种植了100余棵桂花树,孩子们在树枝上挂上“爱护家园,保护树木”等自制卡片,学会回报社会,热爱大自然,保护好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组织留守儿童看望慰问孤寡老人,懂得关爱别人。为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增强留守儿童与在外打工父母的亲情联系,项目组还设立留守儿童咨询室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困惑,资助“爱心电话”使留守儿童每周可利用电话与父母通话两次,既增进彼此的感情,又理解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9、引水工程。何场村地处贫困山区,山上虽有泉水,但距离较远,缺乏设备引入,长年饮水困难。项目组得知这一现状后,调整项目增加引水工程内容,多方争取支持,捐资和协调资金近30万元,帮助新建可蓄水1000多立方米的蓄水池,用供水管道引来优质山泉水到每一户农家、村儿童服务站及附近小学,彻底解决了全村村民的饮用水问题。
五、项目活动结果评估
从评估结果看,开展的各项活动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留守儿童认为,在留守儿童服务站开展的活动“对增强自己的自立自强意识有帮助”,“对个人生活能力提高有帮助”,“喜欢这种活动”。满意度见评估表(20人参与评估):
表1 项目活动满意度评估表
六、项目结论与思考
该项目在延续了以往该村留守儿童服务站开展的学习辅导活动的基础上,扩展了培训内容,重点开展了留守儿童生活技能培训和留守儿童自我保护知识的培训,从评估结果看,培训项目取得了预期的成效。留守儿童掌握了一些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对他们今后的平安、健康成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该项目对留守儿童服务研究的新贡献是:以往针对留守儿童的工作更多地是以课外辅导班的方式帮助他们学习课本知识、为他们的生活提供服务,忽略了培养他们的生存技能,教会他们安全防范方法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本行动研究在前者的基础上,开展了对留守儿童生存技能和安全防范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大量的研究和案例证明,这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更为重要。
该项目的经验:一是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要进行阶段性评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适时修正项目计划,使之更加符合项目目标人群的需求;二是行动研究项目要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利用当地志愿者开展项目活动,既节约资源又具有更多的亲和力;三是要积极争取当地党政的支持,留守儿童的工作也是当地政府部门工作的一部分,项目活动要与之对接。
同时,该项目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项目计划2年时间,项目的资助也只够2年活动的开展,可持续性较差;二是根据项目培训的质量分析,还应该首先开展对培训者的培训工作,才能使留守儿童的培训活动质量更高,效果更好。
农村大批留守儿童的出现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现象,这种现象还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长期存在。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导致其学习、生活和心理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各地基层政府在鼓励农民外出务工挣钱、勤劳致富的同时,一方面应该联合各方力量,介入留守儿童的监护,落实专人负责留守儿童的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服务场所,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为留守儿童服务;另一方面在培训农民工的同时,应加入子女抚养教育的法定责任和义务的内容,督促留守儿童的父母多和孩子沟通,对孩子进行“遥控教育”,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了解孩子的学习、成长情况。“让农村留守儿童正常接受家庭教育,或最大程度上弥补其家庭教育的缺失,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根本途径。”[4]
从留守儿童服务站活动的实践看,群团组织在留守儿童的工作中大有可为。群团组织可以发挥联系群众广泛的优势,协调各方力量为留守儿童服务,尤其是发动当地志愿者参与,以缓解工作人员不足和经费紧张的现状。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农村留守儿童是他们中需要特别关注和帮助的群体,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1]刘恒.四川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状况的调查与建议[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7,(1).
[2]李泽影,梁英志,刘恒.行走在婚姻边缘的女人们——四川省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家庭问题调查与建议[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4).
[3]肖绍俊.和谐社会视角下地方政府应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3).
[4]姜强强,陈晨.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
责任编辑:董力婕
G610
A
1007-3698(2010)03-0084-05
2010-03-16
李泽影,女,四川省妇联副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女性参政、儿童保护、妇女发展;刘 恒,女,四川省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妇女发展、婚姻家庭、儿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