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处理方式对盆栽杜鹃红山茶苗木生长的影响
2010-09-18薛克娜田雪琴赵鸿杰
薛克娜 陈 香 田雪琴 赵鸿杰
广东佛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佛山 528222
以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为供试材料,比较研究5种不同施肥方式对杜鹃红山茶地径、苗高、叶片数和总叶绿素含量、年抽梢次数、开花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春夏施氮肥,秋冬施磷肥)能较大地增加杜鹃红山茶苗木的地径、苗高、叶片数和叶绿素含量,有效促进杜鹃红山茶抽梢和开花,是较为经济合理的施肥方式,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杜鹃红山茶,又名张氏红山茶,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四季皆可开花,盛花期为夏、秋季,冬季仍有花开,这一性状填补了山茶属种夏季和冬季不开花的空白[1]。因此,杜鹃红山茶既可作为盆栽花卉珍品,又是切花的好材料。受到环境和气候的影响,野生杜鹃红山茶的数量正逐渐减少,处于濒危状态,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杜鹃红山茶的分布地区极窄[2-3],只在广东省阳春市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小面积零星分布。
有关杜鹃红山茶的研究多集中在扦插繁殖、嫁接繁殖,嫁接砧木选择、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4-6],也有对花粉萌发力及贮藏耐性、细胞学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7-8]。文章通过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处理下杜鹃红山茶地径、苗高、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年抽梢次数、开花数的变化,旨在筛选适宜其生长的最佳施肥方式,为培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奠定基础。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内,N23°06′、E113°00′,低丘陵,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2℃,年降水量2 383mm。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验方法
盆栽介质:50%腐熟木屑+20%泥炭藓+20%椰糠+5%珍珠岩+5%粗河砂(体积比)。‘红露珍’茶花品种为砧木,嫁接成活后,挑选大小和生长势一致的苗木参试。育苗容器为塑料营养袋,规格为袋口直径25cm,袋高21cm,每袋一株。放置于开放式大棚中,夏季用透光率50%的遮光网遮阴。试验期间,所有参试苗木采用统一的管护措施。试验于2007年9月~2009年9月在佛山林业科学研究所茶花培育基地进行,测定时间为2009年8~9月。
2.2 测定方法
试验设置5个处理,每种处理30盆,即,(1)CK不施肥,浇与其他处理等量的水;(2)一直施氮肥(每20天浇施一次0.25%尿素水溶液);(3)一直施磷钾肥(每20天浇施一次0.25%磷酸氢二钾水溶液);(4)春夏施氮肥,秋冬施磷肥(3~8月施用尿素,9月至翌年2月施用磷酸二氢钾,用量同上);(5)一直施氮磷钾(每20天施用N:P;K为10:10:10的进口复合肥水溶液,浓度同上)。
试验结束前,测定茎粗、平均苗高、抽捎次数、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开花数。其中用游标卡尺进行茎粗测量,用美国CCM-200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进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3 数据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Excel 软件进行整理,并用SPSS13.0软件对各处理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施肥方式对杜鹃红山茶生长量的影响
4种施肥方式的地径和苗高均高于对照,表明施肥在杜鹃红山茶育苗中的重要性。但不同的施肥方法对苗木地径和苗高的影响是不同的。地径生长在不同的施肥方式处理中表现为:4>5>3>2>1,与对照相比,4、5、3、2的地径分别增加125.00%、100.00%、62.50%、58.33%。苗高生长在不同的施肥方式处理中表现为:2>5>4>3>1,与对照相比,2、5、4、3的苗高分别增加291.96%、284.77%、281.55%、115.42%。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方式对地径和苗高的生长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的施肥处理方式对苗木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3.2 不同施肥方式对杜鹃红山茶叶片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表1显示,4种施肥方式的叶片数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叶片数在不同的施肥方式处理中表现为:4>5>2>3>1,与对照相比,4、5、2、3的叶片数分别增加85.10%、73.50%、 58.01%、17.69%。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5、2与对照之间的差异都极显著(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3与对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值为0.174)。
叶绿素含量在不同的施肥方式处理中表现为:4>2>5>3>1,与对照相比,4、2、5、3的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284.44%、268.92%、246.78%、72.30%。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2、5、3与对照之间的差异都极显著。
3.3 不同施肥方式对杜鹃红山茶开花特性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4种施肥方式的年平均抽梢次数和开花总数均高于对照。年平均抽梢次数在不同的施肥方式处理中表现为:4>5>2>3>1,与对照相比,4、5、2、3的年平均抽梢次数分别增加158.74%、156.64%、142.66%、60.8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5、2、3与对照之间的差异都极显著,4的年抽梢次数最,与5之间差异不显著(P值都为0.853)。
开花数在不同的施肥方式处理中表现为:4>5>2>3>1,与对照相比,4、5、2、3的开花数分别增加469.73%、321.18%、157.55%、148.4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5、2、3与对照之间的差异都极显著,4的开花数最多,且与其他的处理差异极显著。
4 讨论与结论
不同的施肥方式对杜鹃红山茶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处理4(春季施氮肥,秋冬施磷钾肥)和处理5(一直施用氮磷钾肥)的地径、苗高、叶片数、平均年抽梢次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且4与5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4的总叶绿素含量和开花数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表明处理4更有利于杜鹃红山茶的开花。不施肥或只施用磷钾肥苗木生长发育比较差,由此可见,氮肥能显著地促进杜鹃红山茶的生长,但开花量相对较少;氮磷肥合理搭配施用能明显促进杜鹃红山茶的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施肥方式4有利于杜鹃红山茶的生长,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表1 不同施肥方式对杜鹃红山茶叶片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施肥方式
[1] 张国彬,冯玲玲,周吉源.山茶属植物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湖北林业科技,2004,(2):45-49.
[2] 郑文经,邱祖械,肖志东,等.阳春市野生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J].广东林业科技,2003,19(3):38-40.
[3] 张燕,梁坤参.杜鹃红山茶扦插繁育试验[J].广东林业科技,2003,19(3):64-65.
[4] 黎运枢,崔统华,郑文经,等.杜鹃红山茶嫁接繁殖试验[J].广东林业科技,2004,20(3):37-38,49.
[5] 吴晓静,邓石婷,谭杨帆.杜鹃红山茶嫁接砧木选择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4):120-121.
[6] 刘就,陈考科,林喜珀,等.杜鹃红山茶的栽培技术[J].中国热带农业,2007,61-62.
[7] 罗晓莹,唐光大,许 涵,等.山茶科3种中国特有濒危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5,13(2): 112-121.
[8] 罗晓莹,庄雪影,杨跃生.杜鹃红山茶遗传多样性的I S S R分析[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7,15(2):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