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危机事件与大学生自我应急能力的培养

2010-09-09

航海教育研究 2010年3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危机应急

邢 卓

(上海海事大学 法学院,上海 201306)

校园危机事件与大学生自我应急能力的培养

邢 卓*

(上海海事大学 法学院,上海 201306)

从界定高校突发事件及高校应急管理的内涵出发,分析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完善的应急体系,积极引导大学生自我应急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校园危机;大学生;自我应急能力;培养

目前,学校作为一种社会公共组织,随着办学的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在高校扩招和后勤社会化潮流下,大学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必须进行校园危机管理。

一、高校应急管理的特点

高校突发事件可分为:政治类事件、学校管理类事件、恶性伤亡类与学生意外伤害事件、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治安事件、学生行为触犯刑法的刑事案件、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等。[2]

高校应急管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性。首先,在学校中新生入学、老生毕业离校期间,学生进出流动量大,各种原因引发的治安事件时有发生。其次,在某些固定时间段,容易在校园内、教学区、学生食堂等形成流动或聚集高峰,是学校交通事故及治安问题的多发时间。再次,在寒暑假及重要的法定假日期间,绝大部分学生会离校回家,犯罪分子常常乘机作案。

第二,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薄弱。大学生安全自我防范意识薄弱,是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容易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1)思想麻痹大意,财物保管不当。(2)缺少社会经验,思想单纯。(3)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自救能力差。(4)缺乏履行义务的责任心。对于发生在同学中的违法、违纪事件,一些同学出于不希望同学被校方处分的心态,把违法、违纪事件私了解决,客观上纵容了此类行为,并给学生及当事人都留下再次被侵害的可能性。

第三,现有应急管理工作机制难以适应高校应急管理保卫工作的现实需要。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来,各高校都结合自身改革的实际情况,对应急管理机构设置进行了调整。同时,公安部关于企事业单位公安机构改革的意见下发后,各高校的保卫机构也先后进行了改革。目前,学校的保卫机构主要有两种形式:保卫机构和公安机构。大多数高校都只有保卫机构,部分学校中尚未设立校园保卫机构,少数学校仍采取合署办公的形式。

二、高校公共安全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1.高校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国内学校相继发生了一些涉及面广、危害性大的突发事件,使人们意识到校园再也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象牙塔,也使高校直面“校园危机管理”这一课题。

2.高校突发危机事件应急管理意识淡薄

一方面,有些学校对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不足,认为学校内外环境比较单纯,相对稳定、封闭,很少有风险。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现代化,学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办学体制日趋多元化,学校与社会的交流越来越快捷,介入学校管理的因素也愈发多元。另一方面,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属于“高投入、低产出”的投资项目,学校在管理上经常探讨的是通过什么行为可以将学校的社会声誉迅速提高,却较少讨论哪些行为可能会将一所学校的声誉摧垮。管理者的目光更多关注于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很少涉及高校的隐患。

3.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不足

根据资料显示,不少高校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由于缺少准备或准备不充分,出现手足无措、决策不当、管理混乱的局面,甚至造成突发事件扩散蔓延,学校管理失序。实践层面上,主要靠经验去处理,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的现实状况对研究层面的进一步拓展提出了诉求。

三、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及学生自我应急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的意义

第一,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有利于维护社会和校园的稳定。我国学校处在规模和质量并重的发展期,在这样的过程中,将会出现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存在发生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可能。由于缺乏能够预防、察觉、化解突发事件的内在机制,就需要从理论上对现阶段校园内的矛盾、冲突、成因、影响、预防、控制、消除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采取相应应急措施,解决这一关系到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第二,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有利于提高学校突发事件的防御和保持能力。当代危机冲突理论认为,没有一个社会系统是整合得十分完美的,包括群体性突发事件在内的社会系统中的冲突是普遍存在的,它随时存在、随时发生。

第三,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人是社会的人,无时无刻都处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矛盾和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化解矛盾与冲突,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2.学生自我应急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对高校大学生危机意识的调查表明,曾经参加过危机培训并具备一定的应急能力的学生具备更强的危机应对意识。在校园危机管理中,学生既是客体也是主体,如何提高学生应对危机的认识与应急能力,是校园危机管理顺利进行的关键。[1]

(1)目标。学生自我应急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有利于增强广大师生的应急意识,提高师生对突发事件的熟悉度,增强学校和师生的危机应对能力,改进高校的突发事件事前管理。

(2)内容。一是心理培训。主要是通过加强危机意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处理紧张心理的训练,让师生了解突发事件的特征,作好防范突发事件和承受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二是知识培训。注重开展危机识别、防范、处理、恢复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培训,不仅要对突发事件和学校突发事件的理论及危机管理中经常涉及的概念进行认知,同时,要对那些影响学校的突发事件及对人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突发事件进行识别和分析。更为重要的是,要对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多种防范措施以及各类危机发生后的具体应对处理方法进行细致介绍。知识培训可以通过讲座、自学、举办培训班和沙龙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三是沟通培训。重点训练师生如何消除沟通障碍,如何在平时与学生家长、政府部门、社区、校外媒体及其他高校等保持良好沟通,如何在危机的巨大压力下进行有效的沟通,掌握沟通的策略和技巧。四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组建及协同行动培训。主要是强调如何组建学生自我应急管理机构,并训练机构成员在具体的危机情境中将职责分工与团结协作有效结合,让他们学会在危机事件中集思广益、协同行动。五是学习应急管理预案。应急预案应当为学校的每一位学生所熟知,只有这样,学校在处理具体的突发事件时才能够保证思想和行动的统一,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也能得到提高。在培训中,应该将突发事件的管理预案作为学习的必修内容。

笔者建议,危机应对训练作为学校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来对待,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我应急能力。高校应积极培养学生在危机事件中的主体性地位,不让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保护、指责、评价的境地,要逐步培养学生面对危机时的干预能力、应急能力、处理能力以及恢复能力。(见图1)

图1 校园危机管理之学生应急能力的培养

3.培训方法

(1)工作指导培训法。基本适用于简单的任务,把突发事件按照时间序列分析,将应对的任务分解为若干步骤,说明并演示每一步骤并指出其中的关键点,边讲边学,直至完成所有步骤。

(2)授课法。安排适当学时与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对接。为加强趣味性,可以增加案例,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安排学生自行组成小组讨论相关的案例,通过生动的教学模式,促进自我应急能力的培养。

(3)演习法。让学生在未得到指导的情况下,扮演突发事件中的不同角色,模拟相关场景进行演习,加强学生间的合作,积极处理模拟的事件。同时,应当注重模拟演习行为的回顾与评估,以达到改进行为、加深印象的目的。

[1]孙 斌.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2):73-75.

[2]操光亮,吴有云.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分析与思考[J].保卫学研究,2006(1):44.

G647

A

1006-8724(2010)03-0102-02

2010-03-02

邢 卓(1980-),女,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危机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危机”中的自信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