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2010-08-15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0年7期
关键词:防洪河道桥梁

蒋 俊

(江苏省扬州市涵闸河道管理处 225002)

1 项目概况

文昌东路东延工程西起沙湾路,东至舜天路,项目全长为5540m,中途跨越廖家沟和芒稻河,需建设廖家沟大桥和芒稻河大桥,新建道路长3358m,按城市Ⅰ级主干道标准建设,设计时速为60km/h,路幅宽度60m;新建桥梁按公路—Ⅰ级荷载等级标准建设,桥宽55m,分两幅桥,各宽21.5m,中间预留了12m空间。

廖家沟大桥主桥采用拱梁组合体系,桥位处河面宽度约800m,河中有一沙丘,沙丘东西向长约60m、南北向长约270m。东西偏泓分别设9孔连拱,引桥采用30m和35m两种跨径,主桥跨径布置为:27.5+45+50+55+60+55+50+45+27.5(m),桥梁全长 1202m,分别在两桥头和河中沙丘上设一观景亭。

芒稻河大桥主桥采用三跨度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桥位处河口宽约240m,为满足泄洪和通航要求,主桥跨径拟采用125m,大堤内侧引桥跨径选用40m和35m,大堤外侧引桥跨径选用35m,主桥跨径布置为70+125+70(m),桥梁全长980m,主桥范围内的人行道上设置廊桥,供人们休憩观景。

2 防洪评价的目的

2004年8月,水利部办公厅以办建管[2004]109号文发布了《关于印发〈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建设类项目防洪评价开始逐步走上正轨。

廖家沟大桥横跨廖家沟,芒稻河大桥横跨芒稻河,廖家沟和芒稻河均为淮河入江口处的主要行洪河道,根据《防洪法》第二十七条和第三十三条的要求及《江苏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规定》第五条第四款的有关规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批时,应当具有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因此,根据规范规定和有关要求,为客观公证地对项目进行评价,为水利主管部门对两座桥梁工程项目审批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委托扬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了《文昌东路东延工程廖家沟大桥、芒稻河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3 防洪评价的主要内容

根据防洪评价建设项目类型及评价内容的要求,该项目防洪评价主要评价工程施工中和施工后,跨河的廖家沟大桥和芒稻河大桥对廖家沟和芒稻河的行洪、河势稳定及工程管理等的影响。防洪评价的主要内容如下:

a.工程与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和有关的国土及区域发展规划的关系与影响分析。

b.工程与现有防洪标准、有关技术和管理要求的适应性分析。

c.工程对河势稳定、水流形态、水资源、冲淤变化的影响分析。

d.工程对河道泄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e.工程对堤防、护岸和其他水利工程安全的影响分析。

f.工程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g.工程对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分析。

h.工程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i.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j.是否符合其他有关规定和协议。

4 防洪评价的方法

依据有关规范规定,防洪评价报告编制人员对工程建设地点进行实地勘察、调查,收集流域、区域和城市防洪及水利工程的相关资料,分析跨河桥梁桥型布置对河道、堤防管理、行洪、排涝、引水、航运交通、河势的影响,提出评价意见,并对建桥带来的防洪影响提出补救措施。

根据有关规范提供的公式,分析计算各桥梁桥址处河道规划防洪标准,桥梁防洪标准下的设计洪峰流量及相应水位;分析计算建桥后桥梁壅水、桥下河槽和边滩的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情况;分析建桥后水位壅高和冲淤变化对现有河底及河道堤防的影响,并建立数学模型以便进一步分析、验证。

5 编制报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5.1 基础资料收集不全

编好两座大桥的防洪评价报告,除了要依据国家、部、省、市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外,还应对水系河道现状及相关规划文件进行全方位的收集。在实际操作中,水系河道现状情况交待不清,水系情况应从大到小,从流域到支流,河道断面应从左到右、从下到上,附以图片、现场照片交待清楚;相邻水利工程及其他工程要经过实地调查,资料要详实准确;流域、河道整治规划及实施情况的交待,要多方位收集资料,对现状、规划、整治的实施情况要加以对比说明,结论要准确明晰。

5.2 对设计资料整理说明不清

防洪评价报告编制人员对各种设计资料首先自己要理解,原有资料丰富的要简化、整理;原有资料缺少的要理解、描述;介绍项目设计情况时,要突出重点,突出主体工程设计,主体工程跨堤、穿堤设计。

5.3 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介绍不详

工程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往往处于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深度通常不足,根据要求,施工组织设计通常包括工程工期安排、施工工艺和工序、施工布置、施工机械和器具、施工交通、施工废弃物处置、度汛安排等内容。同时,由于编制人员缺乏施工经验,对一些施工组织设计的理解和认识要提高,也难以达到进行施工影响分析的深度要求。因此,施工组织设计要理解具体做法,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施工组织设计介绍要条理清楚、语言顺畅,要图文并茂。

5.4 河道演变情况分析模糊

在对项目基本情况,包括各桥梁概况、桥梁所在河段的河道基本情况、现有水利工程及有关水利规划等作了介绍后,应进行河道演变分析,主要包括各桥梁所在河段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近期演变分析及演变趋势定性分析。

随着防洪评价业务的拓展,应注重学习理解河势内容分析的重点;要注意平时积累,平时要注重对河道整治工程、河道流域规划等资料进行收集;同时要学习外部资料以弥补河道演变情况分析内容。

5.5 专家要求不断提高

防洪评价报告通常由水利行业内部专家进行评审,随着防洪评价报告编制体系的日趋完善,现阶段专家对报告的要求也日渐提高,通过参加报告编制过程和参加报告专家评审会,明显感到专家评审要求很高。若根据桥梁的桥型布置和相应工况水位进行桥梁数模计算分析,工程建成后,桥墩最大阻水面积必须在5%~8%,同时必须采取较为严格的补偿措施。若超过8%,肯定是不予评审的。专家对报告书的要求呈现三方面发展趋势:注重桥梁施工方案及相应评价内容;注重汛期桥梁施工,汛期桥梁下部结构不得施工,跨汛期施工要有相关度汛方案专项审定;注重细化河道断面影响补偿方案,要进行专项设计且经专题论证。

5.6 工作时间短,业主催得急

项目往往在发改委立项批复后,进行可研时才开展防洪评价工作,建设单位因急于进行可研评审,留给报告编制单位的工作时间往往非常短,签订合同后的一个月就要拿出防洪评价报告,这期间还要收集很多资料,还要进行地形图、河道纵横断面测量,还要进行数学模型分析等,时间相当紧张。

5.7 对专家意见较多的补救措施的注意事项

a.对工程侵占河道行洪断面的补偿。补偿断面扩大,一般不建议河底清淤或挖深,应对岸坡切滩或削坡;对于侵占较多的,需做退堤工程,以弥补河道行洪断面。

b.对河道边坡护砌的补偿。对于比降较小的河道,一般根据经验,工程上游护砌30~100m、下游护砌50~200m,护坡高程从坡脚至常水位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以上采用草皮或生态护坡。

c.对防汛道路的补偿。防汛道路属于三级道路,路宽不小于6m,净空不小于4.5m。桥梁跨河道,堤顶需预留空间以满足今后对堤防达标的实施,并满足最小4.5m净空要求。如桥梁无法满足净空要求,需对桥址处堤防达标建设后,再在背水坡增做防汛道路,坡度不大于8%。

d.对桥墩局部冲刷防护,一般采用抛石措施,抛石厚度根据冲刷最大深度确定,抛石顶高程与规划河底高程齐平,抛石范围在桥墩周边,半径一般取桥墩直径的2~3倍。

6 提高防洪评价报告书质量的几点建议

a.要注重基本情况的介绍。只有基本情况介绍清楚,才能判断防洪影响情况。为尽量避免评审专家提出基本情况介绍不充分或不太清晰的问题,除了要注意收集大量的资料外,还要实行“拿来主义”,去伪存精,进行甄别,同时要善于挖掘资料。有时受工程设计阶段、工程规模等因素的制约,甲方提供的材料十分有限,这就要挖掘资料,使报告丰富起来,要充分利用本单位的资料库,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b.要注重施工防洪影响分析。施工防洪影响分析是报告的薄弱环节,为此,一方面要加强总结,对主要的施工方案进行归纳;另一方面,对不太熟悉的施工方案,可以通过网上搜索相关施工案例、查阅资料、向设计人员和施工单位技术人员请教等方式,加深认识,掌握规律,提高施工影响评价的准确性、专业性和针对性。

c.要注重防治补救措施的确定。防洪评价的作用最终体现在防治补救措施中,评审专家对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防治补救措施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具体工程特点和主要防洪影响提出针对性的措施;要有可操作性,不能泛泛而谈,要尽可能落实到施工和管理的细节层面,具有技术、经济可行性;要有理论依据和一定的数据支撑。

d.要注重加强沟通和学习。要加强与水利局等行业内资深专家的联系与沟通,要加强向编制防洪评价报告经验比较丰富的单位学习,报告送审前,先请报告编制单位内部人员审查,严把质量关,同时,请水利相关专家进行预审。

e.要注重把握工作进度。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主动与业主沟通,遇到影响报告编制进度的问题要多与相关单位联系,要提请业主适时组织召开由水利、交通、设计、勘测等单位共同参加的协调会。

f.要注重细节问题。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就像是一篇论文,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心血,要求报告编制人员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和语言组织能力,在实际编制报告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对待。要细心,要不漏项;要突出重点,分析到位;要图文并茂,阐述清楚;要避免前后论述不一致、出现错别字、图表和文字表述不对应等简单问题的发生。

7 结 语

2010年4月6日,江苏省水利厅工管处在南京组织专家对《扬州市文昌东路东延工程廖家沟大桥、芒稻河大桥防洪评价报告》进行了评审。笔者与报告编制单位人员交流了防洪评价报告编制的经验,总结了评审会中专家关注的重点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一方面,使笔者对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有利于今后的工作;另一方面,大家通过集思广益、总结经验,对于进一步提高防洪评价报告编制水平、为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项目的审批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防洪河道桥梁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