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尚道德:孩子们成长的精神力量

2010-09-08李生滨

人民教育 2010年15期
关键词:义工德育活动

李生滨

西岗区是辽宁省大连市的中心城区,全区32所中小学,50所幼儿园,建有现代化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心、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学生2万余人。作为建设和谐西岗的先导,西岗教育发展已在大连市率先实现了科学发展、优先发展、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和特色发展。2007年通过辽宁省“双高普九”验收,为西岗教育实现新跨越夯实了基础;率先实施区域整体“小班化”教学改革,承办了由《人民教育》主办的全国首届中小学小班化教育研讨会暨环渤海地区论坛,“活力小班”经验向全国推广;率先建立并有效实施了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体系,全面提升了区域整体办学水平。西岗区“让每一个学生都进步”的教育理念以及“微笑每一个、健康每一个、智慧每一个、创新每一个、高尚每一个”的教育愿景,已逐渐成为现实。

大连一直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意识和道德意识作为德育的主线,创设了学工、学农、学军等多种德育形式,并依托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新时期,西岗区审时度势,深入思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坚持德育“市域为先、区域为本、校域为根”的原则不动摇,在传承大连本土德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德育内容和载体,努力将德育目标具体化、内容精细化、方法实效化、管理科学化,真正使德育让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有感悟、受教育。经过几年的探索,教育局在全面实施德育的同时,在经典吟诵、校园义工、网络德育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体现了区域德育特色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吟诵和歌唱中华民族传统古典诗文,曲调优美动听,节奏简明欢快,配以情境舞蹈,易学易唱易记。仿佛祖先就在孩子们的身边倾听,仿佛祖先在和孩子们一起歌唱,这优美感人的吟诵和歌唱,给孩子们自己听,给孩子们的父母听,给老师听,给祖先、未来听,在吟诵和歌唱中——

让孩子们在传统美德熏陶、滋养中成长

吟诵和歌唱中华民族古典诗文是西岗区中小学德育的一个有效载体。古典诗词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源泉。许多经典古诗文就是以小见大、循循善诱的德育教材,加强中华经典文化的探究和学习,对提高中小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度,提高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西岗区教育局专门下发《中小学“吟诵和歌唱经典诗文,走近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指导意见》,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与之有机结合,通过吟诵和歌唱这两种艺术形式实现中小学德育形式和载体的创新,让全区中小学生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受到艺术的感染和洗礼,让所有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都能在高雅的文化层面上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将来做人做事、成才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和思想根基。

——“四个落实”为保障

组织落实。形成区教育局行政干预,教师进修学校专业支持,学校具体落实三级联动组织网络。各校成立了由学校领导,德育主任、语文和音乐教研组长、班主任组成的经典吟诵领导小组,策划和部署学校经典吟诵活动,把活动设计、读本开发和教育科研相结合。

教材落实。聘请国学、音乐等教育专家,研究推荐适合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各年龄段学生诵读的《弟子规》、《论语》、《新学堂歌》等经典诗文,确保学生人手一册经典书籍;鼓励学校自主开发校本经典诵读教材。

师资落实。组织经典诵读活动骨干教师培训班,对全区语文、音乐教师进行专项朗读、吟唱专业培训,统一认识,明确经典诵读活动的目标、要求、途径和方法。

时间落实。各学校每周安排1~2次晨会课时间诵读经典,并利用每节语文课前3~5分钟进行诵读。除了诵读,每天还有10分钟的吟唱活动,并将此作为一日时间管理的必做内容。

——“五个结合”促成效

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中的长廊、楼梯充满诗画韵味,橱窗内陈列学生书写的《弟子规》、《三字经》等书法作品,教室里开辟经典诵读教育专栏。学校定期组织经典诵读主题班会、师生读书报告会、评选“诚信之星”、“礼仪天使”等活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启迪,将高尚品德内化为自觉行为。

与语文学习相结合。在语文课外阅读中融入经典诗文,学生人手一本读书笔记,把诵读诗文的体会以日记形式写下来;教师人手一本包含经典教育教学理论锦句、经典诗文摘录等内容的笔记本,每学年写一篇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教学案例、教学后记。开展用诗说话比赛、演讲比赛、古诗研讨课比赛、经典诗文字帖和读书笔记展示等各类师生共同参与的语文竞赛活动。

与艺术活动相结合。我们在全区中小学中开展《新学堂歌》吟唱活动,深得孩子们喜爱。每年定期组织西岗区海娃合唱团、学校合唱队进行国内外艺术交流,并挖掘师生潜力,将其他经典诗文加以配曲、演唱。同时通过美术课的写、画、贴、剪等形式,让学生把自己对古典诗文的理解通过配画、小手工、手抄报等形式表达出来。

与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经典诵读把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发扬民族优良传统作为重要达成目标,把诵读活动深入到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过程中。开展“走近诸子百家”的探究学习活动,把《三字经》和《弟子规》中有益的文明礼仪、尊老爱幼等典故作为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学生对照经典章句,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实践,逐步将经典中的思想精华内化为行为习惯。

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学校为主、家庭为辅,家校同读共进的诵读活动。制定《家庭教育公约》,把亲子共读经典作为“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重要内容。向家长推荐经典诗文网站,搭建亲子共读经典故事、绘画书法比赛等活动平台,邀请家长交流诵读教育经验,全面提高学生和家长的人文素养。

——吟诵经典成效斐然

每天清晨、中午、课间操,“人之初,性本善……”等古诗文诵读、吟唱的声音都会回荡在大连市第三十七中学的上空。这已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程。白云新村小学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编写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丛书,深受学生的喜欢。

2009年6月,西岗区教育局举办全区中小学谷建芬《新学堂歌》——中华传统古诗文少儿歌曲演唱会。2010年1月,又成功承办大连市首届“中华诵”中小学经典诵读比赛成果展演活动,好评如潮。

2010年1月下旬,西岗区教育访问团对友好城市日本岩手县花卷市进行了教育交流访问,其中“吟诵和歌唱中华传统经典诗文”的演出,让日本友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得到了花卷市当地中小学师生的普遍好评,赢得了国际声誉。花卷市议会议长高桥淑郎说:“孩子们的演出非常棒,这是我看到的最精彩的演出。这样的教育文化交流会不断地促进日中友好。”

在开展诗文吟诵、感受国学经典活动中,西岗的孩子们深入诗境,感受诗美,体味诗情,领悟诗蕴,品格得到提升,追求得到升华。

校园义工,体现出的核心价值是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捧出的是一颗爱心、责任心和助人之心,这是人性中的最美好、最崇高的境界,这也是学校德育追求的目标。小小校园义工,在给他人带去帮助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心灵的快乐和精神的升华——

让孩子们在劳动的欢愉中成长

西岗人有这样的共识:劳动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只有那种在亲身劳动中发现、展示和看到自己的人,才能敏锐地感受到长辈(包括父母、教师)道德力量的影响,敏锐地感受到集体的影响,才能真正成为可教育的人。

如何让学生在劳动中建立自己的信心,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才能和天赋,让劳动成为強大的德育力量?西岗区以“感恩心、责任感”为主题,把义工服务活动作为德育有效载体,让学生去关心别人,在义工服务活动中把自己的劳动、智慧奉献给别人。

——重引导,立规范

创设浓厚氛围。积极宣传义工先进事迹,向全区中小学发出开展义工活动的倡议,制定学生参与义工服务规范,让孩子们明白参与志愿服务既是“助人”,亦是“自助”;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我们邀请大连市慈善总会及星级义工对学生进行培训,向学生传授义工应有的价值观和服务技能,引导他们成为一名合格义工。在2008年先行试点的基础上,目前义工活动已在全区中小学校普遍开展。

联合多方力量。中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参加义工活动,需要依靠多方力量的配合和支持。教育局联合民政部门、文化部门、慈善总会、红十字会、街道社区、家长等社会相关部门及人员开展活动。一是给学生提供合适的义工服务场所,在社区、书城、图书馆和部分公共场所开发和设立更多适合学生参与的服务项目;二是参与对学生的义工服务考核,出具相关活动证明;三是对不适合独立参与的小学生则鼓励家长带领孩子一同服务,建立亲子义工队。

形成义工文化。义工社团建有网页,定期交流思想和体会。对学生做义工的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列入德育考核内容,作为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等评优评先活动的重要参考条件,记入个人档案。号召中小学组织小义工快板队等文化宣传队伍,定期深入社区、车站、市场、公园等人流集中区域进行宣传。利用义工网积极倡议在家庭向父母献爱心、在学校贡献一份力、在社会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倡议。设立“年度星级义工”和“优秀义工活动组织”奖项,定期开展义工表彰活动。

——手拉手,常态化

在活动机制的建立方面,西岗区结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及学习生活实际,形成了“手拉手、常态化”的义工服务活动特色。“手拉手”体现在小学生与父母之间、同学之间、中小学生之间;“常态化”指将义工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必修功课。在校内,侧重同学之间的手拉手义工互助、美化校园、参与大型活动组织等;在校外,引导学生立足社区,从身边小事做起,并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适合的义工活动场所,将义工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形成常态。

我们以义工意识的渗透教育为主,义工服务活动为辅,作为少先队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成立亲子义工队,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义工服务。2010年5月24日一早,西岗区五四路小学二(2)班的36名小义工,在家长和老师的陪伴下,在大连市奥林匹克广场开展“为玉树灾区小朋友卖报募捐”活动,一份报纸定价1元,但很多热心人都多付了报款,有的甚至往募捐箱里投了100元买一份报纸,从早晨8时到中午,共卖出700多份报纸,募集到1320元善款。孩子们通过大连市红十字会全部捐给灾区。

红岩小学将学生德育与红领巾义工社团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每天放学后,学生晓梅都要到她领养的社区小花园看看,“我通过查找各类有关种植的书籍和资料,了解相关知识。我一定要把我领养的小花园照顾好。”自从红岩小学红领巾小义工社团倡导开展“争做社区小主人”活动之后,红岩社区的每个小花园和橱窗都有专人“领养”。这些孩子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护绿小卫士”。他们为社区的环境卫生忙碌着,还为社区内的孤寡老人送去爱的温暖……

在中学,学校将义工意识培养和义工活动开展两线结合,由团委牵头成立义工社团组织,一方面加强义工意识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把学生参与义工服务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大连市第七中学学生义工定期到西岗区图书馆协助参与图书整理、清洁卫生、义务引导等活动。二十六中学的学生义工在校园内组织图书义卖活动,形成互相帮助、友爱和谐的人际氛围。尽管高中阶段学习生活很紧张,但是第五中学的学生们仍然抽出时间参加义工活动,“公共场所环保”、“义务向导站”、“爱心助学”等活动中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学生们收获很大。

西岗区委、区政府对义工队伍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对以义工的形式将未成年人组织起来的做法给予极大肯定。目前,西岗区有近30%的中小学生加入了义工社团组织,在市、区慈善总会注册的义工人数也逐年增多。学生通过做义工,在了解社会、为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强烈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保洁小卫士”、“爱心小天使”、“文明小使者”,受到社会的广泛称赞。

网络德育,是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背景下的网络德育建设、网络德育实施和网络德育引领。信息技术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每个孩子都拥有了网络世界,放大拓展了孩子们的学习领域、认知范围和成长空间,德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必须建立高效、可控、健康的网络德育——

让孩子们在网络环境中健康成长

网络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为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创设了良好的数字化环境。大连是一座具有浓厚现代气息的沿海开放城市,西岗区作为大连市的网络信息中心,多年来形成了“数字西岗”这一区域信息化发展特色,在西岗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区教育局在中小学全面实施了高水准、高层次的信息化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200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先进单位。这为西岗区教育有效地实施网络德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建设,提高网络素养

在硬件方面,我们重视信息系统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创建网络教育的高标准硬件环境。建设了高标准的“班班通”工程、安全与病毒防护系统、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信息化工程技术支持服务体系;构建了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研修系统、网络教育电视台系统等一系列标志性工程。

在软件上,注重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技术人员,对行政管理人员、校园网管理员、学科教师及精英团队开展培训。每所学校至少有两名专业教师参加网络管理员专业培训,学科教师全员参加学科教学应用技术培训。每年不定期举办其他应用系统培训班。

我们建立了中小学信息化工程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区服务站技术人员分片负责,下校现场指导,为学校及时解决问题,解除了基层学校在应用信息设备过程中的后顾之忧,提高了软硬件应用效益。

——利用网络,提升德育课程实效

在网络上搜集各学科中的中外学者、名家故事并结集成传记类读物,整理成语故事300则,形成区本德育教材,向全区中小学生推荐;结合各类德育课程与区本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向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将信息技术课与德育相结合,开发了上网指导课,开展相应的网络道德教育,并推荐一些与学习生活有关的优秀网站,让学生学会运用网络实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

——打造网站,拓展德育教育时空

建立德育主题网站,创新德育形式,让德育生动而有效。在西岗区德育主题网站上,设有“书香校园”、“我最喜爱的真心微笑”、“美文欣赏”、“中华传统美德”、“国防教育”等栏目,并建立“心理健康”和“班主任工作室”两大板块,通过“心理讲座”、“案例分析”等栏目,让教师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帮助教师学会自我心理调控;以科研、讲座、案例分析、论坛等形式,帮助班主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不断提升德育工作品质。同时,鼓励和支持中小学建立各具特色的德育网页,设立特色精品栏目,如“家校联系平台”、“教师博客”、“校园论坛”、“聊天室”和“电子信箱”等。

——开展活动,打造立体德育网络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网络开展各类德育专题研究性学习,由学生自行选择德育研究主题,如围绕“感恩心、责任感”的教育活动,开展“我的成长足迹”研究,進行“中国各地文化研究”及“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等。通过网络搜集资料,为全区学生建立网络数字博物馆。八一军营小学要求全校三~六年级开展不同层次的军营文化研究性学习,并确立“战斗英雄”研究项目,让学生在网络上寻找战斗英雄、研究战斗英雄,用英雄的高尚德行感化学生,并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

举办网络知识、网络创意、页面设计、个人网站等电脑网络大赛。为加深学生对网络的理解,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鼓励、指导学生设计制作网页或网站,建立个人主页,展示自己的风采。在西岗区各中小学的网站上,有很多学生网页,这些内容既是学生们知识的积累,又成为他们精神升华的原动力。

开展“网络与道德评说”活动。在德育网站上及时报道社会、学校中优良的或不良的行为习惯,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香炉礁小学利用校园电视台创办德育大讲坛,对社会热点问题展开网上主题调查与讨论,将科学引导和自主探究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关注道德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去调查、分析、理解和剖析,最后获得道德见解。

德育,是思想的引领,是心灵的对话,是人格的塑造,更是人本教育的灵魂所在。高尚道德,则是孩子们成长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西岗区德育的支点。

多年来,西岗区面向全体,以培养良好的社会化人格为目标,让孩子们在德育活动中继承传统文化,学会感恩与付出,懂得理解与合作,唤起自我教育的欲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西岗区充满活力、魅力无穷、影响深远的道德实践活动必然会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每个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必然会更有效地推动西岗区素质教育水平的再提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猜你喜欢

义工德育活动
“活动随手拍”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带上孙子做义工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当义工,好处多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连慈善义工工作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