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例骨转移癌的放射治疗疗效体会
2010-09-13李艳茹李连君
李艳茹,李连君
(吉林省白山市通化矿业集团总医院肿瘤内科,吉林白山 134300)
恶性肿瘤晚期易发生转移,而骨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其转移率为18%~90%[1]。骨转移所引起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如何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主要内容。本文中笔者对我科2007年6月~2009年12月收集的34例骨转移癌患者进行了放射治疗,取得较好的止痛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7年6月~2009年12月共收治临床观察骨转移癌患者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32~84岁。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照射组和大剂量照射组,各17例。全部病例原发灶由病理证实,骨转移灶均经X 线片、CT 及全身骨扫描证实。其中,脊椎和肋骨转移(26 处)占76.5%,以胸椎(11 处)、腰椎(6 处)、颈椎(3 处)、肋骨(6 处)为多;其余依次为骨盆(3 处)、肩胛骨(2 处)、股骨(1 处)、锁骨(1 处)、肱骨(1 处)。骨转移多以溶骨性破坏为主,所有患者均使用过止痛药物治疗,但效果较差。
1.2 治疗方法
根据X 线片、CT、MR 确定骨转移部位,在模拟机下定位,所有患者均用6 MV-X 线直线加速器外照射,常规剂量照射组17例采用常规照射2gy/次,每周5次;大剂量照射组17例采用大剂量分割照射3Gy/次,每周5次,总剂量35~40Gy/3~4周。
1.3 止痛效果评价标准[2]
完全缓解(CR):治疗后完全无痛;部分缓解(PR):疼痛较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影响,能正常生活;轻度缓解(MR):疼痛较治疗前减轻,但仍明显干扰睡眠;无缓解(NR):与治疗前相比无减轻。CR和PR 为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变化的比较
34例患者均完成治疗。止痛效果方面,常规剂量组CR率为 17.6%(3/17),PR 率为 70.6%(12/17),总有效率为 88.2%(15/17);大剂量照射组 CR 率为 11.8%(2/17),PR 率为 88.2%(15/17),总有效率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4,P>0.05)。 见表1。
表1 两种放疗组疼痛程度变化的比较[n(%)]Tab.1 Comparison of pain effect in twogroups[n(%)]
2.2 两组治疗后病灶变化比较
常规剂量组有效率为17.6%(3/17),大剂量照射组有效率为 23.5%(4/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P>0.05)。两组病灶无明显变化,但主观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病灶变化的比较[n(%)]Tab.2 Comparison of lesions change in twogroups[n(%)]
从表1、2 中可以看出,常规放疗与大剂量放疗治疗,患者疼痛程度变化及治疗后病灶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3 讨论
癌性疼痛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放疗、化疗、手术、放射性核素治疗等[3]。骨转移瘤以局部疼痛为首发及主要症状,放疗是骨转移患者止痛的有效方法,有报道称骨转移放疗后80%~90%的患者可获得较持久的止痛效果[4]。本组应用大剂量照射放疗与常规放疗比较,在止痛疗效方面有效率分别达到100.0%及88.2%,总有效率为94.2%,两组疼痛缓解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灶大小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5]。本研究显示,80%~90%的患者在放疗2周内表现有效,疼痛缓解迅速,故提示放疗可作为骨转移疼痛姑息性止痛治疗的首选方法,但需保护重要脏器及早反应组织,必要时可配合使用抑制骨转移药物治疗。
有研究显示,每次大剂量、短疗程(500~2 000gy/1~5d)和每次常规剂量、长疗程(3 000~4 500 cGy/2.5~4.5周)的放疗疗效相同,但后者的缓解率比前者更高;使用单次照射DT 800~1 000 cGy,可以和分次照射得到同样的止痛效果和缓解期[6];而且大剂量放疗比常规放疗次数减少、起效快、治疗时间缩短,特别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甚至瘫痪的患者,避免了每日放疗的移动和工作人员摆位难度,减少工作量,这些均优于常规放疗,对生存期短的患者(<3个月)应选择大剂量的治疗方案较好。因临床观察病例数量有限,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Galasko CSB.Incidence anddistribution of skeletal metastases//Skeletal Metastases[M].London:Butterworths,1986:14.
[2]孙燕,顾慰萍.癌症三阶梯镇痛指导原则[M].2 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0-102.
[3]刘继中,王臻,黄耀添,等.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价[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1,6(2):114-116.
[4]谷铣之,殷蔚伯,刘泰福,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816.
[5]苏锡龙.65例骨转移放射治疗痛效果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5,14(2):135.
[6]张建旭,曹淑美,王銮秋.骨转移瘤的放射治疗[J].齐鲁肿瘤杂志,1998,5(4):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