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蚕抗蚕蝇蛆病的研究
2010-09-06杨忠生
杨忠生
(四川省苏稽蚕种场,四川 乐山 614013)
家蚕的蝇蛆是多化性蚕蝇蛆,属昆虫纲,双翅目,寄生蝇科,追寄蝇属,学名为 Exoristasorbillans Wiedemann。蚕蛆蝇是完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经成虫 (蝇)、卵、幼虫 (蛆)及蛹四个阶段。主要通过成虫 (蝇)在蚕体表上产卵,孵化成幼虫后钻入蚕体内,寄生在蚕体壁及肌肉之间,如寄生在3、4龄蚕体内,寄生时间可长达 7~8天,5龄前期寄生的多在上蔟前蜕出,5龄中后期寄生的,蚕仍能上蔟结茧,蛆体从茧内蜕出,钻穿茧层成蛆孔茧。受蚕蛆蝇危害的蚕要么不能上蔟营茧,即使能上蔟营茧的也无法用于缫丝。蚕蝇蛆病对蚕业生产为害很大。每年春蚕期开始发生,夏秋季为害严重,可造成蚕茧生产损失 10%~15%,严重时可达 20%以上,并严重影响蚕茧质量,给蚕农和茧丝加工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生产上通常对蝇蛆病采用添食药物或安置纱窗来防治,以上两种方法需要耗费一定的财力和人力,如果蚕农重视不够,防治效果往往不佳。研究黑斑蚕抵抗蚕蝇蛆危害,对抗蝇蛆病专用蚕品种选育、广大蚕农节支增收及蚕茧收烘缫丝加工企业增效等,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抗蝇蛆家蚕品种的选育成功,将填补国内空白,在蚕桑生产上开创一种既绿色环保又经济的生物防病方法,将对蚕桑业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蚕品种
四川省苏稽蚕种场家蚕种质资源库保存的专有黑斑蚕品种,洞◦庭 ×碧◦波一代杂交蚕 (对照)。
1.2 试验地点
四川省苏稽蚕种场蚕室,蚕室为单走廊,对流窗,不安置纱窗。
1.3 试验时间
2009年秋季 (蚕蝇蛆病多发生时期)。
1.4 试验区设置
共设三间试验蚕室,一间为黑斑蚕与对照蚕区内混养区,设 8区,编号为:HY01、HY02、HY03、HY04、HY05、HY06、HY07、HY08, 每区 400头蚕 (其中黑斑蚕与对照蚕各 200头);一间养黑斑蚕,设 4区,编号为:HB01、HB02、HB03、HB04,每区 400头蚕 (全部黑斑蚕);一间养对照蚕,设 4区,编号为:DZ01、DZ02、DZ03、DZ04,每区 400头蚕 (全部洞◦庭 ×碧◦波一代杂交蚕)。4龄饷食后第 2天分别数蚕,按试验区设置分区饲养。
1.5 技术处理
各饲养区常规养蚕技术处理均一致,养蚕期间不使用任何抗蝇蛆药物对蚕儿幼虫进行添食或喷体。
1.6 调查
蚕儿老熟后,混养区中的黑斑蚕与对照蚕分开上蔟,上蔟 8天后调查各试验区蝇蛆病 (蛆孔茧)发生情况。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试验结果
见表 1。
表1 蛆孔茧发生情况调查表
2.1.1 混合饲养区。黑斑蚕未发生蛆孔茧,但各区的对照蚕都有蛆孔茧发生,最高发生率为20.30%,平均发生率为 15.48%。
2.1.2 黑斑蚕区。无蛆孔茧发生。
2.1.3 对照区。对照区 (洞◦庭 ×碧◦波)为现行生产用品种,每区都有蝇蛆病发生,最高发生率达22.56%,总体发生率为 16.10%。
2.2 讨论
2.2.1 对混养区和对照区的普通斑纹蚕蝇蛆病发生率与黑斑蚕蝇蛆病发生率进行方差分析:
混养区普通斑纹蚕与黑斑蚕蝇蛆病发生率比较:S2=0.012>0.005,差异极显著。
对照区与黑斑蚕区蝇蛆病发生率比较:S2=0.013>0.005,差异极显著。
分析表明,无论单独饲养还是与普通斑纹蚕(对照蚕)混养,黑斑蚕抵抗蚕蝇蛆成虫在其幼虫体表上产卵的作用显著,能有效地防止蚕蝇蛆病害发生。
2.2.2 对混养区的普通斑纹蚕与对照区的普通斑纹蚕蝇蛆病发生率进行方差分析:
两者无差异,另单独蚕室饲养的黑斑蚕也未被蝇蛆为害;说明蝇蛆成虫不为害黑斑蚕,不是因为对照蚕存在转移了蝇蛆对黑斑蚕的为害,而是因为黑斑蚕品种固有特性。
2.2.3 利用黑色斑 (PM)可抵抗蚕蝇蛆成虫在蚕儿幼虫体表上产卵的作用,选育抗蝇蛆病专用蚕品种,从家蚕品种上彻底解决蚕蝇蛆病对蚕茧生产的危害,此项成果将填补国内空白,在蚕桑生产上开创一种绿色、环保的生物防病方法。将对蚕桑业产生积极影响,为广大蚕农节支增收及蚕茧收烘、缫丝等加工企业增效作出积极贡献。