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位(群)的高职《森林培育技术》课程内容改革探索

2010-09-10赵忠宝崔力拓赵美微刘传才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培育森林

赵忠宝,崔力拓,赵美微,刘传才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基于岗位(群)的高职《森林培育技术》课程内容改革探索

赵忠宝,崔力拓,赵美微,刘传才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力军,是生态保护的重要载体。《森林培育技术》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改革。以就业导向等为原则,采取优化课程内容,突出实用性等措施,对高职生态环境保护专业的骨干课程《森林培育技术》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进行改革探索。

《森林培育技术》;就业导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

林业是一项公益事业和产业,是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在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城市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21世纪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和生态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其中森林覆盖率是一项重要考核指标,林业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作为林业一线技术人员的主要培养单位,高等职业院校对林业相关课程教学进行调整与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森林培育技术》是生态环境保护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是学习生态恢复与工程技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城市林业、水土保持等课程的专业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技术技能课。本文针对《森林培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3年探索,旨在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提供参考。

1 《森林培育技术》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及原则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学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课程改革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同的工作岗位具有不同的专业内容要求,也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课程的设置要按照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来确定。课程内容建设要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林业技术的市场需求为导向,让专业技能紧密对接就业岗位。笔者根据3年来对人才市场相关专业工作岗位的调研分析,总结出《森林培育技术》这门课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和相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见图1。

图1 《森林培育技术》职业岗位群和岗位能力

课程改革坚持以林业技术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原则。《森林培育技术》这门课属于典型的技术类课程。林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林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许多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不断出现,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成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森林培育技术》课程内容应做到与时俱进。《森林培育技术》还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森林培育技术》的教学改革必须紧密结合河北省实际,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2 《森林培育技术》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2.1 课程体系改革

2.1.1 优化课程内容,突出实用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术、技能为目标的教育。根据对《森林培育技术》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分析,构建了以林业技术培养为核心,园林绿地建设为拓展,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体系,把《森林培育技术》分成“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和“林木种植与养护技术”两门课程。“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分两大模块,“林木种植与养护技术”分六大模块。课程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森林培育技术》课程内容体系

2.1.2 强化课程设计,突出实践性

课程设计是强化知识应用的重要途径,是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化的关键,是巩固学生课堂知识和提高其动手能力的有效措施。针对课程模块,给学生安排适当的苗木培育技术、造林规划设计和施工监理等知识要点,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生态工程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造林规划设计上,将3~5个同学分为一组,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必须完成课程设计的设计说明书和设计方案草图,然后由老师推选一个方案参与其它小组设计方案的评比。参与评比方案的同学加5分,小组其他成员加3分,作为课程教学平时成绩的一部分。通过课程设计主要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教学方法改革

2.2.1 多元化教学

《森林培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方法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对每一节课,都精心设计,合理安排,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切忌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第一堂课“绪论”的时候,课前10分钟让学生预习本节课要讲的内容,并提出一些问题,接着采用启发式提问,让学生回答问题,并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概括补充,然后采用板书讲解,列出本节的知识要点,最后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并茂、信息量大等特点,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在每一章结束后,安排1节时间让学生作本章小结,并展开举行讨论。

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大学教学的主要手段,但完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学生不容易接受,会造成学生产生疲劳感,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 实践性教学

《森林培育技术》这门课实践性很强,只讲理论而没有实践教学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和时间,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配置,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时间配置在3∶2,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性教学主要在实践基地进行。目前实践教学主要分布在北戴河海滨林场、昌黎县林果苗木繁育基地、北戴河苗圃等3个实践基地。实践教学采用“1+5”的模式,即1个技术人员或老师带5个学生,手把手教,直到教会为止。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掌握了主要知识要点和难点,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化与延伸。同时实践教学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3 学生自主教学

教学方法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听课,这种教学方法极易导致学生学习的低效率。在学生自主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角,课前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查阅资料、制作PPT等工作,从而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掌握的知识更多,思路也更开阔。

该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适合所有学生。只有对合适的学生,在适当的课程、适当的时机运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3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水平决定着专业建设的水平,师资队伍的提高与改善是课程改革的基础。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具有“双师型”素质和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科研能力。根据这一要求,主要采用以下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强化教师的双师型素质。主要采取主讲教师到生产或施工一线去学习和实践,有些教学内容放到实践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同时还聘请具有指导实践能力的技术高工到学校或一线给学生讲座和指导,让学生懂得今后就业时应具备的各种职业素质,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努力方向。二是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鼓励和组织本课程组教师参与生态建设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科研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本专业组教师先后参与生态建设课题等10余项,教师通过科研提高了“双师”素质,带动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参与科研,提高了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

2.4 考试方法改革

过去对学生的考试主要通过期末一次闭卷考试来完成。这种考试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全面水平,学生只要在考前突击复习,就可以考试及格,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为了全面、准确、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近几年的改革,《森林培育技术》这门课采用“1+3”的考试模式,即总成绩=闭卷考试(1)+实践成绩、综合能力、考勤(3)。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主要测试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综合知识的应用。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察成绩包括实践态度(20%)、实践操作(60%)、实践报告(20%)。综合能力占总成绩的10%,由课堂发言、讨论、作业等综合评定。考勤占总成绩的10%。

3 结语

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培养综合型高素质技术人才是每所大学都十分关注的课题。大学培养的学生是否能适应市场和社会,关健是看专业的设置和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森林培育技术》课程在高职生态保护类专业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要求不断对其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和授课方式等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使其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便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1]苏付保,李荣珍,冯立新,等.森林培育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1):19-22.

[2]于海龙.论《森林培育学》的改革理念[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11):27-28.

[3]史永纯,黄石竹.《森林培育技术》高职教学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21(6):92-93.

[4]王秋梅,王忠波,邢贞相.水利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70(32):232-233.

[5]王宁,王鹏,辛刚,等.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调查与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0,14(3):159-161.

[6]吴永波.农林院校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2):43-45.

[7]陈明智,吴尉东,何良燕.《土壤肥料学实验》综合性教学初探[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2):188-192.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Content Reform of Forest Cultiv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Professional Post(Group)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Zhao Zhongbao,Cui Lituo,Zhao Meiwei,Liu Chuancai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Qinhuangdao Hebei066004)

Forestry is the main force i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ortant carrier in ecological protection.Forest Cultivation Technologyneeds reform urgently,which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and the times.The article,based on national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policy,employment-oriented principles and so on,taking measures such as optimizing the course content,highlighting practicality etc,explored the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 and examination method ofForest Cultivation Technology,which is the main course i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jor.

Forest Cultivation Technology;employment-oriented;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examination method

G624.0

A

1008-813(2010)05-0073-04

10.3969/j.issn.1008-813X.2010.05.023

2010-05-09

赵忠宝(1980—),男,河南滑县人,毕业于南度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陇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规划、林业生态工程与水土保持。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培育森林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