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讯问言语及预设的运用

2010-09-11陈大为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讯问语言学言语

陈大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部,北京100038)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讯问言语及预设的运用

陈大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部,北京100038)

讯问语言属于应用语言学中言语交际学研究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活动。它与其他言语交际有共同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有其特殊性的一面。讯问特殊的交际环境,使讯问言语具有其不同于其他言语的交际原则。通过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讯问中言语的应用,寻找科学有效的言语表达方式对于侦查实践是非常有益的。

语言学;讯问言语;预设

讯问活动,是一种言语交际的过程。然而讯问的言语交际又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它是在讯问人员和被讯问人员之间处于对立状态的一种追究和反追究的言语交际过程,是侦查人员获取犯罪证据的重要手段。所以,讯问语言属于应用语言学中言语交际学研究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活动。它与其他言语交际有共同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有其特殊性的一面。这种复杂的对抗环境,对讯问言语的表达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形成了讯问言语的表达的特殊策略性。通过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讯问中言语的应用,寻找科学有效的言语表达方式对于侦查实践是非常有益的。

一、讯问言语的语言学分析原理

讯问语言和讯问言语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作出了系统的理论解释。语言是言语活动所运用的工具,是语言世界中相对稳定的、一般的、本质的部分,它对一切社会成员都是共同的。语言是由符号之间的关系模式构成的一个体系,是言语组成成分的表达手段的总和。言语是对语文的运用和运用所产生的结果,是语言的投射和具体体现,是语言体系存在的唯一模式。[1]从上面的定义可知,讯问中所运用的语言是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交流的载体,是双方之间所进行的各种较量的主要媒介。而讯问的实质是一种二者言语的交际的过程。

但是侦查讯问的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的过程,它虽然遵循常态的言语交际一般形式,但是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家以符号学理论为基础提出的代码模式说,语言交际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交换的过程,交谈双方遵循“编码——发送——传递——接受——解码”的顺序循环反复,完成信息的交流,达到表达思想的交际目的。编码和解码是代码模式最主要的两个程序。在言语交际中,发话人的基本行为就是编码。为了取得交际的预期效果,发话人编码工作总是在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发话人在充分了解自己的交际意图基础上,分析当时双方认知环境,特别是受话者的认知能力来确定自己话语的预设量和表征信息量。另一方面这些预设信息和表征信息又同时激活大脑这一信息库中诸多的命题和表达手段,发话人通过采集、检索和整合,建构一个表达信息意图的表层形式并向受话者明示。解码是受话人对发话者话语理解的认知行为。它的主要活动和任务是通过发话人的明示信息推理出其交际意图。[2]

根据上述的理论可知,解码是受编码所主导的。结合讯问实际,讯问人员的提问可以理解为编码的产物,而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即为解码的产物。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是可以受到讯问人员的提问所控制的,如果讯问人员科学、艺术、策略地进行提问,对于获取犯罪证据是十分有益的。为此,讯问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科学组织、运用讯问言语的各种形式,使犯罪嫌疑人按照对讯问人员有利的思维方向解码。其中语用预设就是运用语言学原理与讯问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将在第三部分分析如何在讯问过程中进行科学的语用预设。

二、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讯问言语的交际原则

言语交际获得成功并得到应有的交际效果,必须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这些原则不是人们主观随意规定的,而是言语交际自身规律的反映。言语交际的环境不同,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讯问特殊的交际环境,讯问言语应具其不同于其他言语的交际原则。

(一)数量不限原则

通常来说,言语交际要遵循数量恰当的原则,在日常交际的过程中话语的数量应:(1)使所说的话达到交际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2)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两条原则。[3](p252)在讯问这场特殊的斗争中,讯问人员能否表现出沉着、冷静、老练、精明、细致,使被讯问者感到凛然不可侵犯,靠故意做作是不行的,很重要的方面是问话要言简易明,直指要害。然而讯问活动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在必要的时候,在不多的重复下,罗嗦是必要的。尤其是在出现僵局或进行政策法律教育、感化教育及被讯问者长时间沉默时。[4]这样就可以总结出讯问言语更应遵循数量不限的原则,适时采用简略和罗嗦的语言。

(二)方式不限原则

数量不限原则说的是与“说什么”相关,而方式不限原则是与“如何说”相关。在一般情况下,言语交际要遵循方式明确的原则,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避免晦涩的词语;(2)避免歧义;(3)说话要简洁,避免赘述;(4)说话要有条理。[3](p253)即双方在交际的过程中交际的双方应保持语义明确,信息真实可靠,这样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满足交流的需要。但是,由于讯问活动的对抗性,一方面,讯问人员想得到真实的信息,而另一方面,被讯问对象往往隐瞒真实的信息;或者,出于特殊的讯问目的需要,讯问人员故意以不明确的语言信息来表达,以便获取真实的讯问结果。这样,在讯问言语中就出现了方式不限的原则,传递的信息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产生了错误。为了达到获得真实口供的目的,侦查人员则应策略地运用讯问言语,适时采用明确和模糊的语言。

(三)不合作原则

依据言语交际学的有关理论,言语交际活动具有合作性。英国言语交际学家格莱斯认为,交际活动中,双方必须遵守“话语合作原则”,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健康顺利进行。而讯问中,交际双方出于自身目的需要,往往违背“话语合作原则”,尤其是被讯问人员往往答非所问,或避而不答,或故弄玄虚,或顾左右言他,以此逃避罪责或隐瞒犯罪真相;加之,强烈的侥幸心理,使其在答问时编造种种谎言和不对称信息。这样,讯问的言语交际过程中,经常出现时间长短不一或尖锐程度不同的矛盾冲突,产生言语交际的对抗性或者叫做不合作性。针对这种情况,侦查人员则应策略运用讯问言语,适时采用强硬和委婉的语言。[1]

(四)适应性原则

陈望道在修辞学论著《修辞学发凡》中提出了语言修辞活动的“题旨情境”说,认为语言的修辞活动应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要义”。所谓“题旨情境”,即言语环境,简言之,就是语境。它是言语交际过程中,“一定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客观境因素”。[5]鉴于讯问复杂的上下文及主客观环境,讯问人员应采取艺术的、技巧的、灵活的言语修辞,即言语交际要讲究适应性,要以各种言语的巧妙、策略地运用去驾御这个话语交际。

在讯问过程中,讯问言语除了遵循上面的各种原则外,有时还应该科学地组织言语预设来达到迷惑对方、隐蔽意图来达到讯问获取犯罪证据目的。接下来本文将结合语言学的原理来分析如何科学、有效的运用语用预设以有助于讯问活动。

三、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讯问预设的有效运用

(一)预设的内涵

预设,是语用学的一个概念,根据美国语言学家奥斯汀的理论,是指作为话语存在的有效条件。一般来说,在较为复杂的话语之中,总是存在着两种信息:一类信息是已知的、旧的、附带的和不言而喻的信息,另一类则是未知的、新的和有待于查证的信息,后一类信息是需搞清的问题,而前一类则是预设。在信息中,预设的特点表现在两个问题:第一,较为复杂的话语的信息量大于预设的信息量;第二,否定问题预设仍然存在,而否定预设则是否定问题的有效手段。看一下下面的例子:

(S)你当时去看电影了

(B)当时有地方在放电影

(A)你去了

注:S:总信息量 B:预设、已知信息 A:焦点、未知信息

在“你当时去看电影了”这句话里,包含着未知的、新的、主要的和有待查证的信息A,还包含着已知的、旧的、附带的和不言而喻的信息B,而且,在这句话中S的信息量大于预设的信息量,即:

S=A+B

S〉B

讯问语言主要是靠句子来实现的,言语中的预设则可以出现在任何句法位置上,如:

(1)主语部分包括预设B,盗窃文物的就是你 〉文物被盗;

(2)谓语部分包含预设B,你今天必须交代 〉还没交代;

(3)宾语部分包含预设B,他们是否加入了你们的团伙〉你们有团伙;

(4)定语部分包含预设B,现场的指纹是你的 〉有现场;

(5)状语部分包含预设B,用麻醉药杀害了他 〉有麻醉药;

(6)补语部分包含预设B,他当时倒在雪地里。[6]

(二)应用预设的案例

在现实讯问过程中,如果讯问人员能够熟练运用语用预设,单一预设与复式连环预设巧妙结合,使用排比反问的语用方式,就可以使讯问增强气势,同时由于答案有明显的倾向性,即该答案在问话的反面,这一反问就会震动被讯问人可能具有的企图蒙混过关的心理,使其意志动摇,为下一步的讯问找到突破口。例如下面汲潮的一个例子:

问:“程沛然,按你的说法,段云鹏是大特务了?”

答:“是的。他从前是飞贼,后来是特务,在京津一带认识的人很多,不少人当过他的耳目。”

问:“既然段云鹏认识的人那么多,他解放以后来京活动的情况,政府能不发现吗?”

答:(声音含糊)“会发现的。”

问:(提高了声音,厉声问道)“政府既然能发现段云鹏的活动情况,难道就不知道你跟着他犯下的罪行?”

答:……(程沛然张口结舌,不知所措)

可以看出,每一个问话的预设和接下来的回答形成了一个互相绞合的预设“言语链”,即我们发现上述例子是符合复式连环式的预设。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汲潮正是灵活、巧妙地结合了语言学和讯问学的知识,策略地利用了语用预设,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三)预设运用

语用预设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运用,即自然预设和策略预设。

所谓自然预设,就是讯问语言本身不作特别变化,关键在于使用过程中,将讯问意图巧妙地反映出来。

策略预设,则是用一个精心设计的、用来转移被讯问人注意力的、与本案无关的未知信息,作为问话的问题,而把要了解或证实的中心问题安排在预设的位置上。比如,讯问人员的目的是要问被讯问人有人来过没有,但为了防止被讯问人抵赖,可以把“来过没有”放在预置的位置上,而设计出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发问,变成“某人来时是几点”,以分散被讯问人的注意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通过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讯问这一特殊的交际活动可以帮助司法人员更科学地掌握讯问这一法律活动,以期对我国侦查实践有益。

[1]殷相印.刑侦讯问言语特征分析[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3,(4).

[2]陈意德,周四媛.预设、代码模式与言语交际[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5).

[3]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徐加庆等.讯问言语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159.

[5]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11,87.

[6]韩国权,薛宏伟.实用讯问语言[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0.178-179.

[7]张发勇.语用预设与审讯语言应对研究[J].考试周刊,2008,(16).

Abstract:Interrogation language is one of the objects of the study of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of applied linguistics,and it is a special activity of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It has something in common with other verbal communications,but its particularity is more important.The special communication circumstance of interrogation makes the interrogation language have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from other languages.It's very helpful for investigation practice to analyze the language application in interrogation and seek for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ways of language expre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s.

Key words:linguistics;interrogation language;preinstall

(责任编辑:王道春)

Linguistic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rogation Language and Pre-installation

CHEN Da-wei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038,China)

D918.2

A

1008-7575(2010)03-0035-03

2010-03-12

陈大为(1983-),男,山东平度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部诉讼法学专业,主要从事侦查讯问学研究。

猜你喜欢

讯问语言学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论我国辩护律师对侦查讯问录音录像的阅卷权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非法讯问与监控式讯问机制
非法讯问与监控式讯问机制——以公安机关侦查讯问为中心的考察
关于冬天
社会语言学名词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