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等学校开展竞争情报教育的思考

2010-09-17孙志梅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情报学情报竞争

孙志梅

(山东科技大学,青岛 266510)

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简称 CI)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在国外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对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活动,并很快在欧美和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广泛应用,成为继技术、资金、人力资源之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四大要素之一。中国加入WTO后,各行业都面临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竞争情报人才的培养受到了广泛关注。据资料显示,我国竞争情报人才缺口已达10万人以上[1],在这种状况下,由企业竞争引发的情报人才的争夺也愈演愈烈。许多企业迫切期待着出色的CKO(首席知识官)、CIO(首席信息官)、CSO(首席战略官)的加盟。各行各业初具规模的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专业的竞争情报机构、行业性信息研究机构、咨询服务机构等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因此,加强我国竞争情报教育,培养优秀的CI人才,对于我国在21世纪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开展竞争情报教育的必要性

1.1 市场竞争的需要

如今,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等实际意义的竞争行为频繁地活跃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情报提供了市场经济的途径和契机,有效地引导了市场,成为生产力、竞争力成败的关键。

1.2 教育面向市场经济的需要

由于情报作为一种施加了约束条件的他方性信息存在而渗透于许多活动之中,使得情报学成为一个内涵广泛的横断领域,成为多学科、多领域共同感兴趣的交叉带,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及实践性的明显特点。就竞争情报教育而言,它对人力资源、生产制造、技术研发、新策略的制定和营销等都很有价值,适用领域很宽泛。发展以决策支持为导向的情报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情报意识、情报搜集能力、信息分析综合能力和利用能力,有利于开发和强化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更新知识结构和复合型人才培养。

1.3 情报学科发展的需要

情报学应从社会发展的视角去探索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和运动规律,揭示情报与市场经济的密切关系,揭示情报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关系,从而丰富情报研究学科发展的内容,完善情报理论的构架,改变传统情报学只对科学技术有意义,不研究市场经济的超社会学术现象,推动情报学科自身的发展。

原国家教委和国家教育部分别于1984、1985、1999年下发过3份指导性文件,就高校为大学生开设文献检索课做了许多具体的、明确的规定。许多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纷纷以讲座、选修课、必修课等形式对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文献检索教学。近年来,对该课程的改革呼声甚高,主要倾向是根据社会变革深化课程内容。课程深化的方向是注重情报分析与研究能力的训练。实际上,这就意味着情报理论和方法的教育和训练,在高等学校将要由专业走向普及,比如情报分析方法、竞争情报等。

情报学作为一门介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一直都将培养具备情报搜集、分析研判以及情报利用能力的文、理、工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最基本的发展方向。

2 我国高校竞争情报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高校竞争情报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进入高潮,在这一期间,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陆续招收了竞争情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等也开始了竞争情报专业博士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2]。目前我国CI学位教育已形成了一个以培养硕士生为主、本科生、博士生兼有的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据统计,截至到2009年10月,我国内地已拥有以竞争情报为主要内容的硕士点研究方向28个、博士点研究方向6个(如表1、表2),分别占情报学类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总数的10.98%和博士研究方向的11.54%。另据统计,我国25所高校将已开设的竞争情报专业主要设在经济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或科技信息研究所,分别为15所、7所和3所,分别占到60%、28%和12%。我国竞争情报教育近年来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2.1 竞争情报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目前,我国企业对竞争情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高达10万人,但情报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单位从事竞争情报工作的却微乎其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等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不甚明确,培养的竞争情报人才未能较好地满足企业对CI人才的需求[3]。我国开展竞争情报教育的院校只有区区20多所,这些院校在地域分布上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武汉等省市,地域分布不均衡。从学科覆盖情况来看,竞争情报教育的主力军是高校信息管理类学科,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高校在情报学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少量经济和管理学院系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大多未作为核心课,从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等方面来衡量都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

表1 竞争情报硕士研究方向具体分布

表2 竞争情报博士研究方向具体分布

2.2 师资匮乏,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竞争情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具备相当的实战经验,同时它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除需图书情报档案学知识外,还涉及市场学、营销学、工业研究、统计学、新闻学、通讯学、知识产权法学等学科知识,而且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掌握以及英语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应是复合型人才,是从事过竞争情报研究的实践者,能将竞争情报的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而此类教师在高校中较少,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4]。我国担任竞争情报教学任务的多是由信息管理专业和图书情报学专业的教师,这就造成了教师的构成相对单一,出现一边倒的情况。虽然从2010年竞争情报硕士生招生目录上来看,多数竞争情报专业设在了各高校的商学院和管理学院,这与国外的竞争情报专业设置基本相同,但从期刊论文统计情况上来看,84.13%的研究成果出自高校图书馆、科技信息研究所工作人员和信息管理学院的教师们。同时,由于担任竞争情报教学的高校教师们所处环境的限制,他们没有机会参加到市场竞争的行列,很难了解到市场运作的特殊规律。因此,在所开设的竞争情报课程中,有关理论方面的课程比重较大,缺少实践体验。

另据统计,目前我国竞争情报学位教育的授课形式主要包括课堂授课、专家演讲、参加竞争情报会议、实地调查、参与相关科研项目等,它们被采用的比例分别为 100%、6.3%、6.3%、6.3%、12.5%[5],从比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竞争情报学位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主要是课堂授课,然而竞争情报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通过课堂授课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CI知识和技巧,应充分与企业的需求及实践相结合,而不能仅停留在课堂讲授理论知识的层面上。

2.3 理论研究现状堪忧

笔者以中国知识文献总库为检索平台,以篇名为竞争情报包含教育,时间以1984-2009为检索项,共检索到63篇文献。1996年诞生了我国第一篇竞争情报教育论文——柯平的《关于竞争情报教育的思考》。随后的8年里竞争情报教育并未得到较快的发展,从2005年开始有关竞争情报教育的论文数量有了一定提高,但总体形势并不乐观。

从表3、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从事竞争情报教育研究的主要人员为高校图书馆、科技信息研究所工作人员和信息管理学院的教师们,占到了84.13%,其中图书馆和科技信息研究所工作人员占到了55.56%,并且90.48%的论文发表在图书情报类专业期刊上,这说明在我国图书与情报的联合根深蒂固,这与国外竞争情报的研究大相径庭,同时这种形势与我国10万竞争情报人才缺口的需求相差甚远。可见竞争情报教育在我国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表 3文献作者单位分布

表4 发表论文的期刊分布

3 我国高校竞争情报教育发展对策分析

3.1 普及竞争情报教育以满足社会需求

我国加入WTO后,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竞争情报人才需求量很大,开展竞争情报普及教育需要全社会加以重视。我国应建立以信息管理类院系、工商管理类院系为主体,以信息管理类专业、工商管理类专业、理工科学生等为主要教育对象的竞争情报教育体系。目前竞争情报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我国还应在工商管理类专业推广竞争情报教育,并且逐步将其纳入MBA培养计划。由于竞争情报涉及许多领域,还应在广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中进行竞争情报普及性教育。同时推进竞争情报正规教育,要在高等院校设立竞争情报专业,开展竞争情报研究,开设竞争情报的系列必修课、选修课,尤其要扩大工商管理学院和商业院校开设竞争情报课程的比例,这样才能满足诸多领域对竞争情报人才的极度需求。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走校企联合之路

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促成高校与工商企业的合作,大学教授应与商界精英相互协作,相互沟通,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商界的经典案例来诠释高深的理论知识。高等院校作为竞争情报教育的主要机构,要从理论知识方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情报素养,工商企业界精英具备更多的是实践方面的情报分析技能和业务素质。因此,竞争情报的教育方式可走校企联合之路——即请进来走出去模式:高校教师讲授竞争情报基础理论课程,请企业竞争情报专家讲授竞争情报实战技能课程,高校教师深入企业竞争情报部门了解和参与企业竞争情报活动,一方面发挥自身的理论所长,另一方面增长自身的实践经验,以丰富教学案例。另外,可通过校企联合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做兼职、听讲座、接受实习指导等方式学习市场竞争的案例、问题、经验、教训,这是单纯的理论学习所不能给予的。这样,高校竞争情报教育就不会局限于课堂讲授的方式,而是引入更多案例教学、实地考察、参观访问、专家讲座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竞争情报教育走校企联合之路,既增强了师资力量,又丰富了教育方式。从人才供需的角度看,企业是竞争情报人才的需求方,高校是竞争情报人才的供给方,校企联合,能在高校和企业间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企业将对竞争情报人才的各种要求及时、准确地传达给高校,从而提高人才供给的质量[6]。

3.3 增强竞争情报理论教育研究

大力加强对竞争情报教育的研究工作,加大竞争情报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在高等院校开设竞争情报专业,设立竞争情报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并在管理学相关专业增设竞争情报课程,培养高级竞争情报人才,建立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为竞争情报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十几年来,经过各界人士的不断努力,我国竞争情报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伴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我国的竞争情报教育将逐步走向成熟。相信随着我们的不断努力,我国竞争情报教育的前景将十分广阔。

[1]李子臣.竞争情报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情报科学,2005,23(3):1004-1007.

[2]彭靖里,杨期迈等.海峡两岸竞争情报教育发展现状及其比较分析[J].情报杂志,2008,(3):158-161.

[3]李小青,陶成为 俊.我国CI学位教育及人才培养发展方向探寻[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1):120-123.

[4]高敏利.对我国竞争情报教育及发展策略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9,(10):248-249.

[5]张 超,赵新力.中外竞争情报教育比较研究[J].情报学报,2005,24(3):377-384.

[6]杨薇薇.对我国竞争情报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6):38-41.

猜你喜欢

情报学情报竞争
开放与融合:公安情报学进入情报学方式研究*
情报
情报
情报
构建中国特色的情报学
国内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探索
感谢竞争
卷首语
交接情报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