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嘉公路两侧桦树病害发生原因及相关分析
2010-09-07高永民赵树杰郑文武
高永民 赵树杰 郑文武
(1、翠峦资源林政局,黑龙江 伊春 153013 2、美溪林业局森防站,黑龙江 伊春 153021 3、伊春市森防站,黑龙江 伊春 153000)
2009 年8月份以来,伊嘉公路两侧桦树大面积落叶性发病,发生面积达5 万亩左右,株发病率95%,感病指数达55。2009年8月3日-8月24日,伊春市森防站会同伊春市林科院有关专家通过对12 块样地的调查及统计分析,基本摸清了桦树病害的发生及分布情况,现将调查结果及发病原因的综合分析如下,以期对今后的该病的发生和危害及预防有所借鉴。
1 发病基本症状及分布情况
伊嘉(伊春市至嘉荫县)公路两侧白桦出现叶片发黄、树叶窄小、树叶稀疏、树叶上炭疽症状明显、受害树木叶片上有虫龄不等的刺吸式害虫、树木叶片特别是树梢叶片提早落叶等症状,该病害在伊嘉公路两侧均有块状分布,但以友好林业局至上甘岭林业局段发病较重,公路两侧山坡下部积水较重地块发病症状较为明显,发病特别严重地块有:伊春新区至花果山段,友好大桥西侧、伊嘉公路14 公里处、上甘岭溪水公园至五营界、红星界至新青界等五处较为严重。汤旺河及乌伊岭林业局桦树几乎没有发病,只是桦树的生长势明显低于2008年同期水平。8月29日由市营林局和市林科院有关林业有害生物专家组成联合调查组,再次对伊嘉公路两侧桦树发病情况开展调查诊断,经现地调查、室内培养化验,综合诊断表明,桦树叶斑病是发现的主要病害为桦树炭疽病,该病仅危害叶部,是今年不正常气候因素造成大面积桦树生长势减弱后发生的,不能作为主要发病因子,其主要病害确定为因降雨量过大、日照时间短引起的生理性病害。
?
2 病害原因分析
[1]桦树是一种抗病性较强的阳性树种,桦树喜光,不耐庇阴,较喜湿润,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耐低温;据伊春市林业科学院研究,桦树虽喜湿但不耐涝,原因是桦树根部是营养吸收和呼吸的主要组织,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主要受树木根分泌物及枯枝落叶分解产物影响,形成不同的土壤微生物类群和酶活性。
在正常气候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酶的活性较高,土壤中的磷容易被Fe 和Al 固定,树木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及枯落物分解产生的有机酸等可活化土壤磷,土壤中很多养分有效化,营养条件较好。但长期不良的气候条件,对林地土壤影响较大,造成土壤营养条件下降,当突破一定的阈值,使林地的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均受到抑制。因而适度的干旱有利于其根部根瘤菌及根部激素的形成进而促进桦树的生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及土壤酸碱度的改变会影响养分的吸收及呼吸功能,长期湿涝情况下势必对生长较快的白桦造成营养不良,进而出现叶片小、发黄及枯死、树叶稀疏、叶片早落等受害症状。[2]由于今年我市6-7月份连续降雨长达50 多天,1-7月份比上年降水量偏多181.9mm,土壤中长期积水,造成树木根系不能正常呼吸和树木有效成分的正常输送,加之长期低温寡照,使桦树的固氮功能下降,减少了
土壤中的氮含量,同时,林间有机物分解速度慢,肥力降低,对于速生的桦树而言,吸收的养分无法满足正常生长所需养分时,导致桦树林的养分供需失衡而影响生长。伊春林区的小兴安岭北部5-7月份有效积温比上年低128.5℃,导致树木光合作用不良,最终造成树叶变小生长衰弱,发生病害。通过对病害发生地块的分析,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是导致桦树生理性病害发病的主要诱因,该诱因导致的桦树生长势减弱及连续的多雨高湿环境是后期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因素,[3]可以排除桦树常见病害心腐病、桦树白粉病、桦树锈病和虫害舞毒蛾及斑潜蝇等病虫害作为致病的主要因素,叶片上发现的刺吸式害虫及叶斑病是在发病后期发生的,只能作为发病的加重因素。
备注:有效积温为不小于10℃积温
3 结论与讨论
这种由气候因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目前很难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一些发病严重地块可以采取排涝措施。桦树上发生的叶斑病及刺吸式虫害不是主要致病因素,只能影响桦树的生长,不会造成桦树的大量死亡。9月份后的天气也不利于该病的进一步发生和危害,气候条件即可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1]宋洪祥.《湖北林业科技》.2009年第4 期69-70
[2]张明.天山西部桦树病害.中国森林病虫 1989年04 期45-46
[3]李忠杰.桦树育苗和造林.河北林业科技 1979年03 期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