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随访
2010-09-07全顺爱
全顺爱
(吉林省图们市人民医院传染科,吉林图们 133100)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随访
全顺爱
(吉林省图们市人民医院传染科,吉林图们 133100)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替比夫定600 mg口服,每日1次,疗程1年。结果:治疗1年后HBV DNA和谷丙转氨酶(ALT)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比夫定能明显抑制HBV DNA复制,使ALT下降。
慢性乙型肝炎;替比夫定;治疗
我国是乙型肝炎感染高流行区,大部分乙型肝炎患者因为乙型肝炎病毒持续复制,肝炎反复活动而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1-2]。因此最大限度地抑制或清除病毒为最关键的治疗。抗病毒治疗是长期抑制或清除乙型肝炎病毒。目前全球公认的有效抗病毒药物共有两大类: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替比夫定是人工合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阻止病毒逆转灵活性,从而终止病毒复制[3]。本研究分析本院应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年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7年8月~2009年5月本科住院及门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6例,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28~63岁,诊断均符合2008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4]。患者反复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ALT)高于正常上限的2~10倍;HBsAg阳性,HBV DNA≥1.0×103拷贝/ml,从未进行过抗病毒治疗;Child-pugh分级为A级和B级。
1.2 治疗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给予替比夫定600 mg,每日1次,疗程1年,最初2~4周静点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或苷草酸二胺注射液。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肝功能HBV DNA及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IVC)。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2个月后患者HBV DNA定量,Child-pugh评分及血清纤维化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P<0.01),见表1、2。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清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阻止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的发生[5]。
表1 治疗前后肝功能HBV DNA定量及Child-pugh评分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肝功能HBV DNA定量及Child-pugh评分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P<0.01
治疗前治疗后时间 ALT(U/L)90.4±68.3 32.8±10.4总胆红素(μmol/L)85.4±37.1 32.9±11.3*HBV DNA(拷贝/ml)4.56×106±4.88×102 6.13×102±54.80*Child-pugh评分(分)9.6±1.5 7.3±1.6*
表2 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动态变化(±s,ng/ml)
表2 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动态变化(±s,ng/ml)
与治疗前比较,*P<0.01
治疗前治疗后时间 HA 388.5±168.3 190.5±71.5*LN 175.5±83.4 88.7±34.1*PCⅢ198.3±70.1 97.3±45.8*IVC 120.4±102.5 50.1±12.4*
替比夫定是人工合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类抗HBV药物,在细胞激酶的作用下被磷酸化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腺苷,替比夫定5′-腺苷通过与HBV中自然底物胸腺嘧啶5′-腺苷竞争,从而抑制HBV DNA多聚酶的活性;通过整合到HBV DNA中造成HBV DNA链延长终止,从而抑制HBV复制。
本研究结果显示,替比夫定治疗1年不仅能快速抑制HBV复制,促进肝功能恢复,而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几乎没有严重不良反应,综合体现在Child-phgh评分的下降上。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尽早服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减少和防止肝硬化、肝衰竭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1]马金玲.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教育指导[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42-143.
[2]李若鸿,李艾卓,曲艺.复方木鸡合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76.
[3]辛晓丽,崔丽,孙建,等.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初探[J].中国现代医生,2009,4(47):99-101.
[4]叶文峰,陈祖涛,吴建成,等.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评估[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2):343-344.
[5]蔡晧东.替比夫定与干扰素联用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9,10(11)5:347-348.
R512.6+2
B
1674-4721(2010)12(a)-074-01
201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