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应力光学系数、高光学性能脂环族聚酯的合成工艺与表征

2010-09-12陈宇宏

航空材料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环己烷酯化分子量

陈宇宏, 李 曦, 袁 渊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 100095)

航空航天领域的光学材料中,具有低应力光学系数的透明聚合物材料尤其具有应用前景。材料的应力光学系数,是一种表示该材料成型制品的内应力对光学性能影响程度的参数。应力光学系数与材料的分子结构有关,是材料的固有特征参数。

传统的聚酯型光学材料以芳香族应用最为广泛,但应力光学系数往往较高。例如双酚A型聚碳酸酯,其应力光学系数达到80×10-12Pa-1以上,极易产生光学性能的不均匀性,不适合制造低双折射要求的高光学性能制件[1,2]。近些年来,脂环族聚酯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类聚酯含有脂肪环,分子链的柔性比苯环好,主链方向和侧链方向极化率的差值小,因此应力光学系数低,光学性能更趋向于各向同性[3]。

聚(1,4-环己烷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CD)即是一种典型的脂环族聚酯,它具有低应力光学系数和突出的紫外线稳定性、耐溶剂性、优越的熔融加工性和机械性能。

国外已有文献和专利介绍PCCD的合成方法[4~10],但少见使用 1,4-环己烷二甲酸和 1,4-环己烷二甲醇反应法合成PCCD的报道,而且制备出的都是结晶型PCCD,不适合作为光学透明材料。

本研究采用1,4-环己烷二甲酸和1,4-环己烷二甲醇直接酯化法合成PCCD,优化了制备工艺,对反应产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

1 实验

1.1 原料

1,4-环己烷二甲醇(CHDM),纯度≥99%,顺式/反式异构的比率为70/30;1,4-环己烷二甲酸(CHDA),纯度≥99%,顺式/反式异构体的比率为80/20;钛酸四异丙酯(TPT),分析纯。

1.2 PCCD 的合成

1.2.1 反应原理

采用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与1,4-环己烷二甲酸(CHDA)反应生成PCCD。该反应分为常压酯化阶段和真空缩聚阶段。在常压酯化阶段,CHDM与CHDA在常压下直接酯化得到低聚体和副产物水,并将生成的副产物水即时地从反应体系移除,当副产物基本被除去,反应进入下一步;在真空缩聚阶段,反应在真空中以及更高的温度下进行,反应产生的CHDM和继续产生的水都将被移除,聚合物的分子量迅速增长,最后得到PCCD。

PCCD的聚合反应式见图1。

1.2.2 PCCD 的制备

图1 CHDA和CHDM聚合生成PCCD的反应Fig.1 Reaction equation of PCCD from CHDA and CHDM

在四口瓶内预先加入适量的CHDA和CHDM,其中CHDM与 CHDA的摩尔比范围为(1.01~1.1):1。用电加热套加热反应物,在氮气的保护下,逐渐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待反应物完全熔融后,打开搅拌器搅拌烧瓶内物料,向球形冷凝器中通入冷凝水,馏出的水在冷凝器内凝结后收集在冷凝器下方的量筒中。体系温度从室温升高至200~240℃,在该温度下大约进行1.5~3h,尽量使产生的副产物水蒸馏出反应体系。

停止通入氮气,将钛酸四异丙酯加入反应体系中,使其在体系中的质量分数达到(2~5)×10-5%,与反应物充分作用后,体系开始抽真空,系统压强在20min内降至800Pa以下,同时温度从240℃升至270℃以上,反应继续在270~300℃下进行。反应结束后,通氮气至常压。图2所示为CHDA与CHDM合成PCCD的流程图。

图2 CHDA与CHDM合成PCCD的流程图Fig.2 The flow chart of PCCD synthesized from CHDA and CHDM

1.3 性能表征

红外光谱分析:用KBr压片法制备PCCD试样,在Magna-IRTM750型FTIR仪上进行分析。

核磁共振分析:以氘代氯仿(CDCl3)为溶剂,四甲基硅(TMS)为内标,ECA600型号傅立叶转换核磁共振仪上进行分析,共振频率为600MHz。

透光度和雾度:将PCCD制备成直径为100mm厚度为2mm的透光圆片,然后在WGT-S雾度计上进行测试。测试按GB 2410—1980标准进行。

应力光学系数:将PCCD制备成直径为50mm,厚度为2mm的透光圆片,然后采用409-2型平行式光弹性仪进行测试。

分子量:在35℃下,以四氢呋喃为淋洗剂,流速为1.0mL/min,测试数均分子量Mn、重均分子量Mw和多分散系数PDI,测试仪器为Waters1515系列凝胶渗透色谱仪。用聚苯乙烯标样来计算聚合物的分子量,聚苯乙烯标样由日本昭和公司提供。

特性黏度:称取质量为(0.125±0.005)g的PCCD试样,放入具塞三角烧瓶中。将25mL保持在(25 ±2)℃的 1,1,2,2-四氯乙烷-苯酚混合溶剂(质量比为40∶60)加入PCCD试样中,盖上瓶塞置于加热装置上加热,在90~100℃温度下使试样全部溶解,然后冷却至室温。将溶液经过滤器具过滤后加入乌氏黏度计中,使其液面处于装液标线之间。然后将乌氏黏度计安装在温度为(25±0.05)℃的恒温浴内,确保黏度管垂直,且上线低于水域表面至少30mm。恒温15min后,测其流经时间,重复测量3次,极差不应大于0.1s。最后计算出特性黏度[η]。

X射线衍射采用RigakuD/max 500 PCX射线衍射仪,CuKα射线源,功率12.5kW,扫描速率4°/min。

2 结果与讨论

2.1 酯化温度对常压酯化反应的影响

研究了酯化反应温度对常压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见图3。其中反应温度分别为200℃,210℃,220℃和230℃,通过研究水的生成率的高低,确定了合适的酯化反应温度。

本工作采用的“生成率”实际上是针对副产物水。计算时,首先根据CHDM和CHDA初始摩尔比,求出生成水的理论摩尔数N0,然后测定不同反应时间生成水的实际摩尔数N,将水的实际摩尔数与理论摩尔数N0的比值视为水的生成率(x),即:

由图3可以看出,水的生成率一开始随着酯化时间的增加而增长,到了一定时候,生成率达到一个平衡值。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初始的生成率增长得越快,在酯化温度为220℃时生成率最高。显然,酯化温度过低不利于生成率,这是因为CHDM和CHDA在较低的温度下并不完全互溶。测试表明,CHDM和CHDA完全互溶的最低温度是220℃;另一方面,220℃最终的反应程度比230℃时最终的反应程度还要大,这可能是因为在过高的反应温度,随着温度升高不仅增加了正反应速率还增加了逆反应的速率,因此,过高的酯化温度反而不利于常压酯化反应。由图3可以看出,最合适的常压酯化反应温度为220℃。

图3 不同酯化温度下水的生成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搅拌器转速n=150r/min)Fig.3 The variation curves of reaction degree with reaction tim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at the stiring rate of 150r/min

2.2 缩聚温度对真空缩聚反应的影响

PCCD的缩聚反应是一个平衡反应,要使分子量增加,只有使反应所生成的副产物及时排出反应体系,才能破坏反应平衡,使反应向着生成聚合物方向进行。反应温度过低,副产物得不到及时排出;温度过高,既会增加生成聚合物的正反应的速率,同时也会增加使聚合物降解等副反应的速率[11]。因此,需要合适的温度,既能使副产物及时排除体系,又可以把副反应的速率降至最低。

实验采用不同的温度(270℃,275℃,280℃,285℃,290℃)进行真空缩聚反应。真空缩聚反应终点对应的标准是在该温度下分子量达到最高值。具体方法是,在反应搅拌器上装有扭矩传感器,以显示反应体系的扭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扭矩反映了体系的黏度和分子量的大小,当扭矩达到最大值时,即认为真空缩聚反应达到终点。通过测量产物PCCD分子量,研究了温度对真空缩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见图5。由图4可以看出,当温度升到275℃时,不同分子量包括数均分子量Mn、重均分子量Mw和特性黏度[η]均达到最大值,多分散指数PDI也比较低(约2.0);但当温度超过275℃时,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分子量反而降低,同时PDI增大,说明缩聚温度过高,加剧了聚合物降解等副反应。因此必须控制缩聚反应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

图4 真空缩聚温度对PCCD性能的影响 (a)数均分子量;(b)重均分子量;(c)多分散指数(d)特性黏度Fig.4 The influence of transesterification temperature on PCCD’s (a)number-average molecular(Mn);(b)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Mw);(c)polydispersity index(PDI);(d)intrinsic viscosity

2.3 真空压强对真空缩聚反应的影响

PCCD的聚合度是在真空缩聚过程中形成的,除了缩聚温度外,真空压强对产物的聚合度也有明显影响。本工作在相同的温度(275℃)、不同的真空压强下进行了缩聚反应,测量产物PCCD的分子量,结果见图5。由图5可以看出,当真空压强为600Pa时,PCCD分子量只有11250,随着真空压强的下降,分子量也不断提高,当真空压强降到100Pa以下时,分子量急剧上升至30000以上。

图5 真空压力对PCCD分子量的影响Fig.5 The influence of reaction pressure on molecular weight of PCCD

真空压强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与缩聚反应特点有关。一般聚酯的真空缩聚阶段的反应主要包括酯转移反应和酯化反应,分别见式(1),式(2)[12]。两类反应在生成了分子量更大的PCCD的同时,分别伴有小分子CHDM和H2O生成。这两类反应都是平衡反应,在缩聚反应温度270~300℃和真空条件下,小分子CHDM和H2O都呈气态,如果反应的压强下降,将有利于小分子产物的排除,因此有利于酯转移反应和酯化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产物的分子量因而得以增加。

2.4 反应产物的结构表征

图6为反应产物的红外光谱图。图中2858.7cm-1和2934.3cm-1处的峰为环己烷上亚甲基的C—H的振动峰,1451.6cm-1处的峰是环己烷C—H弯曲振动峰,说明该产物中含有环己烷的六元环结构;1728.6cm-1处的峰是酯键中的C=O的伸 缩 振 动 峰,1036.8cm-1,1167.0cm-1和1247.7cm-1处的峰为酯键中的 C—O的伸缩振动峰,说明该产物中含有酯键,符合PCCD的红外光谱图特征。

图7是反应产物的13C核磁共振谱。在该谱图中,Ca为羰基碳原子,对于CHDA的顺式异构体,其Ca出现在175.47处,反式异构体的 Ca出现在175.00,这说明酯键的存在。—CH2—O—中的碳原子Cc,对于CHDM的顺式异构体出现在66.85处,反式异构体出现在69.05处。其余的b,d,e峰都能与PCCD结构单元中相应的碳原子对应:Cb(顺式CH)的化学位移为40.65,Cb(反式CH)的化学位移为 42.45;Cd(CH2)化学位移为 25.17,25.94,27.97,28.74;Ce(顺式CH)的化学位移为34.59,Ce(反式CH)的化学位移为36.97。该谱图符合PCCD的核磁共振谱特征。

2.5 PCCD的光学性能

2.5.1 透光度与雾度

表1是反应产物PCCD的光学性能,可见该聚合物是一种高透光率、低雾度和低黄色指数的透明材料。

表1 PCCD的光学性能Table 1 Optical properties of PCCD

图8是反应产物PCCD的X射线衍射图(XRD),可见PCCD具有典型的无定形特征。本工作合成PCCD时,对原料CHDA和CHDM进行了异构化处理,最终以顺式异构体为主,而顺式单元可以打破PCCD分子链的规整性,抑制结晶,因此PCCD呈现出无定形特征。

图8 PCCD的XRD图Fig.8 X-ray diffraction(XRD)pattern for PCCD

2.5.2 应力光学系数

图9是PCCD圆片样品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光弹性实验照片,通过计算得出PCCD的应力光学系数为 39.58 ×10-12Pa-1,而传统芳香族聚酯如双酚 A型聚碳酸酯(BPA-PC)的应力光学系数为80×10-12Pa-1,PCCD比 BPA-PC低50%以上,可见 PCCD是一种低应力光学系数材料。

PCCD的低应力光学系数低与其大分子结构有关。作为一种全脂肪环的聚酯,其分子链中含有高密度的脂肪环。与苯环相比,脂肪环的柔性高,易松弛应力,因此应力光学系数低。

图9 PCCD样品在不同应力下的光弹性实验照片 (a)无内应力;(b)圆心处主应力差值为10MPaFig.9 The photoelastic photographs of PCCD samples with zero stress(a)and 10MPa stress(b)at the core

3 结论

(1)以 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与 1,4-环己烷二甲酸(CHDA)为原料,通过常压酯化反应和真空缩聚反应,合成出了PCCD,该材料是一种具有低应力光学系数的高透光率、低雾度和低黄色指数无定型聚合物。

(2)酯化反应温度对水的生成率影响明显。最合适的酯化温度为220℃。

(3)缩聚反应温度过低,PCCD的分子量偏低;缩聚反应温度过高,会导致降解副反应,影响PCCD的分子量。真空压强的降低,有利于PCCD分子量的增加。

[1]杨柏,吕长利,沈家骢.高性能聚合物光学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9.

[2]官建国,袁润章.光学透明材料的现状和研究进展Ⅰ:光学透明高分子材料[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8,20(2):11-14.

[3]谢尔斯J,朗T E.现代聚脂[M].赵国樑,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00-214.

[4]CORRADO B,MAURIZIO F,PAOLA M,et al.Laura sisti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novel PBT and PCCD telechelic ionomers prepared by end capping[J].European Polymer Journal,2007,43:3943 -3952.

[5]CHARLES J K,ALAN B,JAMES G S.Linear Polyesters and Polyester-amides from 1,4-cyclohexanedi-methanol:U S,2901446[P].1959 -08 -25.

[6]JOHN R C,RUSSELL G.Fiber-forming Polyesters from Trans-1,4-cyclohexanedicarboxylic Compounds and 1,1-Cyclohexane DimethanoL:US,2891930[P].1959 - 06 -23.

[7]CORRADO B,ENRICO B,ANNAMARIA C Poly(1,4-cyclohexylenedimethylene 1,4-cyclohexanedicarboxy-late):Influence of Stereochemistry of 1,4-Cyclohexylene Units on the Thermal Properties[J].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Part B:Polymer Physics,2008,46:619 -630.

[8]STEVEN L C,GETHER I J,CRISPEN S M.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Cyclohexanedicarboxylic Acid:US,5118841[P].1992 -06 -02.

[9]DANIEL J B,TAESEOK J.Optimization of Poly(1,4-cyclohexylidene cyclohexane-1,4-dicarboxylate) (PCCD)Preparation for Increased Crystallinity[J].Polymer,2006,47:4094-4104.

[10]DANIEL J B.Polyesteramides of High Crystallinity and Reagents for Their Preparation:US,5939519[P].1999 -08-17.

[11]张留城.缩合聚合[M].北京:化学工艺出版社,1986:21-350.

[12]杨始堃,陈玉君.聚酯化学·物理·工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39-42.

猜你喜欢

环己烷酯化分子量
一种环己烷氧化制环己酮的方法
“金属迁移”策略推动环己烷合成
沥青分子量及其分布与短期热老化性能的关联性研究
一种混合异戊酸新戊基多元醇酯制备方法
加入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的石墨烯纤维导电性优异
酒用酯化酶利用酒尾生产酯化液研究
环己烷催化氧化生产环己酮催化剂的专利技术综述
纳豆多糖的硫酸化改性工艺
吸收法处理有机尾气技术研究
右旋糖酐的分子量检测手段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