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才能应变,固化方能统一
2010-09-07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解彦辉
◎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解彦辉
不断改革中的工程建设行业需要配套的管理
中国经济在近些年一直处于稳定高速发展的状态,国民生产总值一直以两位数左右的速度递增,而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也日益增强,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建筑业仍然是传统产业,科技含量低,经营管理粗放,企业仍依靠低价格扩张来发展,企业之间差异小,核心竞争力不突出。要使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地健康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真正把企业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与《公司法》的颁布实施,使得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展开。有资料表明:全国范围内已有69%以上的国有制造业企业已完成现代企业制度的改制。随着企业主体和体制的改变,必然带来企业组织的不断变化和流程的不断调整,同时企业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并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匹配,管理者需要更加弹性化的组织系统和更加灵活的管理流程以适应企业的不断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也要做到更加快速的响应市场和适应市场,打造敏捷的工程建设企业。
以上所有的这些都需要与之一致的管理模式、管理工具与之配套。而目前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信息化管理辅助系统,能否符合与适应这种变革中的企业管理的需要,也需要我们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产品应用与实施的困惑
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国内市场日趋国际化,国际市场日趋国内化。在机遇增多的同时,挑战更加严峻,竞争日趋激烈,这使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工程建设领域近些年在IT技术的应用方面得到广泛发展,在企业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协同、现场实时监控、远程信息沟通等方面效果显著,部分管理部门已经建立了覆盖管理业务职能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比如物料管理系统、工程预算软件、进度管理软件的使用,这对促进行业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
但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在近些年也遇到了很大的波折,甚至可以用成少败多来进行评价,通过笔者在这个行业多年的信息化实践,认为以下几点因素不可忽略:
因素之一:局限于部门级应用难于扩展
因为大多数工程建设行业以往所采用的信息化工具都是部门级的工具产品,由于标准不统一、规范不统一,使之很难互通互连,而工程建设行业大部分公司都是集团化运作,他们需要集团化管控的解决方案来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这样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使部分部门级的管理软件无法满足企业的上层管理要求而逐步无法使用,例如无法完成统一管控指标的下达、无法出具相关的上级综合性报表。
因素之二:对多组织、多业态的应用支持不足
建筑行业实际上也有很多的细分行业,大多数建筑企业已经不满足传统的平板型的产业结构,例如仅在比较简单的土建工程和房屋工程中进行低层次的重复竞争,大家都在向多元化多业态的方向发展,例如一个大型工程建设集团往往会下辖房建公司、安装公司、路桥公司等等各种专业的分子公司,这些分子公司由于业务内容的不同必然带来的是管理上的差异,甚至同一类型的管理表单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诸多的分公司、子公司多元化的业务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也会有大量的需求。但当前许多企业应用的产品只能满足单一业态的管理要求,对于客户的集团化多组织下的多业态的管理无法适用,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制约企业的综合经营管理行为和经营管理信息的获取,无法通过系统生成集团化的统一管控数据。
因素之三:对多模式的应用支持不足
对于施工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会存在多种管理模式。例如项目管理的治理结构就会存在法人管理项目、承包人管项目、合作经营项目等管理模式,由于中国的国情,这种形式将在一定的时期内并存,如何使我们应用的软件系统能完全满足以上的管理要求,对于目前的产品很多没有合理的答案。
以上几点造成了很多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的走向了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管理实际相脱离的道路,从而造成了信息化的建设失败。
基于道岔理论的信息化系统
信息化是企业战略的延伸,需要通过信息化完成企业的相应管控行为,因此我们期望的系统应该是把企业的很多管理流程和管理行为固化下来的系统,从而保证企业的管理规范化,并方便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在本企业的管理复制。但固化不代表一成不变,因为前面提到了企业是一直在变革的,我们需要能随着我们企业的变革而变化的信息化系统,从而达到企业管理行为在信息化上的连续性和适应性。
这就像我们的铁路系统,我们需要火车在一定的时期内按照固定的运行图来运行,不能根据某个人的思想来进行改变,尤其是火车司机,但一旦需要变化(例如某列火车延迟了或者增加了相应的火车编组)我们又可以随时改变我们的火车运行图,这不需要我们重新的铺设或者改建路轨系统。所有的这些都通过我们的铁路中央调度系统进行精密的计算和调度,然后通过各个火车站的道岔系统来进行切换,利用原有的铁路物理网络形成了新的路线图,从而既保证了火车的安全又保证了铁路系统建设投资的长期有效。其实建筑行业产品一样,我们需要可固化并灵活的建筑行业产品,他们应该遵循以上模式,这就是笔者提出的信息化的“道岔理论”。
道岔理论下信息化产品的特点
特点一:基于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化产品
现在的企业管理系统必须要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因此要满足集团化管控的需求并打破部门间的壁垒。这就像全国的铁路运行图必须是统一的才能保证从全国的任何一个站点到达另一个站点并为铁道部调度中心所知悉和监控。
我们运行的企业信息系统同样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将企业经营计划、施工生产、安全质量、物资设备、人力资源、技术档案等子系统集合起来,依托于统一的基础技术平台来进行建设,从而保证能从整体上收集、存储及分析有关数据,提供给组织和企业中心管理人员,进行一体化管理,而不是各自为政。
特点二:基于业务流程可配置的,并符合多组织分配原则的信息化产品
企业的业务流程会随着企业管理制度的变化而变化,控制点可能不断的进行上移或下调,精细程度和控制程度也会在各个企业间存在差异。
以下场景便是一个典型例子:某个分部分项的阶段验收原先由集团统一进行验收管理,由于目前重要度降低或者下级单位管理力量成熟需要权力下放,归由各分公司进行管理,这就需要业务流程在生产管理系统中进行调整。对于另外一个企业,关于物资的管理,其中一个项目能在施工前作出准确的物资总控计划,并需要严格的按照总控计划来进行需求申请控制和过程限额领料,另外一个项目由于工期较急无法作出物资总控计划,但要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可以随时领料,这即衍生了一个企业两个项目的不同的物资管控模式,它需要在企业同一个生产管理系统中能支持配置出两个项目不同的业务流程,并支持企业制定规则后对项目进行流程分配。
特点三:基于灵活组织应变的信息化产品
真正的信息化企业的组织已经不再是在大与小之间进行选择,而是灵活地适应生存环境,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企业组织规模,使组织更加弹性化。相应的企业的生产系统也应该一样,需要可以动态的划分和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并支持员工的多角色工作范围设定。
例如某个集团的某个下属三级组织路桥公司,由于规模的扩大或者企业战略向路桥方向倾斜,提升该路桥公司为集团直属的二级组织,并且该公司的负责人同时兼任集团副总经理。还有就是某个集团下属均有市政公司,为了统筹管理、集约经营,集团成立新的二级市政公司,统一归并所有原二级公司的下辖市政公司。
特点四:基于审批流程可设计的原则的信息化产品
同企业的业务流程一样,企业的各种审批流也经常调整,尤其是跨组织的审批流程经常会随着企业战略和企业风险管控的需要而调整,因此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应该对审批流程具有良好的自定义功能,可以实现企业不依赖软件公司的审批流程自定义,并应支持跨组织的流程接驳。
特点五:基于各种模板可配置并符合多组织分配原则的信息化产品
大多数大型企业是多种经营的,在某些宏观指标相同的情况下,企业的多业态必然带来的是同类管理内容微观的管理差异,这就需要既可以在宏观指标上设定企业的统一标准以保证综合报表的实现和决策支持的数据统一,又要保证微观管理数据上的可扩充可变化从而满足各个业务线个性化的管理需要。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系统在上级可以设定统一的管控模板,固化相应管理标准,并支持对该模板作为母版的下发,然后由各个下级单位根据需要来个性化调整。
以上的种种需求都是为了保证我们的系统更加灵活,以适应更加灵活的现代企业管理的变革,而这种灵活大多数都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基础技术平台(也就是信息系统的“铁路路网”),在这个基础平台上会存在大量的参数可供用户和软件实施人员进行配置(即信息系统的各种“道岔”),从而造就能符合工程建设企业管理实际的可灵活应变的并部分可固化、可控的信息化系统(也就是信息系统的“铁路运行图”)。
笔者从事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化多年,认为国内的建设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发展态势是良好的和非常有前景的,它从根本上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必将对未来工程建设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大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能使我们的信息化系统成为敏捷的信息化工具,并适应敏捷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变化,应该是未来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化产品发展的重点。毕竟管理学上说的好:世界上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