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榆林打造中国新盐都
2010-09-16陕西省决咨委课题组
◎陕西省决咨委课题组
建言榆林打造中国新盐都
丰富的矿产资源使榆林素有“中国科威特”的美誉。据测明,在榆林,每平方米土地下平均蕴藏着6.6吨煤、140立方米天然气、138吨盐、14公斤石油的富矿资源! 其中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占全国的26%,是我国地下“盐海”。
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榆林历经十年发展,其煤、油、气开发已具规模,对陕西省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盐资源开发的产业才刚刚起步,未能很好的发挥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严重不相称。经过考察调研,我们建议陕西应依托丰富的盐资源优势,将榆林建设成为全国第一能源大市,建成中国的新盐都和国际有影响的盐化工产业经济区。
新盐都建设是“双赢”战略
榆林拥有中国储量最大、品质最高的岩盐资源。探明盐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盐层平均厚度120米,最大厚度360米。基础储量2.7万亿吨,探明储量8855亿吨,预测储量6万亿吨,占全国岩盐总储量的26%,若年采2000万吨,可采10万年。
近来中,榆林市已分别在南六县打探采结合井22口,井井有盐。岩盐矿体主要为块状石盐、钾石盐和硬石膏,矿石品位大部分属一级品,质纯,为全球岩盐矿床中罕见的精品矿床。
陕西省岩盐资源得天独厚、优势突出,盐业及盐化工发展严重落后。全省共有盐及盐化工企业8个(其中在榆林的4个),生产能力低、规模小。2008年全省原盐、纯碱、烧碱产量分别为41.3万吨、28.0万吨、28.05万吨,在全国的份额很小且呈明显下降趋势。每年从省外调回食用盐10万吨、工业盐60万吨以上。加快榆林岩盐开发符合陕西省提出煤、油、气、盐综合开发、深度转化的整体思路,也是实现“四位一体”产业格局的必然要求。
加快榆林岩盐开发,打造榆林新盐都,在优化能源基地建设和榆林经济格局上,具有十分突出的战略意义。由于榆林盐矿集中分布在发展相对较慢的南部县,也是这个区域中最有开发价值的一个资源。如能实现规模开发,加上盐化工业的发展,南六县发展滞后问题就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南北差距的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新盐都建设前景广阔
榆林新盐都建设的前提在其开发的经济价值,即盐化工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
盐化工产业增长态势好。 首先,盐的消费市场空间较大。盐的用途主要是生活和生产两大领域。生活主要用于食用和洗涤、医疗等。中国年食用盐消费量近700万吨,约人均5.4kg。食用盐占总消费量的比例约为12%。生产领域主要有两条产业链:一条是用盐为原料生产纯碱,联产氯化铵;另一条是用盐为原料生产烧碱,联产聚氯乙烯。聚氯乙烯为五大合成树脂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日用品生产中,盐被誉为“化工之母”。工业用盐约占总消费量的85%。现代科技的发展,必将使盐化工业的纵深开发得到更大扩展。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产盐国和第一大化工产业国。2006年以来,中国盐、纯碱、烧碱产量占世界总量的份额都在1/4以上,也逐步地成为一个盐化工产品的出口国。2000年至2009年全国主要盐化工产品逐年平稳增长。其中纯碱产量由770万吨增至2400万吨,烧碱产量由668万吨增至2793万吨。
盐化工产品市场空间大。盐的生产和盐化工业已是一个成熟的产业,市场格局业已成形,竞争较为激烈。烧碱、纯碱、PVC都有两成以上过剩。现在的全国“盐都”当属山东省潍坊市。2008年原盐产量1462万吨(占全国的1/4),烧碱56.2万吨,纯碱214万吨(产能400万吨)。盐及盐化工创产值、税利分别为150亿元、30亿元,成为全市第一大工业产业。而眼下的榆林总体生产能力不过几十万吨,与潍坊的差距很大。
从另一方面看,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国家在盐和盐化工产品上的需求还将大幅度增加,发展前景广阔。目前陕西许多高端盐化产品仍主要依靠进口。可见,陕西省的盐和盐化工业生产尚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当前的市场过剩只是一种发展中的阶段性和结构性现象,仍存在进一步深化开发的余地和大规模发展的空间。
榆林发展盐化工优势突出:
岩盐资源条件优越。榆林岩盐矿体在国内独一无二,先天优势明显。岩盐氯化钠含量平均95%以上,伴生有钾、溴、碘等多种微量元素,硫酸根离子含量甚微,综合加工条件良好。
单产高、成本低,效益好。以露天池晒盐条件来说,榆林属于干旱地区,具有雨少、风大、光照强、蒸发量大、结晶快等自然资源优势。据米脂县、佳县、榆阳区三县区的典型示范,年亩单产可达100吨,是潍坊的20倍。
盐化工业生产条件充分。盐化工业是典型的耗能工业,用电量大,需煤多。在盐化工业生产配料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煤,其次才是盐。考虑到配煤、用电诸多因素,在榆林盐化工生产的每个环节成本,都处于行业最低水平。
市场环境也较优越。盐业和盐化工业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在榆林周围1000多公里半径范围内,盐产业规模小而产品需求大,周边盐化工项目耗盐约1000万吨/年左右,市场潜力很大。由于供求的原因,现在榆林的盐价比潍坊要高出近一倍。
综上所述,盐业生产和盐化工业是现代工业中的一个大产业,也属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产业。生产条件国内首屈一指。面对市场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的“洗牌”过程,是榆林新盐都抢占行业制高点的机遇,只要目标明确,选好路子,就一定可以开创出一种后起直追、后发制人、后来居上的跨越式发展局面。
建言中国新盐都建设
首先要树立高起点的创业姿态、战略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建设全国最大规模的盐化工基地、建设国内外技术水平最高的盐化产业、建设一批最具盈利能力的盐化工企业为定位,形成一流资源与一流技术、一流开发商的对应配置,谋求一种有规模、有深度、高目标的开发。
其次统筹各种重大关系,构建科学的战略格局。一是富民与强县的关系。要吸取资源开发中容易忽视民众致富的教训,把让民众参与开发、在开发中受益放在突出的地位。二是开发与优化区域布局的关系,使岩盐开发和盐化工业,真正成为南部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带动南六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三是深入推进下游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扩展产业集群。而从长远看,还要瞄准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市场,以盐化工业为重点,在盐化产业深度开发上下工夫,抢占战略制高点。四是岩盐开发与煤油气开发的关系。坚持盐煤一体化,发展循环经济。实行以煤配盐招商,推动盐煤综合开发。盐化工与煤焦合成氨等煤化工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
最后要尽快制定盐都建设战略规划。建议陕西首先在全省“十二五”规划中正式编制一个榆林盐产业发展的专题规划,正式安排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和前期项目。然后进一步编制一个10─2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战略性规划,以便分期分段实施。
建议“十二五”期间新打盐井100口,使盐井总数达到120口左右,产盐达到1000万吨以上。面向世界引进和开发高端产品,拓展新空间、发展新项目。
到2020年盐资源开发总量达1600万吨/年。纯碱和氯化铵各400万吨/年,聚氯乙烯400万吨/年,烧碱36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盐及盐化工总产值将达到500亿元,税收贡献达到100亿元,就业3万人。事实说明,榆林是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盐化工的理想之地。力争“十二五”末期,榆林原盐产量超过潍坊市(1200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新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