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CT诊断征象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0-09-11蒋兆贯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0年11期
关键词:寰枢齿状寰枢椎

刘 栋,夏 鹏,蒋兆贯,张 涌,沈 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无锡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江苏 无锡 214001)

儿童寰枢椎半脱位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伴头颈部偏斜及活动受限,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用于其诊断的各项CT后处理技术已非常成熟[2-3],本文总结本院的46例病例,就其多项CT诊断征象的临床价值进行统计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收集本院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46例初诊及其2周后复查的CT资料,按其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分为明显改善组及部分改善组,明显改善组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4~10岁,平均7岁;部分改善组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4~10岁,平均8岁;均无明确外伤史,无明显临床差异。

1.2 检查方法

病人仰卧位,尽量保持头颈体部居中、左右对称,避免头过伸或过曲;做旋转功能判定时,病人头颈部向一侧最大角度自主旋转。采用东芝16层(Aquilion TM 16 CFX)螺旋CT扫描。 扫描参数为:120kV,150mA,0.5s/360°,螺距 3.2,扫描层厚1mm。扫描后均作1mm层厚、0.5mm间隔图像重建+多平面重建。

1.3 诊断征象的判别标准

1.3.1 枢椎齿状突侧移位

选择与寰椎两侧横突孔中心连线平行且通过齿状突中心轴层面,测量齿状突与两侧侧块之间距离,相差>1mm为枢椎齿状突侧移位阳性[4]。

1.3.2 枢椎齿状突后移位

选择通过齿状突中心轴的矢状面,测量寰椎前结节后缘与齿状突前缘的距离,根据Fielding分型[5],Ⅲ型以上寰齿前间隙>3mm,为枢椎齿状突后移位阳性。

1.3.3 寰枢椎旋转

图1 ,2 寰枢椎相对旋转角度测量方法示意图。Figure 1,2. Atlantoaxial relative rotation angle measurement diagram.

1.3.4 寰枢椎旋转功能障碍

病人头颈部向一侧最大角度自主旋转后扫描,同上方法测量寰枢椎旋转角度,与原左右居中位时寰枢椎旋转角度之差即为寰枢椎可转动角度,参考郁万江等研究[6],取<8°寰枢椎旋转功能障碍为阳性。因初诊时病人临床症状较重且多有自觉回旋功能障碍,故未做旋转后扫描。

2 结果

2.1 一般影像表现

寰枢关节半脱位从影像学上可见到侧向脱位、前后向脱位、复合型脱位以及旋转型脱位等多种形式[7]的脱位表现。

2.2 CT诊断征象与统计分析

齿状突侧移位见表1。

枢椎齿状突后移位见表2。

寰枢椎旋转见表3。

寰枢椎旋转功能障碍见表4。

3 讨论

表1 齿状突侧移位各组比较

表2 枢椎齿状突后移位各组比较

表3 寰枢椎旋转各组比较

表4 寰枢椎旋转功能障碍各组比较

3.1 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病因分析

生理上儿童关节囊和韧带弹性很大,寰枢椎之间的关节面较成人浅,钩突发育不全,活动度大,另外儿童头部较大但颈部肌肉较弱,也是寰枢关节半脱位在儿童常见的原因[8];病理上儿童咽后壁炎症可累及寰枢关节囊及韧带,从而减弱其应有的固定制约作用,另外不良姿势或椎小关节过度运动及损伤造成的颈部肌肉痉挛,及其造成寰枢关节囊及韧带的损伤,也是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原因。

3.2 CT鉴别征象临床价值探讨

3.2.1 枢椎齿状突侧移位

儿童关节囊和韧带松弛的生理特点,造成儿童寰枢关节较成人活动度更大,齿状突轻度移位时可不造成明显临床症状,或者齿状突侧移位作为生长变异本来就存在。郁万江发现儿童组齿状突左右间隙不对称及程度均大于成人组[9],王志业的研究称这种不对称有可能是一种生长变异的结果[10]。本组病例初诊组与明显改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部分改善组与明显改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可见齿状突侧移位征象的诊断价值是受一定限制的。

3.2.2 枢椎齿状突后移位

Fielding认为寰齿前间隙>3mm就可能有横韧带损伤[5],韩镜明的统计中各年龄组儿童寰齿前间隙≤3mm[11]。本组病例以此为标准,初诊组、部分改善组均与明显改善组有显著差异,枢椎齿状突后移位征象的诊断价值是明确有意义的。

3.2.3 寰枢椎旋转

在平卧左右居中位扫描时寰枢关节仍有相对旋转,表明寰枢关节有居中复位障碍。陶春生等[12]作者目前仍沿用1930年由Bell提出的“自发性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来命名。本组病例初诊组、部分改善组均与明显改善组有显著差异,寰枢椎旋转征象的诊断价值是明确有意义的。

3.2.4 寰枢椎旋转功能障碍

谭佳强等[13]认为:半脱位一旦发生,椎旁静脉回流受阻,加强颈部软组织肿胀,使保护性的半脱位发生固定不易复位,造成寰枢椎旋转功能障碍,另外颈部肌肉痉挛及保护性体位也是重要原因。本组病例部分改善组与明显改善组有显著差异,寰枢椎旋转功能障碍征象的诊断价值是明确有意义的。

在诊断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多个CT征象中,枢椎齿状突后移位、寰枢椎旋转及寰枢椎旋转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是明确有意义的,枢椎齿状突侧移位征象的诊断价值是受一定限制的。

]

[1]Sabbe MB,Mortelmans LJ.Atlantoaxial rotatory subluxation[J].Eur J Emerg Med,2008,15(5):283-285.

[2]Been HD,Kerkhoffs GM,Mass M.Suspected atlantoaxial rotatory fixation-subluxation:the value of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ning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J].Spine,2007,32(5):163-167.

[3]孙洁,干芸根,薛冠英,等.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价值探讨 [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7):1019-1021.

[4]吉士俊,潘少川,王继孟.小儿骨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83.

[5]Fielding JW,Hawkins RJ.Atlantoaxial rotatory fixation[J].Bone Joint Surg(am),1977,59:37-44.

[6]郁万江,王志业,徐爱德.正常人寰枢椎相对旋转的CT研究与旋转固定的对照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2(4):282-284.

[7]段少银,黄锡恩,林清池.影像学检查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价值[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7(2):94-97.

[8]Lee SC,Liu TN,Lee ST.Atlantoaxial rotatory subluxation in skeletally immature patients[J].Br J N Eurosurg,2007,32(5):163-167.

[9]郁万江,孙咏梅,徐爱德.正常人寰枢关节间隙的CT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12(5):325-328.

[10]王志业,徐爱德.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4,3(5):382-383.

[11]韩镜明,刘新,付桂兵,等.寰枢椎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7):593-594.

[12]陶春生,倪斌,王建,等.小儿寰枢关节旋转固定或脱位的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7):447-450.

[13]谭佳强,张德高,刘正全.小儿特发性寰枢椎半脱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23.

猜你喜欢

寰枢齿状寰枢椎
寰枢关节的解剖与功能研究
寰枢椎不稳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颅底凹陷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术后齿状突下移程度对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31例临床诊治观察
2016广总脊柱外科论坛暨经口寰枢椎内固定(TARP)技术及颈椎前后路内固定技术workshop学习班掠影
X线断层融合摄影在Halo架固定结合枕颈融合治疗寰枢关节脱位术后评价中的价值
儿童寰枢椎脱位的诊断与治疗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五)
寰枢椎脱位诊断与分型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二)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齿状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齿状突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