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致肝损害效果分析
2010-09-10刘方军
刘方军
笔者所在医院自2004-09~2009-03共收治因抗结核药引起的肝功能损害93例,其中48例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3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59例,女34例;年龄18~68岁,平均39.6岁。肺结核79例,骨关节结核8例,肠结核3例,结核性腹膜炎2例,喉结核1例。肝损害符合以下标准:①既往无肝炎病史;②病前有明确的抗结核药物史,所用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利福喷定、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等;③用药前肝功能正常;④用药后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纳差,皮肤黄染等,检验肝功能ALT、AST和TB大于正常上限2倍;⑤除外其它原因所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治疗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48例,对照组(甘草酸二胺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肝功能损害程度相仿,且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697.5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胺注射液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同时给予维生素C 2.0 g,门冬酸钾镁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有8例,对照组有 4例,患者因 ALT≥480 U/L或 TB≥68.4 μmol/ml,暂停利福平,待肝功能好转后继续口服利福平或换用利福平治疗。两组患者保肝治疗均为4周。
1.3 疗效判断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好转,ALT、AST和TB较治疗前降低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的改善未达到上述标准。组间显著性分析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 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48例,显效27例占56.25%,有效18例占37.50%,无效3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45例,显效19例占42.22%,有效15例占33.33%,无效11例;总有效率75.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抗结核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较多,如肝肾功能损害、皮疹、高热、关节疼痛等,而以肝脏损害最常见[1]。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功损害一般认为是由于人体特异性引起毒性代谢产物积聚所致。在正常人的安全剂量下,对代谢特异质患者可能有强烈的肝毒性[2]。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多在应用药物初期出现,20 d以内占85.4%,一般以应用2个月内最常见,其中以利福平与吡嗪酰胺引起者多见,其次为异烟肼与对氨基水杨酸钠[3]。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时,由于肝功能损害,常可影响结核病的治疗,甚至影响患者生命。笔者认为,对需要长期口服抗结核药物者要定期复查肝功,尤其抗结核药物应用的前2个月,以便早期发现肝功损害,及时保肝治疗,同时选用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的氨基糖甙类和乙胺丁醇,必要时暂停利福平和吡嗪酰胺,选用作用更强而肝功能损害作用更小的利福喷定等均可有效预防肝功能损害[4]。对肝功能损害者静脉滴注多烯磷脂酰胆碱疗效显著,总有效率93.75%,有助于抗结核治疗的顺利完成。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s)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s)
组别 ALT(U/L) AST(U/L) TB(μmol/ml)治疗组治疗前 182.10±40.25 153.12±36.72 76.84±12.76治疗后 2 周 74.23±18.30 56.84±17.20 35.17±6.30治疗后 4 周 35.70±16.90 29.30±9.17 16.80±3.30对照组治疗前 179.32±40.78 155.64±37.10 75.30±12.17治疗后 2 周 88.75±30.17 84.38±16.74 42.38±7.05治疗后 4 周 44.14±12.17 39.77±10.23 19.01±3.87
[1]袁 原,蔡 颖,吴小梅.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47例治疗体会.临床肺科杂志,2003,8(6):569.
[2]王宇明.应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肝损害的诊治.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8):454.
[3]张秀传,王 艳.应用抗痨药物后肝损害48例临床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05,10(4):481.
[4]杨 松,张耀宇,殷建国.抗痨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复方甘草甜素的治疗作用研究. 临床肺科杂志,2005,10(7):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