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犬鉴别训练“握鼻嗅”方法的新尝试
2010-09-08王雅男
王雅男
警犬鉴别训练“握鼻嗅”方法的新尝试
王雅男
一、 传统的嗅嗅源方法
犬能否充分细致感受嗅源气味,对警犬的鉴别成功至关重要。嗅嗅源的基本要求是:犬根据训犬员的指挥,充分细致地感受嗅源气味,在嗅认过程中,不张口衔物、舔物或用前爪扒物,犬对所感受的嗅源气味产生兴奋,只有达到以上要求,犬才能在大脑中形成一种信号,对气味产生“记忆”。比较传统“握鼻嗅”和罐内嗅嗅源各自的利弊,总结如下:
(一)罐内嗅嗅源:鉴别罐相对封闭,嗅源气味相对集中,有利于犬充分感受气味,利用犬的探求反射,有利于调引犬的兴奋性,自然、主动地嗅认嗅源。但对于兴奋性过高或过低的犬所出现的扒、咬、舔、不嗅、假嗅等不良行为,训犬员很难掌控。
(二)传统“握鼻嗅”方法:训犬员可直接根据犬的呼吸频率判断犬的嗅闻状况,判断犬是否出现假嗅现象。过于兴奋的犬易出现的咬、舔嗅源等问题,训犬员不易掌控。并且传统握鼻嗅方法中嗅源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不利于犬充分感受气味。
基于罐内嗅嗅源和传统“握鼻嗅”方法的这些特点,我们所探索出的新方法可以说是融合了这两种嗅嗅源方法的优点,既能保证嗅源气味集中,使犬充分感受气味,也能避免犬破坏嗅源,还能使训犬员感知犬嗅认状况。
二、“握鼻嗅”方法的新尝试——容器式“握鼻嗅”
(一)容器式“握鼻嗅”的简介
传统的“握鼻嗅”方法就是训犬员右手用镊子夹着嗅源物品,左手轻轻握住犬的嘴部或轻托起下巴,下达“嗅嗅”口令的同时,右手轻轻抖动嗅源物品,使警犬充分感受嗅源气味。容器式“握鼻嗅”则是在传统的“握鼻嗅”方法上增加盛装嗅源物品的容器。训犬员先准备好一个漏斗状的容器,将嗅源物品从大口端放入容器,然后手持容器,小口部分对着犬的鼻子,左手轻轻握住犬的嘴部或轻托起下巴,下达“嗅嗅”口令的同时,使犬将鼻子伸到容器小口端感受气味。
(二)嗅源容器的介绍
1. 嗅源容器的材质:嗅源容器可选用塑料制品,一定不要选有刺激气味的材料。嗅源容器要和鉴别罐一样干净,若选择有刺激气味的材料,会严重影响犬对嗅源气味的感受。
2. 嗅源容器的形状:嗅源容器呈漏斗状,分大口和小口,大口可放物品,小口可让犬感受气味。且小口一端的圆面直径与犬鼻端的长短相当,不宜过大或过小。如下图:
3. 容器的制作方法:容器的制作方法十分简单,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漏斗状的物品,将其进行简单加工即可。例如,我们喝完可乐的塑料瓶子,将其在从上至下1/3处剪开,留下瓶口一段,将瓶口洗净晾干即可使用。
4. 容器的使用方法:用镊子将感染的物品(纱布、石块等)从大口塞入容器内,训犬员手持容器,左手轻轻握住犬的嘴部或轻托起下巴,将小口处对准犬的鼻子,下“嗅嗅”的口令。
三、容器式“握鼻嗅”的优势
我们针对嗅认嗅源的基本要求,对容器式“握鼻嗅”的优势,先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从表1中不难看出,容器式“握鼻嗅”结合了两种传统嗅嗅源方法的优点,为了检验容器式“握鼻嗅”的实际效果,我们进行了多组实验。选用5头均具备一定服从能力和搜索能力的受训犬,在嗅源条件及各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以罐内嗅、传统“握鼻嗅”、容器式“握鼻嗅”进行鉴别训练,每头犬测试10次,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见表2~表4:
表2:罐内嗅嗅源
表3:传统“握鼻嗅”
表4:容器式“握鼻嗅”
试验得出,采用罐内嗅嗅源进行鉴别的成功率平均值为32%,采用传统“握鼻嗅”方式嗅认嗅源进行鉴别的成功率平均值为76%,采用容器式“握鼻嗅”方式嗅认嗅源进行鉴别的成功率平均值为92%。由此可见,容器式“握鼻嗅”能够使犬在嗅认嗅源的环节上有新的突破。
四、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使犬自然、积极兴奋地感受嗅源,并在中枢神经形成“记忆”,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掌握好嗅认的时机
训犬员将犬带进鉴别地点,在令犬坐下稍作延缓后,应仔细观察犬的行为表情,当犬的兴奋与抑制较均衡时,把犬的兴奋点和注意力引导到嗅源容器上来,使犬产生主动嗅认嗅源的动机。
(二)利用新异物品令犬嗅认
训犬员可以经常变化嗅源容器的透明度或大小(大致形状不变),这样可以利用犬的新异刺激和探求反射,提高犬对嗅嗅源的兴趣。
(三)初期训练犬嗅认嗅源时,要多进行强化,可以将嗅源容器内的物品作为强化物品进行奖励,培养犬对嗅认嗅源的兴趣。
容器式握鼻嗅作为“握鼻嗅”的一种新方法,即传承了“握鼻嗅”的优点,又将其进行进一步的改良。但在训练中也要同传统方法一样注意训犬员的训练方法要灵活多变,训练形式多样,做到因犬制抑、扬长避短。
(作者单位: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警犬侦查训练大队,100000)
(编辑:颜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