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伴关系与青少年运动动机、行为投入的模型构建

2010-09-15郭立亚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友谊同伴动机

朱 瑜,郭立亚,陈 颇,许 翀

同伴关系与青少年运动动机、行为投入的模型构建

朱 瑜1,郭立亚1,陈 颇2,许 翀3

以运动友谊质量量表(SFQS)、同伴关系理论为基础,研制适应国内文化背景的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量表。以Harter的行为动机理论和整体自我价值中介模型为理论基础,对参加体育训练的青少年进行测试。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能力知觉、同伴支持对青少年自尊、行为动机、情绪体验以及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两类同伴关系独立影响相关动机行为变量:能力知觉、同伴接纳通过自尊这一中介变量影响运动动机和运动投入;运动友谊质量可直接影响青少年运动动机和行为投入。(2)在开放性运动项目中,同伴关系可以显著影响青少年的运动动机和相关行为投入,在封闭性运动项目中,同伴关系可以影响运动动机,但对于相关行为投入没有显著影响。

运动友谊质量;同伴接纳;能力知觉;运动动机;行为投入

1 问题的提出

同伴关系是个体在儿童青少年时期运动经历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与同伴的互动中,个体的自尊、运动成就认知将会影响青少年对于体育运动的情绪体验、参与动机,进而影响行为投入。大量研究已指出,结交朋友是青少年参与和坚持体育运动的重要动机之一[1];在运动环境中的同伴关系和参与动机之间相关[2-3]。此外,运动环境中的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同伴间的互动,除了影响运动技能、行为动机外,还深刻影响到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通过在运动环境中的同伴互动,青少年能够学习到包括合作、计划、组织、谈判、解决问题、灵活性和即席创作等多种社会经验。

沙利文特别强调青少年期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将其分为两个维度——同伴接纳和友谊[4]。同伴接纳是指在同伴群体中的被接受性或受欢迎程度,是一种单向的群体指向关系,表示群体对个人的看法;友谊是朋友之间相互的、一对一的关系,是指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沙利文同时提出,友谊和同伴接纳都可以解释动机,发展心理学沿着同伴接纳和友谊这两条研究路线,较为深入地研究了普通学校环境中青少年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儿童青少年的社会性和情感发展具有独特的、成人不可替代的贡献[5]”这一命题已得到广泛认同。相关研究指出,友谊质量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学校适应、孤独感、学校态度、学业成绩、攻击等一系列心理发展及社会行为等方面有重要影响[6-8]。许多理论文献指出,与同伴交往的经验是发展成功的社会交往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的重要条件。“没有与平等的同伴交往的机会,儿童将不能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不能获得控制攻击行为所需要的能力,不利于道德价值的形成和性别社会化”[9]。同伴关系对儿童青少年社会支持感、亲密感的获得以及自我概念的发展同样有重要作用[4]。这一领域的研究传统上是分散的,分别集中于同伴接纳和友谊两种同伴关系的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外关于青少年运动员同伴关系的研究陆续出现。同伴带来的社会影响对体育行为有激励作用[10],进而可能影响到青少年对体育的参与程度[11-13]。在青少年时期(约10~15岁),同伴支持有重要影响,是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同伴成为这一时期体育运动经历的主要组成部分。同伴通过成就认知、自尊支持、伴随3个维度影响运动愉悦[14-15]。研究仍然主要沿着友谊质量和同伴接纳这两个维度进行。

作者单位:1.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重庆400715;2.重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重庆401331;3.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人文素质部,重庆401331。

运动友谊质量将影响青少年的运动动机、运动技能学习等。许多研究都证实了运动友谊在青少年体育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运动友谊可能影响到青少年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和对体育运动的坚持程度[16],另一方面,交友和巩固友谊构成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最基本动机[17]。具有积极运动友谊质量的儿童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也会有更高的参与程度和更强烈的参与动机。此外,在一些开放性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如足球、篮球、曲棍球等),友谊的质量将影响个体的运动技能[18]。关于运动友谊质量的测量工具方面,Weiss和Smith于1996年研究了运动环境中的青少年对于友谊质量的感知,总结了12个积极维度和4个消极维度特征[19],并于1999年在此研究基础上编制了运动友谊质量量表(Sport Friendship Quality Scale,SFQS)并对其进行了验证[20]。该量表形式上采用利克特量表,共有22项题目,分为6个维度:(1) 自尊增强与支持 (Self-Esteem Enhancement and Supportiveness,4 项),(2) 忠诚亲密 (Loyalty and Intimacy,4项),(3)共同点(Things in Common,4项),(4)友伴与运动愉悦 (Companionship and Pleasant Play,4 项),(5) 冲突解决(Conflict Resolution,3 项),(6)冲突(Conflict,3 项)。

相关研究证实了同伴接纳对于青少年运动参与、行为投入、情绪体验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研究也指出,同伴接纳与个体运动能力呈正相关,特别是在一些“非正式的、由青少年控制的体育活动中”。运动能力最强的个体在群体中的被接纳程度和声望也往往最高,获得的参与机会最多,对于体育运动有更积极的情绪体验,而且他们能够在选择队员、制定规则、战术分工等方面做出决策[21];与此相反,运动能力不佳或社会性发展不足的个体在同伴接纳水平方面相对也较低,获得的运动机会较少,进而对于体育运动的行为投入、积极情绪体验水平也相对较低。例如,Evans等人采用观察访谈法,研究了一群3~6年级男孩,发现运动领域中运动能力与同伴地位的一致性(如对于队员的选择次序)。研究结果显示,运动能力最佳的男孩通常被认命担任领导角色,运动队选择队员的过程是以从好到差的顺序排列,而且运动技能较好的男孩越多,则越期望获得更高的同伴地位(例如占据运动中的主力位置),这能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同时有更多机会发展同伴关系(如保持或提升在同伴中的地位)[22]。

Harter的行为动机理论和整体自我价值中介模型可以解释青少年体育参与动机,她认为在许多领域(如体育运动、学业、社会、行为指导、外貌)中,胜任能力知觉、社会支持以及从其他杰出人士获得的积极因素将影响自我价值认知、情感反应和动机行为[23]。Weiss和Ebbeck将这一理论用于体育运动环境,他们假设在运动环境下,能力知觉和社会支持(同伴、教师、父母)会影响自尊,自尊作为一中介变量,进而影响运动愉悦和运动行为(见图1、图2)。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自尊可能不是能力知觉和运动动机行为及运动参与之间的有效中介变量[24],即能力知觉和社会支持直接影响动机和相关行为[25]。

图1 整体自我价值中介模型

图2 同伴支持、动机行为、运动行为投入预测模型

2 SFQS-C(中国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量表)的编制

2.1 研究目的

运动友谊质量量表(SFQS)虽然经过研究者检验,具有较好的统计数据的支持,但由于跨文化可能存在的差异,外国量表的因素结构有时可能在中国样本中无法得到再现[26],因此国外量表在使用之前的本土化是必须的。

例如,国内学者李淑湘等人的研究发现[27],由Parker等编制的普通儿童友谊质量量表(体育运动这一特殊领域下的友谊在质量或对友谊的期望方面与其他领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普通儿童友谊质量量表只适用于普通儿童青少年,并不适用于运动环境中的儿童青少年[28])的结构不完全适合中国儿童。国内普通儿童青少年的友谊质量结构中没有“忠诚—不忠”这一结构特征。

因此,本研究目的在于,拟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探讨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的结构特征,编制一套适合国内青少年的运动友谊质量测试工具。

2.2 研究对象

重庆市小学5年级、6年级和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共5个年级,篮球、足球、排球、网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7个项目的青少年体育特长生400人。剔除废卷和无效问卷后,有效样本容量为345人。其中男227人,女118人。被试年龄为10~16岁。被试所在运动队的组织形式均较为松散,被试所受的外部约束较少,体育运动不具备强制性,个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体育运动的自我决策。主要调查了被试的运动项目、运动等级、每周参加训练的次数。

将有效样本容量按单双号分为两组,第一组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第二组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2.3 建立题库

2.3.1 收集原始资料 研究针对运动环境下的10~15岁青少年的友谊质量编制了开放式问卷,内容包括:(1)你在运动队中有好朋友么?(如回答有,则继续答题;如回答没有,被试则可以结束答题)。(2)谁是你最好的朋友?他(她)为什么是你最好的朋友?(3)你喜欢他(她)哪一点?(4)他(她)能给你什么帮助?(5)和他(她)一起训练比赛,你会觉得?(6)你们为什么要好(可用若干句话回答)?分别对小学5年级、小学6年级、初一、初二、初三年级(每个年级男10人,女10人)100名参加学校运动队训练的青少年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71份,其中男47份,女24份。

2.3.2 编制正式问卷 对开放式问卷收集的友谊质量特征因素进行归纳整理,结合Weiss等人归纳出的12个积极运动友谊质量特征和4个消极运动友谊质量特征,将开放式问卷所得到回答进行归纳整理,筛选出30个项目,编制了封闭式的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问卷,在编制封闭式问卷时,尽量采用青少年在开放式问卷中的原话。问卷采用Likert5点计分。

2.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4.1 数据处理 全部试验完成后,先对被试的回答记录进行编码,阅读所有被试回答记录,列出所有表述方式,并对这些表述方式进行编码。然后划分维度,对编码结果加以分类、概括和归纳,参照Weiss和Smith的运动友谊特征维度,概括出30种表述类型,分属于以下 9 个维度:(1)运动支持;(2)运动愉悦;(3)共同点;(4)个人品质;(5)伴随;(6)帮助指导;(7)亲密;(8)自尊增强;(9)冲突解决。

2.4.2 项目分析 本研究从辨别力、区分度、题总相关、题他相关对30个项目进行分析,首先删除标准差小于1的2个项目,分别为 21、22(SD21=0.91;SD22=0.95)。其次对项目进行区分度分析,删除项目 12(t=-0.26,P=0.37)。最后对项目进行题总相关和题他相关检验,保留高题总相关项目,比较题他相关,删除项目11(r=0.207),因题他相关对部分项目进行了调整。最后保留26个条目。

2.5 探索性因素分析

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旋转采用最大正交旋转,球形Bartlett’s检验P=0.000达到了显著水平,KMO=0.820,表明数据样本适宜做因子分析。删除双因子载荷项目27,对余下25个项目在进行主成分正交旋转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0.837,P<0.001,达到了显著水平,结合“碎石检验”,提取前6个公因子进行分析(见表1、表2)。

表1 总方差分解表

根据以往研究,将6个因子分别命名为为:“共同点与交流帮助”、“冲突解决”、“积极个人品质”、“伴随与运动愉悦”、“自尊增强”、“运动支持”。研究显示,国内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特征中没有“忠诚—不忠”这一结构特征,在所有开放性问卷中,均未出现对这一结构的陈述。此外,国内青少年运动友谊特征中没有对于“冲突”的陈述,而强调对于冲突的沟通解决。

2.6 SFQS-CA模型6因子结构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2.6.1 25项“运动友谊质量量表”信度分析 采用科隆巴赫一致性系数来检验25项“运动友谊质量量表”各分量表和重量表的信度指数,25项“运动友谊质量量表”的科隆巴赫系数为0.782,“共同点与交流帮助”、“冲突解决”、“积极个人品质”、“伴随与运动愉悦”、“自尊增强”、“运动支持”6个分量表的系数分别为 0.846、0.796、0.760、0.737、0.721、0.703,说明 25 项运动友谊质量量表具有较高信度。

2.6.2 25项“运动友谊质量量表”效度分析 为考察SFQS量表在青少年运动员的拟合程度,以及项目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对该量表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因子结构模型及标准化路径系数见图3。

表2 运动友谊质量问卷25项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正交旋转后)

本研究中的 χ2/df值为 4.36,CFI=0.88,NNFI=0.86,达到可接受水平。有研究提出RESEA低于0.1即可表示好的拟合[29-30]。本研究中的RMSEA=0.078,各项因子负荷均大于0.4,达到理想范围。可以认为,研制的25项SFQS-CA较为理想,可以作为后续研究的测查工具(见表3)。

3 运动友谊质量、同体接纳与青少年运动动机、行为投入的模型构建

3.1 研究目的

同伴接纳和运动友谊质量对于青少年运动环境中社会心理发展和相关行为的影响是不完全相同的,以往的研究多是单纯研究同伴关系的其中一个维度(同伴接纳或友谊质量),少有研究同时探讨两类同伴关系对于青少年体育动机行为的不同作用。而且,以往研究对于整体自我价值中介模型的探讨存在差异。

因此,研究2以Weiss的整体自我价值中介模型和其他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见图1、图2),探讨同伴对于青少年运动动机和运动行为投入的模型,假设模型包括:(1)能力知觉,即个体对自我运动能力方面的认知;(2)同伴支持,同时探讨同伴关系的两个维度(同伴接纳和友谊质量)对于动机行为变量的不同影响作用;(3)身体自尊,(4)情绪体验(愉悦),个体在体育运动中的愉悦水平;(5)运动承诺,个体继续坚持体育运动的意图;(6)运动动机;(7)运动行为投入(态度)。模型假设:同伴接纳和友谊质量对于运动动机水平的影响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能力知觉、同伴接纳通过自尊这一中介变量预测相关运动动机、情绪体验和行为投入(见图2),友谊质量则可能直接影响相关动机行为[25]。以往研究所得结论多以开放性运动项目(即集体项目,如足球、篮球、曲棍球、网球等)作为被试,这类项目中个体需要与同伴合作完成练习,需要与群体保持高度互动以得到运动机会,而较少以封闭性运动项目(即个人项目,如田径、游泳等)中的青少年作为被试。为了控制项目差异可能产生的干扰变量,本研究根据项目性质将被试分为两个组,分别测试两类不同项目(开放性运动项目、封闭性运动项目)中的被试。目的在于探讨这一模型可能存在的项目差异,即来自同伴的支持或约束对于青少年运动动机行为的影响可能存在项目差异。

图3 修订后的25项运动友谊质量6因子结构模型示意

3.2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重庆市小学5年级、6年级,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共计345人作为被试进行调查。被试均为学校体育特长生。开放性运动项目: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封闭性运动项目:田径、游泳。

3.3 测量工具

(1)运动友谊质量量表(SFQS):采用研制的SFQS-CA6因子25项目量表。(2)身体自尊量表(Physical Self-Perception Profile,PSPP):该量表主要用于检测锻炼后的心理效益假设,以及测量个体身体各方面获得的主观身体能力,分为1个主量表和4个分量表[31]。徐霞等证实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32]。(3)运动动机量表(Sport Motivation Scale,SMS),采用 Pelletier编制的运动动机量表进行测试[33],概念表为28项,7个维度:①求知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to know);②完成性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to accomplish);③体验刺激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to experience stimulation);④认同性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identified);⑤内向投射性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introjected);⑥外在调节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externalregulation); ⑦ 动 机 弱 化(Motivation)。(4)运动承诺(sport commitment)、愉悦体验(sport enjoyment),Scanlan等提出了运动承诺模型并且制定了相应量表(运动承诺量表Sport Commitment,SC),用于测量个体体育行为的持续过程以及预测体育行为的忠诚度[34],陈善平等对其进行了结构检验,证实了该量表较好的跨样本效度和跨文化效度[35]。本研究采用其中2个分量表:运动承诺(sport commitment),用于测量个体对体育运动的坚持程度;愉悦体验(sport enjoyment),用于测量个体在运动环境中的愉悦体验程度。(5)运动投入量表:采用运动承诺量表中的个人投入(Personal Investment)分量表,测量被试体育运动投入(态度)。(6)同伴接纳(Peer Acceptance)量表,采用自我感知量表(Self-Perception Profile for Children,SPPC)中的同伴接纳分量表(该量表包含36项,用于评定个体5个领域的能力[36]),测量个体在群体中的同伴接纳度。(7)能力知觉(Perceived Competence),被试的运动成绩、运动等级、训练年限,以及在队中的地位。

表3 25项运动友谊质量量表的维度和项目内容

3.4 研究结果与分析

3.4.1 开放性运动项目(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的模型构建 本研究中的χ2/df=2.59,CFI=0.86,NNFI=0.89,二者均在0.85以上,达到可接受水平,RMSEA=0.084,可以认为,该模型中的各路径系数能很好地揭示运动能力知觉、同伴支持和相关体育动机行为的关系。删除T值小于2的不显著路径系数,所得模型(见图4)显示:在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这类开放性运动项目中,能力知觉(R=0.41)、同伴接纳(R=0.46)通过预期自尊这一中介变量影响运动动机(R=0.52)和行为投入(R=0.49),但友谊质量感知不能预期自尊,而是直接预期运动动机(R=0.43)。同伴接纳对自尊、运动承诺(R=0.70)、愉悦情绪体验(R=0.88)有显著性影响,进而影响行为投入(R=0.74)。

图4 开放性运动项目中同伴关系和动机行为的模型构建

3.4.2 封闭性运动项目(田径、游泳)的模型构建 χ2/df=4.32,RMSEA=0.090,拟合可以接受,CFI=0.94,NNFI=0.90,二者均在0.85以上,达到可接受水平。该模型中的各路径系数能很好地揭示运动能力知觉、同伴支持和相关体育动机行为的关系。删除T值小于2的不显著路径系数,所得模型(见图5)显示,在田径、游泳这类封闭性项目中,能力知觉(R=0.36)、同伴接纳(R=0.41)通过预期自尊这一中介变量影响运动动机(R=0.52),友谊质量感知不能预期自尊,而是直接预期运动动机(R=0.35)。同伴接纳对自尊、运动承诺(R=0.70)、愉悦情绪体验(R=0.58)有显著性影响,但与开放性项目有所差异的是:能力知觉、同伴支持均不能影响行为投入。

4 结论与建议

(1)鉴于跨文化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陷阱”,研究对运动友谊质量量表(SFQS)进行了研制(见表4),结果显示,研制的25项SFQS-CA有很好的本土适应性,可以作为后续研究的测查工具。但SFQS量表是否适用于职业运动领域中的青少年运动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预测模型在Harter的模型基础上引入相关变量,对这种因果影响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数据证实了模型的拟合性,即在运动环境下,个体对于自我体育运动的能力知觉和同伴接纳将影响自我价值,进而影响运动动机(见图1、图2)。同伴接纳对自尊、运动承诺、愉悦情绪体验有显著性影响,而友谊质量直接预期运动动机。

研究结果部分支持了Harter的观点,即自尊是能力知觉和运动动机行为之间的有效中介变量,但自尊不完全是同伴支持和动机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友谊质量可以直接预期运动动机行为。研究显示,尽管友谊质量和同伴接纳高度相关,但二者对青少年运动动机行为的影响路径存在差异,同伴接纳通过自尊这一中介变量影响动机,而友谊可以直接预期运动动机。进一步证实了沙利文的理论:友谊质量和同伴接纳都能解释动机结果。模型显示,同伴关系、能力知觉是预测认知动机、运动行为投入的重要变量。

图5 封闭性运动项目中同伴关系与动机行为的模型构建

表4 22项SFQS与25项SFQS-CA结构特征对比一览表

[1]理查德·考克斯.运动心理学——概念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36-137.

[2]Klint K A,Weiss MR.Perceived competence and motives for participating in youth sports:A test of Harter's competence motivation theory[J].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987,9:55-65.

[3]Weiss M R,McAuley E,Ebbeck V,et al.Self-esteem and causal attributions for children's physical and social competence in sport[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990,12:21-36.

[4]Sullivan H S.The interpersonal theory of psychiatry [M].New York:Norton,1953.

[5]Hartup WW.Peer groups[M].NewYork:Wiley,1983.103-196.

[6]杨海波.同伴关系与小学生学业成绩相关研究的新视角[J].心理科学,2008,31(3):648-651.

[7]邹泓.中学生情绪智力的结构及其与人格五因素、友谊质量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1:57-64.

[8]邹泓.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1:43-50.

[9]Hartup W W.Peer interaction and the behavioral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 child[M].N.Y.:Mc GrawHill Book Co,1977.345-354.

[10]Smith A L.Peer Relationship Profiles and Motivation in Youth Sport[J].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2006,28:362-382.

[11]Black S J,Weiss M R.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rceived coaching behaviors,perceptions ofability,and motivation in competitive age-group swimmers[J].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1992,14:309-325.

[12]Smith A L.Peer Relationship Profiles and Motivation in Youth Sport[J].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2006,28:362-382.

[13]邱勇.运动友谊质量与青少年体育行为和社会认知关系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2):136-139.

[14]Scanlan T K,Stein G L,Ravizza K.An in-depth study of former elite figure skaters:Ⅱ.Source of enjoyment[J].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1989,11:65-83.

[15]Scanlan T,Carpenter P,Simons J,et al.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ort commitment model[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992,15:1-15.

[16]Brustad RJ.Integratingsocialization influences intothe studyofchildren's motivation in sport[J].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1992,14:59-77.

[17]Laursen B.Closeness and conflict in adolescent peer relationships:Interdependence with friends and romantic partner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6.186-210.

[18]Allard F,Burnett N.Skill in sport[J].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85,39:294-312.

[19]Weiss M R,Smith A L,Theeboom M.That's what friends are for:Children's'and teenagers,perception of peer relationships in the sport domain[J].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1996,18:347-379.

[20]Weiss MR,Smith A L.Qualityof Youth Sport Friendships:Measurement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1999,21:145-166.

[21]杰·科克利.体育社会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51-154.

[22]Evans J,Roberts G C.Physical compet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eer relations[J].Quest,1987,39:23-35.

[23]Harter S.The determinants and meditational role of self-esteem in children[M].NewYork:John wiley&Sons.1987.219-242.

[24]Croker P R E,Eklund R G,Kowalski K G.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y and physical self-perceptions[J].Journal of sport Sciences,2000,18:383-394.

[25]Meghan H McDonough,Peter R E, Crocker.Sport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in Young Adolescent Girls:The Role of Friendship Quality and Self-Concept[J].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2005,76:456-467.

[26]张力为.借用外国自陈量表的文化陷阱[J].心理科学,2000,6:729-731.

[27]李淑湘.6~15岁儿童对友谊特性的认知发展[J].心理学报,1997,29:51-59.

[28]Cauce A M.Social networks and social competence: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early adolescent friendships[J].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86,14:607-628.

[29]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0]Steiger J H.Structure model evaluation and modification:An interval estimation approach[J].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1990,25:173-180.

[31]张力为.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0.

[32]徐霞.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的修订和检验[J].体育科学,2001,21(2):78-81.

[33]Pelletier L G,Fortier MS,Vallerand R J,et al.Toward a newmeasure of intrinsic motivation,extrinsic motivation,and motivations in sorts:The sportmotivation scale(SMS)[J].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1995,17,35-53.

[34]Scanlan T,Carpenter P,Simons J,et al.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ort commitment model[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993,15:1-15.

[35]陈善平.大学生体育锻炼情景下运动承诺理论模型的检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5:623-625.

[36]Harter S.Manual for the Self-Perception Profile for Adolescents[M].Denver CO:UniversityofDenver,1985.

Peer Relationship,Sport Motivation and Behavior Involvement among Adolescents

ZHU Yu1,GUO Liya2,CHEN Po3,XU Chong4
(1.School of P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2.School of PE,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China;3.Dept.of Humanities Quality,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Chongqing 401331,China)

Based on Sport Friendship Quality Scale (SFQS)and theories of peer relationship,sport friendship quality scale for Chinese adolescents was developed.Based on Harter's theory of motivated behavior and meditational model of global self-worth,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peer support on sport motivation,sport investment and sport achievement among adolescents through establishment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The result showed,firstly,perceptions of friendship and peer acceptance are independent contributors to motivational and behavior variables.Perceived competence and peer acceptance effect physical self-worth and then influence the sport motivation and investment of adolescents'indirectly while friendship influences the sport motivation and behavior of adolescents'directly.Secondly,peer relationship could directly influence adolescents'sport motivation and sport investment in opened sports.However,there is no evidence showed that peer acceptance could effect adolescents'sport investment in closed sports.

sport friendship quality;peer acceptance;perceived competence;sport motivation;behavior investment

G 804.8

A

1005-0000(2010)03-0218-06

2010-01-04;

2010-04-07;录用日期:2010-04-10

西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609108)

朱 瑜(1981-),女,四川自贡人,西南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友谊同伴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以城为“媒”话友谊
美好的友谊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风记得我们的友谊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友谊之路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