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瑞士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
2010-09-11高金田马祥芹
高金田 马祥芹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
中国与瑞士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
高金田 马祥芹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
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贸易结合度、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经常市场模型等工具对中国与瑞士贸易的互补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瑞士在比较优势上存在明显差异,两国之间的贸易无论是在出口还是在进口上均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瑞经济的持续增长会推动双边贸易的持续增长,两国的贸易增长潜力巨大。
贸易结合度;比较优势;贸易互补性
瑞士是同中国建交最早的西方国家之一,自1950年建交以来,两国积极开展经贸合作。1974年12月,中国同瑞士签订《中瑞贸易协定》并成立了中瑞贸易混合委员会。1979年,瑞士政府给予中国普惠制待遇。[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加强,双边贸易快速发展。近年来,中瑞两国高层互访频繁,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2004年,瑞士成为15个最大的对华投资国之一。[2]2007年7月,瑞士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为双边经贸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2008年,中瑞双边贸易额超过113亿美元,同比增长18.2%。2009年1月,两国政府决定于下半年开始中瑞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为正式启动有关谈判做好准备。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瑞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为双方进一步发展经贸合作和提升双边经贸关系的层次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因此,研究中瑞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借鉴意义。
一、中瑞双边贸易现状
(一)双边贸易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瑞双边贸易快速发展。如图1所示,2000-2008年,两国双边贸易呈现连年增长的态势,中国对瑞士的出口额由7.5亿美元增长到39.2亿美元,年均增长25.8%;中国自瑞士的进口额由14.6亿美元增长到73.9亿美元,年均增长22.9%,双边贸易额由22.1亿美元增长到11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23.3%。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瑞两国的进出口贸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中国对瑞士出口26.6亿美元,同比下降32%;中国自瑞士进口69.5亿美元,同比下降5.9%,双边贸易总额为96.1亿美元,同比下降15%。受全球经济复苏推动,2010年中国与瑞士的双边贸易恢复增长,据瑞士海关统计,2010年1-3月中瑞双边贸易额为28亿美元,同比增长24.8%。其中,瑞士对中国出口14.2亿美元,同比增长32.8%;自中国进口13.8亿美元,同比增长17.6%。截至目前,中国已成为瑞士的第九大出口市场和第九大进口来源国。[3]
图1 2000-2009年中瑞双边贸易情况
(二)贸易结合度分析
贸易结合度(Degree ofTrade Connection,TCD)主要用于分析两国双边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它是由经济学家布朗(Brown,1947)提出,后经过小岛清(1958)等人的研究得到了完善。其计算公
式为:[4](P139)
其中,TCDij为i国对j国的贸易结合度,Xij为i国对j国的出口额,Xi为i国的总出口额,Mj为j国的总进口额,Mw为世界的总进口额。如果 TCDij大于1,表明i国和j国的贸易联系比较紧密;如果TCDij小于1,表明两国的贸易联系还比较松散。
表1计算了2000-2008年中国和瑞士的贸易结合度,中国对瑞士的贸易结合度和瑞士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均小于1,表明中瑞两国的贸易联系还比较松散,尤其是中国对瑞士的贸易结合度一直低于0.3,表明中国对瑞士的出口水平远远低于同期瑞士的进口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也就是说瑞士的市场潜力还很大。瑞士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均高于同期中国对瑞士的贸易结合度,说明瑞士出口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大于中国出口对瑞士市场的依赖程度。此外,近年来中国与瑞士的贸易结合度呈小幅上升趋势,表明两国的贸易联系正在增强。
表1 2000-2008年中瑞两国的贸易结合度
以上分析表明,近年来,中瑞两国的双边贸易虽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但两国的贸易联系还不够紧密,双方的市场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中瑞两国应该继续加强经贸合作,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努力扩大双边贸易规模。
二、中瑞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一)比较优势分析
中瑞贸易的比较优势可以借助美国经济学家Balassa(1965)提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来分析。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衡量一国各类产品的比较优势的重要指标。通过比较两国各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可以进一步分析两国在各类产品上的互补性及变化趋势。RCA的计算公式为:[5]
其中,RCAki为i国在k类产品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ki为i国在k类产品上的出口额,Xi为i国的总出口额,Xkw为世界在k类产品上的出口额,Xw为世界的总出口额。如果 RCAki大于1,表明i国在k类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RCAki小于1,表明i国在k类产品上不具有比较优势。RCAki越大,表明比较优势越显著。
为了动态地考察中瑞两国各类产品的比较优势,本文参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Rev.3),按1位数将国际贸易商品分为10大类①《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Rev.3)中各类商品名称为:SITC0食品及活动物;SITC1饮料及烟类;SITC2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SITC4动植物油脂及蜡;SITC5化工制品及有关产品;SITC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7机械和运输设备;SITC8杂项制品;SITC9未分类的制成品。其中,SITC0-4类为初级产品,SITC5类和SITC7类为资本或技术密集的制成品,SITC6类和8类为劳动密集的制成品,SITC9类为未分类的制成品。,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 Database)的数据,计算了2000-2008年中瑞两国各大类产品的RCA指数,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2000-2008年中国和瑞士各大类产品的RCA指数
分析表2的数据可以发现:
(1)在初级产品方面,中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瑞士在SITC1饮料及烟类上由比较劣势转变为比较优势。此外,中国在初级产品上的 RCA指数不断下降,如SITC0食品及活动物和SITC2非食用原料的RCA指数分别由2000年的0.93和0.56下降到2008年的0.42和0.22,表明中国的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的比例不断下降,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可见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已初见成效。
(2)在劳动密集的制成品方面,中国均具有比较优势,瑞士仅在SITC8杂项制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其中,在SITC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上,中国一直保持稳定的竞争优势,而瑞士的竞争力逐渐减弱,并已经失去比较优势;在 SITC8杂项制品上,两国虽均具有比较优势,但专业化分工不同,中国在第84章服装及衣着附件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瑞士在第88章摄影器材、光学物品及钟表上的竞争优势显著。2008年,服装及衣着附件占中国对瑞士出口的SITC8类产品总额的68.9%;摄影器材、光学物品及钟表占瑞士对中国出口的SITC8类产品总额的59.8%。
(3)在资本或技术密集的制成品方面,中国和瑞士各自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在SITC7机械和运输设备上,中国已经由比较劣势转变为比较优势且竞争优势不断增强,而瑞士一直处于比较劣势。在SITC5化工制品及有关产品,瑞士一直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而中国在这类产品上一直处于比较劣势。
(4)在第SITC9未分类的制成品上,中瑞两国都不具有比较优势。
以上分析表明,中瑞两国在 SITC0、SITC2、SITC3、SITC4和SITC9类产品上都不具有比较优势,在SITC8类产品上虽都具有比较优势,但专业化分工使两国在具体产品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 SITC1、SITC5、SITC6和 SITC7类产品上,中瑞两国的比较优势互相交错,中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正是瑞士的比较劣势产品,而瑞士的比较优势产品正是中国的比较劣势产品。两国比较优势产品的差异,为中瑞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奠定了基础。
(二)贸易互补性分析
中瑞贸易的互补程度可以利用于津平(2003)提出的贸易互补性指数来具体测算。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Ckij为i国和j国在k类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指数,RCAki为i国在k类产品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kj为j国在k类产品上的显示性比较劣势指数,表示j国k类产品的进口比例相对于世界k类产品的进口比例的大小。Ckij是 RCAki与 RCAkj的乘积。Ckij越大,表明i国和j国在k类产品上的互补性越强。
Cij表示i国和j国的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它是所有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加权平均值,加权系数为世界贸易中各类产品的贸易比重。Cij越大,表明i国和j国的出口产品与进口产品之间的吻合度越大,两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越强。[6]
根据上述公式,分别计算2000-2008年中国出口与瑞士进口在各大类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指数、瑞士出口与中国进口在各大类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以及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见表3和表4)。
表3 中国出口与瑞士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
表4 瑞士出口与中国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
分析表3和表4的数据,可以发现:
(1)中国出口与瑞士进口的贸易互补性主要表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尤其是在SITC8杂项制品上的互补性最强,平均水平达3.86,因此中国应该对瑞士增加这类产品的出口。此外,近年来,中国出口在初级产品上的互补性逐渐减弱,如在SITC0食品及活动物上,贸易互补性指数由2000年的0.696下降到了2008年的0.353,下降幅度达50%。而中瑞两国在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上的互补性逐渐增强,特别是在SITC7机械和运输设备上,其2008年的贸易互补性指数是2000年的1.63倍,表明这类产品的贸易增长潜力很大。
(2)瑞士出口与中国进口的贸易互补性主要表现在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尤其是在SITC5化工产品上的互补性最强,平均水平达3.62,这类产品正是瑞士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此外,瑞士出口在初级产品SITC2非食用原料上的互补性有增强的趋势,因此,瑞士应该对中国增加这类产品的出口。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瑞士出口的互补性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具体来说,在SITC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上的互补性不断减弱,由2000年的1.665下降到了2008年的0.57,下降幅度超过50%,而在SITC8杂项制品上的互补性不断增强,由2000年的0.786上升到了2008年的1.75,上升为原来的2倍多,所以在对中国的贸易中,瑞士应该减少 SITC6类产品的出口,增加SITC8类产品的出口。
(3)从总体上看,2000-2008年,中国出口与瑞士进口的综合互补性指数先下降后上升,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但始终大于1,表明中国的出口供给与瑞士的进口需求吻合度较高。瑞士出口与中国进口的综合互补性指数虽逐渐下降,但平均值仍有1.02,表明瑞士的出口供给与中国的进口需求具有很好的吻合性。综上所述,中国与瑞士的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加强中瑞经贸合作有利于两国更好地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从而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
三、中瑞贸易增长的潜力分析
中瑞两国贸易的互补性使两国双边贸易的持续发展成为可能,进一步探寻中瑞贸易的增长源泉,有利于两国明确贸易发展路径,从而继续挖掘市场潜力,扩大双边贸易规模。本文运用程毕凡提出的经常市场份额模型来分析中瑞双边贸易的增长源泉。经常市场份额模型如下所示:[7](P179)
其中,x表示出口增长率,m表示市场扩大效应,s(1+m)表示竞争力提升效应,可以将其一步分解为s和sm,s表示市场份额的增长,sm表示相互作用效应。市场扩大效应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保持其出口份额不变的情况下,世界出口增长会产生的影响。竞争力提升效应反映了由于相对竞争力的变化所造成的额外出口增长。
利用该模型对中瑞贸易增长源泉进行定量分析(表5和表6),结果表明:
(1)2000-2009年,中国对瑞士出口年均增长19.4%,其中市场扩大效应为7.74%,竞争力提升效应为11.66%。因此,在中国对瑞士的出口中,出口增长贡献最大的是竞争力提升效应,表明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2)2000-2009年,瑞士对中国出口平均增长19.71%,其中市场扩大效应为18.97%,竞争力提升效应为0.74%。所以,中国的市场扩大效应在瑞士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中起了主导作用。
按照宏观经济理论,影响市场扩大效应的主要因素是目标市场的收入增长水平;影响竞争力提升效应的主要因素是出口国的国内需求程度和生产技术水平,而这些指标的改善和提高则取决于中瑞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8]如果用 GDP来衡量两国经济的增长情况,如图2所示,2000-2008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9.9%,瑞士经济的增长速度虽低于中国,但也取得了稳定增长,年均增长2.1%。可以预期,在未来中瑞两国的经济会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中瑞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会加强市场扩大效应和竞争力提升效应,因而中国与瑞士之间的贸易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表5 2000-2009年中国对瑞士出口的增长源泉分析
表6 2000-2009年瑞士对中国出口的增长源泉分析
图2 2000-2008中瑞两国的 GDP增长情况
四、结论和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近年来,中瑞两国的双边贸易快速发展,但贸易联系还不够紧密;中国与瑞士之间的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两国的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吻合程度较高,为双方加强经贸合作提供了基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是两国贸易增长的源泉,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会加强这两种效应,从而推动双边贸易的持续增长,因此,中瑞贸易的发展潜力巨大。
为了充分挖掘贸易发展的潜力,进一步提升两国的经贸合作发展水平,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努力扩大双边贸易规模,强化经贸联系
瑞士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产业结构层次较高。瑞士的化工、医药业、旅游业、金融业十分发达,其精密仪器、钟表更是远近闻名。但是瑞士经济客观上受到国内市场狭小和资源缺乏的制约,因此外向型经济是瑞士的必然选择,瑞士95%的原料、能源和60%的消费品依靠进口;工业产品的70-90%外销。[9]而中国是正在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层次低于瑞士。成本相对低廉且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中国在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而且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因此,中瑞两国应该利用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加强经贸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2)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是中瑞双边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两国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增加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努力提高产品品质和产品的附加值,既有利于保持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能够扩大具有潜在竞争力产品的出口增长空间,从而在更大程度和范围上促进两国的贸易。
(3)加强双方经贸合作,促进中瑞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中瑞贸易呈现较强的双向互补性,这构成了建立中瑞自由贸易区的基础,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必然会为两国带来许多政策优惠,诸如进出口关税的大幅度削减,贸易壁垒的大量减少等等。在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如果两国给予具有互补性的产品更多的政策优惠,增加这些产品的贸易规模,将互补性转化为共同的利益,这对今后进一步加强双方经贸合作,扩大经贸规模具有重大的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同瑞士的关系[EB/OL].http://www.fmprc.gov.cn/chn/pds/gjhdq/gj/oz/1206_37/sbgx/.2009-07-16/2010-01-26.
[2]任丁秋.京瑞经贸合作商机巨大[J].投资北京,2006,(4):92-9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0年1-3月瑞士货物贸易及中瑞双边贸易概况[EB/OL].http://www.mofcom.gov.cn.2010-04-30/2010-05-03.
[4]汪斌.国际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导论——一个一般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应用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Balassa.Trade Liber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J].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1965,(33):92-123.
[6]于津平.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J].世界经济,2003,(5):33-40.
[7]程毕凡,谢陈秀瑜.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会,2004.
[8]杨希燕,王笛.中俄贸易互补性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7):71-77.
[9]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瑞士国家概况[EB/OL].http://www.fmprc.gov.cn/chn/pds/gjhdq/gj/oz/1206_37/.2009-07-16/2010-01-26.
Abstract:From the standpoint of empirical analysis,by using degree of trade connection,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trade complementarity index and regular market share model,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trade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China and Switzerlan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remarkable differenc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the two countries and the trade complementary is strong either in export or in import.The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and Switzerland will propel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the bilateral trade and there exists huge potential in their trade growth.
Key words:degree of trade connection;comparative advantage;trade complementarity
责任编辑:王明舜
Empirical Analysis on Trade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China and Switzerland
Gao Jintian,Ma Xiangqin
(Economics College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F752
A
1672-335X(2010)05-0053-05
2010-04-30
高金田(1962- ),男,山东青州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世界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和海洋经济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