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域范围内森林公园布局研究
2010-09-18黄鹤祝宁
黄 鹤 祝 宁
1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哈尔滨 150040
2 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071
文章结合哈尔滨市域范围内国家级森林公园,侧重研究了影响森林公园布局的因素。结果发现森林公园的布局与森林资源的品质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受着城市旅游空间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公园的建设特色和维护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由此归纳出影响区域内森林公园布局的因素并解决因素分析所应用的技术方法。最后针对哈尔滨市域范围内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布局提出了整合策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哈尔滨市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约232.4万hm2,其中天然林面积140.4万hm2。全市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242hm2,为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的1.83倍。植被的主要类型属于长白山系张广才岭植被亚区,可分为红松阔叶混交林、次生演替阶段的珍贵硬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杨桦林五大类型[1]。
至2009年,哈尔滨市有森林公园21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15个,占全省国家级森林公园数量的24.53%,省级森林公园6个;有自然保护区16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13个。
1.2 研究方法
(1) 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方法。通过对风景资源的评价因子评分值加权计算获得风景资源质量分值、结合风景资源组合状况评分值和特色附加分评分值,从而获得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2]。
(2)森林公园可达性方法[3]。森林公园空间布局,归属于可达性研究的选址分析与区位评价范畴,文章采用以下计算方法进行可达性研究。一是缓冲区分析法和最小邻近距离法的应用。森林公园的O—D对分析(O—D对,Origin—Destination pairs,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相互影响)经计算,哈尔滨市域范围内国家级森林公园分布特点属于离散型,符合哈尔滨市森林资源的(东南及东北向)分布特点。二是空间阻隔法的应用。可达性计算就是计算空间阻隔程度,阻隔程度越低,可达性越好[3]。本文基于Arc View GIS软件平台,将空间阻隔表征量定为两点间的空间直线距离来进行运算。同理可以计算该区域的网络可达性。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2 结果和分析
2.1 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结果
总结归纳出各个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等级(表2)。哈尔滨市森林风景资源的整体水平较高,53.3%的森林资源属于国家一级,不仅森林旅游资源丰富,而且资源等级很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纵观哈尔滨市森林公园整体空间分布,优质的森林旅游资源与中心城市(哈尔滨市)的距离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可见,哈尔滨市的森林公园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因分布过于密集应进行空间整合。
表1 森林公园的综合可达性及网络可达性指标值
表2 哈尔滨市域范围内国家级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表3 哈尔滨市域范围内森林公园建设特色排列
2.2 森林公园可达性分析结果
可达性分析是针对哈尔滨市为中心,参数值(Aij)越高可达性越好,参数值越低可达性越差,即参数值较低的森林公园相对于其他城市的可达性高的几率就越大。
2.3 森林公园建设特色分析结果
比较得出结果,将1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建设特色按照空间分布进行排序(见表3)。
3 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文章提出了哈尔滨市域范围内森林公园“一核、两带、多点”环形放射状复合模式的整合构想(见表4)。
表4 哈尔滨市域范围国家级森林公园整合分布
表5 “多点”包括的旅游资源统计
“一核”即以哈尔滨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都市森林游憩区。为市区居民提供了假日休闲的游憩场所。
“两带”即根据交通规划与环城游憩带理论为依据提出的,包括近郊环城游憩带、远郊环城度假带。近郊环城游憩带是围绕主城区、交通距离小于100km的森林公园游憩带,主要以一日游、周末休闲、野餐等娱乐活动为主;远郊环城度假带即交通距离大于100km的城区外围森林游憩带。项目多为二日及假日游为主,提供休闲农庄、漂流、滑雪等旅游项目。
“多点”即以森林资源为背景开发建设的省、市(县)级森林公园及风景区等(见表5)。主要的服务是针对市(县)、镇等当地居民的假日休闲。
与此同时,还提出了整合的对策和建议:保护和充分利用好森林资源的格局、以环城高速路为基础进行环城游憩带整合、强调立体化整、树立核心品牌,带动周边森林游憩项目的共同发展等6个方面的内容。今后,应不断加强空间布局的研究,才能使整个旅游空间健康持续地发展。
[1] 哈尔滨市旅游局.哈尔滨市旅游发展战略,2005.
[2]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3] 刘贤腾.空间可达性研究综述[J].城市交通,2007: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