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神秘“地下古城”与湮没的王都
2010-09-13税晓洁编辑陈陆
图/文/税晓洁 编辑/陈陆
汉江流到秦鄂交界处,两岸都是陡险的山。从江边爬上山颠,左盘右旋,艰辛非常,最终来到陕西白河县城。这为汉江沿线地理条件最险恶的县城,但就这样偏僻、高远的县城竟号称“小重庆”,真是匪夷所思。县城建在这样的地方,在全国大约也不多见。有种观点认为,历史上著名的“锡穴”,就位于白河县城一带,然而实地看看这地貌,总觉不可思议。
白河县城距两省界处也就十公里左右,在丹江口大坝加高后,已经属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了。继续沿汉江下行,走水路进入湖北,沿岸仍能偶尔看到我们疑为“悬棺鼻祖”的“老人洞”。过将军河,不久到一个叫天河口的地方。山势开始大变,两岸雄险很久的山峰变得清秀起来。这里两县交界,天河口属郧西,对面是郧县五峰乡。这一带,正是另一种观点认为的“锡穴”所在地。
过五峰以后,江面更加开阔,两岸的山体由上游的石头山变成了黄土坡,直观看来,感觉这里比白河更有点像“锡穴”。道理很简单,厚厚的黄土和平缓的江岸以及良好的水源条件等等,都太适合最初的农耕社会发展了。
有消息说五峰乡肖家河村曾发现过一座神秘的“地下古城”。报道说:肖家河村民在1996年开采金矿时发现了一个洞,后来有4个小孩进洞玩耍,其中一个小孩失踪。村民们为寻找这个孩子冒险进了洞,发现洞内墙壁平整,且有上坡下坡之分,低洼地方有水,还有许多岔洞,有一些洞口有明显被封过的痕迹,很像一座“地下古城”。
考古人员在发掘一座有铜鼎玉剑——殉人的春秋墓
这个故事听起来简直有点荒诞,我们也尚未来得及考证真假,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五峰这一带,近些年出土了大量令人震惊的文物,这却是实实在在的事。
正是在五峰这一带,先后出土的青铜器证实了两个古方国缰、麋确实存在过。
同行者中有家乡就在这一带的,小时候的玩具就有过奇怪的古董,可惜那时年幼无知,早已不知去向,等其成年懂事后,也曾经作过这方面的报道。
可信的消息是:1990年4月,肖家河发现了一个春秋楚墓,墓场为长方形土坑,葬具为一棺一椁,葬式为仰身直肢葬,出土随葬器物14件,包括鼎、簋、缶、匜、盘、短剑、箭镞、玉鱼等。考古工作者在研究该墓出土器物时发现,簋的盖与底上均有“缰王之孙叔姜,自作食簠,其眉寿无期,永保用之”的19字铭文。
由此可见,其主人身份当属王族无疑。在此之前,无论甲骨文、商周金文,还是后来的史书,都没有关于缰国的记载。这些铭文,确证了古方国缰的存在。据此,研究者认为这是十堰地区继发现彭、麋、房、绞、均、郧等古封方国之后,又首次证实了方国缰确实存在。
对于五峰当地老百姓来说,田间地头出土个青铜器、陶罐之类的古董,一点都不稀罕,特别是从2 0世纪6 0年代改造梯田以来,更是频繁。专家们认为,仅五峰这一带多次出土成套具有楚器风格的春秋时期青铜重器,对于寻找文献记载的古麇国,提供了新的佐证。资料显示,麇灭于楚,这些青铜重器的出土,对研究早期楚文化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五峰这一带乃至整个十堰地区的古代国家到底有过几个?究竟都是怎么回事?至非今仍是一团迷雾。
目前资料相对较多的是古麇国,很多学者认为古麇国都城应该就在五峰这一带,目前只能根据已知的零散资料推断古麇国应是在春秋晚期灭于楚国。但其他方面,均不得而知。
有专家考证,缰国国都也可能在这一带。那么,这个神秘的地下城堡是不是就是某个古代方国的城市呢?在十堰区域,现有资料已经能确证彭、麋、房、纹、均、郧等这些古方国的都城、王族墓地等等诸方面,也还都是不解之谜。
也有人认为,那所谓的“地下城堡”不过是古时候淘金冶铜的矿洞,沿江再往下几十公里的安城,就有古铜矿遗址。
古老的夫妻桂花树
究竟怎么回事?我们很想知道答案,但目前只能寄望于新的发现和专家研究。
十堰地区在春秋战国时代,长期为秦楚拉锯战的前沿,多属于楚。楚曾是春秋第一大国,初都丹阳(陕西商周),后又迁于另一个丹阳(河南西南部丹、淅而水汇合处),再迁于郢(湖北江陵)、复迁于(若耳)(湖北宜城),号为鄢郢。顾颉刚先生曾考证说,被楚国灭掉的小方国有五十六个之多,不妨看看这个名单:权、聃、羑、谷、鄢、罗、卢、郧、贰、轸、绞、州、蓼、息、邓、申、吕、弦、黄、夔、江、六、麇、宗、巢、庸、道、柏、房、沈、蒋、舒蓼、舒庸、舒鸠、赖、康、顿、胡、应、唐、微、卢、濮、厉、畴、许、杞、随、挚、褒、英氏、东不羹、西不羹、陈。
那么,这里面的哪些被历史湮没的古方国,是确实在鄂西北存在过的?直观看,今天的鄂西北居民中,很多人的姓氏正是这里的很多古方国名,这是不是只是一种巧合?
不管怎样,在春秋战国时代,鄂西北存在过很多古方国是不争的事实。到底有几个?目前尚不能肯定。问题是不管有几个,却是至今都没有一个能够确认王都所在地。那么,王都(或者说城池、聚居点)、王族墓地都到哪里去了?真的全让历史烟云荡涤殆尽不留一丝痕迹?这从逻辑上讲不通。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建的南水北调和十漫高速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没准会有一些新发现,一些东西会随之浮出水面。不亚于曾侯乙编钟的那样的大发现,也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