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图书馆2.0信息服务模式

2010-09-19江树青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书目资源整合检索

江树青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合肥230022)

Web2.0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服务理念和实现工具,图书馆2.0规划和实施中确定的目标和各种服务功能,并非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更重要的是通过规划,清晰地构建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图书馆2.0的技术和理念给传统图书馆的运作模式和服务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 图书馆2.0信息服务模式

1.1 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演进过程

纵观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文献型的信息服务模式、联机服务模式、资源型的信息服务模式、综合集成的知识服务模式等几种服务模式[1]。

(1)文献管理信息服务模式(20世纪50年代以前)。图书馆的传统角色定位于收藏、整理和传播人类文明成果,收藏和整理文献记录成为早期图书馆的存在方式和活动内容。这样早期基于文献的信息服务模式主要着眼于“文献信息源”的管理,重视文献信息源的收全藏全,从事以文献为载体的信息搜集、加工、存储、检索和提供,以被动的公益性服务提供为主要目标。其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文献的组织、检索和传递上。

(2)联机服务模式(20世纪70年代以前)。这一阶段的信息服务模式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及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基本适应读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3)信息资源管理(1970年以后)的信息服务模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着手利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从微观与宏观结合上协调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信息管理中人与物的复杂关系,因此信息资源的思想兴起。这个阶段逐步形成了依托馆藏文献和各种数字资源,以信息资源管理为基础,以网络为支撑平台,以信息的获取、组织和提供为主要服务内容的混合型的信息服务模式,其目标是建立一种开放的学习和服务环境。

(4)综合集成的知识服务模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知识管理就是组织间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的一系列过程,是在克服信息资源管理固有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是知识的创造、应用、学习、理解和协商[2]。与知识管理相对应的知识服务是一种以知识内容服务为中心,以知识管理为基础,以记录型信息和隐性知识为管理对象,以信息析取、整合、序化、集成和知识组织、知识管理等为管理手段,面向用户的学习型的综合知识服务模式。

1.2 图书馆2.0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化知识服务模式

根据上述图书馆经历的几个信息服务模式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图书馆在不断克服信息服务中的不足来发展着自身的信息服务模式。它需要一系列新型技术作为基础。受Web2.0核心技术的影响,图书馆2.0是由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逐渐深化到以用户为中心,以合作参与为手段,以网络知识社区为平台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模式阶段(如图1)。

图1图书馆2.0信息服务模型

图书馆2.0与图书馆1.0的关键区别在于图书馆2.0采用了Web2.0网络信息技术。在信息向知识演变处理上,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获取信息中隐含的知识;在知识的存储和传播上,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新型检索技术、智能代理、搜索引擎以及网络技术、组建技术等,保证知识的充分共享;因特网、内联网和外联网是知识信息存在的主要平台,也是实施知识管理与服务的环境基础。因此,图书馆2.0的信息服务模式总的来看是属于综合集成的知识服务模式,是深化了的知识服务模式,其典型特点是借助Web2.0技术实现与用户的互动,在建立信任机制的基础上让用户参与进来,构建知识服务的网络社区,共建共享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2 图书馆2.0信息服务模式架构

根据图书馆2.0信息服务模型,可以将图书馆2.0信息服务模式分解为资源整合平台、技术支撑平台和服务界面平台等三个平台来进行构建。

2 .1构建图书馆2.0的资源平台

构架资源平台就是指图书馆界支持Web2.0技术,遵循Web2.0的各项标准来重新组织我们的图书馆资源,包括网络信息资源、本地数据库、远程数据库,使得Web2.0技术可以畅通无阻地延伸到图书馆内,换句话说,就是让图书馆资源和Web2.0技术兼容起来。

2.1.1基于OPAC的书目信息资源整合

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一直作为图书馆信息系统的一大模块,是图书馆服务与用户需求产生碰撞的临界点,是利用馆藏资源主要的方式。基于OPAC的馆藏资源整合是一种基于传统书目管理的整合模式,其突出的优点是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跨越馆内资源和书目服务的局限,方便地使用到馆外的或数字化的文献资源,而无需花时间和精力熟悉新的系统和操作方式。目前,常见的做法有两种:一是通过Z39.50协议聚合不同的OPAC系统,整合生成联合的馆藏书目查询系统,这样的实践已经比较多,主要用于传统书目查询系统之间的整合,如香港地区大学联合目录、CALIS系统图书馆书刊联合目录等;二是通过在MARC856字段中记录电子文献的URL,实现在实体馆藏中揭示并关联全文电子文献的目的。这种整合方式的最大困难在于目前很多电子资源尚不能稳定、彻底地支持开放链接标准。

对于无馆藏的文献资源,OPAC可集成出版商或是网上书店的书目信息,以及馆际互借链接或者是组合外部服务实现各种服务体系的无缝接合;在其它网站上通过书签、插件、用户脚本、推送服务等扩展OPAC的功能,使用户无需通过OPAC就可以获取OPAC查询信息,实现促进OPAC与其它网络资源库的同一化[3]。如国内香港岭南大学图书馆与亚马逊网上书店通过专用软件MARCBREAKER实现图书馆OPAC与Amazon书目记录直接匹配与链接。OCLC的OpenWorIdCat通过滑猴子支持对书目数据ISBN的发现,从而能够进行XISBN扩展检索,并应用于揭示本地馆藏,以便读者就近借阅。

2005年12月,加州大学的书目服务特别工作组发布了关于《加州大学书目服务再思考》的最终报告,可谓是OPAC2.0发展的计划书[4]。新一代OPAC将具有以下新特点:( )强化检索功能 如能够保存检索历史;多种文献类型的集成检索;扩展检索;学科和文献类型导航;多种排序方式(按年代、字顺、流通频次等排序);提供组合检索、相关词检索以及纠错提醒的功能。(2)重视用户参与和用户体验。用户可以对书目数据标注、添加tag、对馆藏进行修改、评论和交流,从而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和热情。(3)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如个性化的检索界面、个性化的检索结果输出和检索结果排序;使用RSS订阅检索书目记录历史;提供根据用户喜好的个人推荐阅读书目和专家推荐书目;根据读者的检索历史和借阅数据对读者的检索行为和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提供面向读者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2.1.2基于Wiki和Folksonomy/Tag标签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

网络信息资源是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由于其内容广泛、分散无序、经常处于更替状态、信息源的更迭、消失无法预测等分布式动态性特点,给信息的质量鉴别和整合带来非常大的困难,仅凭几个或一小部分专家显然是勉为其难的。尽管人们也开发出自动漫游技术、自动跟踪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智能技术,但目前来看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而且这应该是一个长期的项目。这种项目非常适合Wiki系统来做。首先,Wiki系统可以依靠广大用户来收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网络信息资源;其次,Wiki系统也可以依靠广大用户对各个网络资源进行检查和维护;再次,可利用“版本控制”的功能来控制资源整合的质量。Wiki的参与者往往对某一主题有兴趣,对该主题有所研究,甚至是专家,图书馆可以开设“Wiki资源整合系统”,让用户参与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建设。

Folksonomy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创造词,表示一种由非专业信息人员创造的分类法。国内将其译为“自由分类”、“通俗分类”、“分众分类”、“社会分类”等。Tag是实现Folksonomy的工具,是一种开放式标签系统。在用户进行添加内容等操作时,系统要求用户在Tag栏里添加一个或几个类似关键词的词语,并自动将“标签”显示在页面上。由此可见,Tag是有表征含义的关键词(One-WordDescriptors),它用于标注或标引个人喜欢的电子资源。在进行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时,用Tag作为资源的知识组织语言能随着内容变更作相应的修正,适应网络信息资源动态性。而且相同的Tag能聚合同一类资源和兴趣相近的用户。

2.1.3基于AJAX的信息资源整合

AJAX固有的一些特点,使得AJAX技术成为特别适合用于开发图书馆资源整合的程序。现有的书目检索系统和电子资源的检索系统大都是用JSP、ASP、PHP等Web开发语言编写的。这些语言开发的页面是HTML中嵌入了相应的脚本语言。同样的,在这些页面中也可以很容易地嵌入一段javascript代码,来实现资源整合的功能。

具体的实现方法就是在某个电子资源显示检索结果的Web程序中嵌入一段javaScript代码,同时显示检索结果的页面上增加一个或多个div元素。当读者访问到检索结果的页面时,就会把嵌入的javaScript代码下载到读者本地机器的浏览器端。在读者的浏览器客户端执行这段代码访问对应的服务器端程序,来查询其他的一些相关资源的详细信息。当从服务器获得响应后,在读者的浏览器客户端只需要单独刷新对应的div元素,就可以将其他资源的信息显示在读者浏览器的检索结果界面上[7]。

利用AJAX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实现图书馆纸质馆藏和电子资源之间的资源整合,也可以实现不同电子资源间的资源整合。读者既可以在书目检索系统中看到相关电子资源的信息,也可以在电子资源的检索系统中查找到图书馆馆藏的信息。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阅读电子资源还是到图书馆借阅纸本书。由于这种方法是在检索程序中嵌入的代码,而不是在每一本书的856字段注入固定的值,当电子资源存放的地址发生变化时,只修改程序中的相关代码就可以了。

利用AJAX技术实现资源整合,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优点。在现有的书目检索系统或电子资源检索系统中嵌入javaScript代码,对以后的升级和维护也很方便。当书目或电子资源的检索系统发生变化时,只需要做很小的改变,或者根本无需做任何修改,将javaScript代码嵌入到新的检索程序就可以了。如果把AJAX技术和个性化图书馆技术相结合,当读者登陆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将哪些资源整合在一起。AJAX技术是被广泛支持的技术,用户在自己本地的计算机上不需要安装任何插件,极大地方便读者的使用。重庆大学图书馆的数据整合系统模型由三个要素发展出来的,其中之一就是构建于Ajax的基于读者的知识服务系“我的书斋”[8]。

2.2 构建图书馆2.0的技术平台

技术平台是提供一个完整的信息服务技术框架和开发环境。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信息服务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图书馆2.0技术平台提供一整套信息技术工具,整合成为一个可以重用的技术环境,各具体的信息服务应用构建都可以利用技术环境中的各种工具搭建起来。

Web2.0提供的是一个技术环境,图书馆2.0是在这个技术环境中构架的信息服务,是Web2.0的一个子平台。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图书馆2.0描述成Web2.0+图书馆,但是Web2.0所创建的技术环境,是实现图书馆2.0各项功能的基础。这意味着图书馆2.0是Web2.0的一个技术继承,它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Web2.0技术,包括Web2.0的各种属性、技术标准和协议来实现技术重用。比如,图书馆 2.0完全可以利用 RSS、Blog、wiki等现有的Web2.0技术,而无须重新开发功能相同的技术,图书馆2.0完全可以利用Ajax去构造基于图书馆2.0功能需求的各种应用,而不需要另行发展新的框架。图书馆2.0不是Web2.0技术的简单重复,而是Web2.0技术的一个扩展。图书馆2.0是通过添加满足图书馆2.0功能需求的各种属性来对Web2.0技术进行扩展,以实现图书馆2.0的各种信息服务。图书馆2.0也不是照搬Web2.0的各种技术和属性,而是继承和发展的过程。由于大量采用Web2.0技术,各种技术间的混搭要求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Web2.0的各种技术及属性在图书馆2.0中是怎样表现的。

构建技术平台是将图书馆技术利用Web2.0技术封装起来,使之能够融入Web2.0文化中,同时,图书馆技术也可以利用Web2.0这个平台进一步拓展。例如利用Ajax来创建个性化OPAC,可以使传统的OPAC技术有一个新的飞跃,使之更加贴近用户的信息习惯和爱好。图书馆2.0构建技术平台不仅仅重用Web2.0技术,而是将图书馆融入到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进程中去。

2.3 构建图书馆2.0的服务平台

图书馆2.0的服务平台应该是直接体现图书馆2.0服务理念的窗口,不但要构建一个主动服务系统,更应该是一个互动服务模式,而且还要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Web2.0领域之中。Web2.0兴起后,出现大量的 Web2.0资源,如 WEBlog、Myspaee、RSS等,这些资源正逐渐成为人们信息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图书馆界是否能够将我们专业的信息服务延伸到这些新的信息集群中去,是构建图书馆2.0服务平台首要考虑的问题。事实上,图书馆界正在实践着这样的服务延伸,上海大学图书馆的Blog资源聚集,就是将图书馆服务拓展到了Web2.0世界。在Web2.0网络环境的支持下,服务平台通过Blog、Wiki、Tag、RSS 等来完成图书馆 2.0 中的优质信息服务:个性化定制、信息检索、信息推送、信息咨询、教育培训等。

图书馆2.0信息服务平台以现有网络信息服务环境为基础,同时嵌入到图书馆现有服务环境中,通过服务平台形成一个馆员与用户合作开发、利用、共享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图书馆2.0信息环境。这一信息环境中的用户团体成员,包括本地用户、Web用户、图书馆员,呈分散式分布,利用Blog、RSS、Wiki等完成信息搜集、发布和共享。这样一个平台的建立最终将形成一个图书馆和用户的共同协作平台,图书馆馆员发布工作信息、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用户发布需求、请求帮助、推荐资源,一个互动的社区就形成了。

图书馆构建一个互动的社区型的服务平台不外乎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借助在Web2.0浪潮中兴起的社会网络空间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合作的平台。就像叶鹰和黄晨提到的那样,以MIT和HP实验室合作开发的DSpace作为构建图书馆2.0核心引擎[9]。另外一种办法就是建立基于图书馆服务的新的社会网络空间。我们完全可以从现有的图书馆服务出发来构建图书馆2.0。图书馆2.0作为一个平台,固然架构在Web2.0技术上,是Web2.0技术的一个继承;同时,图书馆2.0平台同样也架构在图书馆这个平台上,也是图书馆的一个继承。将这两方面的继承合二为一,就体现在图书馆2.0的服务平台上。因此,构建图书馆2.0的服务平台就是运用Web2.0的服务理念和技术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入口。

3 结束语

虽然图书馆2.0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互动服务模式,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目前图书馆2.0的实践应用还只是迈出头几步,而且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很艰巨。图书馆2.0对单个图书馆来说,不仅是社区用户可以共享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而且可以实现图书馆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对多个图书馆来说,这种开放式的网络环境将更加方便图书馆相互借鉴经验、预测用户需求,甚至发现其它馆的发展意向,从而达成协作。对图书馆和其它相关机构来说,图书馆2.0要求图书馆和其它信息机构(Google、Amazon等)的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一起从共享中获益,图书馆与技术合作伙伴、出版商、标准组织、政府部门等也要有全新的合作互利关系。另外,图书馆2.0是图书馆员主导的变革,没有图书馆员2.0,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图书馆2.0。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继续深入地去研究。

[1]张 敏.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演进及发展研究[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6,(2):52-55.

[2]王 慨.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机制[J].图书馆学研究,2008,(7):72-74.

[3]余金香,李书宁.Web2.0时代OPAC发展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7,(8):56-60.

[4]0PAC 2.0计划书:《加州大学书目服务考》.http://www.Bolaa.com/blog_juhe/tulin/124242984210sn.html,2008-08-24.

[5] 夏明春.基于web2.0的资源整合 [J].情报科学,2007,(12):1865-1868.

[6]图 谋.图书馆2.0简明问答[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7,(4):25-29,47.

[7]宋志强.AJAX与图书馆信息整合[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7,(3):25-26.

[8]Xinya.Web/Lib2008:论剑2.0——书斋剑法精要[EB/OL].http://lib2.zju.edu.cn/,2008-04-12.

[9]叶 鹰,黄 晨.基于DSpace的Lib2.0[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3):2-5.

[10]张新鹤.图书馆 2.0 初探[J].情报资料工作,2006,(6):68-70.

猜你喜欢

书目资源整合检索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本刊邮购书目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