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青花斗彩的情感色彩

2010-09-16徐勇,刘莎

陶瓷研究 2010年3期
关键词:斗彩百合花青花

略论青花斗彩的情感色彩

中国陶瓷文化中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斗彩、加彩等艺术形式。从古至今,纯青花瓷一直以它独特的优雅、宁静感占据着国瓷的称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显赫一时的青花,受到了其他陶艺颜料发展的冲击,虽然青花本身不会黯然失色,但因受色调单纯的限制,无论是否可分浓淡、明暗、或从色阶上分析它都是一种冷色调,已不能再满足人们对美的欣赏需要了。此时的陶工们便运用了一种新的技法,即在冷色调的青花艺术中加上一点暖色调,如红黄之类的陶瓷颜色,青花的画面顿时焕发了青春。这点颜色弥补了青花的不足,起到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作用,这就是青花斗彩。

青花斗彩始于明代青花盛行、五彩兴起之时。历史上著名的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是成熟和较为普遍地烧制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色相结合的产品。在青花斗彩彩瓷中,青花是构成整个图案的决定性主色,在以青花勾好图案的轮廓线中,釉上色彩按青花规定的范围填入,或者先用青花画好图案的一部分,釉上再着色画色彩的部分,即“青花画其半体,复入彩料,添其全体”拼成完美图案。甚至有的图案,基本上由青花表现,釉上只略加点缀色彩。由于是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互相争奇斗艳,故谓之“斗彩”。

青花斗彩的含义很广,如青花釉里红、青花颜色釉等。这里所说的是釉下青花、釉上斗彩,具体是说以釉下雅致清丽的青花与釉上丰富绚丽色彩相结合的一种陶瓷装饰表现手法。青花斗彩主要特色是静动兼蓄,对比鲜明,既素雅又堂皇,通过冷暖色相对比,显示丰富的表现力和艺术特色,取得相映生辉的独特艺术效果。

青花斗彩瓷器须经两次烧成。首先在坯体上描绘青花部分的纹样,其余部分空白或用青花勾画纹样的轮廓线条,施釉后经1 3 0 0度左右高温烧成瓷器。然后在瓷器釉面的空白部分完成釉上彩画面或在青花轮廓线内绘出釉上彩入炉经低温8 0 0度左右烧成。青花斗彩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同它的美一样让世人惊叹。

青花斗彩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审美效果,因而倍受陶瓷美术工作者的喜爱。景德镇有很多人在进行青花斗彩的研究,他们在传统的青花工艺基础上加入现代艺术元素,将各种不同工艺材质及表现方法融汇于创作当中,使青花斗彩的工艺表现更加丰富多彩,出现了不少优秀作品。

如笔者创作的《花开一曲奏阳春》2 0 0件青花斗彩翻口冬瓜瓶,在立意构图上,以盛开的数朵牡丹和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为物象组成画面。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历史上有不少诗人墨客为它作诗著文赞美,最著名的如唐代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成千古绝唱。中国人民把牡丹看作是人类和平、幸福、繁华与富足的象征。

蝴蝶是自然界的一种美丽昆虫,色彩鲜艳,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 4厘米,最小的只有1.6厘米。蝴蝶往往双宿双飞,和鸳鸯、比目鱼一样,是象征爱情的生灵。“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李商隐均不吝笔墨,赞美有加。将这两种物象组合,形成“竞夸天下双无绝,独立人间第一香”的优美意境。

在技法表现上,从瓶顶翻囗处以青花线描小叶菊往下延伸至瓶底形成一弧形状,形成一块类似于“开堂子”的空间,再以釉下钴料的深浅浓淡来写花枝花叶,复施釉上彩勾染晕托花瓣花型,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疾涩及料色的浓淡,明暗,枯润,表现出牡丹的形姿及质感动势。第二次釉上着色,以牡丹花和粉蝶为主体,图中所绘牡丹花朵娇艳饱满,花瓣重重叠叠,粉润柔和而不失艳丽,色彩饱满又光彩照人。起舞的蝴蝶亦精心以五彩描绘,蝶形工丽,动感强烈,构成图面的另一特色。整幅画面,牡丹勾线细致,蝴蝶姿态优雅,青色的叶、白色的瓷、红黄的花、绿色的翅五色分明。尤其在斗彩的画工和设色上加入了综合装饰的元素,在淋漓的笔势色韵表现中呈现出来的那种富贵,圆润、丰茂感,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有着“粉香云暖露华新,晓日浓熏富贵春”争奇斗艳的高雅意境。

青花斗彩运用釉下青花料与釉上彩料相结合,其主要特色在于其拥有清新雅致的色调,与釉色浑然一体,有如天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青花斗彩这门陶瓷艺术的审美情趣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斗彩工艺发展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手法,出现了结合其它各种装饰,如新花、金彩等,不少斗彩还应用色釉或色釉刻花做工艺表现形式,还有采用具象形图案式的空间性的现代设计观念,以静取动,有着很好的视觉效果。

如《香开玉合》3 0 0件青花斗彩大口瓶,立意新颖,以釉下青花牡丹、苇叶斗釉上百合花和蜜蜂为主题组成画面。百合花又叫夜合花,“云裳仙子”,外表高雅纯洁,属多年生鳞茎植物,其鳞茎由二三十瓣重叠累生,有若百片合成,故名百合。鳞茎大小依种类和品种而异,其中含有一根短直的茎轴,花开于茎端,少则二三朵,多则上百朵以上。花色有乳白、橙黄 ,紫红、粉红等,其色带有喷点、斑块的色彩组合。 叶片则有披针形、线形、椭圆形和心脏形等。因其状如莲花,因而取“百年好合”,“百事合意”之意命名,有深深祝福的意义。

百合花代表纯洁,白色百合更是气质高雅,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我国人民自古对百合就怀有深厚的感情,认为百合有“百事合心”之意。此外百合花开时,常常散发出淡淡幽香,因此把它和水仙、栀子、梅、菊、桂花和茉莉等合称七香图,故民间每逢喜庆吉日常以百合馈赠。

在西方,有许多关于百合的传说,圣经里记载百合花是由夏娃的眼泪所变成,为纯洁的礼物。西方人把麝香百合视为耶稣复活的象征,白百合花为梵蒂冈国花。在法国,百合是古代王室权力的象征,十二世纪法国人民便把百合花作国徽图案。在很多国家把百合作为圣洁的象征,《圣经·旧约·雅歌》中写道:“他的恋人象山谷中的百合花,洁白无瑕”。

自古以来,百合的美,常是诗人墨客和歌者吟咏的对象,对它喜爱有加,无论是栽植于庭园或瓶插于室内,它都与众不同的散发出一股清纯高雅的气息。而且不同朵数的百合也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1朵代表你是我的惟一;2朵代表你侬我侬,祝我你幸福;1 2朵代表心心相印;1 0 0朵代表百份百的爱,白头偕老,百年好合等。

蜜蜂是自然界一种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的膜翅目昆虫。它不仅是资源性昆虫,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还被赋予勤劳、团队、奉献、求实、自律精神的象征。蜜蜂是一位崇高的劳动者,人们历来喜欢赞赏蜜蜂。唐末诗人罗隐曾作《蜂》曰:“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可说是对蜜蜂的最佳赞美。

在技法上,该作品先在素坯上用青花料线描出三个圆心,在圆心的上下左右间隔处,以写意的手法,用青花料穿插描绘出盛开的牡丹和飘逸的苇叶图案,布局丰富而不繁缛,入窑炉经1 3 0 0℃的高温烧制成作品的雏形。斗彩时,在发色青翠的青花苇叶边,每个圆心的青白瓷面上用浅红淡紫颜料勾画三、五朵百合花的花瓣和花蕾,再用淡黄点缀花蕊,百合花的右上方,三、两只黄褐色蜜蜂闻香而至,呈现出一幅花艳蜂忙的动感景象,再入窑经过8 0 0℃的温度烧烤,成瓷釉面莹润光洁,手感细腻。在青色的苇叶陪衬下,1 2朵清新脱俗的百合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就像醉人的女人香,风中摇曳有如婀娜多姿的清秀佳人,清雅高洁、一展芳颜,不问尘事,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多变的风貌如梦似幻,花朵的花柱伸长于唇外,宛如蝴蝶的触须一般,开始翩翩起舞,含情之模样如此惹人怜爱。

整件作品以纵逸的笔法,淡雅的色彩,写出百合花和蜜蜂的形态。翩飞的蜜蜂与盛开的百合花心心相印,色调清丽明媚,意境妙趣天成,线条勾勒笔笔有声,笔料韵味运用娴熟。在绘花描叶,色彩构图上都有连续的变化,不落俗套,恰到好处地反映了香开欲合的主题,自然情趣挥写得灵动生辉,形成构思立意新、构图布局新、构成形式新的空灵格局。

青花斗彩作品,由于其运用的绘画材料和烧成工序都与别的陶瓷姐妹艺术有所不同,应此在构图布局上更应考虑特别周到。青花斗彩在一般情况下有两种绘画方式:一种是在画面不足的地方或画面不够完整时;一种是有意识的留下某些部位, 使画面显得稳定而又协调, 达到预期的美化效果,如不经思索随意凑合, 那就失去斗彩的意义了。

创作现代青花斗彩作品,要审时度势,随类赋彩,这既是我们陶瓷美术工作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审美旨准,实际上也是人本身就具有的自然知觉感受。在用釉下青花作画时,要考虑到釉上诸多彩饰的合理安置;而在釉上斗彩时,更要因彩施画,充分利用窑变产生的肌理效果,尽量弥补因人工所不能止阻窑火所带来的不足。周密严谨的布局,远近虚实的处理,色彩的匠心独运,才能给人们带来心身愉悦的审美情趣,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多一点别样点缀,这样的作品才不失为一件好的青花斗彩作品。

猜你喜欢

斗彩百合花青花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斗彩
青花
百合花
千古“贵”瓷 争奇斗艳
一朵百合花
百合花
水墨青花
王淑凝·作品欣赏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