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赓创建哈军工的故事

2010-09-07王春景

中华魂 2010年2期
关键词:陈赓老干部学院

文/王春景

陈赓创建哈军工的故事

文/王春景

陈赓大将于1903年生于湖南湘乡,1961年逝世。在其58年的人生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一生戎马,才气横溢,风度潇洒,用兵如神,是中国革命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将领。他早年进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在国民革命军“二次东征”时,救过蒋介石一命。他从国内战场上叱咤风云,到抗法援越、抗美援朝,屡建奇功。为了我国国防现代化,他在最短的时间内奇迹般地创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立下了汗马功劳,他非凡的大将风范,令世人为之叹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创建于1953年9月。因地处哈尔滨,人们即称她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这个学院是我们人民共和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座历史丰碑,她几乎囊括了新中国所有的军事科学技术专业。哈军工建设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培养人才之成功,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均属罕见。而陈赓大将作为学院首任院长兼政治委员,是哈军工的创建者,人们称他是“哈军工之父”、“哈军工的军魂”,确是当之无愧的。当年因保密工作之需要,有关学院的一切,都是不允许见诸报端的,包括陈赓院长去世的讣告、悼词,只字未提他创建哈军工的丰功伟绩。哈军工长期隐藏在历史的浓雾厚云之中,充满了神秘色彩。在“文化大革命”当中,这座神秘的军工城被分解、迁移。但是,她的英魂永存,她建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存,她的英雄传奇故事至今为人们传颂。特别是陈赓大将的思想、作风、人格魅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概,至今仍鼓舞着人们,特别是哈军工人奋勇前进,为民族的振兴,为共和国的繁荣富强再铸辉煌。

建院初期,陈赓院长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支持下,从各地调来一批专家教授,从部队调来一批干部。为了办好学校,他首先提出了“两老办院”的指导方针。他认定办好军事工程学院,一要依靠老教师,二要依靠老干部。做好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必须靠老教师,即专家、教授。但组织行政、后勤保障、军事训练等,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靠老干部去完成。对此,陈赓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我们的口号是“两老办院”,携手并进,共同完成党交给的光荣任务。为了贯彻这一正确方针,陈赓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他针对一些现象,如一些老干部对老教师看不惯,不服气,说怪话,发牢骚等,专门召开干部座谈会,以打通他们的思想。在会上,有位老干部凭着是陈赓的老部下、与陈赓有战斗情谊,于是就口无遮拦,说什么:我们是您的老部下,跟着您出生入死,我们是机关枪下爬出来的,他们这些教师们舒舒服服地念了几年书,就捧得那么高,我们想不通!另一位老干部站起来,接着说:司令员,我们对您没有意见,您劳苦功高,光明正大,没说的。我们是对那些耍笔杆子的有意见,他们纯粹是无功受禄,他们有什么资格,一入伍就当上校、中校!我们想不通。陈赓听后,温和地对这些老部下说,你们有光荣的长征两万五,但同时也得承认人家的十年寒窗苦。你们为革命流过血,有功,应当受到尊敬。但要办好高科技的军事工程学院,光靠“两万五”,“三八式”是不行的,首先要依靠老教授们。现在让你设计一个“风洞”实验室,你行吗?如果你能搞出个“风洞”来,我也给你个上校当当,我们不能主客不分嘛!说到这里,又有一位老干部小声嘀咕:谁是主?谁是客?我们哪里是主,已经变成了无人管的老客了。这时陈赓变得十分严肃,高声说,就因为你们是主人,所以没有必要再给你们多余的热情,对客人才应该盛情接待。我们这些老同志,一定要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在学院,老教师们是厨师,炒菜的,学员是就餐吃菜的,我们这些老干部是端碗、端盘子的。老干部是我们学院的一根柱子,许多工作没有你们是不行的。不过咱们不懂科学技术,不懂教学。拿我来说吧!我是半生戎马,赳赳武夫,讲冲锋陷阵,他们要向咱们学习,但讲自然科学,那我们都要向他们学,尊他们为师。这时有位老干部仗着自己战功赫赫,高声讲:“我只学习司令员,我才不学他们呢!”顿时,陈赓火冒三丈。“你胡闹!我讲了半天,你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我们都是受党教育多年的共产党员,你难道这点觉悟也没有吗?”“我想不通!”这位干部委屈地说道。“想不通,也得通!”陈赓命令道:“想不通三分钟,给你三分钟的考虑。”

座谈会结束,大家离去,这位老干部独自留下来,郑重地对陈赓说:“司令员,在这里,我没法干,我请求回朝鲜前线,打仗去。”

“靠你那两个拳头,能打败美帝吗?你老老实实地给我在学院呆着,把你的本职工作做好!这也是战斗,这是党给你的战斗任务,是党给你的命令。”

从此,这位老干部留下来了,他暗下决心,追随司令员,战斗在新的战场上,建立新的功勋。

做完老干部的思想工作,陈赓又趁热打铁,做老教师的工作。陈赓深知有大师者方可称之为大学,所以他对调进哈军工的老教授们,视为国家瑰宝,关怀备至。无论在工作方面、生活方面都尽可能地予以照顾,对于思想进步,哪怕是微小进步,都给予充分肯定。陈赓明确指示,对于老教师们,我们党要大开欢迎之门,对于条件成熟的老教师,要及时吸收他们入党。陈赓针对老教师们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常常背着家庭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怕党组织不信任等沉重包袱的现象,专门召开老教师座谈会,将心比心,宣传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陈赓讲,大家不要背家庭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的政治包袱。要讲社会关系,谁有我复杂!我家是大地主。大革命时期,东征陈炯明,我当时是蒋介石的侍卫参谋。冒着敌人的炮火,把蒋介石背出重围,救了他的性命。因为他那时是革命的,如果我知道他后来背叛革命,我才不干那种蠢事呢!我早把他丢在河里淹死了。问题不在于同蒋介石有没有什么关系,而在于同蒋介石是什么样关系,不能把社会关系当成包袱。再说家庭出身吧!出身改变不了,但所走的道路是可以选择的。1927年在湖南长沙制造马日事变的许克祥,杀了我们多少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就是这个许克祥,他出身很苦,他父亲许七是个碓匠,他父亲终年在乡里走街串巷打零工谋生,每年的冬夏两季,都到我家干活。由于我选择了革命的道路,我这个大地主出身的人成了共产党员,而许克祥这样出身很苦的人,却成了屠杀共产党员的刽子手,我反而要革他的命。可见家庭出身不能选择,走什么道路则是可以选择的。陈赓推心置腹、襟怀坦白的讲话,令老教师们感动不已。孙本旺教授激动地站起来,高声讲:“陈院长,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会场响起了热烈掌声。会后又有不少老教授找领导,诚恳表示:我要争取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1959年,党中央庐山会议,错误批判彭德怀、黄克诚等同志,在党内开展“反右倾”的政治运动。面对这场政治斗争,陈赓院长深知,思想单纯的老教师们是难以适应的,如何保护哈军工的老教师,不被牵连到运动中?陈赓想出了一个妥善的办法,让谢有法政委和刘居英副院长组织老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他在电话中指示:这次“反右倾”,主要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事,别让老教师们介入了,他们的任务是参观学习,提高认识。我看是不是组织他们集体参观学习,看看国家的大好形势,提高认识,受受教育嘛。接着陈赓又指示刘居英副院长,要把老教师们和运动隔开,免得又让他们担惊受怕,你带他们去参观学习,运动差不多再让他们回来,参观学习地点为山海关以北的东北地区,此事由你亲自带队,不要与老教师们说是我的意图。这次参观学习活动进行了一个多月,待老教师们返院时,学院的“反右倾”运动已接近尾声。多少年之后,老教师们才知道这次参观学习的意图。不少老教师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泪眼模糊,“陈院长啊!您对我们如此关怀爱护,是何等的一片苦心,我们永远怀念您!”

陈赓,哈军工之军魂。在陈赓领导下,坚持“两老”办学,很快把哈军工办成一所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快、校风独特的国防科学技术综合高校。著名科学家钱学森1959年1月参观哈军工后说:“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办起这样一所完整的、综合性的军事技术学校,在世界上也是奇迹。”陈赓正是这一奇迹的主要创造者!✿

猜你喜欢

陈赓老干部学院
做好老干部管理工作的思考
传奇名将陈赓
海盗学院(12)
青年陈赓革命生涯中的几段往事
海盗学院(7)
天柱县委离退局赴州老干部活动中心取经
军中幽默大师
庆“七一”老干部书画展
西行学院
老干部关心下一代 我们更应关心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