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白印象
——与环境浑然天成的希腊圣托里尼岛建筑

2010-09-07杨茂川

创意与设计 2010年1期
关键词:圣托蓝白里尼

文/杨茂川

蓝白印象
——与环境浑然天成的希腊圣托里尼岛建筑

文/杨茂川

2007年8月随中国流行色协会组织的葡萄牙、西班牙、希腊三国考察团一行二十余人,对南欧上述三国进行了为期十余天的考察。葡、西、希优美的风光、古朴的城堡、华丽的宫殿、高耸的教堂等一幕幕呈现于眼前,其中最令我陶醉、令我神往、令我回味无穷的当属希腊圣托里尼(Santorini)岛与岛上建筑。

圣托里尼岛位于南部爱琴海中央,雅典东南方向200余公里处,北纬36.40°、东经25.40°。它以世界上最美丽的日落,最壮阔的海景,以及与山势浑然一体的建筑,成为了艺术家与游客休闲度假的天堂。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画家们用几乎统一的蓝白色彩为主基调,描绘出心目中圣托里尼岛的绚烂与别致。

一、蓝与白

踏上希腊土地,处处可见蓝白色国旗的身影。政府机关、学校之类的场所悬挂国旗理所当然,就连很多商店、银行、宾馆等建筑物上都有国旗高高飘扬,甚至不少希腊家庭也自发地在自家阳台插上一面国旗,希腊的国旗代表了蓝天与大海。作为一个海洋国家,国土面积131957平方公里就拥有1.5万公里的海岸线,以及数倍于国土的海洋面积。古希腊灿烂的文明正是起源于地中海东部,也就是爱琴海南部的克里特岛,它是古代爱琴文明的发源地,欧洲最早的古代文明中心。因此,希腊人与生俱来就有着深深的大海情结。

从雅典乘快船向东南方向的圣托里尼岛出发。随着航行的持续,大海的蓝色越来越深,甚至蓝得发黑,使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沿途停靠几个基克拉泽斯群岛中较大的岛屿,这些岛屿山势大都较为平缓。从轮船甲板向岛上望去,一大片以蓝天白云和蓝色大海为背景的地中海白色建筑群呈现在眼前。建筑由密到疏逐渐从山脚向山上延伸,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犹如一幅幅以蓝白为主基调的立体画卷。(图1)

图1 基克拉泽斯群岛的岛屿景色

图2 远望圣托里尼岛

经过八个小时的航行,一座高高突兀于海面之上的岛屿出现在眼前,它就是我们这次航行的终点——基克拉泽斯群岛最南端的圣托里尼岛。该岛与一路上的其它岛屿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山势与表面岩土的色彩上。它山势陡峭,拔海而起。表面岩土呈现出暗红色与土黄色交织,偶有少许植物的绿色点缀其间。一道道纵向流淌的沟壑与横向堆积的皱折相交织。凡此种种均表露出其火山岛的独特之处。远远望去,山顶被一大片“流淌”的白色所覆盖,犹如山顶的积雪一般。(图2)在这深蓝色的大海之上,强烈的色彩对比给每个人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轮船离岛屿越来越近,逐渐地能够分辨出那片“流淌”的白色,是由无数的几何体构成的(图3),原来是一大片白色的建筑。

图3 山顶覆盖着白色几何体的建筑

船靠港湾,落船登车。旅行大巴徐徐沿陡峭的盘山道路向山顶进发。一路上一边可以欣赏港湾优美的景色,一边可以近距离地观察火山岩的质地。经过40多分钟地行驶,到达了位于圣托里尼岛中段的费拉镇(Fira,图4)下榻于该镇的DAEDALUS酒店。(图5)经过两天多的考察,发现无论是我们下榻的酒店还是整个费拉镇,以及第二天去看的伊亚镇(Oia),所有的建筑几乎都是白色的,大多在门、窗、栏杆等部位施以蓝色油漆,加以点缀。虽偶有其它颜色相杂其间,但数量少、面积小,因此对这里的建筑的蓝白二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蓝与白是这里的主基调。在耀眼的阳光下,深蓝色的天空映衬的白色建筑显得格外优雅与动人。

图4 费拉镇全景

圣托里尼岛的建筑对色彩的运用有它独到之处。除了感受颇深的蓝白二色的主基调之外,还有丰富的其它各种颜色。但为何给到这里旅游考察的外来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却仅有蓝白二色呢?经过仔细的分析研究,发现这里颜色的分布有其规律可循。首先,将建筑群与整个山势看成一个整体,在“覆盖”建筑群的外表面施以蓝白二色(偶有淡黄色代替白色)。其次,将覆盖的建筑群纵横切开,形成宽窄不一的街巷。第三,在这些“内部”的街巷立面施以丰富的其它色彩。经过这样的三个步骤,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圣托里尼岛建筑既统一又富于变化的色彩关系:外部(包括外立面与屋顶)蓝白二色为主,内部(街巷立面与室内)色彩富于变化。对于处在相对开阔位置与包含较大内院的组群建筑来说,则所有内外立面与屋顶均以白色为主,蓝色加以点缀。

图5 费拉镇的DAEDALUS酒店

圣托里尼岛的建筑犹如一副色彩斑斓的印象派点彩画。蓝与白是其中的主基调,在此基调之上的任何其它颜色都可以被接纳、被使用。蓝白主基调构成了人们对圣托里尼岛建筑的色彩印象。

图6 沿坡地错落分布的各式旅馆

二、建筑与山势

圣托里尼岛的建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之处不在于单体建筑有多么奇特,而在于建筑群体与山势的完美结合。可以用“覆盖”一词来准确地形容建筑与山体的关系。由于圣托里尼岛突兀于海面之上,下部陡峭而上部平缓,因此,建筑分布大都位于山体的顶部区域。

圣托里尼岛的建筑群与整个山势结合紧密。根据不同功能要求,分别设置于山顶可以建造区域的不同部位。在山顶的相对平坦部位,设置宗教(希腊国教为正教,也称东正教)商业、餐饮、邮政等公共建筑。这里的几个镇均以宗教建筑的钟楼形成相对的视觉高点,起到了辨识方位的作用。在山顶周围(锡拉为两侧,伊亚为三面)的大约30°坡度以内的山地,分布着各式各样、规模大小不一的旅馆,形成阶梯跌落状(图6)。正是因为这些旅馆沿坡地分布,确保了这里的大多数旅馆均有良好的景观朝向与开阔的视野,具备了作为休闲度假旅馆的良好条件。这里的旅馆规模都不大,但设施却比较齐全。判断这些旅馆级别高低可以游泳池为标准,带游泳池的一般都是五星级。大量设施齐全的旅馆确保了圣托里尼岛成为欧洲著名度假天堂的可能性。

伊亚镇(Oia)位于圣托里尼岛最北面,建于三面临海的火山断崖之上。每当晴天的黄昏时分,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伊亚的西北角,去欣赏“世界最美的日落”。海上的日出日落本无甚希奇,但这里的日落却世界闻名。究其原因,我们发现视线角度与景观层次两个因素决定了它的与众不同。这里视线距海平面较高,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保证了视线的极度开阔与略带俯视的视角特征。加之这里的远、中、近景的巧妙搭配,丰富了景观层次。远景为被落日染成了一片橘红色的天空和大海,中近是圣托里尼岛西边朦胧的火山岛,近景主体是一片随山体自然跌落的、已经被落日映得发红的白房子,加上带锥形顶的基克拉泽斯式风车、穹隆顶以及希腊国旗的点缀,构成了独一无二的人间美景(图7)。置身其间,的确有一种大饱眼福、不虚此行之感慨。伊亚的三面随地形起伏散落着大量别致的观光旅馆,中间则聚集着小巧精致的画廊(图8)、各类手工艺品小屋(图9),以及格调不俗的餐厅、酒吧等。就连伊亚的小教堂也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图10)可以说,伊亚的建筑与山势的完美结合正是整个圣托里尼岛的建筑与山势关系的浓缩。

图8 伊亚的艺术品商店

建筑与山势的紧密结合体现在顺势而为。山势不因建筑而改变,建筑却因山势而添彩。远远望去,建筑与山势融为一体,增加的仅仅是山体原有的色彩而已,给人留下了“覆盖”于山体之上的建筑印象。

图9 费拉的工艺品商店

三、空间与形式

一百多年前,第一批圣托里尼岛的先行者来到岛上,进行垦荒建设。当时的物质条件非常有限,于是他们在山坡上挖掘洞穴,作为栖生之地。这类洞穴式居住空间就是圣托里尼岛上至今尚存的老房子——“石洞屋”。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洞穴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取而代之的建筑形式可以称为洞穴式住宅的“改良版”。那种真正意义上的、生土建筑式的洞穴住宅已经不多见了。

图10 伊亚教堂的蓝色穹顶

如今,圣托里尼岛的建筑继承了“石洞屋”的空间形式,其最大的特征就是拱形空间的大量运用(图11)。大多数拱形空间都直接作为建筑的外观形式加以体现,这些拱的顶面有的被涂上了蓝色,但更多的还是白色。在一些陡峭的山坡上,这类拱形空间部分深入山壁,部分暴露于外,多少还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石洞屋”的遗风。就连普通的长方形空间的两个山墙也经常做成半圆形,以仿效拱形空间的建筑立面。由此可见,“石洞屋”的空间形式在这里已经非常深入人心。

图11 随坡地分布的拱顶建筑

除了经常可以看到的拱形空间之外,还不时可见大小不一的穹隆建筑。有的穹隆处于两个拱形空间的十字交汇处,有的则处于普通方形空间的中央。费拉镇的穹隆基本都是白色,而伊亚镇则以蓝色穹隆闻名(图12)。虽说穹隆顶与拱形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更多的则是盒子似的方形建筑。这类建筑节约材料,施工便捷,解决了建筑的规模与批量的问题。位于伊亚镇西北角的基克拉泽斯式风车,原本是用来磨面的,现在已经停用,变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成了圣托里尼岛上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在这蓝天碧水之间,一大片蓝白相间的、由拱形顶、穹隆顶、方盒子组成的房子与风车、悬崖一起,构成了这里天堂般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图12 伊亚的蓝穹顶

这里的建筑小品、附属设施与结构构件也别具特色,与这里的建筑一起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共同散发着对游客的吸引力。院子的大门与围墙由山石与黏土砌筑而成。围墙低矮而粗犷,随山势走向而自由起伏。围墙突然高起处必定是院子的大门所在,大门虽然同样粗犷,但却精心装饰。门旁经常可见一洞口,内置陶罐等,显示出主人的艺术品位(图13)。这里的建筑大都依山而建,经常以类似于“飞扶壁”的构件加以连接(图14),使这些建筑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增加其稳定性与抗震能力。

这里低矮的围墙、栏板与建筑一样,随山势而自然起伏,象一条条白色的丝带将一座座白房子有机地串联起来。加之手工施工的粗糙,体现出亲切、自然之感(图15),远没有现代工业化时代的精致可言。也许正是这种粗犷,这种透着自然与野趣的粗犷,增加了建筑与山体的融合程度,进而形成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浑然天成!

图13 围墙与大门

图14 类似于“飞扶壁”的构件

图15 透着粗放之感的栏板与建筑

两年多的时光流逝,没有磨灭我对圣托里尼岛的记忆。相反,它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印象却越发强烈。它的吸引力来自于爱琴海的阳光、蓝天、碧海,还有那里特有的白房子。在环境日益恶化、温室效应不断突显的今天,看到圣托里尼岛的天空与大海蓝得那么透彻、那么深邃、那么纯净,加上那些各具特色的白房子及其与山体的完美结合。徜徉其间,不由心生羡慕之情与身处世外桃源之感。经过近来一段时间的仔细回味与深入研究,发现圣托里尼岛的建筑采用的建造技术与所用材料都极其普通,有的甚至还带有那么一些“土”气,但却造就了它与环境的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保护环境、尊重传统文化已形成共识,并提升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高度,一批专家学者致力于建立方法论的研究。因此,根植于自然环境与传统文化的希腊圣托里尼岛建筑,作为“他山之石”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思考、去研究。

杨茂川(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环艺系主任 副教授)

Yang Maochuan (School of Design, Jiangnan University Associate Professor,Dean of department of Enviromental Arts)

The Impression of Blue and White——The Natural Incorporation of Santorini’s Architecture an the Environment There

Yang Maochuan

book=74,ebook=59

猜你喜欢

圣托蓝白里尼
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达里尼港旧址丙码头文物保护研究
竞选LOGO
传奇冲刺手 奇波里尼
圣托里尼岛
费拉之夜
清凉一夏!来双雪碧配色足球鞋如何?
昆嵛·湖
圣托里尼蓝
奇加里尼 在北京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