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景德镇陶瓷艺术风格变迁原因研究

2010-09-15李兴华,陈致敏

陶瓷研究 2010年3期
关键词:器物景德镇陶瓷

20世纪景德镇陶瓷艺术风格变迁原因研究

一、景德镇陶瓷艺术风格变迁

1、宏观五个阶段。综观二十世纪景德镇陶瓷艺术,从艺术风格来考察,在时间上可以大概划分为世纪初、三十至四十年代、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世纪末等几个重要阶段。具体来说就是2 0世纪初中国还处于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景德镇陶瓷艺术还受封建等级制度和制度文化语境的制约和影响,清一代的器物风格还延续和保持下来,还未出现质的变化;随着清王朝的随风而逝,三十年代的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政治力量和政治制度对景德镇陶瓷的控制和影响相对减少,社会动乱环境又使得景德镇陶瓷处于一个低谷时期,珠山八友的出现反映了陶瓷从业人员自我奋起的状态,艺术风格上也有创新奋发之气息;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随之建立,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全新的制度和社会价值观、审美观和生活方式使得景德镇陶瓷艺术进入一个新纪元,呈现质的飞跃和突变。政治文化和社会风潮在景德镇陶瓷艺术中有具体反映,陶瓷器物实际上成为一个时代的器物记录;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普通民众的文化价值观有了巨大变化,西方艺术一度成为时尚,文化多元和追求生活质量、追求个性成为这个时期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一个识别坐标,也产生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陶瓷艺术作品;到了二十世纪末,伴随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人在经济领域找回了自信,相应地在文化和生活领域也有了新的艺术追求。除在全球化这一维度继续探索之外,传统文化、大众文化的艺术风格也进入陶瓷艺术家的视野并且有市场支持,一个新的艺术高峰已开始显山露水,景德镇给世界陶瓷艺术增添新的符号和内涵。

2、技艺五大创新。如果从技艺上来研究,可以发现二十世纪景德镇陶瓷艺术在继承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基础上,也有许多创新品种。具有划时代意义和符号标记的主要有五大创新:一是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现代浅绛彩艺术,即瓷板画艺术,将中国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与陶瓷进行结合,带来了意外的艺术效果。二是以建国瓷为代表的有现代政治意义的艺术追求,建国瓷造型新颖、图案简洁、瓷质优良,也是一代风气的器物代表;三是现代陶艺的出现,改变了景德镇传统陶瓷的理念和外型,给古老的陶瓷和千年景德镇带来时代新气息,也用新的理念对传统艺术有了新的注解;四是以秦锡麟为代表的现代青花艺术,不落俗套、推陈出新,无论从造型、釉色和装饰和意境上都达到一个崭新历史高度;五是由工艺和技术的革新,景德镇大件工艺瓷烧制步入新阶段,颜色釉烧制也进入一个随心所欲境界,现代综合装饰也渐入佳境。

3、审美五种追求。从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来看,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由官窑和民窑的区分而呈现两种艺术风格。即由官窑代表的正统文化、大传统和由民窑代表的道家文化和小传统。二十世纪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在审美上更加多样化和国际化,随时间演进而依次表现为传统艺术风格的中国传统审美、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近代文人审美、以建国瓷和文革瓷为代表的工农审美、以学院派和现代陶艺为代表的西方艺术审美、以及随着现代影视文化和网络平民文化出现为背景现代大众审美等五种追求。

二、风格变迁的原因

1、社会制度变迁。二十世纪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变化剧烈、改朝换代的世纪。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所推翻,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力量又于1 9 4 9年建立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新纪元。从封建帝制到资产阶级政权再到新生的人民政权,社会制度变迁必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有所反映,当然也一定会在这一时代的器物和工艺美术中折射出来。陶瓷器物是无形的历史,是用造型和纹饰这种方式记录历史。随着封建帝王退出历史舞台,延续六百年的景德镇御窑和官窑文化也淡出人们的视野,官窑器物的种种等级制度限制也被打破,景德镇的陶瓷器物从此进入平民时代。而新中国的建立,工农当家作主,景德镇的陶瓷器物打上了普通大众的印记,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和内容,如----,建国瓷和文革瓷是器物记录和诉说时代的又一有力证据,也是陶瓷器物反映社会制度变迁的符号。

2、文化嬗变与审美时尚追求。伴随着封建王朝的消亡,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等级文化也随之消解。明清景德镇官窑文化也不复存在,许多禁令也不再发生作用。特别是官窑器物中的制度符号,诸如黄色、龙凤纹饰、官窑器物造型等使用禁忌被打破,民窑生存发展的制度约束相对宽松。此外,二十世纪初,西方思想和艺术潮流也影响到景德镇的器物风格,带有西洋风情和西方符号的器物也不鲜见。

工农文化与建国瓷。1 9 4 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 9 5 2年,政务院院长郭沫若向中央人民政府提议:中国作为瓷器发明地的陶瓷大国应有标志新时代内涵的新瓷器,改变过去只服务于封建王朝达官贵人的状况。这项倡议很快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许和支持。[1]在蕴含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政治背景下烧制了建国瓷。建国瓷选用中央美术学院祝大年设计的作品:主要有串枝牡丹的斗彩中餐具、海塘纹的西餐具,图案简洁清雅、样式多姿多彩。分别由景德镇、酆陵、宜兴等产瓷区烧制。景德镇市政府招集技术好的工匠和艺人,成立建国瓷厂。1 9 5 3年国庆前夕,建国瓷烧制成功,式样新颖、装饰高雅、釉色莹润、瓷质细腻、声音清脆。景德镇也以建国瓷的烧制成功而重新获得生机,随着建国、人民、艺术、红星、红旗、光明、为民、宇宙、新华、景兴等十大瓷厂的先后成立,创烧了许多新品种:建国瓷厂的颜色釉、人民瓷厂的青花梧桐餐具、光明瓷厂的青花玲珑餐具,宇宙瓷厂的咖啡具——千年瓷都景德镇也步入一个腾飞的新时代。

政治与艺术的结合——文革瓷。“文革瓷”特指1 9 6 6年—1 9 7 6年1 0年间各地陶瓷厂生产制作的带有“文革”色彩的陶瓷器皿。它不仅具有鲜明的瓷文化特色,还具有很多其他年代生产瓷器所不具备的时代特点,例如:主题、形态、反映出的特殊政治等等。[2]如以工农兵形象、样板戏题材、毛主席像章和语录等为题材的生活器物、装饰器物和雕塑作品等。雕塑瓷厂的水浒传人物形象、普通工农大众形象作为陶瓷装饰画面,各瓷厂制作的毛主席像章。而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烧造的“7 5 0 1”(中南海瓷)无疑是文革瓷的最高代表。文革瓷不仅具有鲜明时代政治色彩,也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如“水点桃花”等无论从造型、装饰、釉色、工艺、瓷质等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文革瓷”作为一种政治文化的器物记录,在二十世纪景德镇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艺术大众化——全球化和大众文化审美。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伴随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的扩大,景德镇陶瓷艺术也呈现百花齐放、求变创新的新气象。陶瓷世家、学院派、民俗派等成为这一时期景德镇陶瓷艺术风格的几个主要代表。其中又以王锡良、张松茂、周国桢、秦锡麟、张育贤、刘远长等人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

王锡良的传统技艺和现代视野,张松茂的------ ,周国桢的现代陶艺,秦锡麟的现代青花,张育贤的写实瓷雕,刘远长的人物瓷雕等,不仅注入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语境,也对传统艺术加以现代改造,更重要的是代表大众文化艺术的探索方向。把文化创意、艺术追求和陶瓷这种艺术语言进行结合,创作出许多陶瓷艺术精品。也引领了景德镇陶瓷艺术大众化、民族化、国际化、个性化时代的到来。

3、技艺进步。陶瓷是五行艺术,泥做火烧,化腐朽为神奇。材美工巧还需要入窑烧制才能完成。陶瓷艺术风格的变化与窑炉技术发展也紧密相关。明清景德镇的镇窑大都是柴窑,民国时期已开始试制煤窑,建国后十大瓷厂主要是煤窑,八十年代后景德镇进行窑炉技术改造,油气窑逐渐成为主流窑炉形式。现代窑炉有自动控温技术,使得器物烧成率大大提高,大件器物的烧造如万件箭筒、特大瓷盘、超大瓷板画就是八十年代后窑炉进步的产物。

釉料研发与多姿多彩的颜色釉产品。建国后轻工业陶研究所的成立和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成立,使得陶瓷制作和烧制由过去主要靠师徒传承、靠窑神保佑、存在巨大变数的工艺到建立在陶瓷材料科学技术和现代窑炉技术基础上。陶瓷艺术整体上呈现推陈出新的局面,釉料研究开发使得景德镇的颜色釉几乎可以烧制过去任何一种色彩,蔚为大观。并且烧制了如珍珠釉、中国红等新的品种。

4、艺术家个性和才情表达。珠山八友的艺术创新。宋元明清时期的景德镇陶瓷从业人员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属于地缘、血缘、业缘关系,技艺也是师承相袭。而珠山八友的出现,可以说是景德镇历史上第一个由兴趣和共同艺术追求而结成的艺术创作团体,其创新也离不开他们的技艺基础和艺术追求。他们本身潜在的文人气质使得他们成为一代宗师,也留下许多精品。王步的青花、刘雨岑的水点桃花、陶瓷世家的技艺传承。景德镇有许多陶瓷世家,这些世家子弟从事陶瓷艺术,比一般人有了便利条件,从小耳濡目染,加上家族技艺的无保留传承,因此也使得精湛的陶瓷技艺有了传承。而这些陶瓷世家的后代也有在技艺上发扬光大的代表,如王锡良、刘平、汪桂英等。

周国桢陶瓷艺术追求。周国桢作为二十世纪景德镇最有影响的艺术家,他的陶瓷艺术之路一开始就和景德镇历史上的工艺美术家不一样。他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生,来景德镇陶瓷学院从事艺术教育和创作时,已在大学打下较扎实的艺术功底,接受了正规艺术教育。他的求学之路和艺术追求,在景德镇陶瓷艺术领域得到滋养和收获,他成为学院派一个杰出代表。他的现代陶瓷雕塑艺术把陶瓷的材质、肌理、釉色、表现力和艺术家心中的世界、眼中的天地、手中的泥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创作的作品成为一个时代的历史印记和景德镇当代陶艺的标杆。

秦锡麟的现代青花艺术。与周国桢一样,秦锡麟作为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首届毕业生,受过正规的陶瓷艺术教育。在有了技艺训练和传统艺术熏陶之后,能够感受景德镇传统青花艺术之精髓,并且能够从传统中走出来,赋予传统以现代气质和生命力。他的青花艺术,没有传统的窠臼,却处处让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韵味;没有使用常见的传统陶瓷符号,却把中国文化符号运用得高妙自然。他也成为二十世纪景德镇陶瓷艺术里程中的一个标志人物。

当代陶艺的艺术风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族化、传统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艺术视野,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建立在现代教育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陶瓷艺术,注定进入一个风格迅速变化,审美多元发展、技艺推陈出新的时期。世界博览会、中外陶艺交流、日益丰富的国际文化交往,使得二十世纪末的景德镇陶瓷艺术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带有国际化的气息。“中国陶艺要有中国话语和中国情怀,中国的表达方式和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中国要展现世界不一样的、精彩的艺术”[3] 这一时期的景德镇陶瓷艺术真正呈现一个百花齐放、花团锦绣的局面。

三、结论

1、器物诉说艺术,器物记录社会变迁。二十世纪的景德镇陶瓷艺术也用自己的语言诉说这个时代,反映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

2、千年陶瓷文化传统是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源头活水,而现代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交流则是景德镇陶瓷艺术创新和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

3、“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考工记》中的审美法则和技艺标准今天依然是陶瓷工艺发展的一个原则。艺术区别于一般商品的是理念、也是技巧。

4、器以载道,道器统一。艺术之物,也是生活之物,更是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大道。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和历史,现代陶瓷艺术同样载负历史,同样担当社会功能。

猜你喜欢

器物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陶瓷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