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特菲姆”的中国之旅
——访以色列耐特菲姆现代灌溉和农业系统公司中国总经理李勇
2010-09-14
文|本刊记者 吴 江
“耐特菲姆”的中国之旅
——访以色列耐特菲姆现代灌溉和农业系统公司中国总经理李勇
文|本刊记者 吴 江
“每个行业发展轨迹和路径都一样,三五年之后我们一定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将陆续淡出。”
——李勇
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了滴灌技术,长期致力于农业节水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目前是以色列最大的农业综合公司。
1994年,耐特菲姆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开始为中国农业提供专业性的综合灌溉节水方案,至今已形成覆盖全中国的营销和技术支持网络,现代化灌溉和温室项目遍及全国20多个省份,成为中国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日前,以色列耐特菲姆中国办事处正式移师广州。在番禺,一个炎热而温湿的下午,记者见到了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中国总经理李勇,一股清新之气亦随之而来。
在耐特菲姆公司工作了6年之久的李勇很健谈,与他接触印象最深的是简单直接。他很少用特别的语气和手势来表达某种已经清晰的观点,一看便知是一个办事效率极高的人。国内企业短短的发展历史,使已经拥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李勇成为行业中少有的佼佼者。
“耐特菲姆”在顶峰
“耐特菲姆技术的高端性,使其在这个领域的行业地位无法超越。”李勇这样做了开场白。李勇认为,灌溉领域比较特殊,虽然不像肥料行业那么大,其独特性使得这个行业由为数不多的品牌掌控着全球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且地位遥遥领先。行业结构的相对稳定,使它并不像肥料行业那样容易超越。
“耐特菲姆是这项技术的发明者,从第一天到现在从来都是第一,无论是技术、销量还是创新性上,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在这一点上,李勇颇为自信。
耐特菲姆公司(NETAFIM)是世界滴灌技术的发明者,全球最大的滴灌设备生产厂家,以色列最大的农业综合公司,至今已有超过40年的全球生产和销售历史。作为全球灌溉领域的核心成员,行业先锋和领导者,耐特菲姆公司不断开拓进取,致力于提供具有革新意义的农业解决方案,帮助全球客户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并提升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以节约水资源。
近几年,耐特菲姆随着世界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更新和拓展自己的业务。目前,在以色列、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南非、巴西、印度等国家建立起自己的工厂,同时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产品销售和服务遍及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亿支滴头投入使用,占全球灌溉市场总销售量的70%,年销售额超过4.5亿美元。
“耐特菲姆从1994年进入中国,此后的五六年都是独一无二的。也就是说,不曾有来者。”之后,其他一些国外公司开始关注灌溉市场,发现机会并蜂拥而至。特别是近几年,一些其他行业领域的大企业,洞悉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以资本运作的方式大举进军灌溉领域。“但是,灌溉行业比较小、专业性强,不像家电、IT行业可能在突然之间就已经遍地开花、形成绝对优势。”李勇认为,灌溉行业可能在未来30年依然还会是这种格局。
“耐特菲姆在中国市场发挥了巨大作用。”李勇说,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耐特菲姆公司一直积极参与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在节水灌溉和设施农业方面。经过与中国同行的紧密合作,耐特菲姆已为中国的客户建成众多现代化灌溉和温室项目,广泛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份。通过与中国各级政府部门的密切合作,在中国成功地建立起了中以示范农场、中以花卉培训中心等政府级的合作项目。
国内市场蹒跚学步
“耐特菲姆的领先之处,更在于将设施和肥料的有机配套结合。”早在2006年,耐特菲姆就提出了“水肥一体化”概念,将设施与肥料配套起来,直到目前,也只有20%的企业意识到这个问题,其中大部分企业产生这个想法的时间不超过两年。
“水肥一体化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必须有‘站位’能力。因为这项技术的科技含量,在生产环节最多只占30%,而70%在于‘软件’研发。”李勇认为,国内企业发展的“瓶颈”,恰恰在于技术研发和市场氛围。2000年国内农业种植领域在灌溉行业突然发力,“但是,中国无论是市场还是企业,都属于一个起步阶段。”李勇一语切中要害。
“任何行业都是如此,最初不惜代价引进国外技术,然后开始复制,这已经成为一个定律。”李勇说,这项技术不是不可复制,只是没有那么容易。耐特菲姆的技术随时更新,其他企业即使花重金研发,也难以在四五十年内超越。因为技术研发需要实力和资金,仅仅是产品本身,每年大约就需要400-800万美元以上的投入。
其次,中国市场环境不好,长期的复制“习惯”使企业研发动力不足。耐特菲姆初入中国市场时,这种状况非常明显。耐特菲姆对中国引入一种产品链中最简单的设施,仅仅一夜之间便如雨后春笋。“当时,新疆大约有200家,可是大部分企业从来不曾走出过新疆,甚至连生产许可证都没有。”
今天,中国逐渐起步的节水农业,让很多人陆续看到机会,纷纷进入这个行业,可是无论从业者的素质、经验、经历都缺乏一种历练,大多居于中低水平,高水平、高层面的竞争还较少。李勇坦言:“当然,目前有些企业已经意识到行业的潜在变化,特别是技术与需求的相互提升,也促使行业整合和洗牌。我们可以感受到,在某些区域,有很多有实力、知名的企业开始提速。”
与成熟行业所不同的是,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
“未来五六年这种状况或将有所改善。而现在则要实现一种跨越,这样才能抵挡住‘洗牌’的猛烈冲击。”李勇十分肯定:“每个行业发展轨迹和路径都一样,三五年之后我们一定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将陆续淡出。”
中国企业独具潜力
“目前,国内的现状对耐特菲姆来说,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记者插空向李勇发问。“这个问题比较纠结。按理说应该是机遇,但是国外企业也有自己的‘硬伤’。”李勇直言,一些国际超级大型企业整合能力差、做事速度慢、市场决策反馈时间长。在迅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国外企业大多需要经过两三年的时间来做市场策略,如同疲于奔命。“耐特菲姆虽然好一些,但是也无可避免陷入误区。”
此外,国外公司在政策上处于“真空地带”,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研发认知度有欠缺,对市场变化缺乏敏感性。“做灌溉行业更需要关注国内政策。有些行业政策注定指向国内企业,因为他们生产的最终市场在国内。这意味着今后国内很多产品都可以拿到30%左右的补贴,国外企业则根本拿不到。”进口产品成本本来就高,国内企业再补贴30%,国外企业注定显亏。
李勇认为,即使国外企业遵循与国内公司投资、建厂的必然趋势,但是这个过程没有三年时间无法实现,加上建设一个工厂尚需要一年,也就是说,至少四年之后国外企业才会有所反应。“两者拥有的资源完全不在一个层面,我觉得更多的机会在国内企业一边。换句话说,如果国内有一家有资金、有实力的企业肯做研发,只要两年的时间,就可以一统天下。”
对于中国市场日新月异的飞速变化,李勇认为,当前大化肥转型趋势明显,对于大田肥料企业来说,开发灌溉技术、发展水肥一体化已是一条必经之路。为此,他专门在上海组建团队,开拓水肥一体化的新兴市场。他阐述说,经历了测土配方、尤其是中国开始“发力”节水灌溉之后,大化肥市场无疑将受到“挤压”,洗牌不可避免。“这种转型需要经历‘阵痛’,但是,无疑谁走的早谁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