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五家渠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初步探讨
2010-09-12周萍
周 萍
(农六师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五家渠市 831300)
李兆东
(农六师水利局 五家渠市 831300)
新疆五家渠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初步探讨
周 萍
(农六师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五家渠市 831300)
李兆东
(农六师水利局 五家渠市 83130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市于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新一批全国节水型设计建设试点,本文结合节水型社会建设,初步探讨了五家渠市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社会 建设 目标 体制
1 前言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时空分布严重不均,而且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较低,浪费现象严重。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水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为解决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家在“十五”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设节水型社会。200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国家“十一五”新一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节水型社会包含三重相互联系的特征:微观上资源利用的高效率,中观上资源配置的高效益,宏观上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效率的含义是降低单位实物产出的水资源消耗量,效益是提高单位水资源消耗的价值量,可持续是水资源利用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实现节水型社会,改变现有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关键。因此,五家渠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为核心,以节水工程建设为基础,力争达到在微观层次上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在中观层次上水资源的高效配置,转变水资源的粗放利用方式,改善生态和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节水潜力
五家渠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坡城市—产业密集带上,地理坐标为东经 87°33′22″~87°34′10″,北纬44°08′18″~44°11′06″,南距乌鲁木齐市 32km,西南距昌吉市28km,东距米泉市28km、阜康市63km。
五家渠市地表水主要来自南山水系、东山水系和平原水系,地表水可供水量约为20228.91万m3(见表1)。据1992年自治区第二次地下水资源普查资料,五家渠市地下水资源量为18142万m3,可开采量为13600万m3。
表1 五家渠市多年引水量 单位:万m3
2005年,全市开发利用地表水20228.91万m3,占供水总量的78.47%。其中,蓄水工程供水量为14931.4万m3,引水工程供水量为5297.51万m3。地下水开采总量为5551.36万m3,占供水总量21.53%。实际用水总量为25780.27万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为23547.87万m3(含渔业),占用水总量的91.35%;工业用水量为1137.4万m3,占用水总量的4.4%;居民生活用水总量为786万m3,占用水总量的3.05%;建筑业及第三产业用水量为129万m3,占用水总量的0.5%;城镇绿化用水量为180万m3,占用水总量的0.7%。可以看出,五家渠市实际用水中以农业用水为主。
2005年,全市总人口为11.6万人,人均地表水资源量为 1743.87 m3,小于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m3),不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平均值4245m3的一半。2005年,全市GDP为15.2亿元,万元GDP用水量1696.07m3,约为全国平均水平(552m3/万元)的3.1倍。可见,五家渠市现状用水的总体水平较低,水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具有很大的节水潜力(以上全国万元GDP用水量、水分总体生产率等指标选自《全国节水规划纲要(2001—2010)》、《中国城市节水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等资料)。
表2 五家渠市2020年预计节水量 单位:万m3
表2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计算出的五家渠市农业、工业、居民生活、建筑及第三产业2020年预计用水量和相应的节水量。其中,各个产业的节水潜力计算方法如下:
a.农业。以农业通过综合节水措施所能达到的节水指标为参照标准,分析现状用水水平与节水指标的差值,并根据现状灌溉面积计算最大可能节水量。2005年全市灌溉面积为31.67万亩(来源于《五家渠市统计年鉴—2005》),综合灌溉毛定额735.25m3/亩。通过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等田间高新节水工程,预计到2020年农业灌溉毛定额降低到607.14m3/亩,以此估算农业节水潜力为31.67万亩×(735.25-607.14)m3/亩=4057.24 万 m3。
b.工业。以工业现状及现状用水水平为基准,在拟定的节水指标实现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可能节水量。200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5.17亿元,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定额为220m3,如果管网漏失率降低到5%以下,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5%,并考虑工艺改进和适当的工业结构调整,2020年预计工业用水指标可下降到115m3/万元(按工业增加值),以此计算工业节水潜力为51700 万元×(220-115)m3/万元=542.85 万 m3。
c.居民生活。计算通过供水管网的完善与更新而减少的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不考虑生活用水定额的提高)。2005年全市输水管网漏失率为17.7%,计入管网损失水量在内的生活用水量为786万m3,通过管网改造和更新,预计到2020年漏失率降低到12.5%,据此计算的城镇居民生活节水潜力为 786m3×(1-0.823/0.875)=46.71万m3。
d.建筑业。使用当前建筑业的平均用水定额和新增建筑面积来估算节水潜力。根据部分省份、城市和兵团建筑行业现状调查,建筑业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用水量为1.44m3。通过工艺改进和有效控制,预计到2020年可以下降到1.06m3以下,以此标准估算建筑业节水潜力为29.86万 m3×(1.44-1.06)m3/m2=11.35 万 m3。
e.第三产业。依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专题研究中所拟定的西北区第三产业节水指标来计算第三产业的节水潜力。200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99亿元,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为22.60m3。2020年取专题研究中节水指标条件下的第三产业用水定额14.48m3/万元估算出的第三产业节水潜力为6.99亿元×(22.60-14.48)m3/万元=56.76 万 m3。
可以看出,通过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和节水措施,五家渠市的工业、农业、城镇生活、建筑业及第三产业等都有较大的节水潜力,总节水量可达4714.91万m3。
3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与内容
五家渠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基础工程建设为支撑。通过开展用水制度改革,建立与用水指标控制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建立与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通过建设水资源配置、计量、监控等节水工程,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通过以上三大体系的建立,达到切实改变水资源粗放利用的现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人与水和谐相处,改善生态和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五家渠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具体分为近期(2010年)和远期两个阶段(2020年)。近期目标是初步建立节水型社会,即初步建立初始水权分配与用水指标交易管理制度,完善水资源的宏观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基本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引导、用水户参与的节水机制;基本建立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水价形成机制;水环境承载能力不断提高。远期目标是全面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即达到在全社会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建立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全过程和全面节约的用水管理制度体系,水权交易市场完善成熟,水权明晰、流转顺畅;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形成合理的用水方式;建成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计量设施完善,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全社会自觉节水的机制基本形成;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度改善,水资源与水资源承载能力明显提高。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五家渠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容主要以制度体制建设为核心,以基础设施与工程建设为支撑。两方面的建设同时展开,并相互支持。制度体制建设为基础设施与工程建设提供了指导和要求,基础设施与工程建设为制度体制建设提供了保障。
3.1 制度体制建设
制度体制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具体任务包括:
a.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改善目前水资源管理上的分块负责制度,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机构和相应的制度,并将政府机构对水资源的管理智能与经营智能严格分离,逐步推进供水、配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和回用等公共服务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完善各级节水机构,并明确各机构的职能以及与相应政府部门的领导和指导关系。
b.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以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制度。政府通过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及水价来调控水资源的配置,用水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水市场来有偿转让水权,水市场依据制定的法规和制度运行,并由政府机构进行监管。
c.建立健全节水法规体系。目前五家渠市节水、用水等相关法规尚未出台,因此,要真正做好计划用水、依法管水,应尽快制定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管理,供、排水管理,饮用水源保护与污染防治等一系列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
d.构建节水型社会,建设良好的软环境。通过深入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逐步形成节约用水的文明生活方式。加大政府对节水技术研究和相关产业的支持,促使广大市民都加入到节水的行列中。
3.2 基础设施与工程建设
基础设施与工程建设的主要包括水权制度运行所需的计量、监控、调度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输水管网改造、渠道防渗、节水设备安装、污水处理设施改造等节水工程的建设。
五家渠市农业计划到2020年灌溉区新增灌溉渠道88.3km,新建渠道防渗1173.6km,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值由2005年的0.436提高到0.528,灌区喷、滴灌面积由2005年的8.59万亩增加到25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比例由27.12%提高到75.76%。
五家渠市工业计划在2010年以前主要靠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减少管网漏失率等各类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来实现节水目标,2010年以后节水的重点是调整工业结构,对耗水大的工业设备和工艺加强改造,全面提高工业整体用水效率。
五家渠市生活节水工程措施主要包括输排水管网的更新改造、计量设施的更新换代以及节水器具的推广普及。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管网改造程度分别达到9.9km和10.3km,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46%和54%。同时,通过计划新建市内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到2010年,城市生活用水排污系数和工业用水排污系数分别控制在0.73和0.79,2020年控制在0.8和0.72,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75%和81%以上。
建筑行业主要通过推广新型生产工艺,鼓励水重复利用来达到节水的目的。第三产业节水的重点是住宿餐饮业中的宾馆饭店节水(该项是五家渠市第三产业中的第一用水大户),具体措施包括加快自来水管网建设、提高节水器具普及率、全面建设水量计量制度、实行按水表收费等。
4 建设效果评价
科学设置评价节水型社会建设效果的指标体系是客观反映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的重要依据。根据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内涵与目标,结合构建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在建立节水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按照科学性、综合性与具体性、系统性与层次性、动态性与静态性、定性与定量等相互结合的原则,并遵循区域特征。
表3是五家渠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综合考核指标、第一产业指标、第二产业指标、第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用水指标、水生态和环境目标五个分类指标组成。分类指标又进一步被分解成具体评价指标,以利于实际的操作。
表3 五家渠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5 结语
五家渠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目前,五家渠市已经成立了由市委、宣传、水利、计划、经贸委、建设、环保、农业、林业、畜牧、气象、水文、土地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专门机构来实施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工作,并明确了各个部门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职责。制定了节水型试点建设中计划需要完成的项目,确定了这些的实施计划以及评价指标和流程。同时,对于节水型社会中对水市场起重要作用的水价也进行了探索,对超计划加价水费征收标准提出了调整意见。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正使五家渠市向着“2010年初步建立节水型社会,2020年全面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