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肺癌:从日常生活入手——访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寿延宁
2010-09-07文图马双
文图/本刊记者王琴 马双
预防肺癌:从日常生活入手
——访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寿延宁
文图/本刊记者王琴 马双
有资料显示:自1985年以来,肺癌已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我国是世界上肺癌患者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25年,我国每年仅死于肺癌的人数将接近100万。“全球肺癌关注月”是世界肺癌联盟在2001年11月发起的一项全球性倡议,目的是呼吁世界各国重视肺癌的预防。今年的11月是第十个“全球肺癌关注月”。藉此,本刊记者就肺癌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及如何降低肺癌发病率等问题,采访了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寿延宁博士。
记者: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现在的肺癌治疗水平有没有很明显的提高?有哪些新的进展?
寿延宁:在20世纪初期,肺癌在全世界还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但从20世纪30年代起的50年中,先是在一些发达国家,然后是在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肺癌的发病率急速上升,很快跃升为全世界第一位癌症死因。
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肺癌是我国人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最快的癌症,卫生部公布的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结果中,肺癌居我国癌症死因首位,占全部癌症死因的22.7%,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我国肺癌死亡率上升4.65倍。
总体来说,近50年来肺癌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提高,肺癌的总体5年生存率只有10%左右。目前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仍然是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疗等。外科治疗仍然是肺癌首选的、主要的治疗措施,但外科治疗也有其局限性。手术是治疗早期肺癌的最佳手段,但是由于肺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很多患者确诊肺癌时已经处于疾病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早期诊断肺癌显得非常重要。目前早期肺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50%以上。现阶段,对于中晚期肺癌主张以综合治疗为主。
目前肺癌诊断、治疗方面的进展主要有:
2009 年IASLC建议肺癌新分期:国际肺癌研究学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从1990至2000年在世界范围内对10869例肺癌患者,分别就T分期和N分期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提议了第7版肺癌TNM分期,对指导肺癌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大意义。
CT已成为肺癌诊断、鉴别诊断、分期、随访中最主要和最常用的工具;尤其是近年来低剂量螺旋CT作为肺癌筛查的新工具已引起关注。国外有人报道,CT对肺癌的检出率是普通胸片的4~10倍。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仪)在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前分期、有无其他部位转移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EBUS-TBNA(超声气管镜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是在内镜超声的引导下,用特殊的穿刺针经气管、支气管对病变进行穿刺以获取病变标本的一种诊断方法,为肺癌的诊断和分期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手段,有望成为取代纵隔镜检查的新技术。
外科疗法保护胸壁肌肉的小切口开胸手术、电视胸腔镜肺手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可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肺功能较差的患者。
多学科治疗及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已成为NSCLC研究热点。多学科综合治疗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辅助化疗可早期治疗微转移,使肿瘤降期,把不可手术变为可手术,使患者依从性更好,因此新辅助化疗是有效和可行的,但哪一类人群能从中获益,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最有代表性的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
分子生物学和基因药理学的迅速发展,又为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行性。一些生物学标志物能帮助我们明确哪些患者能从化疗中获益,从而提高化疗的反应率,同时使另一部分获益不高的患者避免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 生物学标志基因的研究作为一项临床基础研究,在NSCLC的治疗上有很大潜力,在筛选亚组病人、预测化疗疗效、分析预后、指导用药等方面已受到各方关注。未来肺癌的治疗越来越强调个体化,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定的治疗方案将会逐步取代模式化的治疗指导,生物学标志物将扮演重要角色。
记者:我国肺移植开展的情况如何?
寿延宁: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疾病可选择的唯一有效方法,是当今器官移植领域和胸外科界最有潜力的课题之一。目前全世界共完成单、双肺移植20000多例,且每年以1500~2000例的速度增长。我国肺移植起步很早,1979年,我的导师辛育龄教授率先在国内进行了两例人体肺移植;1995年,北京安贞医院完成第一例单肺移植,1998年又完成了序贯式双肺移植,此后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国内至少已经有25家医院先后开展了肺移植手术,共完成250余例手术。我院2004年至今共完成8例。最初患者的术后存活期已经超过5年,患者术后肺功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随着经济发展、医疗条件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我国的肺移植也将和其他器官移植一样,得到快速的发展。
目前,供体短缺仍是影响肺移植发展的最大障碍;其次,与其他实质脏器移植一样,免疫排斥仍然是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度过围术期的大部分病人,最终很多死于与排斥反应有关的各种并发症。当然,人们对肺移植的认识不足及经济因素也制约了肺移植的发展。目前在北京具有开展人体肺移植资质的是中日友好医院、朝阳医院和安贞医院。
记者:肺癌治疗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寿延宁:探索肺癌的筛查方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肺癌的发生是各种致癌因素和抑制因素所构成的合力的长期共同作用下,经过一个多基因参与、多步骤演化的长期过程而发生的。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有胸部X线、痰脱落细胞学、LDCT和荧光纤维支气管镜。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不断发展,新型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的普查、诊断、判断预后和转归、评价疗效和随诊等方面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生物芯片技术的引入,有望从核酸、基因、蛋白水平利用生物芯片技术探索肺癌的肿瘤标志物,以利于了解肺癌的发病规律、早期诊断及评价治疗效果等。
肺癌疫苗适用于完全切除后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目前该疫苗已完成Ⅰ期、Ⅱ期试验,具有风险低、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在动物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主要研究的有肽/蛋白疫苗、基因治疗疫苗、树突状细胞型疫苗和核酸疫苗,其中MAGE-A3和MUC1疫苗正在进行多中心研究试验。肺癌疫苗是肺癌治疗的一个新领域,有望为肺癌治疗添加更多治疗手段。
外科领域预计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基于基因分子生物学的肺癌的个体化治疗也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记者:引起肺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降低肺癌的发病率?
寿延宁:引起肺癌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一、烟已被公认为引起肺癌的最重要的致癌因素。吸烟者吸烟的数量、烟龄、品种、烟草焦油含量、起始吸烟的年龄等因素都与肺癌的发生风险的大小有关。研究表明,吸烟者死于肺癌的风险约是非吸烟者的3倍,此外被动吸烟也能增加罹患肺癌的风险。所以社会各层都要对戒烟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二、职业致肺癌因素。目前认为与下列物质接触的职业与肺癌的发生有关:石棉、砷化合物、铬化合物、镍化合物、二氯甲醚、电离辐射、芥子气以及煤烟、焦油和石油中的多环芳烃类等。要预防职业性肺癌,政府部门对工矿企业要监督管理,改革生产工艺,加强个人防护,定期监测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定期查体等。三、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包括:防治烟尘污染;禁止在居民区新建排放含有有毒物质的废气和粉尘的建设项目,已投入生产的应当进行净化处理;建筑施工需熔化沥青,使用固定熔化装置时,应当采用密闭方式;各级政府环保部门对机动车船排气污染的防治要统一监督管理。四、厨房烹调油烟和室内生火污染室内空气。控制室内烟尘等污染措施:室内煤炉、煤灶要设有烟囱;保持厨房通风;烹调时,油锅温度不要超过200℃;起居室和卧室要与厨房分隔开;室内装修、装饰采用无污染材料。五、肺癌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肺部既往疾病,如肺结核、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高脂肪、高胆固醇膳食和饮酒会增加患肺癌的危险性。日常生活中要增加食物中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尤其多食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微量元素硒等食品,可以降低肺癌的发病率。
记者:据我所知,您出身于医学世家,这对您的职业生涯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寿延宁:我祖父满文名为爱新觉罗·扎拉升阿,是努尔哈赤第十四世孙。祖父年轻时学习努力,奋发图强,跳级考入北京协和医科大学,1921年获医学学士学位。祖父性格开朗,爱好广泛,笃信基督,注重子女教育,品格高尚,受人尊敬爱戴。父亲1949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后更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现吉林大学医学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留校任教。父亲一生为人正直友善,勤奋敬业,吃苦耐劳,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极具修养。父亲的一生虽充满坎坷不幸,但仍能乐观面对,忍辱负重。他们的优秀品质对我影响很大,我会以他们为榜样,做一名品格高尚、医术精湛的好医生。
专家简介
寿延宁(1965-),医学博士,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兼职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会员,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微创外科专业学组委员,国际肺癌协会(IASLC)会员。1991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日语医学系,1999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胸外科专业医学博士学位。日本东京医科大学呼吸器外科特别研究员,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医院胸外科访问学者。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译著2部,获国家专利2项。完成部级课题2项,国际合作课题1项,院级课题1项。擅长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