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背景下欠发达地区新升本科院校的发展困境与对策
——基于波特“钻石模型”视角
2010-09-15闫逢柱张文兵
闫逢柱 张文兵
(1.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083;2.皖西学院,安徽六安 237012)
扩招背景下欠发达地区新升本科院校的发展困境与对策
——基于波特“钻石模型”视角
闫逢柱1张文兵2
(1.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083;2.皖西学院,安徽六安 237012)
规模化扩张、准产业化是目前落后地区新升本科院校发展的突出特点。这一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基于此,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框架,从要素禀赋、需求因素、高校之间的竞争、政府行为和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五个层面分析了扩招背景下落后地区新升本科院校这一发展面临的困境,探讨应对困境的对策思路。
落后地区;新升本科院校;发展困境;钻石模型
一、引言
作为教改奇迹的高校扩招自1999年开始以来,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高校数量急剧增加,在校学生数更是呈级数式的“膨胀”。经过短短1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完成了从精英化高等教育到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转变,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高等教育大国。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8万,2008年增长到599万,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也从1998年的9.8%增长到2008年23.3%①。如此高速的扩张在发达国家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实践,但在中国仅仅花了不到10年的时间,这违背了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短时间的高速扩张产生了种种弊端。正如香港《大公报》所言,“高校扩招的弊端就像一个个‘堰塞湖’”,它造成了高校“教育质量普遍下降,学术道德明显滑坡,就业压力逐年加大”,战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扩招的一系列危机在我国不同程度出现,其“教训之深,足以引人深思;危情之重,理应拿出对策”[1]。为此,从2006年开始国家的高等教育政策不得不出现了方向性逆转,将“扩招”调整为“控招”。
在这轮扩张中,东部地区凭借其较强的经济后盾,得益较多。但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也“跟风而上”,以期分得一杯“政策羹”。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看,高等教育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体现了政策上的公平。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经济相对落后中西部地区多数不能承担起这种准奢侈品的“供给”问题。最后,破解这一“囚徒困境”的唯一选择就是“降分补录,以生养校、以产养学”,生源争夺进一步白热化,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张,扩招弊端的进一步涌现。此外,从经济学的成本角度来决策学科专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成本较低文科类专业、尤其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成为落后地区新升本科院校的发展共识。以安徽省为例,2000年以来的扩招先后催生了13所新升本科院校,新升本科院校数占安徽省本科院校总数的比例达到41.9%②。其中,12所院校的学生人数都在万人以上。在新升的13所本科院校中,每一所院校都不同程度地涉足了经济学和管理学这两大一级学科,招生规模较其它学科专业相比扩张较快。这些院校走的几乎都是一条类似“准产业化”和低成本的扩展之路。几年来的发展表明,这一发展路径逐步陷入困境且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基于此,本文借助经典的产业经济学理论来探讨落后地区新升本科院校的“准产业化”发展的困境,为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发展提供决策思考。
二、“钻石模型”视角下落后地区新升本科院校发展困境
我国高等教育的扩张实际上是一场制度上的变革,它使得高等教育从完全公共物品变为准公共物品。隐藏在这一转变背后的原因既有宏观上的经济增长压力,也有国际经济环境发展变化和人口峰值压力等原因。诸多的问题导致了这一“准公共物品”需求和供给的大幅度增长。在落后地区,这种迹象表现尤为明显。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支持其实现供求平衡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提供私人物品的产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影响提供私人物品产业发展的因素,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波特教授对之进行了总结,这一总结就是产业经济学领域中最为经典的“钻石模型”③[2]。结合高等教育的准公共物品特点,本文对之进行了一定的修改(见下图),并以之为框架来探讨落后地区新升本科院校的发展困境。
图落后地区新升本科院校发展的“钻石模型”
(一)要素禀赋困境
在经济学里,要素禀赋指的是产业发展所需的劳动、资本、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总和。从高等教育发展角度看,其发展的要素禀赋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即资金、师资队伍和实践实验条件。
1.资金短缺难以满足学校发展之需
首先,整体的教育投入水平低不利于落后地区新升本科院校的发展。我国政府的高等教育投入低下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伴随着高校的扩张,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虽然逐年有所上升,但投入增长与规模的扩张相比是不成比例的,结果是“僧多粥少”。考虑到价格因素,最后的生均教育投入可能下降更多。从理论上看,高等教育的投入增长与教育规模的扩张应该一直,这样才能保证高等教育的平稳健康发展。但我国的现实是教育投入不仅基数低,而且投入增长远远低于规模的扩张。其次,现行高等教育投入的分权制从制度上了制约了落后地区新升本科院校的发展。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地方高校的财政投入主要由省一级政府提供,部属院校和省地共建院校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投资。投入体制上的分权制造成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两极分化。对于新升本科院校而言,几乎都是地方高校。在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财力雄厚,新升本科院校资金短缺的压力相对较小,学校发展较快。但在相对落后地区,多数经济发展水平本来就很低,有限的财力主要投向义务教育和民生工程,流入高等教育的比例很低,直接造成高校办学资金严重不足。最后,基础设施建设加剧了落后地区新升本科院校的资金短缺。新升本科院校原来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差,这在落后地区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上规模和应对教育部门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一方面倾尽所有,另一方面大举借债“圈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财务风险不断攀升,银行信誉直线下降。
在这一背景下,几乎所有落后地区的新升本科院校最后都走上了一条违背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路径,高举扩招大旗,扩大招生规模、调整学科专业以降低办学成本几乎成为“自救”共识,原有的特色专业不得不让路于低成本专业,“以生养校”成了这些院校发展的法宝,有些甚至出现了拖欠教师薪水的情况。这一趋势如果继续下去,其发展前景堪忧。
2.师资队伍质量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师资队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和创新能力的强弱。在一些应用型本科专业、尤其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师资队伍更为关键。虽然新升本科院校在以往的专科发展中积累了一定的师资,但本科和专科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在升格之后如何实现传统专科层次技能教育与升本后本科教学模式的嫁接是这些新生本科院校面临的难题。应对挑战的途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再教育的形式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能力,二是大力引进人才。但是这两个途径对于落后地区的新生本科院校都存在难度。就再教育看,一方面要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再教育必然影响教学任务的承担,这加剧了扩招后师资队伍本身的短缺程度。就人才引进看,一方面需要资金用于“筑巢引智”,另一方面落后地区的区位劣势很难吸引人才。于是,很多学校只能“新瓶装老酒,以原有的师资应付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
商黎英对根力多所做的工作表示了充分肯定:“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单位,根力多是一家专业从事生物有机肥研发生产销售、现代农业种植和物流运输的大型股份制集团公司,技术全省唯一、全国领先。他们生产推广的生物有机肥,有力推动了全国肥料产业的‘生态革命’,也为威县特色农产品改土、提质、增效提供了重要保障。”
3.实践实验条件匮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落后地区新升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几乎都是位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重点需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有经验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需要良好的实践实验条件。在这些院校,满足这一能力培养的条件很有限。首先,由于这些院校的前身多为师范专科学校,满足应用型本科专业、尤其是电子、经济管理、计算机等应用型本科专业要求的校内的实践实验条件几乎从零开始。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在短期内有实质性的改善。其次,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企业数量少,经营效益不好,很难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践的机会。
(二)竞争压力困境
扩招以后,不同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源竞争。虽然招生计划是国家规定的,但不同高校之间的生源争夺大战自扩招以来愈演愈烈。每年高考前,包括重点部属高校在内的多数高校都大张旗鼓进行生宣传工作,沿海发达地区的本科高校更是以种种的诱惑政策对落后地区的优质生源展开心理攻势。落后地区的新升本科院校也不得不顺应这一争夺形式,但限于区位、资金、知名度等因素,本地的优质生源大多外流,生源质量每况愈下,高校的招生公平因此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道德公平出现[3]。二是政府投入的竞争。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省一级政府给予每个学生的教育费用虽然固定,但还有一部分非固定的教育资源。对于这一部分资源,不仅省内的部属高校虎视眈眈,老牌本科院校更是以种种理由“据理力争”,最后流入新升本科院校的只是杯水车薪。三是教师收待遇的竞争。在同一省内教师待遇高低不等。与发达沿海地区相比,差距更大。这一差距使得新升本科院校很难留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安徽省为例,扩招以来,一批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新生本科院校教师先后流入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的高校和省内的老牌本科院校,这对师资队伍原本薄弱的新升本科院校无疑是釜底抽薪。
(三)需求困境
在波特的“钻石模型”中,“需求条件”指的仅仅是产品的需求。在高等教育里,“需求条件”除了包括高等的产出——毕业生外,还包括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从前者看,现行的毕业生市场的买方市场特征使得用人单位更多偏好重点院校和老牌本科院校的毕业生,而我国隐性的毕业生就业歧视政策(如本地生源等附件条件)更是增加了落后地区新升本科院校的就业压力。固然,落后地区新升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综合素质与重点高校和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整体上是存在差距,但还是有一部分优秀的毕业生。这些优秀的毕业生往往也会因为“非名门出身”而被拒之于外。从社会需求看,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式和歧视性的就业政策诱发了落后地区家长和高中毕业生对沿海地区院校和重点院校的社会偏好,本地新升本科院校的多数只是最后的选择。需求的两个方面共同作用导致落后地区新生本科院校信誉下降,生源数量得不到保障,更谈不上质量了,进而进一步加剧了这些院校的发展困境。为此,许多学校不得不在专业设置上做出调整,设置一些自己没有能力办的新专业、名字好听的热门专业以吸引考生,原有的教学资源被闲置。例如,在安徽的13所新升本科院校中有12所都设置了“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个专业,但真正具备办学条件、特别是师资条件的很少。
(四)政府行为困境
(五)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困境
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之一就是它的发展速度必须和经济发展相适应,以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为依据。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人力、物力、财力基础,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也决定着为就业者提供就业岗位的数量,特别是具有一定技术要求、适合具有一定学历的劳动者的技术岗位供给[4]。在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特别是新升本科院校的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一方面为新升本科院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保证了这些学校的“出口畅通”。加之各类隐性和显性就业歧视和保护政策,沿海地区的新升本科院校基本无就业压力。相比之下,落后地区的新升本科院校没有这种发展的先天优势,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学校财务压力并存,难以实现快速的发展。
三、应对困境之对策
(一)要素禀赋困境——重视要素禀赋创造
在要素禀赋方面,“钻石模型”背后的深层次含义就是强调要素创造。从目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间看,要素禀赋始终是制约落后地区新升本科院校发展的最为突出的瓶颈。对于这个瓶颈,学校的主管部门和学校的主管领导要重视要素禀赋创造问题。首先,针对资金瓶颈,一方面在保证办学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内部的决算控制,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要大胆借鉴发达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积极变革现有的所属关系,实现省市共建、共管,从制度上增强地方政府的责任感,争取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其次,对于师资队伍瓶颈,要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目标,以挖掘现有师资队伍的潜力为重点,通过访学、鼓励有潜力教师在职攻读学位等形式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根据学校的学科发展规划,重点引进学术带头人和教研骨干。最后,对于实验、实践条件瓶颈,要立足于地方,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形势,依托企业来缓解实验、实践条件不足的局面。这一合作的意义不仅于此,它还能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新的机遇。
(二)竞争压力困境——营造公平和合作的环境
来自省内外的竞争压力的应对仅仅依靠学校自身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对于学校而言,要从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来应对来自外部的挑战。例如,对于师资队伍的外流问题,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进行师资队伍管理体制的创新,充分创造一种“事业、待遇、感情”的用人机制,为优秀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对于教育主管部门而言,要以公平与发展为基本准则,为新升本科院校与省内外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搭建平台,积极推进师资队伍的交流与合作。
(三)需求困境——积极创造需求
高等教育的规模化扩张降低了高等教育的社会信誉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落后地区的新升本科院校而言,应对信誉危机事关自身的发展。首先,要集中优势资源重塑社会形象,创造社会需求。落后地区的新升本科院校升本前一般都有少数的优势专业。学校要集中自身的资源,集中力量办好这些专业,使之成为特色专业和学校的代言人,切实提高自身的社会信誉。其次,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调整来创造就业需求。鉴于落后地区的新生本科院校是介于老牌本科院校及重点院校和高职院校之间的新生力量,学校要根据这一现实,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来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充分利用原来高职阶段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二是学习老牌和重点院校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基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这两种能力的毕业生在目前的人才市场上最具有竞争力,是技能型和研究型人才所欠缺的。最后,要坚持走出去的办学理念,处理好“小市场”与“大市场”的关系。本地的“小市场”依然是这些高校学生就业的一个主渠道,但要积极利用好“大市场”。在这方面,高职院校的“订单式”培养就只得借鉴。落后地区的新升本科院校要根据沿海地区人才需求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积极利用“大市场”,加强与沿海地区企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合作,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政府行为困境——教育制度创新
“受益者付费”的高等教育在发达国家行不通,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更不具有可行性。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政府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防止高等教育成为地区和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居民返贫的诱因。在“十二”五期间,为保证落后地区新生本科院校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该切实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下称《纲要》)。首先,增加对落后地区新生本科院校的财力支持,改变现行的高等教育投入模式。具体而言,要在财政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适度增加各地方政府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规模。对落后地区新生本科院校的那些事关地方经济发展的学科专业和家庭属于贫困线上的学生可以考虑采取政府付费的形式,真正体现“人民教育为人民”的宗旨。其次,积极引导落后地区的新升本科院校办出特色。要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办出特色。最后,积极引导重点高校对落后地区新生本科院校的对口支持。这种支持一方面可以提升落后新升本科院校的办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也可以防止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高等教育的同质化问题。
(五)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困境——强化官校合作,重塑地方性办学特色
落后地区新升本科院校升本的一个重要宗旨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但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这一宗旨很难得到体现。这其中的原因涉及诸多方面,地方政府有责任,学校也有不足。从国内外的经验出发,离开地方经济发展,这些院校是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的。所以,地方政府和这些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对政府而言,应该增加对本地新升本科院校的财力支持,为其用地提供便利,为其信贷提供必要的担保,为其和本地企业的合作搭桥,为其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提供政策优惠。对学校而言,要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增加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培养,真正践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使命。
注:
①统计数据来自教育部教育统计,毛入学率的计算公式为: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某学年全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某年全国(18-22)岁人口数]×100%
②根据安徽省教育厅网站资料整理得到。
③有些研究中将之描述为“钻石菱图”。在该理论中,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是要素禀赋、需求因素、公司战略、相关产业、政府行为、机遇等六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甄城.根治高校扩招后遗症[EB/OL].香港大公网(http://www. takungpao.com),2010-02-10.
[2][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7-68.
[3]武毅英.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潜在性危机[J].现代大学教育,2001,(6):30-31.
[4]冯建军,李为忠.教育发展的根本之道在于尊重教育规律——对十年扩招之路的反思[J].探索与争鸣,2009,(2):53-56.
G640
:A
:1672-0547(2010)04-0098-03
2010-05-15
闫逢柱(1972-),男,安徽六安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国际贸易;
张文兵(1971-),男,安徽霍邱人,皖西学院经济与管理科学系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