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雪景山水在陶瓷装饰上的艺术魅力
2010-09-16潘朝琴,宁金
青花雪景山水在陶瓷装饰上的艺术魅力
一、青花雪景山水中的物与象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近代著名画家黄宾虹先生说:“山水画家对于山水画创作,必然有着它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四:一是登山临水,二是坐望苦不足,三是山水我所有,四是三思而后行,此四者,缺一不可。青花雪景山水画亦是如此。“画者,本于天地之灵气,结于人心之妙想,立于天地之间,万象在旁,神思融趣,忽然划然,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所闻所感,绝叫一声,纵横万状,以成精品。”。这些精辟论述,既明晰了山水画的创作过程,又蕴含了山水画的创作哲理。在青花雪景山水画创作中所讲的“物”其狭义的解释为:物是以客观物质形式存在的各类有固定形态或无固定形态的实物;在青花雪景山水画创作中所讲的“象”,已不是纯客体事物及其存在状态自身了,而是客体事物各种属性中被画家所感觉、所认识到了的那一部分属性,主要是指事物美的属性。“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君子观自然而生感、生智,从而效法自然,应用自然规律而成为社会规律。天地互感互应而化生了人,人与天地互感互应又化生了文化、艺术,包括青花雪景山水画艺术。
二、青花雪景山水创作要素
2.1点
“点”是陶瓷山水画技法之一,所谓“点”,是用中锋把笔端从上往下如同蜻蜓点水落到坯体上点,点是本土点文化的表现空间展示的是毛笔的传统技法和点的自我心境。在青花雪景山水绘画中,点的作用不仅仅是“状物”更重要的是“达意”,其技法在刚、柔、劲、健、毛、涩、枯、润、干、湿、大、小、浓、淡之中。从中可以品味到陶瓷绘画艺人的功力和修养。这是青花绘画“点”的特点。清方熏“笔墨之妙,画者意中之妙也”。在传统陶瓷青花技法上,点苔的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陶瓷青花山水雪景绘画的表现力。点苔成为构成各家各派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使得陶瓷山水画的表现手法达到了新的水平点。在青花雪景山水中,点可谓是千变万化。从点的形态来说:有平头点、竖点、斜点。从技法形态来看:有浓墨点、淡墨点、大小轻色点、洒弹色点、重色提醒点。点既是具象的,可以是远树苔碎石岩面上各种疙疙瘩瘩的附着物;又可以是抽象的,什么都不代表;或是什么都可以代表。
点在陶瓷青花山水雪景应用中,并不是绘画者随心所欲的,而是有一定的章法。点有分合聚散作用,在青花雪景山水创作中画面布局有时会出现或过于疏朗的现象,在过于稠密处,以点分而散之,在过于疏朗时,以点聚而合之。经此一点,整个画面面貌一新,稠密处密而挤。“点”还可以起虚隐实显的作用。需要在画面上突出赏心悦目的某一部分时,巧于用点,可以使这一部分实而显之,以畅快的笔法增强物象的视觉效果。当然也可以与之相反,巧于用点可使这一部分虚而隐之,以朦胧的笔墨来深化青花雪景山水之美。
2.2线
自然界中不存在线条。在传统的定义中,线条是点在载体表面移动产生的结果,一旦线条成型,它可以形成分界线,达到分割空间的作用。中国画可以说是线的艺术,青花山水画和中国画有着天然的联系,线在青花雪景山水画中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青花雪景山水中的线条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称之为形态美感,主要由以下几种形式表现出来:从线的运笔来分:有轻重、疾涩、虚强弱、顿挫、粗细、转折等,从线的表现形式来分:有气韵、贯通、节奏、重叠、疏密反复、错综;从线条的分类来分:有直线曲线、长线、短线、实线、虚线,每一种的表现形式都有其自身的审美价值。
在视觉艺术中,线条的意象特征是通过其物理特性(长短、曲直、方向、速度、浓淡、质地、位置等)显现出来的。意象指的是富于意境表现的图形格式。它更多指的是富于意境表现的图形格式,寻找可视的具有视觉品位的结构。
2.3空间感
空间感是绘画的基本要素之一。所谓空间感,一般指根据透视原理,运用明度、虚实造成具有实感的画面空间感觉。而陶瓷青花雪景山水绘画尤其重视利用画面空间的开拓。青花雪景画通常采用散点透视以大观小的方法,表现空间的无限广阔性,并以其取胜。陶瓷绘画艺人需要运用传统的以小观大经营位置,极大地扩展眼界。青花雪景山水从局部见整体,咫尺有千里之势。这就使民族的传统绘画不仅打破了固定的空间限制,也打破了作为内容连续上的时间界限。青花雪景山水创造出可欣赏、可玩、可居住的艺术境界。以虚求实、疏密空灵、简而有意是陶瓷青花装饰布局上的一种意境的,那么,以实求虚、青中求白、密中求疏,则又是青花装饰另一种艺术意境的空间美。
当然空间感的表现与青花的浓淡、虚实都是密切相关的。宗旨,空间感的表现在陶瓷山水画中是至关重要的,而空间之美亦是青花山水画的精髓所在。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如果失去了空间美,也即失去了青花雪景山水画的灵魂。
三、青花雪景山水的意境美
青花雪景山水的特点是用青花料绘画和留白这一简单的手法,加上繁复的画工来表现各种雪景,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在青花雪景山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象思维系统和形式语言体系。它一方面要求“形”与“神”相结合,“景”与“情”相映照,另一方面,它还要求创作者以中国哲学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以陶瓷艺术独特的语言表达“象外之境”,把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用青花语言表现出来,升华为一种“意象”式的审美图式。
青花雪景山水有着雄俊、古朴、清雅、幽远的意境,青花雪景山水画重达意抒情。表现意境是青花雪景山水画构思的核心,它关系到作品的深度、格调及感人力量的强弱,因此有人说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宋代马远的《雪》:“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山林,大地披上银袍,天公将大地打扮得洁白无瑕,婀娜多姿,婉如待嫁的新娘——美丽动人”这就是青花雪景山水画的意境,常从画有诗味、诗境的角度来论述,这说明浓郁的诗情画意也是青花雪景山水画意境的特点。“写物外形”是要求画家不要去临摹事物,而把头脑中所反映出来的表象,加以选择、提炼,变为艺术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受、情思,赋予作品以灵魂、意境。青花雪景山水的意境实际上就是画家渗透在作品中的情感,是画家对生活感悟的艺术表现。艺术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情感始终贯穿于艺术领域的多个门类,许多作品的产生,都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有感而发。艺术作品首先是要以情感人,情感愈真挚,作品愈深刻,愈耐人寻味。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把“意”解释为天性、人性、本性、个性,是一种真实的自我情感,也是事物生发的根本之源。以此为本,才会使客观景物有了画家所赋予的色彩,才能够“托物”而“言志”。
意境是个性化的产物。意境的个性化,需要画家具备独特的生活感受。艺术家内心情感的激发离不开时代、社会、生活以及艺术家对人生信仰命运经历的体会。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面对自然景物不论是心旷神怡,还是苦怨哀愁,都将这些情感借助自然景象体现在其中,作品或是“有我之境”,或是“无我之境”,只要能真正抒发艺术家的内心感受而给观者带来美感皆可称为妙境。
青花雪景山水画意境的营造,与作者的学识、修养、性格、品位及审美趣味等多方面因素有着密切相关,“意境”的营造在古人看来,首先是以学问、修养为前提。一个画匠的画尽管是下了很大工夫,但看后总会觉得匠气、俗气,内容空洞,意境平庸,自然谈不上令人回味了,所以古人作画崇尚“士气”。
结 语
在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哲学、宗教,孕育了不同的审美精神,陶瓷艺术家需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独特个性,创造出适合时代审美意识的青花山水画作品,是陶瓷艺人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